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逐瘀通脉饮治疗中晚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兴伟 宋易华 +3 位作者 马云龙 徐志峰 刘远 张欣 《河北中医》 2015年第9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饮在中晚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中晚期下肢ASO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下肢ASO介入治疗,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抗凝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逐瘀通脉饮...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饮在中晚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中晚期下肢ASO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下肢ASO介入治疗,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抗凝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逐瘀通脉饮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并随访12~18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跛行距离、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及远期再狭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ABI、经皮氧分压、跛行距离较本组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客及血浆黏度较本组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及LDL-C较本组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纽远期再狭窄复发率6.45%,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逐瘀通脉饮可以明显改善中晚期下肢ASO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降低远期再狭窄复发率,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手术后医护 中药疗法
下载PDF
通窍活血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常诚 耿银龙 +1 位作者 曹辉 项郑 《河北中医》 201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VB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窍活血颗粒,2组均治疗12周,测定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最高血流速度(Vs)、平均血...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VB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窍活血颗粒,2组均治疗12周,测定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最高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高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6.67%)及总有效率(93.33%)均高于对照组(46.67%,46.67%,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s、Vm、PI及高半胱氨酸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通窍活血颗粒可明显改善VBD患者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加快血流速度的趋势,可能通过改善脑供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活血 眩晕 血流动力学 中药疗法 高半胱氨酸
下载PDF
葛建立消癥通络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静 景璇 +2 位作者 张敏妹 张欣 葛建立 《河北中医》 2020年第3期328-331,共4页
葛建立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独到见解,根据“痰饮”“瘀血”病因学说,结合“痰瘀互结”理论,提出“癥积阻络”的发病观,并以“消癥通络”为治疗大法遣方用药,自拟芪黄疽愈方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通络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中医疗法 名医经验 葛建立
下载PDF
中药调节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院院 汪引芳 张鹏 《河北中医》 2019年第10期1574-1578,共5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病理因素诱导下异常增殖、迁移、表型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关键环节。与内质网应激(ERS)相关的凋亡途径可能导致VSMC增殖、凋亡失衡,从而在AS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中药干预调节VSMC异常增殖和凋亡...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病理因素诱导下异常增殖、迁移、表型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关键环节。与内质网应激(ERS)相关的凋亡途径可能导致VSMC增殖、凋亡失衡,从而在AS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中药干预调节VSMC异常增殖和凋亡在AS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中药单体和复方调节VSMS ERS从而防治AS的部分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阐释与总结中医中药防治AS的作用特点与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肌细胞 平滑肌 中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任会远 董会文 +3 位作者 韩召展 郭占胜 刘爱军 刘锡民 《河北中医》 2010年第8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氧化应激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6例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洛伐他汀胶囊口服;治疗组107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氧化应激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6例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洛伐他汀胶囊口服;治疗组107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OX-LDL含量及高效液相色谱硫代巴比妥酸法(HPLC-TBA)检测MDA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OX-LDL及MDA含量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下降(P<0.01,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氧化应激产物OX-LDL、MD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颈动脉 病理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健来 《河北中医》 2012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单纯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0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单纯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0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对照组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TG、Apo-B、LDL-C下降(P<0.05);2组TC、TG、LDL-C、HDL-C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全血还原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血胞电泳时间、红细胞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红血胞电泳时间、红细胞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g/L)与治疗前相比下降(P<0.05);2组治疗后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全血还原比黏度(低切)、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黏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确切,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胶囊 脂类 血液流变学 中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