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王慧 潘晴 +3 位作者 王宙明 张娜 杨振文 魏蔚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MCTD-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2例住院治疗的MCTD-PAH患者(MCTD-PAH组),根据性别、年龄按1︰3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3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无肺动脉高压(MCTD-non-PAH)... 目的探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MCTD-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2例住院治疗的MCTD-PAH患者(MCTD-PAH组),根据性别、年龄按1︰3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3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无肺动脉高压(MCTD-non-PA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随诊2组患者生存状态。结果MCTD-PAH组较对照组出现活动后气短、肌炎及心包积液比例更高,血沉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活动后气短及较高水平的IgG是预测MCTD发生PAH的危险因素。MCTD-PAH死亡3例(16.7%),对照组无患者死亡。结论PAH是MCTD严重的并发症之一,MCTD患者出现活动后气短及较高水平的IgG时需警惕合并P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肺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研究
2
作者 张也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3期2845-2847,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检查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将其分为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对照组,5... 目的:分析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检查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将其分为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对照组,55例)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实验组,5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肺结节位置、密度、毛刺征、空泡征、钙化、血管集束症)进行统计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均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以及影像学特征。在今后实际诊断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影像学特征指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肿瘤标志物 影像学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正五聚体蛋白-3(PTX-3)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病情活动性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孙颖 马莉莉 +4 位作者 刘豪 侯君 丁玉芹 严福华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4,406,共6页
目的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 目的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s)检测血浆PTX-3水平,采用Kerr指标作为疾病活动性评定的金标准。结果 TA患者血浆PTX-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8.5±13.9)ng/mL vs.(0.52±0.26)ng/mL,P<0.01]和RA患者[(18.5±13.9)ng/mL vs.(0.73±0.47)ng/mL,P<0.01];且活动期患者PTX-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26.7±16.8)ng/mL vs.(6.2±4.7)ng/mL,P<0.01],并与疾病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Rho=0.78,P<0.01);而健康人与RA患者血浆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后发现,TA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水平(Rho=0.65,P<0.01)、全身血管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程度(Rho=0.67,P=0.04)及管壁增厚程度(Rho=0.54,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PTX-3(≥10.71ng/mL)在评估TA活动性方面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77.78%,准确性为84.44%(ROC曲线下面积=0.95,95%CI:0.89~1.00)。结论 PTX-3有望成为一种评估TA病情活动性的有效的血清学指标,且其血浆水平可能反映了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用于监测疾病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体蛋白-3(PTX-3) 多发性大动脉炎(TA) 疾病活动性
下载PDF
5种ANCA相关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量表的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立民 吴庆军 +1 位作者 冯胜 曾小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比较5种系统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量表的可靠性及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4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韦... 目的比较5种系统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量表的可靠性及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4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患者30例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患者15例。由2名评测者分别根据下述5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活动指数评价量表进行计分: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the Birmingham VasculitisActivity Score,BVAS1994),韦格纳肉芽肿专用的BVAS(the BVAS for Wegener granulomatosis,BVAS/WG),BVAS2003,疾病累及范围指数(the Disease Extent Index,DEI),5因子评分(the Five Factor Score,FFS)。结果5种评分量表均有很高的重复信度(ICC0.97~0.98)和评测者间信度(ICC 0.93~0.98)。BVAS1994与BVAS2003(rs=0.961)、BVAS/WG(rs=0.872)、及DEI(rs=0.818),BVAS2003与BVAS/WG(rs=0.872)、DEI(rs=0.826),BVAS/WG与DEI(rs=0.776)间有较高的相关性,P值均小于0.001。FFS与其他评分量表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目前AAV活动性评分量表是可靠、有效的。应用不同评分量表所得数据之间可以相互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活动指数
下载PDF
丁卡因不良反应1例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郝伟 冯雪丹 +1 位作者 张立新 李恒周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313-1314,共2页
关键词 丁卡因 药物过敏 意识障碍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腘动脉慢性闭塞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开创 彭智猷 +3 位作者 吴小雨 张省 王新 陆信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4-879,共6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经DCB成形术治疗的孤立性腘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靶病变1年初期通畅率,次要研究终...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经DCB成形术治疗的孤立性腘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靶病变1年初期通畅率,次要研究终点1年二期通畅率、保肢率和临床症状改善等。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36条患肢(左侧19条),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72.7岁。14例患者16条患肢表现为重症肢体缺血(Rutherford分级4~6级)。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3.3%(30/36)。6例患者靶病变需植入补救性支架,支架辅助技术均获成功。无患者发生远端动脉栓塞和腘动脉损伤,无死亡。平均随访7.8个月,有7例腘动脉再闭塞,其中3例系补救性支架植入患者,补救性支架再闭塞率为3/6。术后1年靶病变初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分别为73.2%、83.6%,保肢率为86.1%,截肢/趾均发生于Rutherford分级6级患者。患肢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3上升至术后0.76,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DCB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腘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安全,近期效果满意。补救性支架似并不能显著提高靶病变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闭塞性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被引量:5
7
作者 廖文俊 范雪莉 胡雪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7-619,共3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一类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成分的自身抗体,其靶抗原主要为丝氨酸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1],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包括韦氏肉芽肿病(Wegener’sgranu-lomatosis)、显微...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一类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成分的自身抗体,其靶抗原主要为丝氨酸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1],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包括韦氏肉芽肿病(Wegener’sgranu-lomatosis)、显微镜下多动脉炎和变应性肉芽肿病。该文就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治疗等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下载PDF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顾越英 叶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是最早被阐述的系统性血管炎 ,是累及中等大小动脉或小动脉的一种坏死性血管炎 ,常有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 ,往往没有肾小球肾炎、肺损害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PAN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 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是最早被阐述的系统性血管炎 ,是累及中等大小动脉或小动脉的一种坏死性血管炎 ,常有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 ,往往没有肾小球肾炎、肺损害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PAN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检查 ,找出其重要线索如 :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损害、高血压、HBsAg阳性等才能作出正确诊断。PAN的治疗主要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对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使用细胞毒药物和血浆置换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利红 栾兴华 +3 位作者 赵肖庆 徐思嘉 施若非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0-423,共4页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患者女,40岁。双下肢斑疹、紫癜、结痂伴麻木疼痛5年,加重5个月。皮肤科检查:双小腿、足背散在褐黄色胡椒粉样色素沉着,部分呈环状分布。双踝内、外侧有可触及的紫癜、点状坏死、结痂、象...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患者女,40岁。双下肢斑疹、紫癜、结痂伴麻木疼痛5年,加重5个月。皮肤科检查:双小腿、足背散在褐黄色胡椒粉样色素沉着,部分呈环状分布。双踝内、外侧有可触及的紫癜、点状坏死、结痂、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小血管栓塞,真皮深层中等大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伴管腔纤维蛋白样坏死。左侧腓肠神经组织病理:重度轴索性周围神经改变。该患者诊断为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给予泼尼松和羟氯喹抗炎,西洛他唑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甲钴胺和呋喃硫胺营养神经治疗后,皮损基本痊愈,神经症状部分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白色萎缩 青斑样血管炎 青斑样血管病 周围神经炎
下载PDF
白塞病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淮 赵昶 +2 位作者 程颐 魏芸 郑烨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2期1855-1858,共4页
目的 分析白塞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白塞病患者72例,其中出现血管病变者28例(38.9%)。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的... 目的 分析白塞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白塞病患者72例,其中出现血管病变者28例(38.9%)。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的性质及好发部位。结果 28例白塞病患者共有34处血管病变。其中真性动脉瘤12处(35.3%),假性动脉瘤7处(20.6%),动脉闭塞或狭窄6处(17.6%),动脉夹层1处(2.9%);深静脉血栓6处(17.6%),静脉瘤2处(5.9%)。血管病变发生在主动脉11处(32.4%),锁骨下动脉6处(17.6%),下肢动脉4处(11.8%),髂动脉3处(8.8%),上肢动脉2处(5.9%);下肢静脉3处(8.8%),锁骨下静脉2处(5.9%),下腔静脉、颈内静脉和髂静脉各1处(2.9%)。结论 白塞病最好发的血管病变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深静脉血栓,血管病变最好发的部位为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下肢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血管病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结节性多动脉炎心血管病变特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晋智 徐东 +1 位作者 张抒扬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心血管病变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减轻患者缺血造成的永久性脏器损伤、改善预后。方法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PAN住院患者共64例,收集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心血管病变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减轻患者缺血造成的永久性脏器损伤、改善预后。方法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PAN住院患者共64例,收集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PAN患者中,导致心血管病变者41例,PAN相关心血管受累发病率为64%。临床表现为缺血所致症状(腹痛、坏疽、胸闷胸痛),但多数患者并无相应临床表现。PAN累及心脏者11例(17.2%),5例有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表现,余6例无相应临床表现;7例冠状动脉受累,2例心包积液。41例PAN合并心血管病变者共197支动脉受累,每例患者平均受累动脉为(5±3)支。动脉病变以狭窄和闭塞最常见。多种表现可同时存在于1支动脉造成串珠样改变。对称性受累少见,非对称与对称性受累比例为5746。内脏(25例)及下肢动脉(19例)受累最常见,其中以肾动脉(19例)、胫前(15例)和胫后动脉(12例)及肠系膜上动脉(9例)受累常见。41例PAN合并心血管病变者中,40例患者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出现死亡或不可逆性脏器损害者5例(12.2%)。PAN合并心血管受累患者与未合并者在出现皮疹(46.3%vs.91.3%)、舒张压升高(68.3%vs.34.8%)、镜下血尿(4.9%vs.26.1%)及激素治疗(冲击大剂量中小剂量)(13例25例3例vs.2例19例2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N合并心血管病变多见,数患者无相应临床表现。对有危险因素如舒张压升高者应积极予以筛查。PAN合并心血管病变易造成不可逆性脏器损害,早期发现、积极并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血管炎 冠状动脉 动脉瘤
下载PDF
结节病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娜 胡静 +3 位作者 王冰 王瑜玲 梅丽 袁军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026-1028,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结节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骨骼肌活检在结节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2例结节病患者进行骨骼肌组织活检 ,快速液氮 /异戊烷冰冻连续切片 ,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肌束膜、肌内膜下炎性细胞浸润 ,形成若干由... 目的 研究结节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骨骼肌活检在结节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2例结节病患者进行骨骼肌组织活检 ,快速液氮 /异戊烷冰冻连续切片 ,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肌束膜、肌内膜下炎性细胞浸润 ,形成若干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 ,其内可见活化的辅助T细胞。结论 结节病是与T细胞免疫有关的炎性反应性疾病。骨骼肌活检是最直接、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肉芽肿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玲玲 胡章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971-976,共6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妥昔单抗(RTX)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结合,检索EMbase、CENTRAL、Medline、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 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妥昔单抗(RTX)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结合,检索EMbase、CENTRAL、Medline、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6年1月10日至2016年1月10日,查找所有关于RTX治疗AA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所得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合计37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97例,对照组176例。对于AAV的诱导缓解治疗,RTX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CTX/AZA)治疗比较,治疗基线为复发性疾病,6个月、12个月的完全缓解率较高(RR=1.67,95%CI为1.13~2.46,P=0.01;RR=2.04,95%CI为1.16~3.60,P=0.01)。RTX组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TX/AzA组(RR=0.25,95%CI为0.11~0.59,P=0.002)。与英夫利昔单抗(IFX)组比较,治疗难治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具有更高的远期缓解率(RR=5.70,95%CI为1.31~24.74,P=0.02)。在AAV维持缓解治疗中,RTX较AZA能减少82%的主要复发率(RR=1.18,95%CI为0.06~0.58,P=0.004)。结论:RTX在诱导缓解治疗阶段对AAV基线为复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并能有效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且对难治性GPA的远期缓解率更高;在维持缓解治疗阶段,RTX能更有效避免主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环磷酰胺 英夫利昔 硫唑嘌呤 随机对照
下载PDF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灿辉 陶怡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664-667,共4页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在早期是指代大多数的血管炎.随着对血管炎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特异性血管炎被划分出来.以前的“PAN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现在被命名为“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而大多数“累及肺部的结节性多动脉炎”则改称为“嗜...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在早期是指代大多数的血管炎.随着对血管炎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特异性血管炎被划分出来.以前的“PAN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现在被命名为“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而大多数“累及肺部的结节性多动脉炎”则改称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既往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随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查在临床中的普及以及对ANCA在血管炎中的致病作用研究,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也从PAN中被区分出来[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结节性多动脉炎肾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伟新 黎磊石 +4 位作者 陈惠萍 王庆文 张少凌 尹广 姚小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466-469,共4页
本文总结了18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分析其临床及清理特征,发现:①微型PAN占绝大多数,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严重,②肾外以贫血、心脏、消化道、盯脏、神经系统损害多见,高血压发生率较高;③绝... 本文总结了18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分析其临床及清理特征,发现:①微型PAN占绝大多数,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严重,②肾外以贫血、心脏、消化道、盯脏、神经系统损害多见,高血压发生率较高;③绝大部分的肾脏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低(23%)。对PA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选择有赖于早期肾活检,ANCA只能作为辅助诊断工具,阴性并不能否定PAN诊断。同时本文资料亦表明,PAN的肾脏损害以免疫复合物介导为主,部分与ANC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肾病 病理学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巨细胞动脉炎与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梅英 张源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3期54-55,共2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巨细胞动脉炎(GCA)和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9例GCA和38例TA患者的特征。结果与TA相比,GCA患者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偏晚(P<0.01、P<0.05),且临床上较多出现搏动性头痛、颞动脉异常、风湿... 目的进一步提高巨细胞动脉炎(GCA)和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9例GCA和38例TA患者的特征。结果与TA相比,GCA患者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偏晚(P<0.01、P<0.05),且临床上较多出现搏动性头痛、颞动脉异常、风湿性多肌痛(P均<0.05),但颈部血管杂音、肢体无力、两侧肢体血压不对称发生率低于TA患者(P均<0.05);GCA主要累及颞动脉,TA较多出现主动脉弓起始部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GCA患者激素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TA患者。结论GCA患者有明显的男性发病优势,发病年龄晚于TA,颞动脉累及所致症状相对较多,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临床特征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扬 仉珊珊 +1 位作者 刘亚坤 罗善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627-629,共3页
20世纪以来,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发达国家更居于死因之首,已日渐成为全球的重大卫生问题。众多致病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动脉粥样... 20世纪以来,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发达国家更居于死因之首,已日渐成为全球的重大卫生问题。众多致病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发达国家 卫生问题 致病因素 病理基础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拓 黄慈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0年第2期39-44,共6页
本文对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诊断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药物治疗,难治性和复发者的治疗,以及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分类 诊断标准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润华 杨敏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7-438,共2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一种原因未明慢性炎性疾病,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笔者就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脉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主动脉周围炎伴多发性动脉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解冰 韩星海 +1 位作者 阎武 施冶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7-34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周围炎 多发性动脉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