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酞普兰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楚勤英 唐志雄 +3 位作者 王进伟 傅小玲 蒋虹 贾军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2-333,341,共3页
目的考察西酞普兰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糖尿病控制情况,对照组常规给予降糖药、神经营养药、止痛药、抗血小板... 目的考察西酞普兰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糖尿病控制情况,对照组常规给予降糖药、神经营养药、止痛药、抗血小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20mg/d,疗程2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抗抑郁疗效,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PIS)评估疼痛的改善情况,同时记录镇痛药物的等级。结果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的HAMD评分(22.1±8.9、18.7±9.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81±9.79、25.71±9.92,P<0.05或P<0.01),抑郁症状明显改善,NPIS评分(5.1±1.1、2.9±1.3)显著低于对照组(5.5±1.2、5.1±1.1,P<0.05或P<0.01),同时镇痛药物的等级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酞普兰治疗不仅可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还有助于促进疼痛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疼痛 西酞普兰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丽艳 潘佳秋 +1 位作者 杨玉红 柴国禄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对88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对88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变化,并与82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TC、TG、LDL-C及GMP-140水平(P<0.05~<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调脂和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血小板
下载PDF
糖尿病对脑梗死影响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袁栋才 魏琰 +4 位作者 张俊领 史志勤 王红梅 郗红艳 朱建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9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2005-06~2006-06初次患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d、14d和90d时,观察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的差异,从临床角度研究糖...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2005-06~2006-06初次患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d、14d和90d时,观察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的差异,从临床角度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d、治疗第14d及90d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脑梗死面积大,治疗效果差,和非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死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认真防治糖尿病是降低脑梗死致残率、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高血糖
下载PDF
胰岛β细胞质量下降在糖尿病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瑞 李益明 王庆华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65-268,共4页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功能性胰岛β细胞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因素。虽然肥胖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但大多数肥胖患者仍拥有良好的β细胞代偿能力,并不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只要β细胞的功能能满足机体需求,就可以避免糖尿病发...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功能性胰岛β细胞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因素。虽然肥胖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但大多数肥胖患者仍拥有良好的β细胞代偿能力,并不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只要β细胞的功能能满足机体需求,就可以避免糖尿病发生。最近的研究证实β细胞质量下降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糖尿病前期模型的研究表明,通过提高β细胞质量,可以阻滞或延缓糖尿病发生。胰升血糖素样肽(GLP-1)可以通过重建β细胞对糖的敏感性,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预测,通过提高β细胞质量将有助于人们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胞质量 胰岛素抵抗 β细胞功能不全 糖尿病 代偿
下载PDF
丙肝病毒感染并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晓娟 颜伟 +3 位作者 周平 王纯巍 司慧远 张宏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研究丙肝和乙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阐明2型糖尿病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比较不同病毒性肝炎组别中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糖尿病发生与HCV感染的关系,及肝硬化、肝功能、血脂及肝脂肪变等与... 目的:研究丙肝和乙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阐明2型糖尿病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比较不同病毒性肝炎组别中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糖尿病发生与HCV感染的关系,及肝硬化、肝功能、血脂及肝脂肪变等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慢性丙肝(CHC)患者糖尿病发生率(20%)明显高于慢性乙肝(CHB)患者(4%),丙肝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4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15%),存在肝脂肪变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生率(39.3%)明显高于没有肝脂肪变者(11.8%);丙肝肝硬化肝功能不同分级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不同(P<0.05),合并糖尿病的HCV感染者肝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出现肝脂肪变及胰岛素抵抗与HC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与HCV感染关系密切,并发糖尿病患者可加重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2型糖尿病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静 宋莉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糖络解毒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共131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糖络解毒中药,2次/d口服,两组均28 ... 目的:观察糖络解毒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共131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糖络解毒中药,2次/d口服,两组均28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不同;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及临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02%,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1.25.%,均优于对照组的85.36%和57.81%(P<0.05);治疗组血糖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脂恢复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络解毒中药可降低血糖,调节脂代谢,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抗冠状动脉硬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 糖络解毒中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皮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曹艳丽 王涤非 +3 位作者 孟馨 谷剑秋 王晓黎 张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皮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予以25mmol/L葡萄糖和/或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目的探讨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皮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予以25mmol/L葡萄糖和/或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蛋白的表达,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表达。结果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可增加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的表达,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协同作用。而且,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也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表达。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的抑制剂(PD98059)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所诱导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表达,而对葡萄糖所诱导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路径促进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和葡萄糖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调节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表达,在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肥胖 血管疾病 糖尿病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预防的研究
8
作者 董彦敏 李惠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预防效果。方法:2型DM患者一级亲属(子代或同胞)共86例,随机分为中药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时间为1年。所有观察对象均参加我院糖尿病俱乐部开展的宣传教育课程,根据个体情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预防效果。方法:2型DM患者一级亲属(子代或同胞)共86例,随机分为中药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时间为1年。所有观察对象均参加我院糖尿病俱乐部开展的宣传教育课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及运动方案。对照组每月进行电话随访,重复宣教饮食、运动干预的意义。中药干预组每月按时发放药物活血降糖饮。所有观察者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进行OGTT(75g葡萄糖)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OGTT后2 h血糖(2hPG)和胰岛素(2h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体重指数(BMI)。结果:(1)对照组和中药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OGTT 2 h后血糖和胰岛素、BMI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2)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HOMA-IR降低,IS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OMA-β无明显变化(P>0.05)。(3)中药干预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HOMA-IR降低,HOMA-β和IS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4)干预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HOMA-IR降低,HOMA-β和IS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5)观察期1 h结束,对照组糖耐量异常占23.3%。中药干预组占11.2%。2组干预后糖耐量异常转化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9,P>0.05)。结论:早期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最基本的干预措施,养阴活血中药干预可恢复胰岛素敏感性,阻止和(或)修复β细胞的损伤,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一级亲属 益气养阴活血 干预
下载PDF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侯有矶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分别测定尿糖、mAlb水平,并分析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尿糖(3.05&#... 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分别测定尿糖、mAlb水平,并分析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尿糖(3.05±1.42)mmol/L、mAlb(37.56±5.22)mg/L较对照组高(P<0.05);尿糖及mAlb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92.5%。结论:尿糖与mAlb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联合检验 糖尿病 肾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进展因素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庆贺 孙凤英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行慢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324例进行追踪随访,每年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行慢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324例进行追踪随访,每年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Hb A1c、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等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进展率,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DR发生进展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24例T2DM患者中,首次FFA确诊DR 85例,患病率为26.23%。1、2、3、4和5年累计眼底进展率分别为2.5%、5.9%、10.1%、17.8%和29.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T2DM病程(OR=1.154,95%CI为1.075~1.238)、高血压史(OR=1.671,95%CI为1.092~2.556)、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展(OR=1.600,95%CI为1.045~2.451)、血糖控制(OR=2.146,95%CI为1.577~2.922)、TC控制(OR=1.395,95%CI为1.048~1.858)、TG控制(OR=1.345,95%CI为1.035~1.748)是影响DR进展的独立因素。结论 DM病程长、合并高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将增加DR眼底进展的风险,了解DN进展情况有助于对DR发生发展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进展 队列研究 Cox比例风险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