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8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清清 陆伦根 《肝脏》 2024年第4期378-380,共3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由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特征为多灶性胆管狭窄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目前尚无有效治疗PSC的药物。PS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诸多研究揭示了PSC与结肠炎和肠-肝轴的破坏密切相关,巨噬细胞参与PS...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由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特征为多灶性胆管狭窄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目前尚无有效治疗PSC的药物。PS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诸多研究揭示了PSC与结肠炎和肠-肝轴的破坏密切相关,巨噬细胞参与PSC的发病过程。本文就巨噬细胞在PSC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巨噬细胞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马晓阳 朱海林 侯龙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磷脂转运蛋白(PLTP)、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累及胰腺1例报道
3
作者 陈静 张修礼 +4 位作者 王晓琳 彭丽华 李杰 李惠惠 王子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胆管,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痛及体质量减轻。该病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无诊断金标准,常被误诊、漏诊。本文对1例IgG4-SC患者...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胆管,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痛及体质量减轻。该病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无诊断金标准,常被误诊、漏诊。本文对1例IgG4-SC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率的影响
4
作者 刘丽 莫惠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为本次研究病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段,符合病例选择方法为电脑程序随机抽选,要求该病例患者为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为本次研究病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段,符合病例选择方法为电脑程序随机抽选,要求该病例患者为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应的干预方式为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干预,各组含有43例患者,共计86例符合条件患者,对研究完成后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未见差异(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所拥有的各心理状态评分均更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为其给予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患者能够拥有更加稳定的情绪状态,对临床护理干预工作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下载PDF
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杨先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将其分为发生组(21例)与未发生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发生组比,发生组患者合并胆总管狭窄、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插管困难占比及白细胞计数均升高,操作时间均延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OR=5.603、5.289、1.118,均P<0.05)。结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严格筛选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胆总管狭窄 十二指肠乳头憩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IL-3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唐笛娇 王艳萍 +2 位作者 邹麟 陈瀑 李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59,365,共6页
目的:探讨IL-34是否参与原发性胆道胆管炎(PBC)发病机制。方法:将49例PBC患者与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检测血清IL-34、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和部分细胞因子IL-1、IL-2... 目的:探讨IL-34是否参与原发性胆道胆管炎(PBC)发病机制。方法:将49例PBC患者与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检测血清IL-34、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和部分细胞因子IL-1、IL-2、IL-6、IL-8、IL-10和TNF-α浓度。结果:PBC患者血清IL-3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34水平与AMA-M2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治疗有效患者中,血清IL-34水平明显降低。PBC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为IL-34在PBC发展中的新作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在用途提供了支持。血清IL-34可能是PBC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血清IL-34 巨噬细胞 AMA-M2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置管滑脱后胆瘘1例
7
作者 韩小军 张蕾 郭道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3-1193,共1页
患者女,69岁,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房间隔缺损、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后置管滑脱伴轻微腹痛2天。查体:上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 患者女,69岁,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房间隔缺损、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后置管滑脱伴轻微腹痛2天。查体:上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引流术 胆瘘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下载PDF
经ERCP联合SpyGlass DS治疗的74例不明原因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马丽娜·阿新拜 张立平 +5 位作者 王林恒 王允亮 陈润花 孟捷 胡立明 姚玉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37-1044,共8页
目的 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道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联合SpyGlass DS治疗的不明原因胆管狭窄(indeterminate biliary stricture, IB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IBS的诊疗提供更多临床数据参考。方法 回顾... 目的 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道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联合SpyGlass DS治疗的不明原因胆管狭窄(indeterminate biliary stricture, IB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IBS的诊疗提供更多临床数据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ERCP联合SpyGlass DS治疗的74例IBS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采用SpyGlass DS直视下视觉印象评估良恶性狭窄的情况,总结SpyGlass DS引导下视觉印象和SpyGlass DS引导下活检(SpyBite活检)在诊断IBS的性能特点。结果 共纳入74例IBS患者,男49例,女25例,年龄(67±12)岁(26~94岁)。74例患者中,61例(82.4%)直视下考虑为恶性狭窄,其中40例(65.6%)病理诊断提示恶性,5例(8.2%)病理诊断未提示恶性,16例(26.2%)未取活检。随访过程中,有1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而其余患者未发现进展;13例(17.6%)SpyGlass DS直视下考虑为良性狭窄,其中3例(23.0%)病理诊断恶性,5例(38.5%)病理诊断未提示恶性,5例(38.5%)未取活检并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狭窄处进展。SpyGlass DS直视下视觉印象为肿瘤血管、增生物、黏膜不规则/结节性/增生性改变、黏膜损伤、胆管内渗出物的表现而病理诊断提示恶性的占比分别为24.4%、20.0%、62.2%、2.2%、8.9%。SpyGlass DS直视下视觉印象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37.5%,准确度为81.1%,SpyBite活检的诊断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66.7%,准确度为92.3%。结论 对IBS可采用ERCP联合SpyGlass DS进行诊断,可大大提高疾病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胆管狭窄 ERCP SpyGlass DS 视觉印象 SpyBite直视活检
下载PDF
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患者胆红素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9
作者 孟爽 冯惠君 +5 位作者 张海丛 郭立杰 何晓燕 白欢欢 张向娥 叶立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13-516,520,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患者胆红素升高与否与病理形态特点及预后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D-VBDS的患者45例,根据病程中是否出现胆红素升高分为胆红素正常组和高胆红素组,... 目的:观察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患者胆红素升高与否与病理形态特点及预后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D-VBDS的患者45例,根据病程中是否出现胆红素升高分为胆红素正常组和高胆红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史、生化指标、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预后情况等数据,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胆红素升高与否与病理形态特点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胆红素正常组和高胆红素组患者在平均发病年龄、性别构成及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或中成药用药在两组均占比最高(39.3%vs 40.0%)。除皮肤巩膜黄染外,两组患者其他症状及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TBil、DBil、ALP、GGT、TBA及CHOL明显高于胆红素正常组(P<0.05);高胆红素组患者胆色素沉积、毛细胆管胆栓、泡沫样细胞评分均高于胆红素正常组,其他病理形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胆管增生、汇管区炎症、纤维化、慢性胆盐淤积是与预后相关的病理形态改变,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中是否出现胆红素升高不是影响D-VBDS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消失综合征 药物相关性 胆红素 预后 病理特点
下载PDF
肝外胆管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
10
作者 孟春艳 王菁 王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4-849,共6页
引起肝外胆管狭窄的病因很多,其中良性狭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及内镜干预获得较好的疗效。恶性狭窄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行手术治疗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而,肝外胆管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迄今为止仍然较为困难。本文就血清学、影像学、... 引起肝外胆管狭窄的病因很多,其中良性狭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及内镜干预获得较好的疗效。恶性狭窄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行手术治疗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而,肝外胆管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迄今为止仍然较为困难。本文就血清学、影像学、内镜相关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肝外胆管恶性狭窄鉴别诊断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策略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肝外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人工智能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理学诊断
11
作者 王秋鹏 甘梅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8-1092,共5页
近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新的进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准确诊断、评估预后及风险分层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 近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新的进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准确诊断、评估预后及风险分层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治疗进展
12
作者 盛夏 纪庆明 +2 位作者 李昕宇 王丽宏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2-1038,共7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胆管炎症为特征的胆汁淤积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低,预后差,尚无药物治疗能改变PSC的进程,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达85%。基于PSC现状,药物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治疗PSC...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胆管炎症为特征的胆汁淤积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低,预后差,尚无药物治疗能改变PSC的进程,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达85%。基于PSC现状,药物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治疗PSC的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显示出应用前景,其中熊去氧胆酸是研究最广泛、最常用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兴药物正在研究中。本文将围绕PSC最新药物治疗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熊去氧胆酸 奥贝胆酸 药物疗法
下载PDF
Lenta胆管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
13
作者 王雪芳 陈丽红 +3 位作者 黄丽云 吴丽霞 林秋香 王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Lenta胆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2例Lenta胆管炎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均有急性发病史和肝功能指标异常,9例(75.0%... 目的探讨Lenta胆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2例Lenta胆管炎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均有急性发病史和肝功能指标异常,9例(75.0%)白细胞计数异常,11例(91.7%)有腹腔感染,8例(66.7%)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8例(66.7%)确诊为脓毒症。常见病理学表现包括点状坏死(100%)、碎屑样坏死(100%)、融合性坏死(75.0%)、桥接坏死(66.7%)、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75.0%)、汇管区轻微水肿(33.3%),12例均有汇管区周围细胆管增生,扩张细胆管内见浓缩胆汁,均无小叶间胆管淤胆。12例均有原发肝病基础。2例(16.7%)患者转院治疗后死亡,10例(83.3%)患者存活,随访时间7~55个月。结论Lenta胆管炎表现出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形态学特征,常在基础疾病上伴发;肝活检组织中出现Lenta胆管炎,常提示患者可能有脓毒症和(或)腹腔感染,诊断时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ta胆管炎 脓毒症 腹腔感染
下载PDF
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胡逸群 王煜 +2 位作者 汪健 蒋雪婷 杜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1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124例,女177例;年龄为63.32±15.6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1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124例,女177例;年龄为63.32±15.67岁。病人均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观察指标:(1)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是否复发当作因变量,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当作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软件构建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效能评价,与校准曲线一起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301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中,复发56例,无复发245例。复发与无复发胆总管结石病人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总管直径、合并壶腹部憩室、胆囊手术史、胆道感染史、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血脂异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胆囊切除病史、结石直径≥1.5 cm、结石数量≥2个、EST和血脂异常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评估的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3,区分度较好,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结论有胆囊切除病史、结石直径≥1.5 cm、结石数量≥2个、EST和血脂异常是影响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起到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风险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ERCP 复发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5
作者 侯渌茗 陈逸云 +1 位作者 张玮 李莹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478-481,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多因素主导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及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目前,PBC西医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熊去氧胆酸(UDCA),但存在部分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的情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多因素主导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及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目前,PBC西医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熊去氧胆酸(UDCA),但存在部分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的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二线药物如法尼酯X受体激动剂奥贝胆酸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贝特类。近年研究发现,一线治疗药物联合中药治疗有助于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UDCA的应答率。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揭示了中药治疗PBC涉及的某些生物学靶点和效应机制。因此,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能为PBC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联合治疗 中医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肝内胆管原发性透明细胞癌一例
16
作者 张廷龙 曲腾飞 +2 位作者 叶敏 刘普文 代冬冬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18-320,共3页
胆管细胞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仅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1]),但也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在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大约20%^([2])。胆管细胞癌发病机制复杂,具有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胆管细胞癌中... 胆管细胞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仅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1]),但也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在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大约20%^([2])。胆管细胞癌发病机制复杂,具有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胆管细胞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大约占95%,透明细胞癌是胆管癌中比较罕见的病理类型,因在发生机制、组织形态、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有其特殊性,需要专门做出细致的病理分型诊断^([3])。胆管透明细胞癌罕见,其相关特定治疗反应以及预后较难评估。现报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不典型的肝内胆管透明细胞癌病例并回顾有关胆管透明细胞癌的文献,旨在加强对这种罕见胆管癌变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透明细胞癌 肝脏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17
作者 缪青 张玉 邵建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EST组,其中ESBD组207例,EST组122例,ESBD组使用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EST组使用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对比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种术式做费用评价分析。结果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与术中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BD组的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EST组(P均<0.05)。随访18个月,ESBD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EST组的23.0%(P<0.01);ESBD组的术后出血率为0.0%,显著低于EST组的4.1%(P<0.01)。ESBD组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0769.18元,高于EST组的18439.98元(P<0.05);但ESBD组并发症成本-效果比为236.28元,低于EST组的239.48元,ESBD组并发症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3.69元。结论ESBD取胆总管结石机械碎石率低、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较低,可作为临床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首选取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 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结石 成本-效果比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胰胆内镜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赖莘秀 王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393,共7页
传统胰胆内镜手术因捕获图像信息耗时长、效率低以及医师水平存在差异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而人工智能为胰胆内镜手术提供了高效、准确的图像自动识别方法,可辅助临床医师实现快速精准的预测并指导临床决策。同时,人工智能在内镜质... 传统胰胆内镜手术因捕获图像信息耗时长、效率低以及医师水平存在差异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而人工智能为胰胆内镜手术提供了高效、准确的图像自动识别方法,可辅助临床医师实现快速精准的预测并指导临床决策。同时,人工智能在内镜质量控制、教学培训等方面亦有较大发展潜力。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胰胆内镜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改进目前的临床诊疗模式、实现胰胆疾病的精准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超声内镜 胆道镜 精准医疗
下载PDF
β-葡萄糖醛酸酶(GUS)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19
作者 李果 叶海军 +3 位作者 徐至开 李文涛 徐承雷 李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7-1061,共5页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除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除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结石的形成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PIS发病机制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以期为PIS的防治提供可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葡萄糖醛酸酶 病理过程
下载PDF
血清抗糖蛋白210抗体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
作者 姜正伟 周冰清 +1 位作者 汤洁 蒋蓓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总结血清抗糖蛋白210(抗gp210)抗体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临床特征。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PBC患者63例,其中血清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21例(观察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阳性42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总结血清抗糖蛋白210(抗gp210)抗体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临床特征。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PBC患者63例,其中血清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21例(观察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阳性42例(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熊去氧胆酸(UDCA)13~15 mg·kg^(-1) d^(-1)治疗6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和IgM。结果观察组年龄和性别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乏力发生率为4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0.1(18.5,66.1)μmol/L、73(42,110)U/L和87(64,126)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1(10.4,31.5)μmol/L、53(27,90)U/L和68(53,101)U/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2(29.8,35.2)g/L,显著低于对照组【34.6(30.4,36.8)g/L,P<0.05】;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8(35.4,38.5)g/L,仍显著低于对照组【42.3(37.4,45.1)g/L,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IL-6和IL-10水平分别为12.7(5.8,11.3)pg/ml和125.1(87.4,120.6)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7.0,11.7)pg/ml和103.6(90.1,117.0)pg/ml,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和IL-6水平分别为29.1(18.4,36.5)pg/ml和7.2(5.2,8.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0(9.7,26.3)pg/ml和5.4(4.0,6.9)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139.5(107.6,152.9)pg/m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54.8(122.7,168.2)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M、IgG和IgA水平分别为3.1(2.5,3.7)g/L、13.7(12.0,14.6)g/L和3.8(2.9,3.8)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1.9,2.6)g/L、11.2(10.1,13.4)g/L和2.8(2.5,3.3)g/L,P<0.05】。结论血清抗gp210抗体阳性的PBC患者病情似乎更趋严重,对UDCA治疗应答稍差,值得临床扩大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糖蛋白210抗体 熊去氧胆酸 临床特征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