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患者梅毒抗体阳性分布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蓉 钟兰香 张玲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94-796,共3页
目的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住院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分布情况,了解梅毒感染现况。方法以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1911例住院患者的梅毒特异性抗体,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部分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的非特异... 目的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住院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分布情况,了解梅毒感染现况。方法以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1911例住院患者的梅毒特异性抗体,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部分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结果 21岁以上住院患者的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3.63%,其中男、女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5%、2.63%,男性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38.73%,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多(76.72%)在1:4以下。结论住院患者梅毒抗体高阳性率反映梅毒的高感染率,同时也提出了梅毒防治是一个需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抗体 化学发光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下载PDF
雌激素对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维仙 张绍芬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雌激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已成为妇科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而雌激素对免疫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仍是新领域。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不同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各异,且与血雌激素水平等有关。研究较多的是T淋巴细胞,目前认为,雌激素通过Fas/FasL... 雌激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已成为妇科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而雌激素对免疫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仍是新领域。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不同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各异,且与血雌激素水平等有关。研究较多的是T淋巴细胞,目前认为,雌激素通过Fas/FasL系统、bc l-2家族及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但对其他免疫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免疫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靶向治疗与细胞表面工程技术
3
作者 许铁峰 汪良 +2 位作者 夏立平 栾春 于继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2055-2057,共3页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βsubunit,hCGβ亚基)除了在正常的妊娠滋养层细胞中分泌外,在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也大量分泌,称为异位hCG(ectopic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ectopichCG)。异位hCG与恶性肿瘤...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βsubunit,hCGβ亚基)除了在正常的妊娠滋养层细胞中分泌外,在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也大量分泌,称为异位hCG(ectopic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ectopichCG)。异位hCG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受到人们关注,以异位hCG为靶抗原的肿瘤疫苗正成为肿瘤生物治疗新的研究热点。细胞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 免疫治疗 细胞表面工程技术 疫苗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效兰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4年第10期637-637,636,共2页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加强合格献血者的招募,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方法对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梅毒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评...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加强合格献血者的招募,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方法对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梅毒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评估和筛查,排除高危人群,降低梅毒的不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无偿献血者 梅毒 TP抗体
下载PDF
雌激素促进人的类成骨细胞TE85成骨作用的受体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兰 汪青 刘景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促进人的类成骨细胞株TE85细胞骨形成的作用。方法:用3H胸腺嘧啶、3H脯氨酸参入法分别测定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放免法测定细胞内骨钙素(BGP... 目的:研究雌激素促进人的类成骨细胞株TE85细胞骨形成的作用。方法:用3H胸腺嘧啶、3H脯氨酸参入法分别测定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放免法测定细胞内骨钙素(BGP)含量;放射配基法测定细胞核雌激素受体结合。结果:雌激素(E2,001~10nmol·L-1)可浓度依赖地刺激TE85细胞的3H胸腺嘧啶和3H脯氨酸的参入量;在相同的时间点和剂量下,可增加成骨细胞内ALP活性和BGP的含量。结论:E2通过增加成骨细胞数量、促进细胞胶原蛋白及ALP和BGP的合成而促进成骨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骨钙素 受体
下载PDF
CMIA法与TPPA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如梅 沈菁 +1 位作者 陈雯 黄毅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值(S/CO)大于1时TPPA检测阳性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对梅毒的诊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值(S/CO)大于1时TPPA检测阳性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对梅毒的诊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200份化学发光法测定值(S/CO)小于1的样本经TPPA检测无一例阳性:504份化学发光法测定值(S/CO)为1-4.99的样本经TPPA检测346例为阳性:237份化学发光法测定值(S/CO)为5-9.99的样本经TPPA检测231例为阳性;437份化学发光法测定值(S/CO)为10~19.99的样本经TPPA检测433例为阳性:838份化学发光法测定值(S/CO)≥20的样本经嗍检测全部为阳性。结论化学发光检测梅毒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批量标本的常规筛查.但对化学发光法测定值(S/CO)在1~19.99区间的样本应采用TPPA联合检测,防止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 化学发光测定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二氢睾酮对前列腺癌LNcap和PC-3细胞株EGFR mRNA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刁鑫伟 叶明福 +2 位作者 谢启超 张哉根 王亚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90-1693,共4页
目的探讨AR免疫表型突变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 inom a,PCa)增殖和凋亡效应的影响机制,为PCa的病理及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不同水平DHT刺激LNcap和PC-3细胞株,检测EGFR mRNA及蛋白在不同AR表达的PCa中的表达特点,研究雄激素及A... 目的探讨AR免疫表型突变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 inom a,PCa)增殖和凋亡效应的影响机制,为PCa的病理及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不同水平DHT刺激LNcap和PC-3细胞株,检测EGFR mRNA及蛋白在不同AR表达的PCa中的表达特点,研究雄激素及AR与PCa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结果低水平DHT促进LNcap细胞EGFRmRNA的表达,促进LNcap细胞增殖,随DHT水平升高EGFR mRNA表达下降,增殖活性下降,不加DHT组EGFR mRNA表达较低。低水平DHT与不加DHT对PC-3细胞EGFR水平影响不大,增殖活性较高,高水平DHT刺激则EGFR表达下降。结论在AR正常表达情况下,雄激素可提高前列腺癌细胞EGFR水平且有剂量依赖性。AR表达异常,雄激素信号途径改变,不能影响EGFR的转录水平,EGFR的表达和激活可能受其他表达上调的细胞因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T—PCR 原位凋亡末端标记
下载PDF
金免疫层析法快速定量测定β-HCG试验研究评价
8
作者 姜海燕 杜民 柯栋忠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验证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定量测定β-HCG在临床检验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用GIC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测定β-HCG浓度,统计两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相关性。结果表明:GICA法和CLIA法测定β-HCG浓度的结果相关性较好... 验证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定量测定β-HCG在临床检验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用GIC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测定β-HCG浓度,统计两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相关性。结果表明:GICA法和CLIA法测定β-HCG浓度的结果相关性较好,两组检测数据成正相关。阳性符合率为97.9%,阴性符合率为96.4%,两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GICA测定β-HCG浓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免疫层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定量测定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和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谢东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2期536-538,共3页
由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引起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慢性肾功能不全、间歇性跛行等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外周动脉疾病是全身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表现之一,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 由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引起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慢性肾功能不全、间歇性跛行等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外周动脉疾病是全身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表现之一,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主要累及腓动脉和胫动脉,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0倍.8.00%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即已存在下肢外周动脉病变,并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增多,至20年后其发病率可达45.00%.有严重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不仅面临下肢截肢的危险,而且死亡的危险也增加4~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下肢外周动脉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类胰岛素结合蛋白-6和甲状腺素受体a1相互作用并干扰TR:RXR异二聚体的形成
10
作者 裘佳 王岚 +1 位作者 陈虹 黄秉仁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27-28,共2页
类胰岛素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具有IGF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效应。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IGFBP-6具有功能序列可以介导其进入细胞核。但是,IGFBP-6在细胞核中的非IGF依赖作用还不清楚。研究目的:探讨IGFBP-6对甲状腺素信号... 类胰岛素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具有IGF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效应。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IGFBP-6具有功能序列可以介导其进入细胞核。但是,IGFBP-6在细胞核中的非IGF依赖作用还不清楚。研究目的:探讨IGFBP-6对甲状腺素信号在靶基因转录调控中的影响机制,为IGFBP-6作为药物治疗甲状腺素引起的疾病提供实验依据。具体探讨IGFBP-6能否与甲状腺素受体a1(TRa1)和视黄醇类X受体a(RXRa)相互作用,并检测IGFBP-6能否阻止TR:RXR异二聚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受体 异二聚体 相互作用 结合蛋白 类胰岛素 RXR 干扰 基因转录调控
下载PDF
TP-ELISA联合PCR法在梅毒血清学检验上的应用
11
作者 姜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4期84-85,共2页
目的将多种检验梅毒血清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加强对循证检验医学的优点。方法采集梅毒标本共计98份,采用TP-ELISA、PCR和TRUST3种方法来对血清学进行鉴定。结果使用TP-ELISA、PCR和TRUST3种方法对梅毒检测后,敏感度PCR为最高,TRUST为最低... 目的将多种检验梅毒血清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加强对循证检验医学的优点。方法采集梅毒标本共计98份,采用TP-ELISA、PCR和TRUST3种方法来对血清学进行鉴定。结果使用TP-ELISA、PCR和TRUST3种方法对梅毒检测后,敏感度PCR为最高,TRUST为最低,而特异性则TRUST最低,PCR与TP-ELISA都为100%。结论采用PCR和TP-ELISA这两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其循证价值得到很好显示,充分证明了循证检验医学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ELISA联合PCR法 梅毒血清学检验 应用
下载PDF
IL-2对人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HCG分泌的影响
12
作者 孙琪 杨永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孕早期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取培养至第 4代生长良好的滋养层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的IL 2继续培养 4 8h后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孕早期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取培养至第 4代生长良好的滋养层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的IL 2继续培养 4 8h后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CG浓度。 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较 ,IL 2在低浓度 (10 0U/ml、4 0 0U/ml)时促进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HCG分泌 (P <0 .0 5 ) ;在高浓度 (16 0 0U/ml、6 4 0 0U/ml、2 5 6 0 0U/ml)时抑制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 (P <0 .0 5 ) ,而对HCG分泌无影响。②IL 2与滋养层细胞增殖性之间呈负相关 ,与HCG分泌水平之间无相关性 ;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与HCG分泌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结论 :①不同浓度的IL 2对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产生不同的作用 ,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为病理性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也为临床抗早孕、异位妊娠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②IL 2可能不直接对滋养层细胞HCG的合成与释放产生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滋养层细胞 增殖 分泌 病理性妊娠
下载PDF
尼麦角林联合加兰他敏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康亮 施慧 +2 位作者 陈世震 范煜华 向兵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联合加兰他敏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80例轻中度V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尼麦角林组、加兰他敏组和联合治疗组(接受尼麦角林+加兰他敏),观察各组治疗8周、16...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联合加兰他敏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80例轻中度V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尼麦角林组、加兰他敏组和联合治疗组(接受尼麦角林+加兰他敏),观察各组治疗8周、16周、24周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血常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16周、24周后三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8周<16周<24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8周、16周、24周后,联合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显著升高,且8周<16周<24周,治疗16周、24周后尼麦角林组和加兰他敏组MMSE评分显著升高,且治疗24周的显著高于16周;治疗24周后三组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尼麦角林组、加兰他敏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8周、16周、24周后ADLS评分[24周:(51.05±6.00)分比(51.67±6.06)分比(56.00±5.53)分]依次显著升高,治疗24周后血清AchE[(60.91±2.45)ng/ml比(60.76±2.51)ng/ml比(59.28±2.30)n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1)。三组治疗24周后TESS评分、血常规异常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加兰他敏能更显著地改善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AchE水平,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尼麦角林 加兰他敏
下载PDF
先天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价
14
作者 樊尚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7-279,共3页
关键词 梅毒 先天性 治疗
下载PDF
广州市2011-2020年老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婉苹 汤少开 +5 位作者 杨韵青 彭嘉俊 钟雪莲 罗权 叶兴东 王建琴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700例...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700例,发病率从2011年的109.96/10万增长到2020年的129.13/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早期显性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13.32/10万下降到2020年的2.60/10万,三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4.29/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20/10万,两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隐性梅毒报告数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1年的83.98%上升到2020年的97.06%。男女性别比为1.76∶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93.8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01.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50.15%)、家务及待业人员(20.07%)和农民(15.70%)为主,74.02%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72.11%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27.34%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感染。结论广州市老年梅毒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教干预和筛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梅毒 显性梅毒 隐性梅毒 发病率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现状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 被引量:29
16
作者 都丽萍 李春英 +4 位作者 王睿韬 郝继晖 何雨芳 樊丽颖 梅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对药师提供药学服务需求。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经预调研修正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医联体及药店内9个不同层次的中心向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对药师提供药学服务需求。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经预调研修正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医联体及药店内9个不同层次的中心向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出问卷664份,共回收有效问卷615份,有效回收率92.6%。结果显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类降糖药分别为双胍类(79.7%)、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53.2%)和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25.4%)。仅30.7%的患者规律自测血糖,仅19.5%的患者认为自己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最希望药师提供的服务排序前3位分别为药品使用注意事项指导(61.1%)、解答患者的用药问题(59.2%)、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53.8%)。受访患者最常就诊取药的地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3%)和三级医院(41.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及血糖监测管理亟需提升,社区药师应与医院药师和社区医师一起合作,为糖尿病慢病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药学服务,以不断满足慢病患者对药物治疗管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药物治疗 药学服务
原文传递
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甲状腺受体相关蛋白220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李劲梅 王学峰 +10 位作者 席志芹 龚云 刘凤英 孙纪军 吴原 栾国明 王玉平 李云林 张建国 卢涌 李红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9期2788-2790,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有与周围功能不同的甲状腺及雌激素受体,它们与脑内多种生理功能有关。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蛋白220(thyroid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TRAP220)以配体依赖形式与甾体激素核受体形成复合物,是脑内甲状腺素和雌激... 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有与周围功能不同的甲状腺及雌激素受体,它们与脑内多种生理功能有关。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蛋白220(thyroid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TRAP220)以配体依赖形式与甾体激素核受体形成复合物,是脑内甲状腺素和雌激素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环节。我们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研究了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TRAP220的表达,探索其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受体 基因表达 癫痫患者 受体相关蛋白 脑组织 耐药性 临床意义 颞叶
原文传递
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月 匡洪宇 +2 位作者 陈萍 王严 冯雪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期565-568,共4页
雌激素(Estrogen)是人体内常见的类固醇激素,它不仅仅在生殖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神经保护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研究发现雌激素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受体依赖途径及非受体依赖途径。可以协同表达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突触及轴突... 雌激素(Estrogen)是人体内常见的类固醇激素,它不仅仅在生殖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神经保护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研究发现雌激素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受体依赖途径及非受体依赖途径。可以协同表达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突触及轴突长度,上调抗细胞凋亡蛋白,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氧化应激,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等发挥保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雌激素还与线粒体的关系密切,线粒体功能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雌激素可以抑制线粒体内活性氧的生成,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稳态,减轻细胞的损伤。本文主要从以上几方面对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线粒体
原文传递
2013~2018年沈阳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戴孟阳 《预防医学论坛》 2019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了解沈阳市乙类传染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8年沈阳市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沈阳市2013~2018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1075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 目的了解沈阳市乙类传染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8年沈阳市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沈阳市2013~2018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1075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7.26/10万。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2.54/10万(65744例),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0.89/10万(41800例)(P<0.01)。年均报告发病率前五位的疾病分别为梅毒(53.55/10万)、肺结核(49.46/10万)、病毒性肝炎(45.96/10万)、痢疾(23.12/10万)及猩红热(22.18/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6.75%(50279例)、35.19%(37844)、15.49%(16655)、2.57%(2766)。家务及待业、不详、农民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8.80%(41730例)、12.70%(13659例)、12.52%(13465例)。0~7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15.01%(16137例);5~7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28.71%(30878例)。结论沈阳市2013~2018年乙类传染病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高峰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类传染病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菠菜和芫荽对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与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晓南 斯依提·阿木提 +4 位作者 刘文娟 阿地力江·伊明 童卓云 侯鹏程 努尔比亚·阿力甫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8期3424-3429,共6页
目的:研究菠菜、芫荽对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探讨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方法:6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大豆对照组(A组)、菠菜组(B组)、芫荽组(C组)和菠菜+芫荽组(D组),每组12只,不同饲料干预20周后,进行性行为学试... 目的:研究菠菜、芫荽对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探讨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方法:6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大豆对照组(A组)、菠菜组(B组)、芫荽组(C组)和菠菜+芫荽组(D组),每组12只,不同饲料干预20周后,进行性行为学试验并取材。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外周血清中T、E2、LH、FSH和PRL等性腺轴激素含量,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IHC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睾丸中ERα,ERβ蛋白表达。结果:(1)性行为学检测结果:C和D组插入、射精潜伏期较N组显著延长(P<0.05),爬背、插入,射精次数较N组显著减少(P<0.05);D组插入潜伏期较A组显著延长(P<0.05)(2)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D组T水平较N组显著降低(P<0.05);C组E_2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5),D组E_2水平较N、A组显著升高(P<0.05);C和D组LH水平较N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C组LH水平亦较A组显著降低(P<0.05);FSH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PRL水平较N组显著降低(P<0.05)。(3)睾丸HE染色结果:光镜下N组睾丸组织结构完整,B、C和D组睾丸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精小管间连接疏松,间质细胞减少,生精细胞减少。(4)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ERα和ERβ分别在睾丸中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其中ERα在B、C和D组表达较N组显著增多(P<0.05),ERβ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芫荽及菠菜和芫荽联合干预可延长大鼠爬背、插入、射精潜伏期和减少其爬背、插入和射精次数,导致大鼠性功能障碍;具体机制可能与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升高血清中E_2水平,使ERα在睾丸间质中的表达增多,进而降低T水平有关。芫荽与大豆相比具有更强的雌激素样作用,而菠菜与大豆雌激素样作用接近,菠菜和芫荽联合干预出现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芫荽 植物雌激素 性功能 雌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