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调节机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小凡 李一鸣 +2 位作者 徐小虎 代义龙(综述) 金呈强(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332-1335,1340,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罕见血液学疾病,属于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紊乱是其最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大家关注。目前研究显示自身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Th1细胞/Th2细胞及Th17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失衡、细胞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罕见血液学疾病,属于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紊乱是其最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大家关注。目前研究显示自身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Th1细胞/Th2细胞及Th17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失衡、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高增殖及低凋亡、调节性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障碍、细胞凋亡、遗传及细胞自噬等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从以上6个方面综述了近年发现的参与ITP发病的各种复杂机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影响ITP发生发展的因素,旨在为ITP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抗体 细胞自噬 血小板 免疫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
2
作者 单勇 孙栋 郭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61-662,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0余日”于2022年10月9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1)胆管占位,(2)梗阻性黄疸。于2022年10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半肝切除+左侧尾状叶切除(Ⅰ段)+肝门部胆管癌... 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0余日”于2022年10月9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1)胆管占位,(2)梗阻性黄疸。于2022年10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半肝切除+左侧尾状叶切除(Ⅰ段)+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腹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肝门部胆管)高-中分化腺癌。术后患者恢复可。病情平稳后,于术后第17天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相关血液指标,发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表现为术后第17天血小板计数为107×10^(9)/L,术后第23天为63×10^(9)/L,术后第24天为43×10^(9)/L,术后第26天为31×10^(9)/L。请血液科会诊,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建议停用低分子肝素。停用后监测血小板变化,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肝功等相关指标。术后第28天血小板计数为21×10^(9)/L,术后第29天为19×10^(9)/L,术后第30天为20×10^(9)/L,术后第32天为44×10^(9)/L,术后第33天为56×10^(9)/L,术后第35天为85×10^(9)/L,术后第37天为126×10^(9)/L,血小板数量逐渐上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于2022年11月26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
下载PDF
疏调气机法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治良 梁智蓉 +2 位作者 张成绩 刘建丽 郭利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2期90-93,共4页
气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疾病的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气机失调则百病生”,故调畅气机治之法首当其冲,国医大师张震先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要想疏通人体的气机,非单纯调肝理气就能完全奏效,应在疏肝理... 气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疾病的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气机失调则百病生”,故调畅气机治之法首当其冲,国医大师张震先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要想疏通人体的气机,非单纯调肝理气就能完全奏效,应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需注重健脾补肾固护先后天之本,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故提出了“以调肝疏肝为主体,健脾固肾为两翼”的疏调气机治疗之法。文章从“一体两翼”的学术思想出发,运用疏调气机之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疗效确切,为治疗ITP提供了新的诊治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疏调气机 一体两翼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及对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陶红 何正梅 +5 位作者 史玉叶 陈秋妮 吴晶晶 陶善东 张权娥 王春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22-24,29,共4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老年IT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初诊IT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rhTPO组[62...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老年IT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初诊IT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rhTPO组[62例,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激素组[61例,静脉滴注泼尼松1.0 mg/(kg·d),疗程28 d],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老年人群为对照组,观察rhTPO组治疗前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结果rhTPO组第7天及第14天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激素组(P=0.011,P=0.001),总体有效率高于激素组(P=0.02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rhTPO组治疗后Th1优势反应消失,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发生变化。结论rhTPO治疗老年IT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确切,作用机制与调控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 细胞因子策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新颜 蔡晶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872-875,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儿童专科医院收治的86例初诊原发性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A组(n=24)、B组(n=35)和C...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儿童专科医院收治的86例初诊原发性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A组(n=24)、B组(n=35)和C组(n=27)。A组患儿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B组患儿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400 mg·kg^(-1)·d^(-1),连续治疗3 d;C组患儿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1 g·kg^(-1)·d^(-1),连续治疗2 d。比较3组患儿皮肤黏膜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PLT)开始升高时间、PLT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检测患儿CD4+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Th1和Th2细胞水平,并计算Th1/Th2、Treg/Th17;治疗结束后根据患儿2次PLT检测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儿皮肤黏膜出血消失时间、PLT开始升高时间、PLT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儿Th1细胞、Th2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水平及Th1/Th2、Treg/Th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后Th1/Th2显著低于治疗前,Treg细胞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B组和C组患儿治疗后Th2细胞、Treg细胞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Th1/Th2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B组和C组患儿Th2细胞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儿Th1/Th2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儿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B组和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1.7%(10/24)、68.6%(24/35)、74.1%(20/27),B组和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χ^(2)=4.221、5.509,P<0.05),B组与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8,P>0.05)。A组、B组和C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为12.5%(3/24)、11.4%(4/35)、11.1%(3/27),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改善ITP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未发现丙种球蛋白2种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的显著差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 丙种球蛋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
6
作者 胡明均 李红 +2 位作者 李玉玲 田宗莹 董小林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03-503,共1页
关键词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sST2/IL-33与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6 位作者 刘颖 王蕾 王新有 刘洋 赵芳 秦玉婷 郭新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观察可溶性ST2(sST2)和白细胞介素(IL)-33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机制。方法30例ITP患者作为IT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外... 目的观察可溶性ST2(sST2)和白细胞介素(IL)-33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机制。方法30例ITP患者作为IT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外周血血清中IL-33、sST-2、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血清sST2及IL-17水平均升高(P<0.01),TGF-β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IL-3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TP组中sST2与TGF-β呈负相关(r=-0.471,P<0.01),与IL-17无相关性(r=0.189,P>0.05)。结论sST2表达水平增加和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是导致ITP发病的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白细胞介素-17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可溶性ST2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TPO及c-mpl水平测定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黄菊 卫仿仙 +2 位作者 韩艳霞 沈闪华 王宙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82-1987,共6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TPO及其受体c-mpl的表达情况,评价二者在ITP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检测50例ITP患者及20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和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目的测定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TPO及其受体c-mpl的表达情况,评价二者在ITP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检测50例ITP患者及20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和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总数、产板巨核细胞数及产巨比,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ABC-ELISA法)检测骨髓TPO水平,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mpl表达水平,并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TP组总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均较MDS组和脾功能亢进症组高,但产巨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O和c-mpl表达水平却比MDS、脾功能亢进症患者低,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30×109/L ITP组中TPO、c-mpl水平高于PLT≥30×109/L ITP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PLT<30×109/LITP患者中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发现治疗反应时间越短、产巨比越低、出血评分越高,治疗反应越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TPO和c-mpl可以作为ITP与MDS及脾功能亢进症鉴别诊断的依据,在ITP治疗过程中治疗反应时间、产巨比、出血评分有助于治疗反应预后判断依据,但尚需积累更多病例资料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 免疫性 血小板生成素 受体 C-MPL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ITP患者对PAIgG及GPⅡb/Ⅲa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丹 计成阜 +4 位作者 陈超 姜金龙 刘鑫 王萍 周海侠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ITP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地塞米松,观察组服用地塞米松及咖啡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 d、28 d、12 w后CR、R及NR人数比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出血评分、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出血评分[1(0~3.5)vs 2(0~5)]分、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25.52±7.21)vs(36.18±8.79)]%、GPⅡb/Ⅲa抗体水平[(16.77±2.15)vs(21.49±1.5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ITP患者与单独服用地塞米松组相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症状,降低PAIg 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咖啡酸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AIGG GPⅡb/Ⅲa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BMC中CD200/CD200R1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臧艳 叶辛 钱宝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1期6-8,13,共4页
目的 检测CD200/CD200R1信号通路分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T... 目的 检测CD200/CD200R1信号通路分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TP患者组(n=19)和健康对照组(n=19)PBMC中CD200/CD200R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ITP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及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析ITP患者中CD200/CD200R1与细胞因子及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监测有效治疗后ITP患者CD200/CD200R1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ITP组PBMC中CD200/CD200R1的表达下降,且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ITP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IL-17上调,其中TNF-α和IL-17的表达和与CD200及CD200R1的表达量间均呈负相关。经地塞米松治疗有效的ITP患者PBMC中,CD200及CD200R1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CD200/CD200R1在ITP患者中表达降低,减少了对炎性因子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因此炎性因子表达增高,从而参与了ITP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200/CD200R1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儿童血小板抗体与自身免疫失调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静 王成云 +2 位作者 顾萍 张帆 潘秋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6期708-710,714,共4页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探讨其与自身免疫失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血小板抗体标本检测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探讨其与自身免疫失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血小板抗体标本检测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0%,自身抗体阳性率为3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自身抗体。经统计学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自身抗体存在相关性,但两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身免疫失调性疾病进展期,体内血小板抗体可与自身抗体同时存在,二者都是导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耐受性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免疫法ITP小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建红 李君君 张阳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49-1853,1856,共6页
目的:应用免疫法建立ITP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病理状态,进一步分析探讨各项指标以判定疾病模型是否成功。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按照100μl/20 g剂量向小鼠腹腔内注射1∶4稀释的豚鼠抗BALB/c小鼠血小... 目的:应用免疫法建立ITP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病理状态,进一步分析探讨各项指标以判定疾病模型是否成功。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按照100μl/20 g剂量向小鼠腹腔内注射1∶4稀释的豚鼠抗BALB/c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隔日1次,隔日检测外周血小板水平。两周后,检测小鼠外周血PAIgG水平、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分类,了解骨髓象、脾脏组织病理和脾脏脏器指数变化。结果:GP-APS稀释倍数为1∶128时仍成阳性,说明豚鼠血清中已产生了特异性抗体。与正常组及造模前比较,ITP小鼠模型外周血小板明显降低,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注射GP-APS后24 h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最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总数明显增加(P<0. 05),而产板巨核细胞减少(P<0. 01)。同时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明显大于正常组(P<0. 01)。结论:与正常组比较,ITP小鼠外周血小板下降、抗血小板抗体升高、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并伴成熟障碍,与ITP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应用GPAPS免疫法可成功建立ITP小鼠疾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鼠模型 血小板血清 巨核细胞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秀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地质职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1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编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6,编号为单数)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地质职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1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编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6,编号为单数)和对照组(n=35,编号为双数)。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25^(+)Treg表达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达峰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及CD4^(+)CD25^(+)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达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缩短血小板计数达峰时间,提高血小板计数,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地塞米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万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1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析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接受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63例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分析,以抽签法实施分组,32例接受甲泼尼龙单独治疗患儿入选对照组,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 目的探析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接受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63例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分析,以抽签法实施分组,32例接受甲泼尼龙单独治疗患儿入选对照组,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31例患儿入选观察组。对比2组时间指标,评估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上升、血小板恢复正常、治疗时间为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TNF-α、IL-6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甲泼尼龙单独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出血等症状改善效果更明显,安全性高,且对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参桂益气温阳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宿仙芝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5期71-73,共3页
目的:探究参桂益气温阳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R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桂益气温阳汤加减治疗。治疗120d后... 目的:探究参桂益气温阳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R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桂益气温阳汤加减治疗。治疗120d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0、60、120d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桂益气温阳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RITP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参桂益气温阳汤 醋酸泼尼松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淑莲 刘希赞 孟予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8期11-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复发/难治性ITP门诊患者36例为治疗前组,完成从肝论治法治疗2.5个月的复发/难治性ITP患者11例为治疗后组,... 目的 探讨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复发/难治性ITP门诊患者36例为治疗前组,完成从肝论治法治疗2.5个月的复发/难治性ITP患者11例为治疗后组,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水平。结果 复发/难治性ITP治疗前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较低,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治疗组内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复发/难治性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性ITP 从肝论治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及消化道出血一例
17
作者 莫炳东 莫胜林 +1 位作者 张鹏 蒋忠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752-754,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激活,共同介导血小板破坏加速及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1]。药物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由药物依赖的血小板抗体对...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激活,共同介导血小板破坏加速及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1]。药物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由药物依赖的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产生破坏,可造成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甚至产生致命性的出血风险[2]。利福平是重要的抗结核治疗主药,其治疗过程中常可引发肝肾功能异常,但其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还比较少见。由于其发病时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因此,笔者报道1例利福平致严重血小板减少及消化道出血的成功救治案例,以期提供警示及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血小板减少 胃肠出血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发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纪红 张旭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3期1871-1875,共5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临床发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西安市临潼区妇幼保健该院2012年9月至2017年7月确诊的87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病史、临床表现等资料,治疗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临床发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西安市临潼区妇幼保健该院2012年9月至2017年7月确诊的87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病史、临床表现等资料,治疗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等检查,均给予氢化泼尼松注射液、人免疫球蛋白针等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87例ITP患儿中,男、女分别占62.07%、37.93%;<1岁、≥1岁者分别占43.68%、56.32%;新诊断ITP、持续性ITP、慢性ITP患儿分别占43.68%、40.23%、16.09%;无或轻度出血、中度出血、重度出血者分别占47.13%、41.38%、11.49%。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儿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患儿分型、出血严重程度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不同分型患儿出血严重程度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ITP患儿治疗后完全反应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49.42%、44.83%、5.75%,不同疗效在不同性别患儿中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不同ITP分型患儿中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反应、有效、无效患儿PLT依次明显降低,PA-IgG、PA-IgM、PA-IgA依次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TP患儿治疗后PLT与PA-IgG、PA-IgM、PA-IgA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1)ITP患儿中<1岁婴儿将近一半,临床以新诊断、持续性ITP患儿为主,慢性ITP以年长儿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为轻、中度出血;(2)ITP患儿年龄、分型、出血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ITP患儿治疗效果受PA-Ig、PLT、年龄、分型的影响,且PA-Ig与PL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特点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相关抗体
下载PDF
夏小军教授运用对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拾萃
19
作者 翟璇 赵静 +2 位作者 夏小军 任德祥 杨卯勤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血小板数目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西医治疗ITP多运用糖皮质激素、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及脾切除等,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血小板数目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西医治疗ITP多运用糖皮质激素、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及脾切除等,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易复发、远期疗效差等弊端。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ITP具有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ITP归属于中医学“紫斑”“血证”“葡萄疫”等范畴,夏小军教授临床辨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健脾益气滋阴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且善于运用对药,如墓头回—紫草凉血活血、仙鹤草—阿胶止血补血、水牛角—生地黄清热养血、黄芪—益母草补血活血、牡丹皮—地骨皮养阴活血、白茅根—赤芍凉血散血等。以对组方,方中有方,是其用药的特色,灵活应用,收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对药 夏小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