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苈强心胶囊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风险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冯超 蒋汉涛 +2 位作者 樊官伟 李澜 冯津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78-2585,共8页
背景利尿剂抵抗与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有关。芪苈强心胶囊是用于治疗HF的中药。目前缺乏其在改善利尿剂抵抗方面作用的临床证据。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能否降低慢性HF急性失代偿(ADC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风险并改善其预后... 背景利尿剂抵抗与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有关。芪苈强心胶囊是用于治疗HF的中药。目前缺乏其在改善利尿剂抵抗方面作用的临床证据。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能否降低慢性HF急性失代偿(ADC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风险并改善其预后。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天津大学胸科医院CICU病区住院治疗的HF患者3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利尿剂抵抗将患者分为利尿剂抵抗组(118例)和非利尿剂抵抗组(25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或全因死亡情况。绘制各组患者的Kaplan-Meyer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ADCHF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利尿剂抵抗组年龄、体质量、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于非利尿剂抵抗组,24 h液体摄入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淋巴细胞绝对值、芪苈强心胶囊使用率低于非利尿剂抵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芪苈强心胶囊(OR=0.363,95%CI=0.186~0.708,P=0.003)、24 h液体摄入量升高(OR=0.286,95%CI=0.177~0.461,P<0.001)是ADC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风险的保护因素。体质量增加(OR=1.064,95%CI=1.040~1.088,P<0.001)、血尿酸增高(OR=1.002,95%CI=1.000~1.004,P=0.027)是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风险的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利尿剂抵抗组无终点事件平均生存时间短于非利尿剂抵抗组(χ^(2)=11.866,P=0.001);未使用芪苈强心胶囊患者无终点事件平均生存时间短于使用芪苈强心胶囊患者(χ^(2)=6.502,P=0.01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芪苈强心胶囊(HR=0.536,95%CI=0.308~0.933,P=0.027)和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HR=0.435,95%CI=0.229~0.826,P=0.011)是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保护因素,总胆红素升高(HR=1.019,95%CI=1.008~1.030,P=0.001)、总胆汁酸升高(HR=1.029,95%CI=1.002~1.058,P=0.036)是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常规抗HF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芪苈强心胶囊可以降低ADC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风险,同时降低这类患者1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尿剂抵抗 芪苈强心胶囊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及凋亡机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宇驰 代松源 +1 位作者 赵玲 赵璐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44-3050,共7页
心迷走神经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改善心肌功能及心室重塑等,从而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延... 心迷走神经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改善心肌功能及心室重塑等,从而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然而,关于迷走神经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及凋亡机制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心迷走神经的解剖、治疗的可能机制、迷走神经刺激实用参数以及近年来有关迷走神经刺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和凋亡机制中的应用和最新临床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迷走神经刺激术 慢性心力衰竭 炎症 凋亡 综述
下载PDF
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莹 郑辉 何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2,共8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逐年增加,营养状况与老年患者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但有关老年HF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逐年增加,营养状况与老年患者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但有关老年HF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201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西区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HFpEFⅡ~Ⅳ级合并冠心病患者379例,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出院1年内因HF再入院和HF全因死亡情况。以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将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0~1分,n=42)、低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2~4分,n=181)、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5~12分,n=156),比较三组间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和1年内HF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GNRI、PNI对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和1年内HF全因死亡的预后价值。结果三组年龄、高龄患者比例、性别、体质指数(BMI)、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尿素氮、肌酐、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型脑钠肽(BNP)、1年内HF全因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营养不良风险组、低营养不良风险组年龄、高龄患者比例、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陈旧性心肌梗死、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NP、1年内HF全因死亡均低于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CONUT评分、GNRI和PNI是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及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NUT评分〔OR=1.567,95%CI(1.302,1.885),P<0.05〕是患者1年内HF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CONUT评分、GNRI、PNI预测患者1年内HF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5%CI(0.714,0.845)〕、0.695〔95%CI(0.604,0.786)〕、0.722〔95%CI(0.643,0.8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5分,89分,41分;灵敏度分别为0.723、0.532、0.723;特异度分别为0.722、0.833、0.654。结论CONUT评分可作为合并冠心病的老年HFpEF患者死亡风险评估的首选营养评估工具,未来营养干预可能成为降低死亡率的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冠心病 营养控制状态评分 预后:老年
下载PDF
肺超声在心脏急重症疾病合并肺水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浩天 李丽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9期832-837,共6页
合并慢性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突发急性呼吸困难时,鉴别诊断是否为心源性因素对后续治疗至为关键。近年来,肺超声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肺超声以准确性、无创性、动态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逐渐成为床旁急性呼吸困难的一线... 合并慢性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突发急性呼吸困难时,鉴别诊断是否为心源性因素对后续治疗至为关键。近年来,肺超声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肺超声以准确性、无创性、动态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逐渐成为床旁急性呼吸困难的一线鉴别诊断工具。联合心肺超声技术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石,将肺脏作为血流动力学的器官去看待,通过超声可视化技术为“视窗”,更为深刻地了解肺部渗出性病变与心功能、容量负荷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肺超声在心脏急重症疾病合并肺水肿的理论、技术和临床诊疗思路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测试 超声诊断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华超 陈娴雅 +2 位作者 谢思媛 夏圳 肖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1-549,共9页
背景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病率高,且易导致脑卒中,同时与心力衰竭互为因果。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治疗策略发生了变化,目前关于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调查较多,但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多中心调查研究... 背景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病率高,且易导致脑卒中,同时与心力衰竭互为因果。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治疗策略发生了变化,目前关于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调查较多,但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多中心调查研究较为缺乏。目的调查重庆地区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纳入重庆市21家医院出院日期在2018年的4011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从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心房颤动类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栓塞史、出血史、心脏彩超结果、心力衰竭类型以及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栓药物、节律/心室率控制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强心药等〕。计算纳入患者入院时的脑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确定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按年龄不同分为<65岁组、65~75岁组、>75岁组,按医院等级分为二级医院组、三级医院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是否为瓣膜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类型、NYHA分级、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终点事件(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类型、用药方案之间的差异。结果临床特点方面,4011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74.0±10.6)岁,2279例(56.8%)为女性,合并基础疾病前三位主要为冠心病2610例(65.1%)、高血压2047例(51.0%)和糖尿病700例(17.5%);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3346例(83.4%),持续性心房颤动2243例(55.9%),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患者3059例(76.3%),发生栓塞事件患者531例(13.2%),发生出血事件患者176例(4.4%);心脏彩超结果方面,平均LAD为(44.12±9.21)mm,平均LVIDd为(48.45±10.06)mm,平均LVEF为(54.23±11.94)%;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2656例(66.2%);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9±1.5)分,纳入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589,P<0.001),平均HAS-BLED评分为(1.7±1.0)分;血栓栓塞高危患者3641例(90.8%),出血风险高危患者723例(18.0%)。治疗现状方面,患者总体抗凝率为47.1%,其中以华法林抗凝治疗为主(37.8%),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抗凝率仅为9.3%;抗血小板率为44.6%,其中以单抗血小板为主(13.2%);<65岁组、65~75岁组和>75组的抗凝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χ2趋势=136.502,P<0.001),但抗血小板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2趋势=135.730,P<0.001),并且二级医院总体抗凝率以及华法林和NOAC的使用率低于三级医院(P<0.001);3162例(78.8%)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心室率控制,其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占总患者的61.6%,地高辛为17.6%,ACEI/ARB类药物总使用率为59.7%。结论重庆市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女性占比较高,HFpEF是心房颤动的主要类型,NYHA分级以Ⅲ级、Ⅳ级为主,大部分为血栓栓塞高危患者,而出血风险高危患者不足1/4,各年龄段、各级医院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仍不理想,改善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各级医院医师应需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治疗现状 重庆 多中心研究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苯乙酰谷氨酰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振东 蔡斌 +1 位作者 王宏伟 乔增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65-3673,共9页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末期阶段,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紊乱可导致细菌移位、释放介质、炎性反应等,进而加重CHF病情。目的...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末期阶段,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紊乱可导致细菌移位、释放介质、炎性反应等,进而加重CHF病情。目的分析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在CHF患者中的变化,探讨肠道微生物在心力衰竭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58例为CHF组,另选取具有相同CHF危险因素但没有CHF临床症状表现及既往病史的患者46例为Control组。绘制脑钠肽(BNP)和PAGln诊断CH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进行分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两组标本血浆中的PAGln水平。结果CHF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PAGln均高于Control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Control组(P<0.05)。BNP和PAGln水平诊断CHF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5、0.913。Venn图表明,CHF组特有OTUs数目少于Control组。α多样性分析表明,CHF组Chao1指数低于Control组(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组的肠道菌群总体结构存在差异。属水平上,CHF组埃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相对丰度高于Control组(P<0.05),单胞菌属(Solimonas)和多尔菌属(Dorea)相对丰度低于Control组(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华杆菌科(Solimonadaceae)、Solimonas、Dorea、伯克菌科(Burkholderiaceae)在Control组中升高(P<0.05),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埃希菌属(Escherichia)、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Klebsiell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另枝菌属(Alistipes)、Parabacteroides、盲肠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在CHF组升高(P<0.05)。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BNP、PAGln、LVEDD、LVESD与CHF组菌群显著相关,其中BNP对群落变化影响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Escherichia-Shigella与BNP和PAGln呈正相关(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与BNP呈负相关(P<0.05);Romboutsia、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内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与BNP和PAGln呈负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与具有相同合并疾病但没有CHF临床症状表现及既往病史的患者明显不同,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肠道致病菌丰度明显升高,这可能导致CHF患者体内PAGln水平上升,参与CHF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苯乙酰谷氨酰胺 胃肠道微生物组 代谢产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瑞林 邱小芩 +3 位作者 黄彩献 韦晓静 兰怡昕 黄兰青 《内科》 2023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106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55)和对照组(n=51),根据剔除标准,本研究最终纳入94例...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106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55)和对照组(n=51),根据剔除标准,本研究最终纳入94例患者进行分析,两组均为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7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1个月后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MMAS-8)评分和TTM阶段分布情况;比较两组不同视网膜动静脉比例(AVR)状况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MMAS-8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MMAS-8各项目得分情况。结果 出院1个月后,干预组视网膜AVR改变明显(AVR<0.606)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高于视网膜AVR改变不明显的患者(P<0.05),对照组两类患者药物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MMAS-8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MMAS-8条目1、3、6、8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条目2、4、5、7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TTM阶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 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依从性 视网膜血管 效果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
8
作者 马艳艳 任付先 +1 位作者 王宇 高登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791-3796,共6页
背景心力衰竭(HF)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探寻最佳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是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多种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 背景心力衰竭(HF)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探寻最佳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是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多种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HF转归的重要方法,探究简便易行、综合性能最佳的炎性预测指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住院的HF患者58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住院死亡分为生存组(n=564)与死亡组(n=1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HF原发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确定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NMLR水平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死亡组入院时NMLR〔8.36(3.15,9.55)〕高于生存组〔5.00(3.23,8.72)〕(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LR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HR=1.003,95%CI(1.001,1.005),P<0.05〕。NMLR预测HF患者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52,0.757)〕,最佳截断值为7.93。RCS显示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呈非线性正相关(P<0.05)。NMLR≥7.93者的住院生存率低于NMLR<7.93者(χ^(2)=111.843,P<0.001)。结论入院时NMLR升高可能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死亡率 预测指标 比例风险度模型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防治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家谭 卢健棋 +6 位作者 罗文宽 杨敏 陈佳永 庞延 毛美玲 潘朝锌 闫涛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1期4421-4427,共7页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信号通路是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重要调节途径,在改善血管舒张功能,抗炎、抗氧化应激,减轻心肌损伤、肥大、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逆...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信号通路是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重要调节途径,在改善血管舒张功能,抗炎、抗氧化应激,减轻心肌损伤、肥大、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逆转心肌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及整体调控的优势,可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肌肥厚、抗心肌细胞凋亡、抗炎、抗氧化应激、减少心肌损伤及改善心肌重构。深入研究中医药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可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及新药方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药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丘美玲 蔡恒 李秋月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3-117,共5页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伊伐布雷定可通过降低心率、改善心肌纤维化从而减少慢性H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本文就伊伐布雷定的药学机制及其对各型慢性HF患者结局的影响作...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伊伐布雷定可通过降低心率、改善心肌纤维化从而减少慢性H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本文就伊伐布雷定的药学机制及其对各型慢性HF患者结局的影响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伊伐布雷定 慢性心力衰竭 静息心率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康复干预对其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深心 朱夏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症状缓解时间及满意度,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气喘缓解、水肿消失、心率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左心室舒张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内径(LVES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轻对心脏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且对其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常规护理 运动康复干预
下载PDF
血管扩张剂在急性心力衰竭救治中的应用原则
12
作者 段芳 崔炜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9期773-778,共6页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原则包括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等。目前,血管扩张剂尚无可行性的充分证据可以作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故在临床使用中存争议。本文将静脉血管扩张剂应用于急...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原则包括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等。目前,血管扩张剂尚无可行性的充分证据可以作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故在临床使用中存争议。本文将静脉血管扩张剂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使用人群、血压控制目标等重点介绍,以期为使用血管扩张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扩张药 输注 静脉内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经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孟遥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CHF)患者经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MCA)联合贝那普利(BNPH)治疗对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CHF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2组,各59例。B组接受BNPH治疗,A组接受注射用MCA联合BNPH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CHF)患者经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MCA)联合贝那普利(BNPH)治疗对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CHF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2组,各59例。B组接受BNPH治疗,A组接受注射用MCA联合BNPH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4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A组总有效率93.22%(55/59)较B组77.97%(46/59)高(P<0.05);治疗14d A组LVESD、LVEDD较B组低,A组LVEF较B组高(P<0.05);治疗14d A组NT-proBNP水平较B组低(P<0.05);治疗14d A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B组低(P<0.05)。结论注射用MCA联合BNPH治疗CHF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贝那普利 心功能 炎性因子 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对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及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银丰 程建生 李文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心衰伴VA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均治疗... 目的 探讨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心衰伴VA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QT离散度(QT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QTd、NT-proBNP及CD8^(+)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伴VA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效果较佳,可降低QTd及NT-proBNP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参松养心胶囊 胺碘酮 免疫功能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通过线粒体氧化应激途径减轻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亭亭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究β-受体阻滞剂是否会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造成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要求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通过常规药物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 目的探究β-受体阻滞剂是否会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造成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要求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通过常规药物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β-受体阻滞剂完成相应的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和治疗期间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利用实时PCR检测外周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和柠檬酸合成酶(Cs)m RNA的表达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0.00%,并且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GC1-a、SOD2和Cs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线粒体的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老年重度心力衰竭 线粒体氧化应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16
作者 赵钦 马晓毅 +1 位作者 丁宁 赵建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3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治疗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与达拉特旗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化抗心力...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治疗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与达拉特旗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融入左西孟旦用药,能够改善心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心肌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老年人
下载PDF
血清FSTL-1、sTREM-1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的相关性
17
作者 赵连博 李勇 +2 位作者 康丹丹 李华政 金爱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3309-331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67例CHF患者为研究组... 目的 探讨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67例CHF患者为研究组,同期纳入16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CHF病情进展将CHF患者分为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56例)、临床心力衰竭阶段(89例)、难治性终末心力衰竭阶段(22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患者分为Ⅱ级(67例)、Ⅲ级(58例)、Ⅳ级(42例)。比较两组血清FSTL-1、sTREM-1水平及LVEF,比较不同病情进展阶段、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FSTL-1、sTREM-1水平,分析血清FSTL-1、sTREM-1水平与NYHA分级、病情进展及LVEF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STL-1、sTREM-1水平联合检测对Ⅲ级、Ⅳ级CHF的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FSTL-1、sTREM-1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患者入院时血清FSTL-1、sTREM-1水平比较: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临床心力衰竭阶段<难治性终末心力衰竭阶段,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P<0.05)。入院时血清FSTL-1、sTREM-1水平与NYHA分级、病情进展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STL-1、sTREM-1联合诊断Ⅲ、Ⅳ级CHF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指标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P<0.05)。结论 FSTL-1、sTREM-1参与CHF发生发展,且在诊断CHF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卵泡抑素样蛋白-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尹辉 王卓 +1 位作者 肖红刚 马国超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01-504,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5月,研究对象为80例,均来自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成2组,即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对...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5月,研究对象为80例,均来自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成2组,即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带给患者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6min步行距离、NT-proBNP、CR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LVEDD、LVESD比对照组小,LVEF高于对照组,CRP、NT-proBNP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提升运动耐量,抑制炎性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螺内酯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及降钙素原在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9
作者 吴珑芝 任慧琼 鲁进宇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及降钙素原(PCT)在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海军第九〇五医院住院的高龄(≥80岁)HFpEF患者132例。根据病情的最终转归,分为预后不良组(58...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及降钙素原(PCT)在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海军第九〇五医院住院的高龄(≥80岁)HFpEF患者132例。根据病情的最终转归,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及预后良好组(7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及PCT对高龄HFpEF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的年龄、GNRI、体重指数(BMI)、合并糖尿病比例、应用利尿剂比例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红蛋白(Hb)、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指标同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RI及PCT是高龄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GNRI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438,P<0.05),PCT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587,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NRI与PCT呈负相关(r=−0.389,P<0.05)。GNRI、PCT及2项联合检测预测高龄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0.927及0.961。结论高龄HFpEF患者常合并存在GNRI下降及PCT升高,GNRI与PCT联合检测可提高对HFpE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降钙素原 预后
下载PDF
贝那普利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6
20
作者 刘永建 齐洪娜 +2 位作者 李佳 刘晓婷 王维展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贝那...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及曲美他嗪。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1%,高于对照组的64.6%(P<0.05)。治疗后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及LVEF增高(P<0.05),但观察组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 BNP、hs-CRP、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冠心病 贝那普利 曲美他嗪 炎性细胞因子 心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