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酸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指导系列(一)
1
作者 李亚芳 严伟 郑小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临床治疗上可能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全面、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目的。其中,抑酸药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抑酸药 用药指导 发病机制 抑制胃酸分泌 首选药物 药物联合使用 治疗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清热渗湿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肠证)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姜昌明 黄晓莺 胡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696-698,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渗湿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蕴肠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UC(湿热蕴肠证)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全部患者根据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渗湿汤加味口服,连续观察2周。... 目的观察清热渗湿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蕴肠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UC(湿热蕴肠证)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全部患者根据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渗湿汤加味口服,连续观察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改良Mayo评分、肠道菌群以及血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NF)-κB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两组病例改良Mayo评分治疗后显著减少,且观察组同时点对比对照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两组病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明显增加及肠球菌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血清TLR4、MyD88、NF-κB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清热渗湿汤加味治疗活动期UC(湿热蕴肠证)疗效明显,加快患者症状的改善,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以及下调血清TLR4、MyD88、NF-κB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热渗湿汤 湿热蕴肠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效神散加味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大肠湿热证)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刘晶 张江春 杨健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706-708,共3页
目的观察神效散加味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发作(大肠湿热证)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参考指南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神效散加味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发作(大肠湿热证)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参考指南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效散加味灌肠。两组连续2周治疗后进行相关指标及疗效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相关症状评分、改良Mayo评分、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两组治疗前各主要临床相关症状与改良Mayo评分、肠黏膜屏障相关指标、血清GSH-Px、SOD及MDA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P>0.05)。两组治疗2周后主要临床相关症状与改良Mayo评分等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并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血清GSH-Px、SO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而MDA水平则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效散加味灌肠治疗UC急性发作(大肠湿热证)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神效散 肠黏膜屏障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安胃疡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黄丹 穆炳霞 王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安胃疡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2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安胃疡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2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胃疡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Hp根除率、再感染率,治疗前后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与相关实验室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β-连环蛋白(β-catenin)、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健康调查量表36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4.51%(χ^(2)=4.317,P=0.038);观察组Hp根除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9.714,P=0.002);观察组的Hp再感染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27.45%(χ^(2)=3.980,P=0.046)。治疗8周后,2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与OPN、β-catenin、MTL、GA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TGF-α、V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及精神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2%vs.19.61%,χ^(2)=0.635,P=0.425)。结论安胃疡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状况与相关指标,在提高Hp清除率、降低再感染率的同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安胃疡胶囊 四联疗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胃复春胶囊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伴Hp感染临床研究
5
作者 唐忠明 邓中民 +1 位作者 朱德斌 姚林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5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胃复春胶囊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溃疡伴Hp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以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共治... 目的:观察胃复春胶囊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溃疡伴Hp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以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p根除率83.33%,高于对照组64.29%(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溃疡伴Hp感染患者以胃复春胶囊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临床效果佳,可减轻患者症状体征,提高Hp根除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复春胶囊 幽门螺杆菌 铋剂四联疗法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高剂量二联疗法与经典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对比
6
作者 李明贤 朱振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应用经典四联疗法和高剂量二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幽门螺杆菌检验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38例。对照组予以经典四联疗法(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艾司奥美拉... 目的探讨比较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应用经典四联疗法和高剂量二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幽门螺杆菌检验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38例。对照组予以经典四联疗法(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艾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观察组予以高剂量二联疗法(阿莫西林+艾司奥美拉唑)。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9.47%(34/38),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74%(36/38),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χ^(2)=0.724,P=0.395>0.05)。与对照组的21.05%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显著较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6(3.86±1.03)pg/ml、IL-8(0.06±0.05)pg/L、TNF-α(138.62±26.3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4.69±1.05)pg/ml、(0.11±0.08)pg/L、(351.62±29.62)ng/ml(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应用经典四联疗法和高剂量二联疗法的临床效果相当,但高剂量二联疗法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健康安全,同时利于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枸橼酸铋钾 艾司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幽门螺杆菌 安全性
下载PDF
消化内镜局部给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
7
作者 张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局部给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局部给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化内镜局部给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缓解时间,胃灼烧、反酸消失时间,Hp根除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细胞浸润、炎症活动性、腺体形态、腺体密度、黏膜厚度评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水平高于治疗前,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消化内镜局部给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减轻胃溃疡程度,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出血 消化内镜 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胃功能三项及NLR、CEA联合检测对胃溃疡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磊 吴军 +2 位作者 李宏伟 程磊 陈筠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85-489,共5页
目的 分析研究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胃溃疡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的胃溃... 目的 分析研究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胃溃疡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胃溃疡组(n=100),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60)。比较两组外周血PGⅠ、PGⅡ、PGR、NLR及CEA水平;根据内镜与病理检查结果,将胃溃疡组患者分为良性组(n=76)与恶性组(n=24)。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胃溃疡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外周血PGⅠ、PGⅡ、PGR、NLR、CEA对胃溃疡恶性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胃溃疡组的PGⅠ、PG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44、35.045,P<0.05);胃溃疡组的PGⅡ、NLR、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10、9.481、29.557,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OR=1.865)、过量饮酒(OR=2.046)、PGⅠ降低(OR=2.006)、PGⅡ升高(OR=2.028)、PGR降低(OR=2.098)、NLR升高(OR=1.958)以及CEA水平升高(OR=2.071)均是胃溃疡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GⅠ、PGⅡ、PGR、NLR、CEA及联合检测预测胃溃疡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0.815、0.863、0.786、0.828、0.951,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PGⅠ、PGⅡ、PGR及NLR、CEA联合检测对胃溃疡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良恶性 胃功能三项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癌胚抗原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谱、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表达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赵雅娟 张彦 +4 位作者 郭宝珍 闫旭 李恳 常文龙 李金梅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抗体谱、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表达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消化内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或胃癌的1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诊断为...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抗体谱、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表达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消化内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或胃癌的1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90例患者纳入消化性溃疡组,诊断为胃癌的35例患者纳入胃癌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入院时G-17、PGⅠ、PGⅡ水平、Hp抗体谱及Hp阳性率,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G-17、PGⅠ、PGⅡ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17、PGⅠ、PGⅡ水平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效能。结果入院时,消化性溃疡组G-17、P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胃癌组,PGⅠ水平明显高于胃癌组(P<0.05);对照组G-17、PGⅡ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PGⅠ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消化性溃疡组与胃癌组Hp抗体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67例,35例胃癌患者中Hp阳性31例,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Hp阴性患者G-17、P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Hp阳性患者,PGⅠ水平明显高于Hp阳性患者(P<0.05);G-17、PGⅠ、PGⅡ及其联合检测诊断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3、0.768、0.761、0.854。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较胃癌患者G-17、PGⅡ水平下降,PGⅠ水平升高,并且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患者以上指标变化更为显著,可辅助临床诊断胃肠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谱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罗兰 姚勇 +2 位作者 奉镭 潘金 张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803-807,818,共6页
目的探究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D二聚体(D-D)和溃疡愈合率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104... 目的探究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D二聚体(D-D)和溃疡愈合率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10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艾司奥美拉唑)和联合组(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每组52例,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溃疡愈合情况,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2组血清因子(hs-CRP、ESR、D-D)水平、胃肠道相关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内皮素-1(ET-1)]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上腹疼痛、腹胀、发酸、嗳气改善时间均少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单药组(P<0.05);2组患者溃疡愈合指标(溃疡、底部厚苔、周围再生上皮、周围黏膜充血面积)、血清因子(hs-CRP、ESR、D-D)水平、肠胃功能(GAS、MTL、ET-1)及MDA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单药组(均P<0.05);2组患者SOD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升高,联合组SOD水平高于单药组(均P<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可有效改善老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及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溃疡 铝碳酸镁 艾司奥美拉唑 高敏C-反应蛋白 溃疡愈合率 D二聚体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肠道菌群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李亚楠 张虹雨 +3 位作者 冯燕 聂静 和晓玫 高慧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915-918,共4页
目的 分析益生菌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患者肠道菌群、Hp根除率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8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 目的 分析益生菌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患者肠道菌群、Hp根除率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8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参照组(43例)与研究组(45例)。比较2组Hp根除成功率和治疗前与治疗后肠道菌群、血清生长抑素(SS)、血清胃动素(MTL)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Hp根除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肠球菌、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参照组、研究组肠球菌、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SS高于参照组,MTL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益生菌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可提高Hp感染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 感染 益生菌 潘多拉唑 胃肠激素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贺梦雪 封继宏 +4 位作者 吴清原 马悦宁 郭安 张文瑞 孙增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194-199,203,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UniPort数据库筛选扶正解毒方的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对应的靶点蛋白;应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t数据库中检索出CAP相关靶基因...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UniPort数据库筛选扶正解毒方的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对应的靶点蛋白;应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t数据库中检索出CAP相关靶基因。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B-Dock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药物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扶正解毒方治疗CAP重要活性成分215个,核心靶点113个,确定扶正解毒方治疗CAP的主要通路,分子对接中活性成分与靶点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扶正解毒方具有多因素协同调控的作用特点,这为进一步阐明扶正解毒方治疗CAP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思路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扶正解毒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TK1501后生元的制备及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聂金蕊 吴亚慧 +3 位作者 韩雪梅 李亚琪 王海宽 张会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7-875,共9页
目的对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产物中的后生元进行分离提取和体内外抑菌活性进行研究,评估该后生元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作用。方法L.paracasei TK1501在无氧密闭的环境内以37℃、固态发酵参数中料水比1∶1.5... 目的对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产物中的后生元进行分离提取和体内外抑菌活性进行研究,评估该后生元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作用。方法L.paracasei TK1501在无氧密闭的环境内以37℃、固态发酵参数中料水比1∶1.5,接种量5×107 CFU/mL,培养发酵32 h后,通过大孔树脂XAD-16N吸附法、阳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对L.paracasei TK1501后生元进行稳定性及抗菌效果分析。将50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0.02 mL/只)和高剂量组(0.1 mL/只),10只/组,连续灌胃4周。取血清观察胃部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水平变化,取小鼠胃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L.paracasei TK1501后生元易被蛋白酶降解,热稳定性好,对酸碱、有机溶剂等不利因素有较好的耐受性(P<0.05);在体外试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Hp等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L.paracasei TK1501后生元高剂量组明显改善Hp感染(P<0.05),胃部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水平变化明显下降(P<0.05)。结论L.paracasei TK1501后生元对Hp、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效果,而在相同条件下对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TK1501 分离 抗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HMGB1、PINP和CD_(4)^(+)T细胞变化及与Hp感染的关系
14
作者 刘旭 管小倩 +2 位作者 郝迁 张彦 齐红兵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CD_(4)^(+)T细胞变化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n...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CD_(4)^(+)T细胞变化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n=63)与Hp阴性组(n=34);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MGB1和PIN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_(4)^(+)T细胞水平。比较消化性溃疡组与对照组HMGB1、PINP和CD_(4)^(+)T细胞水平;不同Hp感染HMGB1、PINP和CD_(4)^(+)T细胞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Hp感染与HMGB1、PINP和CD_(4)^(+)T细胞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MGB1、PINP和CD_(4)^(+)T细胞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消化性溃疡组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INP和CD_(4)^(+)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HMGB1水平高于Hp阴性组,PINP和CD_(4)^(+)T细胞水平低于Hp阴性组(P<0.05)。经Pearson分析,HMGB1与Hp感染呈线性正相关,PINP和CD_(4)^(+)T细胞与Hp感染呈线性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MGB1、PINP和CD_(4)^(+)T细胞为影响Hp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HMGB1水平升高,PINP和CD_(4)^(+)T细胞水平下降,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为影响Hp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I型原胶原N端前肽 CD4+T细胞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陈敬博 厉馨 +1 位作者 王雯 曾斌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500-502,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88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例参考诊疗共识予常规措施;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观察... 目的观察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88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例参考诊疗共识予常规措施;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肠饮加味治疗。两组病例观察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腹痛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DA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降低、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疗效显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饮 生活质量 大肠湿热证 美沙拉嗪
下载PDF
消化道穿孔患者感染性休克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构建及诊断效果
16
作者 李炎 朱晓丽 施晓晓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72-475,479,共5页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道穿孔(DTP)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诊断DTP患者共188例,将其分为休克组59例和无休克组129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道穿孔(DTP)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诊断DTP患者共188例,将其分为休克组59例和无休克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和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平均心率、血钾、血乳酸、血肌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病死率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pH值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均显示,LODS≥11分(β=1.468,OR=3.025,P<0.001)、平均心率≥100次/min(β=0.568,OR=1.568,P<0.001)、乳酸≥5.8 mmol/L(β=0.859,OR=1.958,P<0.001)、PCT≥5.0μg/L(β=1.002,OR=2.124,P<0.001)、CRP≥20.0 mg/L(β=0.685,OR=1.647,P<0.001)是DTP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根据β值分别赋值为3、1、1、2和1分,总分8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评分系统预测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856~0.933,P<0.001),高于APACHEⅡ、qSOFA和LODS的AUC值(Z≥3.526,均P<0.01)。结论 DTP患者有较高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入院LODS、平均心率、乳酸、PCT和CRP升高是休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的新型评分系统对指导临床早期识别休克高危患者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 感染性休克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下载PDF
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情绪状态、生活方式及再出血率的影响
17
作者 黄梅 徐舒婷 何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65-16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情绪状态、生活方式及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目的 探讨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情绪状态、生活方式及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再出血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HPLP-Ⅱ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PLP-Ⅱ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促进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减少再出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IKAP理论 情绪状态 生活方式 再出血率
下载PDF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疗效及对胃肠道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8
作者 马娟 刘文楷 +2 位作者 陈娜 侯洋洋 张梦月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71-1575,共5页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荜铃胃痛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道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邯郸邯钢医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荜铃胃痛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道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邯郸邯钢医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激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胃黏膜形态评分(腺体密度、黏膜厚度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统计2组治疗6周后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胃脘胀痛、胃痛拒按、嗳气、反酸、食欲不振评分和血清GAS、VIP、CD8^(+)水平及腺体密度、黏膜厚度、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血清MTL、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3/50)比68%(34/50),90%(45/50)比74%(37/50),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对照组为10%(5/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 荜铃胃痛颗粒 胃肠道激素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宁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19
作者 杨宇成 袁宇婷 +2 位作者 刘海云 张鹏 干定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6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宁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患者加服宁胃胶囊。两组均... 目的探讨宁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患者加服宁胃胶囊。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脘胁胀满、泛吐酸水、情志抑郁、胃脘嘈杂、脉弦、胸闷食少)积分,基础胃酸分泌量、最大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均显著减少,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6.67%比13.33%,P>0.05)。结论宁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胃酸分泌,并提高血清VEGF、bF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胃胶囊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运动应激性胃溃疡发生机制探讨
20
作者 林纯 杨雅琴 +1 位作者 刘卫海 卢素宏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运动应激性胃溃疡是运动引起的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一种以黏膜糜烂、溃疡及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调查显示,应激性溃疡除了会导致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糜烂、溃疡,通常还会伴随胃肠道出血增多,发展至后期预后不良。自... 运动应激性胃溃疡是运动引起的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一种以黏膜糜烂、溃疡及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调查显示,应激性溃疡除了会导致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糜烂、溃疡,通常还会伴随胃肠道出血增多,发展至后期预后不良。自胃溃疡被发现并命名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讨溃疡的发生机制,由于运动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病范围广、频率高,其发生机制复杂,本文主要从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会损伤胃肠黏膜细胞损坏黏膜的屏障功能、运动系统损伤会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运动时胃肠道血流量减少易出现缺血损伤、过度运动影响细胞代谢能量供给4个方面对运动应激性胃溃疡发生的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运动应激性胃溃疡的防治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应激 胃溃疡 机制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