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朱铁楠 邹晓阳 +3 位作者 段云 刘文励 单渊东 赵永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多次皮下注射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8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为隔日给药组,隔日皮下注射rhTPO 1.0 mg.kg-1,共7次;每日给药组,每日皮下注射rhTPO 1.0 mg.kg-1,共14次,每组4例。在给药前及给药后...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多次皮下注射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8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为隔日给药组,隔日皮下注射rhTPO 1.0 mg.kg-1,共7次;每日给药组,每日皮下注射rhTPO 1.0 mg.kg-1,共14次,每组4例。在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rhTPO浓度。结果随给药次数的增加,血药浓度随之升高,隔日给药组和每日给药组的谷浓度(Cmin)分别在5,7次给药后达到稳态水平,稳态Cmin分别为1.64 ±0.97和2.91 ± 1.74mg.L-1。2组Cmax的变化趋势与Cmin相似,稳态峰Cmax分别为2.14 ± 1.10和 4.19±3.44mg.L-1。首次给药与末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次皮下注射rhTPO后,血药浓度升高的水平与累积给药量呈正相关;在给药14次后,药物在体内无蓄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药代动力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Fechtner综合征的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IIA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海燕 王兆钺 +3 位作者 曹丽娟 赵小娟 白霞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71-874,共4页
本研究探讨对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和功能,以阐明MYH9综合征肾脏病变和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形成的机制。采用半定量Western-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以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对IIA、IIB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 本研究探讨对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和功能,以阐明MYH9综合征肾脏病变和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形成的机制。采用半定量Western-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以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对IIA、IIB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RT-PCR法检测HEK-293细胞中非肌性肌球蛋白IIA、IIB的表达,并对其进行了免疫共沉淀的研究。结果显示:先证者中性粒细胞IIA/β-actin比值为(0.35±0.12),较正常对照中性粒细胞IIA/β-actin的比值(0.87±0.18)明显减少(p<0.01)。非肌性肌球蛋白IIA、非肌性肌球蛋白IIB在HEK-293细胞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非肌性肌球蛋白IIA和非肌性肌球蛋白IIB均有表达,而阴性对照两者均无表达。结论: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负显性效应导致了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的产生。IIA和IIB有明显的相互作用,IIB至少是部分补偿了Fechtner综合征突变的IIA蛋白的作用并延缓了组织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性肌球蛋白ⅡA MYH9综合征 Fechtner综合征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在心血管疾病及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曾鹏 马应旭 李向平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9期971-976,共6页
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生理功能或病理学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临床上观察到,诸多心血管疾病可出现血小板反应性增强,使其聚集率增加,从而促发血栓形成,引发心血管事件。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心血... 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生理功能或病理学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临床上观察到,诸多心血管疾病可出现血小板反应性增强,使其聚集率增加,从而促发血栓形成,引发心血管事件。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部分患者对这些药物存在"抵抗",他们在治疗期间仍可能发生血栓事件。如何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治疗期间的血小板反应性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冠心病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与PCT量化关系及中医证型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杜姣 黄超 薛庆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西医病情程度分类与降钙素原(PCT)浓度的定量关系,及其与中医证型分类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61例,于入院当天记录每例患者基本资料,抽取全血检测其血清PCT浓度,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以判断出所属证型,同时...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西医病情程度分类与降钙素原(PCT)浓度的定量关系,及其与中医证型分类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61例,于入院当天记录每例患者基本资料,抽取全血检测其血清PCT浓度,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以判断出所属证型,同时按照西医分类标准进行相应分类,对每例入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共纳入161例合格研究对象,年龄(54.6±19.4)岁,性别比(男/女)为82/79,APACHEⅡ评分(18.7±7.9)分。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病情程度与PCT浓度有关联(P=0.01),经分类变量关联性分析显示中医证型分类与西医病情分类之间存在关联(P<0.01),其Pearson列联系数r=0.58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型 病情程度 降钙素原 脓毒症 关联性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曹祥山 谢晓宝 +5 位作者 顾伟英 邱国强 刘琰 华晓莹 严峰 杨斌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3-1004,1014,共3页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0例临床确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初诊时及治疗前后不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表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结果显示ITP患者初诊时PAIgG、PAIgA及PAIgM抗体表...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0例临床确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初诊时及治疗前后不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表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结果显示ITP患者初诊时PAIgG、PAIgA及PAIgM抗体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IgG、PAIgM、PAIgA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之间均呈负相关。予激素等免疫治疗无效转变为慢性ITP的患者初诊时PAIgM抗体水平要明显高于激素治疗有效的急性ITP患者,并且PAIgM异常增高或联合PAIgG增高的比例要显著多于急性ITP患者(P<0.05)。35例PAIgG和PAIgM同时升高的ITP患者,在有效治疗血小板升至正常后,PAIgG、PAIgM抗体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下降。提示ITP的发生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初诊ITP患者PAIgM单独或联合PAIgG异常增高常提示预后不良,易转变为慢性I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病因及预后研究:56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靖 王礼琼 +5 位作者 黄晓华 罗曼 黎耀和 胡莉文 刘安平 古学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4-1110,共7页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的临床病因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56例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点、临床病因的频率及分布,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以...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的临床病因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56例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点、临床病因的频率及分布,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以分析生存时间和比较预后差异。结果:56例HLH患者临床病因以淋巴瘤最常见(32.14%),其次为感染(30.36%),其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最常见(16.07%),自身免疫性疾病占17.86%,原发性HLH占12.50%。56例HLH患者第1、3、6、9、12、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3.2%、50.0%、44.6%、41.1%、39.3%及30.4%,各病因组生存曲线不同,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组,EBV-HLH患者生存率低于未感染者,未使用依托泊苷的患者生存率低于使用者,使用芦可替尼的患者与未使用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淋巴瘤为HLH的最常见病因,不同病因的HLH发生率及生存率不同,EBV-HLH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依托泊苷可使患者生存受益,但患者并未从芦可替尼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病因 预后 依托泊苷 芦可替尼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拮抗剂WEB2170对短暂缺氧-复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雅玲 陈思聪 +3 位作者 郑钦岳 张国元 李少华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2,共4页
测定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发现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可使缺氧20min后复氧30min动脉环对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剂乙酰胆碱(Ach)的舒血管反应明显降低,占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的36.1%。PAF受体拮抗剂WEB... 测定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发现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可使缺氧20min后复氧30min动脉环对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剂乙酰胆碱(Ach)的舒血管反应明显降低,占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的36.1%。PAF受体拮抗剂WEB2170可明显改善短暂缺氧-复氧动脉环对Ach的舒血管反应,占NE预收缩的86.7%。提示PAF是导致短暂缺氧。复氧后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介质之一,PAF受体拮抗剂WEB2170具有内皮舒张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缺氧 复氧 乙酰胆碱 血管内皮
下载PDF
EDTA-K_2依赖性假性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化范例 刘惠萍 高松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假性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下肢骨折围术期抗栓治疗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燕波 姜东炬 +1 位作者 胡高频 付荣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49-450,453,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行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已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1年内,限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37例,根据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围术期出血风险及兼顾考虑下肢深...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行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已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1年内,限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37例,根据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围术期出血风险及兼顾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围术期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抗栓策略。结果 37例患者围术期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严重大出血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超声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患者行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术 抗血小板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异常血红蛋白病致血小板假性增高1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军 赵和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异常血红蛋白病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直方图
下载PDF
血小板无力症97例临床发病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鹭 陈秀芳 +2 位作者 江淼 杨力 刘红 《交通医学》 2019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汉族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诊疗现状,进一步认识血小板无力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97例患者分布17个省,仅18.7%患者来自近... 目的:调查和分析汉族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诊疗现状,进一步认识血小板无力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97例患者分布17个省,仅18.7%患者来自近亲结婚家庭。按照不同部位发生出血的频率依次为皮肤瘀点瘀斑(77.32%),鼻出血(69.07%),牙龈出血(36.08%),外伤后出血(19.59%),消化道出血(12.37%),极少数患者出现血尿和关节出血。90.57%初潮后女性患者月经增多,13.21%女性曾有过黄体破裂,5.67%女性不孕。男性和女性患者平均出血分数分别为2.96和2.61。90.72%的患者自幼开始出血,9.28%的患者幼年无明显异常出血,直到成年后才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97例患者中1例死于颅内出血,26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而出血症状自行缓解。结论:汉族血小板无力症以非近亲结婚的复合杂合子为主,早期诊断率较低,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无力症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汉族 近亲结婚
下载PDF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血小板无力症一例报告
12
作者 何方方 娄连弟 +2 位作者 孙爱军 黄荣丽 潘家琦 《生殖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76-177,共2页
患者13岁。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血小板无力症曾3次住我院治疗,报道如下。第一次住院:1991年2月4日月经初潮量多,伴头晕气短,血红蛋白最低50g/L,外院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用雌激素高达12g/日,10天后血止。3月12日肌内注射黄体酮10mg/日,... 患者13岁。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血小板无力症曾3次住我院治疗,报道如下。第一次住院:1991年2月4日月经初潮量多,伴头晕气短,血红蛋白最低50g/L,外院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用雌激素高达12g/日,10天后血止。3月12日肌内注射黄体酮10mg/日,共5天,3月16日停药,3月17日因出血量多晕厥,于1991年3月21日急诊入我院。患者1岁半时因舌破出血不止,4及9岁因牙龈出血不止,均经输血及药物治疗后血止。平时皮肤易发生出血点及瘀斑。无外伤及药物过敏史。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均无出血倾向。祖母皮肤有出血点。一舅舅小时常鼻衄。家族中无血友病、白血病等病史。查体:脉搏、血压正常、皮肤苍白,巩膜无黄染。乳房发育Ⅳ级,心肺(一),肝脾未触及。腹部与下肢少许散在陈旧性出血点,右下肢皮肤瘀斑。外阴发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子宫出血 血小板无力 并发症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同胞姐弟同患血小板无力症
13
作者 郑天文 洪建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6年第3期99-99,共1页
同胞姐弟同患血小板无力症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362000)郑天文,洪建东指导郭玉章病例报告例1:女,7岁。因反复鼻衄、皮肤紫癜6年余,加重5小时入院。患儿于生后4个月始出现反复鼻衄,同时伴有皮肤瘀点、瘀斑、轻微外伤... 同胞姐弟同患血小板无力症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362000)郑天文,洪建东指导郭玉章病例报告例1:女,7岁。因反复鼻衄、皮肤紫癜6年余,加重5小时入院。患儿于生后4个月始出现反复鼻衄,同时伴有皮肤瘀点、瘀斑、轻微外伤后即皮下瘀斑。曾在外口服强的松,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无力症 同胞姐弟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鸡血藤不同成分抗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尹小明 赵诗云 +3 位作者 饶丽华 彭旦明 吴东风 伍柏青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目的筛选由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鸡血藤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鸡血藤浸膏(总成分),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其中的总黄酮成分,提取黄酮后剩下的滤液即为非黄酮成分。实验分组:分为鸡血藤浸膏组、总黄酮成分... 目的筛选由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鸡血藤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鸡血藤浸膏(总成分),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其中的总黄酮成分,提取黄酮后剩下的滤液即为非黄酮成分。实验分组:分为鸡血藤浸膏组、总黄酮成分组、非黄酮成分组、阿司匹林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SD大鼠灌胃高、中、低不同剂量的鸡血藤各组分。测定由AA诱导的血小板5min之内的最大聚集率。结果鸡血藤浸膏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4.6±1.1、8.3±2.0、42.5±4.2;鸡血藤总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6.4±1.5、37.6±3.5、70.1±4.3;鸡血藤非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65.7±3.2、69.0±3.8、72.5±4.4;阿司匹林对照组的聚集率(%)为:41.6±3.8;正常对照组的聚集率(%)为:70.3±4.6。鸡血藤浸膏组、鸡血藤总黄酮成分组(低剂量组除外)、阿司匹林组分别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鸡血藤非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鸡血藤总黄酮具有显著性的抗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为开发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总黄酮 阿司匹林 花生四烯酸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血小板无力症二例
15
作者 徐修才 吴竞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无力症 诊断 血小板粘附功能
下载PDF
Scot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华宝来 谢可明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0年第1期31-33,共3页
Scot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特征是患者血小板膜磷脂促凝活性(PCA)缺乏。临床表现为自发出血或/和手术后出血过多。其基因缺陷影响到多个细胞系,可能造成了控制氨基磷脂转运的蛋白异常或其调节机制的异常,血细胞膜表面... Scot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特征是患者血小板膜磷脂促凝活性(PCA)缺乏。临床表现为自发出血或/和手术后出血过多。其基因缺陷影响到多个细胞系,可能造成了控制氨基磷脂转运的蛋白异常或其调节机制的异常,血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tt综合征 发病机制 出血性疾病 遗传性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HPA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晓浏 王保龙 +5 位作者 上官志敏 叶书来 陈家萍 廖艳秋 朱梅红 姚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HPA-1—6、15等位基因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ITP组(n=25)和健康对照组(n=25)进行HPA-1—6、15共7个抗原系统基因分型,采用ELISA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2组人群... 目的探讨HPA-1—6、15等位基因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ITP组(n=25)和健康对照组(n=25)进行HPA-1—6、15共7个抗原系统基因分型,采用ELISA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2组人群血小板吸附抗体及血小板游离抗体。结果ITP组HPA-3的基因频率明显异于对照组(P<0.01),其中HPA-3 a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HPA-3b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其余等位基因在2组间未发现有明显区别(P>0.05);ITP组血小板游离抗体检测到17例阳性(68%),吸附抗体检出21例(84%),对照组血小板抗体未检出。结论本次研究显示HPA-3抗原系统和ITP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血小板吸附抗体在ITP中检出率明显高于游离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 HPA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激活与纤溶活化功能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18
作者 钟渊斌 张一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60-661,共2页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激活与纤溶活化功能的变化和临床出血倾向、肝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染色、乳胶法以及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重型肝炎血中的GMP-140和D-二聚体、PLT、MPV进...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激活与纤溶活化功能的变化和临床出血倾向、肝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染色、乳胶法以及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重型肝炎血中的GMP-140和D-二聚体、PLT、MPV进行检测,以了解其血小板激活功能和纤溶活化功能。结果:重型肝炎血中GMP-140和D-二聚体、MP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型肝炎中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血中GMP-140、D-二聚体、MPV均显著高于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前一组PLT明显低于后一组。结论:重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及纤溶活性增高,预示着出血的可能性,通过检测GMP-140和D-二聚体、PLT、MPV可判断其出血倾向及肝病的危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血小板激活 纤溶活化功能
下载PDF
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迪 朱闽 +1 位作者 王爱莲 沈延春 《华中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75-76,共2页
未明原因多部位出血性血小板病是一新型出血性疾病,特征为同一血小板对常规诱导阈值浓度的各种诱导剂可有正常的或有缺陷的聚集反应.观察同一患者聚集的、不聚集的和静息的血小板,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结果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形态学的改... 未明原因多部位出血性血小板病是一新型出血性疾病,特征为同一血小板对常规诱导阈值浓度的各种诱导剂可有正常的或有缺陷的聚集反应.观察同一患者聚集的、不聚集的和静息的血小板,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结果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形态学的改变,均符合正常对照者形态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血小板病 血小板疾病 血小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悦 王兆钺 +2 位作者 朱明清 耿美菊 阮长耿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18-819,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试验 血小板无力症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