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波 蔡力力 +8 位作者 汪海涛 朱宏丽 迟小华 于睿莉 杨洋 冉海红 辛丽君 姚善谦 卢学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患者男,83岁,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采用氨磷汀...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患者男,83岁,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采用氨磷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象维持基本正常3年半,后病情进展,转变为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个月后又演变为AML.M4型,采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白体CIK细胞治疗,具体方案为:地西他滨10mgd1.5,CIK输注(每次2×10^9~8×10^9)d14,rhlL-22mUd15-19,28d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血象变化、缓解情况及生存期,并复习有关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AML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共完成8个周期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输注治疗,期间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及Ⅰ度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分别于第2、3、8周期出现高白细胞血症(最高达141.95×10^9/L),加用依托泊苷(50mg,d1-3)治疗后高白细胞血症得到控制。在间断输血治疗下血红蛋白维持在77~138g/L,血小板在第3周期后开始上升,至第6周期达到正常,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患者最终死于白血病进展和肺部感染,自诊断AML至死亡共生存22个月,显著长于文献报道。结论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MDS转化的AML安全有效,有必要扩大病例数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老年人
下载PDF
38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晶石 王昭 +2 位作者 吴林 陈皙 冯翠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316-132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38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病(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发病相关的穿孔素(prf1)和s... 本研究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38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病(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发病相关的穿孔素(prf1)和stx1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片段进行突变筛查。结果表明:38例HPS病例中1例(2.63%)确诊为FHL,与感染性疾病相关14例(36.84%),与肿瘤相关10例(26.32%),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相关7例(18.42%),病因不明6例(15.79%)。38例HPS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为23.68%,其中感染相关HPS患者4例死亡;肿瘤相关HPS患者2例死亡;风湿免疫相关HPS患者1例死亡;病因不明患者2例死亡。1例HPS患者发现穿孔素基因(prf1)突变,最终确诊为FHL。结论:HPS不是一种单一病因的疾病,原发疾病不同其转归各异。临床诊断HPS时必须重视原发疾病和病因学检查。穿孔素基因(prf1)及stx1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片段突变检测对于FHL确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因分析 穿孔素 stx11基因
下载PDF
成人非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于亚平 宋萍 +5 位作者 安志明 周晓刚 李峰 王利平 梅建刚 翟勇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分析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非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成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种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临床误诊。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共5例... 目的:分析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非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成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种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临床误诊。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共5例以淋巴结或扁桃体明显肿大为突出表现,抗感染等治疗无明显效果,临床高度怀疑为NHL患者行淋巴结或扁桃体活检,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EBV编码小RNA(EBER)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5例病理检查均呈现淋巴组织明显增生,初次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经进一步分子病理及EBV抗体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非典型IM,对症处理后疾病均恢复,随访1-10年均健康生存。结论:非典型IM的淋巴结或扁桃体病理改变具多样性,易误诊为不同类型淋巴瘤,临床诊断时需特别注意,分子病理检查是IM有益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PSTEIN-BARR病毒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附23例报告 被引量:9
4
作者 薛培丽 聂丹丹 +2 位作者 韦明勇 曾凤英 冯小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5-126,131,共3页
目的分析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查找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就诊、检查和治疗经过。结果误诊12例,误诊率为52.18%,治愈23例,无死亡病... 目的分析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查找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就诊、检查和治疗经过。结果误诊12例,误诊率为52.18%,治愈2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本病常有自限性,如无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故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点 误诊分析
下载PDF
HIF-1α-PDK1信号系统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糖代谢和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晓巍 赵初娴 +3 位作者 李肃 王椿 宋献民 白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PDK1信号系统调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糖代谢以及耐药的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U937细胞、U937/DNR细胞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丙酮... 目的·探讨HIF-1α-PDK1信号系统调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糖代谢以及耐药的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U937细胞、U937/DNR细胞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的mRNA水平。采用基因沉默构建siRNA HIF-1α质粒,分别转染作用于U937和U937/DNR细胞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qPCR检测PDK1 mRNA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DK1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染料JC-1水平以评估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血气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含量。用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DCA)和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作用于U937/DNR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Western blotting检测PDK1和MDR1蛋白的表达。结果·PDK1 mRNA在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细胞和U937/DNR细胞中均高表达。沉默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可显著抑制U937和U937/DNR细胞的增殖活力、PDK1和MDR1蛋白的表达以及乳酸的生成。DCA能够逆转U937/DNR细胞和已复发的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对DNR的耐药。结论·HIF-1α-PDK1信号系统可调控细胞糖代谢并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 多药耐药 低氧诱导因子-1Α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氧自由基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白改改 路晨阳 +5 位作者 申秋菊 蒙珊 惠凌云 苏丹 张王刚 周芙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来探讨氧化应激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发病及复发的机制。方法检测原发、复发、化疗缓解后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外周血血浆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损伤产物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外周血单个... 目的通过检测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来探讨氧化应激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发病及复发的机制。方法检测原发、复发、化疗缓解后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外周血血浆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损伤产物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组及复发组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P<0.05);原发组M5患者血浆中抗氧化酶T-AOC、SOD活性降低,氧化损伤产物LDH、MDA、8-OHdG含量升高,复发组T-AOC、SOD活性显著下降,LDH、MDA、8-OHdG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化疗缓解组T-AOC、SOD活性升高,LDH、MDA、8-OHdG含量降低;原发组M5患者线粒体轻度肿胀、嵴间隙增宽;复发组M5患者线粒体肿胀、畸形明显。结论氧化应激是M5发病的始动因素。线粒体是生物氧化进行的主要场所,活性氧及其相关的抗氧化酶之间动态平衡的破坏可能是促进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复发 活性氧自由基 线粒体 氧化应激 抗氧化酶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晖 杨志健 +3 位作者 黄峻 朱铁兵 王连生 曹克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表达.方法:选择NF-κB基线时呈阴性反应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其中单纯造影组22例,支架治疗组28例.分别于冠脉造影或支架术后4h及术后第1,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表达.方法:选择NF-κB基线时呈阴性反应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其中单纯造影组22例,支架治疗组28例.分别于冠脉造影或支架术后4h及术后第1,2,3d留取全血抗凝标本;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测定PBMCs中NF-κB的活性.结果:支架术程中NF-κB活性呈动态变化,于术后1dNF-κB活性显著性升高呈阳性反应,术后2dNF-κB活性达峰值,术后3dNF-κB活性有下降,但仍保持在高水平表达状态.而造影组患者则没有NF-κB活性变化.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核细胞 NF-ΚB 支架
下载PDF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高伟生 罗荣城 +2 位作者 马树东 尤长宣 吕成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并观察其抗原呈递功能。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生物治疗实验室完成。从人类白细胞抗原A2表达阳性的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5h后洗涤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并观察其抗原呈递功能。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生物治疗实验室完成。从人类白细胞抗原A2表达阳性的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5h后洗涤贴壁细胞,加入含有10%人AB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于培养的第1,3,6天对树突状细胞的形态、表型进行分析,并定期检测树突状细胞的纯度与得率。抽取与以上树突状细胞不同来源的其他健康人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后,获取非贴壁细胞,用含10%人AB血清的1640培养基重悬,加入白细胞介素2继续孵育6d,作为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将树突状细胞分为两组,一组按常规方法培养6d,另一组在培养至第5天时加入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编码的多肽继续培养24h。在经紫外线处理后的96孔板中,分别加入树突状细胞悬液1×104,5×103,2×103,1×103细胞/每孔,以自身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每孔设3个复孔,分别加入1×105淋巴细胞/每孔。评价树突状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①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至第6天,可获得大量、90.81%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较高地表达21.8%CD1a、99.0%HLA-DR、63.4%CD80、18.9%CD83和80.6%CD86。②将诱导培养6d获得的两组树突状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以不同的浓度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混合,均可产生增殖反应;经过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编码的多肽处理的各种比例的树突状细胞,较相应未经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编码的多肽处理的树突状细胞激发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浓度相对较高的树突状细胞刺激效果最明显,能够强烈地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得到了一群较高程度表达CD83、CD86和HLA-DR分子、体外可强烈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树突状细胞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sHLA-G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琳 王昭 +3 位作者 林榕榕 张嘉 吴道香 刘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19-22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HPS患者23例,根据不同病因分为感染相关性HPS、肿瘤相关性HPS和风...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HPS患者23例,根据不同病因分为感染相关性HPS、肿瘤相关性HPS和风湿免疫病相关性HPS,同时收集25例健康人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sHLA-G水平,并与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PS患者组血清sHLA-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对HPS患者组中不同病因人群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检测HPS患者血清sHLA-G水平与采血当日WBC、Hb、Plt、ALT、AST、LDH、ALB、TBil、DBil、IBil、Cr、BUN、TG、纤维蛋白原、铁蛋白的相关性发现,其与血小板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sHLA-G水平在HPS患者中升高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感染、肿瘤、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刺激等,sHLA-G还可以抑制NK细胞活性,导致异常免疫风暴形成,在HP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NK细胞
下载PDF
cMyc抑制剂10058-F4诱导白血病THP1细胞凋亡和DNA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宇靖 潘婕 +4 位作者 柯波 符环 万才水 丁伟荣 程洪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8-323,329,共7页
目的研究cMyc抑制剂10058-F4对白血病THP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THP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5、10、50、100μmol/L)的cMyc抑制剂10058-F4处理THP1细胞,CCK-8分析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Calcein/PI和JC-1荧光... 目的研究cMyc抑制剂10058-F4对白血病THP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THP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5、10、50、100μmol/L)的cMyc抑制剂10058-F4处理THP1细胞,CCK-8分析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Calcein/PI和JC-1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和DNA损伤应答相关蛋白(pATM和γH2AX)表达。结果不同浓度10058-F4处理THP1细胞后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10058-F4呈浓度依赖地诱导THP1细胞凋亡,并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58-F4可诱导THP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上调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和Bax)以及DNA损伤应答相关蛋白(pATM和γH2AX)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抑制剂10058-F4对白血病THP1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DNA损伤并激活相关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凋亡 cMyc抑制剂10058-F4 DNA损伤
下载PDF
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文 潘明安 +3 位作者 胡元 李旭东 林东军 黄仁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9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47岁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单核... 目的:探讨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47岁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先后予MA、IA、VMCPE及VMA共4个疗程化疗,骨髓一直未达完全缓解,后患者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结论: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易误诊,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者疗效及预后差,应采用更强烈的化疗方案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结节 睾丸浸润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熊果酸对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金荣 刘丽 +4 位作者 袁文丹 王国祥 蔡虹静 王蔚琛 董晓青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在体外对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humanacutemonocyticleukemiacellline)的增殖抑制和杀伤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熊果酸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效应,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DNA片段化。结果熊果酸... 目的探讨熊果酸在体外对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humanacutemonocyticleukemiacellline)的增殖抑制和杀伤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熊果酸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效应,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DNA片段化。结果熊果酸对THP-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杀伤效应,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熊果酸作用下THP-1细胞DNA受损,出现凋亡征象,G1期细胞数减少,细胞主要阻滞在S期。结论熊果酸在体外能诱导THP-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凋亡 THP-细胞株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白介素-6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芳 马凤霞 +4 位作者 李洋 徐方运 池颖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UC-MSC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形态、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实验和细胞表面粒系分化标志CD11b的检测,评价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 目的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UC-MSC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形态、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实验和细胞表面粒系分化标志CD11b的检测,评价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结果 UC-MSC在体外能够诱导NB4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并和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共同应用时存在诱导作用联合增强。白介素(IL)-6Ra中和阻断IL-6作用后可部分逆转UC-MSC的促分化作用,外源性IL-6对NB4细胞发挥促粒系分化作用。结论 UC-MSC通过分泌IL-6可以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且和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同时应用可以达到诱导分化作用联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 分化 白介素-6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晓军 倪慧萍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早期了解疾病的发生并加以干预以减少不良的预后。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观察组18例IM患儿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同时随机抽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 目的:通过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早期了解疾病的发生并加以干预以减少不良的预后。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观察组18例IM患儿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同时随机抽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另外对观察组18例患儿中的10例进行治疗2周后T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01),CD8明显升高(P<0.001)。观察组的10例治疗2周后T细胞亚群的测定值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EB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是IM发病的关键,早期诊断治疗、长期随访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T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白细胞淤滞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孟广强 李星 王立茹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年第2期152-154,165,共4页
白细胞淤滞是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AL)患者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易发生颅内出血、呼吸衰竭及急性肾损伤等,导致早期死亡率高。白细胞淤滞在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myeloid ... 白细胞淤滞是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AL)患者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易发生颅内出血、呼吸衰竭及急性肾损伤等,导致早期死亡率高。白细胞淤滞在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HAML)中更常见,但是分别检测每个融合基因与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时,并无统计学证实其发生率高于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HALL)。白细胞淤滞为一种临床病理现象,McKee等[1]从病理学角度定义其为“血管解剖形态学证实大量白血病细胞聚集阻塞大部分或全部血管管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淤滞 高白细胞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予城 郑秀颖 +3 位作者 杨淑莲 李宝生 雷蕊 周振环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HLAML-M5)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20例HLAML-M5患者(观察组)和49例非高白细胞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NHLAML-M5)患者(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检测情况。结...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HLAML-M5)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20例HLAML-M5患者(观察组)和49例非高白细胞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NHLAML-M5)患者(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肝脏肿大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脾脏、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三项白血病细胞骨髓外浸润指征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强于照组(P均<0.01);两组各抗原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其中阳性表达率最高的膜抗原均为CD33,其次是CD13和HLA-DR;观察组CD14阳性表达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HLAML-M5具有病情进展快、预后不良等特点;其发生与骨髓增生程度有关,而与CD7、CD14、CD34表达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高白细胞性 临床特征 免疫表型
下载PDF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娟 夏海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培养瓶顶空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该细胞对其组分的影响,并筛选出白血病细胞株SHI-1代谢产物中具有特征性的VOCs,探讨VOCs在白血病患者缓解后随访或与其他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 目的检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培养瓶顶空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该细胞对其组分的影响,并筛选出白血病细胞株SHI-1代谢产物中具有特征性的VOCs,探讨VOCs在白血病患者缓解后随访或与其他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人巨噬细胞株和空白培养液培养瓶顶空气体中的VOCs,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SPMEGC/MS)对其进行检测,应用双边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两之间的差异性,筛选出与SHI-1细胞有关的特征性VOCs。结果 SHI-1细胞培养瓶顶空气体中可检测出8种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2,4-二甲基庚烷、苯、4-甲基辛烷、氯仿、3,7-二甲基十二烷、己醇、环己醇、十六烷,其中烷烃类、苯类物质可检测量较对照组中明显增高,醇类明显减少。结论 SHI-1细胞可引起培养瓶顶空气体中VOCs组分的改变,其中多种烷烃类物质、苯含量增多,醇类含量减少,提示上述物质有可能作为白血病细胞特征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 肿瘤 VOCS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下载PDF
9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芬琴 张天华 +7 位作者 陈爱芳 李秀松 沈志祥 徐银娣 蔡敬仁 彭淼 丁长囡 王振义 《新医学》 1993年第11期575-576,共2页
本文对9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进行临床分析。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较高,确诊有赖于骨髓穿刺、浓缩血涂片、淋巴结穿刺及局部病理切片等。
关键词 恶性 组织细胞病 异常组织细胞
下载PDF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Sweet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川 汪盛 +3 位作者 杨琳 王琳 王婷婷 薛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9-630,共2页
患者男,33岁。右腰痛伴发热1月,右腰背部皮疹半月,加重10天。查体见面部散在淡红色扁平斑块、双侧腰背部肿胀性暗红斑并表面大疱、糜烂。骨髓细胞学检查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皮损组织病理符合Sweet综合征。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 患者男,33岁。右腰痛伴发热1月,右腰背部皮疹半月,加重10天。查体见面部散在淡红色扁平斑块、双侧腰背部肿胀性暗红斑并表面大疱、糜烂。骨髓细胞学检查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皮损组织病理符合Sweet综合征。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Sweet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综合征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渊 罗鹏飞 师晓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198-199,共2页
对13例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Pro-teinA玫瑰花法进行了检测。同时对IM患儿外周血细胞进行了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IM患儿外周血中,CD8+、CD38+... 对13例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Pro-teinA玫瑰花法进行了检测。同时对IM患儿外周血细胞进行了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IM患儿外周血中,CD8+、CD38+、HLA—DR+、HIT4+细胞显著增高。这对研究探讨其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电镜下发现,IM患儿外周血中有一种异形细胞,其非T、B及单核细胞,推测可能是光镜下所见的异形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