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8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健康新生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特点与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研究
1
作者 李虹 洛桑群培 +7 位作者 贡觉吾金 曹红利 宋莉莉 德吉措姆 贡桑明久 张韵洁 罗蒙 齐薛浩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36-14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与陕西省两所医院健康新生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和血常规水平,探索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新生儿出生后SpO_(2)水平与红细胞形态、功能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盲法回顾性研究。选取阿里地... 目的通过比较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与陕西省两所医院健康新生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和血常规水平,探索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新生儿出生后SpO_(2)水平与红细胞形态、功能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盲法回顾性研究。选取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泾阳县人民医院和耀州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正常出生的167例足月新生儿,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出生新生儿(74例)为高原组,陕西省两所医院出生新生儿(93例)为平原组。监测正常足月新生儿断脐后10 min右上肢SpO_(2)及心率水平,同时采集废弃脐血进行血细胞分析。比较高原组与平原组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 min SpO_(2)水平特点,与《新生儿复苏指南(2021年)》(后文统一简称《指南》)中SpO_(2)目标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高原组出生新生儿出生1~10 min SpO_(2)水平低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出生新生儿脐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偏差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出生新生儿1~8 min SpO_(2)水平与《指南》目标值符合率明显低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出生新生儿出生后第9 min、出生后第10 min,SpO_(2)水平与《指南》目标值符合率为100%,与平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南》中出生后10 min SpO_(2)预期值适用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新生儿,脐血红细胞特有形态及高血红蛋白含量和浓度可能是常驻藏族新生儿适应高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高原 新生儿 经皮血氧饱和度 复苏 血红蛋白 红细胞形态
下载PDF
低海拔汉族生源大学生高原习服过程追踪调查研究
2
作者 边巴 彭玥 +2 位作者 党瑞 觉阿拉姆 杨洪浩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追踪调查初入高原的低海拔汉族大学生高原习服相关生理指标并探究其变化规律。方法:于2023年3月9日至9月21日追踪记录西藏大学2022年春季入学的107名汉族大学生的生理指标,并以同年入学的149名世居高原藏族学生,以及2023年秋季入学... 目的:追踪调查初入高原的低海拔汉族大学生高原习服相关生理指标并探究其变化规律。方法:于2023年3月9日至9月21日追踪记录西藏大学2022年春季入学的107名汉族大学生的生理指标,并以同年入学的149名世居高原藏族学生,以及2023年秋季入学的74名汉族学生为对照。结果:初入高原低海拔汉族大学生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显著高于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而血红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血红蛋白浓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在进入高原后分别呈现上升、下降及上升趋势且在两个月后均出现转折点。结论:初入高原低海拔汉族大学生的血红蛋白浓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均呈现趋于习服的一致性变化趋势且具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移居高原人群在进入高原低氧环境约两个月后出现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 汉族学生 高原习服 追踪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外泌体对高原脑水肿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研 雷胜男 +4 位作者 张茜 哈小琴 马慧萍 孙海燕 周士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近年来,短期、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数不断增加,超过8160万人生活在海拔≥2500米的地区,而中国常居高原者超过1000万,每年进入高原的人口超过2000万。独特的高原气候引发了一系列高原相关性疾病,其中高原脑水肿(HACE)是最严重的疾... 近年来,短期、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数不断增加,超过8160万人生活在海拔≥2500米的地区,而中国常居高原者超过1000万,每年进入高原的人口超过2000万。独特的高原气候引发了一系列高原相关性疾病,其中高原脑水肿(HACE)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治疗,患者可能会在24 h内因脑疝死亡。然而,HACE发展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使得HACE的防和治具有挑战性。间充质干细胞(MSC)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具有修复受损组织和细胞、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自噬等作用,有可能成为防治HACE的新型药物。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高原脑水肿发病机制及MSC、MSC-Exos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MSC、MSC-Exos防治HACE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反应 高原性脑水肿 脑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 防治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分析
4
作者 徐刚 吴刚 +6 位作者 孙滨达 刘宝 高志奇 陈建 高钰琪 高文祥 陈德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5-1243,共9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大鼠模型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HAPE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将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对照(NC)组...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大鼠模型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HAPE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将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对照(NC)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低压低氧(Hypoxia)组和低压低氧复合低剂量LPS(HL)组。LPS组和HL组按照每100 g体质量尾静脉注射0.1 mL浓度为0.05%的LPS溶液,NC组和Hypoxi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Hypoxia组和HL组进行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处理6 h,NC组和LPS组于舱外同时饲养。检测肺组织的湿/干质量比(wet/dry mass ratio,WD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提取肺组织总RNA,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mRNA表达谱,采用Metascape在线基因注释和分析系统(http://metascape.org)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聚类分析。结果HL组大鼠肺组织表现出明显的充血、水肿、肺泡间隔增宽。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肺WDR显著增加(P<0.01),BALF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基因表达检测发现,相对NC组,Hypoxia组有79个基因表达上调,59个基因表达下调,LPS组473个基因表达上调,695个基因表达下调,HL组669个基因表达上调,1253个基因表达下调。GO和KEGG信号通路聚类分析显示:HL组差异表达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对IL-1的反应、炎症反应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NF、NF-κB、IL-17、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信号通路;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外基质组织、内皮细胞迁移调控、细胞-基质黏附等生物学过程,以及黏着斑、Wnt、cGMP-PKG、PI3K-Akt、Rap1等信号通路。HL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TNF-α、IL-1β以及IL-6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低氧复合低剂量LPS可稳定复制大鼠HAPE模型,低氧可显著增强LPS诱导的炎症、免疫反应,显著增强炎症介质的表达,促进HAPE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低氧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下载PDF
高原脱适应症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宁平 叶赟 +4 位作者 费龙 郑艳芬 严睿 毛静丹 高凯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从平原入高原一段时间,人体机能和结构会发生一定变化,以适应低氧低压等环境因素。返回低海拔地区时,机体需逐渐调整,改变在高原环境获得的适应性,建立新的内环境平衡,即高原脱适应,可出现多系统、非特异性临床症状。高原脱适应的诊疗... 从平原入高原一段时间,人体机能和结构会发生一定变化,以适应低氧低压等环境因素。返回低海拔地区时,机体需逐渐调整,改变在高原环境获得的适应性,建立新的内环境平衡,即高原脱适应,可出现多系统、非特异性临床症状。高原脱适应的诊疗和研究关系到从高原返回平原人群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本文立足高原脱适应症研究现状,重点探讨康复治疗措施,为拓展高原脱适应症防治策略、维护风险人群身心健康、推动高原保健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脱适应 诊断 预防 治疗 康复
下载PDF
职业性急性高原病的氧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玉婷 赵诺 +1 位作者 张智健 张丽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388-1391,共4页
急性高原病是降低高原作业效率最重要的原因,吸氧是迄今为止缓解急性高原病最为便捷和有效的方法,合理用氧对于顺利开展救援任务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缺乏贴合灾害救援职业特点的氧疗实施标准。本文从生理病理学出发,对职业性急性高原... 急性高原病是降低高原作业效率最重要的原因,吸氧是迄今为止缓解急性高原病最为便捷和有效的方法,合理用氧对于顺利开展救援任务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缺乏贴合灾害救援职业特点的氧疗实施标准。本文从生理病理学出发,对职业性急性高原病的影响因素、氧疗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应急救援人员合理使用高原稀缺的氧疗资源、巩固救治成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高原作业 应急救援 氧吸入疗法 综述
下载PDF
高原旅居史对急进高原人群适应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温婷婷 王俊仁 +5 位作者 张蕾 张东友 刘通 梁绮 孟鹏莉 孟德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85-88,共4页
目的 观察高原旅居史对急进高原人群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1月—2024年1月急进高原地区(3 900 m)的青年士兵2 337人,按照高原旅居史次数分为无高原旅居史组(A组,425人)、2~3次高原旅居史组(B组,1 534人)、4次及以上高原旅居... 目的 观察高原旅居史对急进高原人群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1月—2024年1月急进高原地区(3 900 m)的青年士兵2 337人,按照高原旅居史次数分为无高原旅居史组(A组,425人)、2~3次高原旅居史组(B组,1 534人)、4次及以上高原旅居史组(C组,378人)。三组乘坐汽车由驻地出发上升至海拔3 900 m地区,用时9 h,中途休整约1 h。分别于三组进入高原前(第0天)及急进高原后第1、7、14天进行急性高原病(AMS)评分,检测血氧饱和度、心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体质量、体脂率,于急进高原第14天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 A组急进高原第1、7天AMS评分高于B、C组(P均<0.01)。A、B、C组急进高原第14天AMS发生率依次降低(P均<0.01)。A、B、C组急进高原第1、7天血氧饱和度低于第0天,第1、7、14天心率高于第0天,第7、14天RBC、HGB、Hct高于第0天(P均<0.05);急进高原第1、7天,B、C组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第1天C组血氧饱和度高于B组(P均<0.05);急进高原第7、14天A、B、C组的RBC、HGB、Hct依次增高(P均<0.05)。三组急进高原后体质量和体脂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进高原第14天A、B、C组PSQI总分依次降低,其中日间功能、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项目得分也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 多次高原旅居史者较无高原旅居史者急进高原后AMS及睡眠障碍发生率降低,有高原旅居史人群对高原的适应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旅居史 急性高原病 高原习服 睡眠障碍
下载PDF
高流量吸氧在高原性肺水肿治疗运用体会
8
作者 次仁德吉 《西藏科技》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 探究针对于高原性肺水肿采用高流量吸氧治疗的运用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鼻导管吸氧方式,观察组25例则... 目的 探究针对于高原性肺水肿采用高流量吸氧治疗的运用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鼻导管吸氧方式,观察组25例则采取高流量吸氧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在92%显著高于对照组68%(P<0.05);观察组患者在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指标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32%(P<0.05);治疗前两组的舒适度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于高原性肺水肿患者采取高流量吸氧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和舒适度,缩短肺部啰音、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减少治疗后续的并发症,比以往使用的鼻导管吸氧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此种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吸氧 高原性肺水肿 治疗疗效 鼻导管吸氧
下载PDF
Predicting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Using Regional Sea-Level Cerebral Blood Flow
9
作者 Hao Zhang Jie Feng +2 位作者 Shiyu Zhang Wenjia Liu Lin M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887-896,共10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ea-level cerebral blood flow(CBF)in predicting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using 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Methods Forty-eight healthy v...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ea-level cerebral blood flow(CBF)in predicting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using 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Methods Forty-eight healthy volunteers reached an altitude of 3,650 m by air after undergoing a hea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including 3D-pCASL at sea level.The CBF values of the bilater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and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territories and the laterality index(LI)of CBF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AMS and non-AMS groups.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BF and AMS,and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s.Results The mean cortical CBF in women(81.65±2.69 mL/100 g/min)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en(74.35±2.12 mL/100 g/min)(P<0.05).In men,the cortical CBF values in the bilateral ACA,PCA,PICA,and right MCA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MS than in those without.Cortical CBF in the right PCA best predicted AMS(AUC=0.818).In women,the LI of CBF in the ACA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AMS and non-AMS groups and predicted AMS with an AUC of 0.753.Conclusion Although the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of AMS are quite complicated,higher cortical CBF at sea level,especially the CBF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ory system,may be used for prediction in male volunteers using non-invasive 3D-pCA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High-altitude headache Cerebral blood flow Arterial spin label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高原肺水肿的应用现状
10
作者 李玉斌 曹景新 +2 位作者 吴艳玲 薛登伟 欧珠罗布 《西藏医药》 2024年第4期150-152,共3页
高原肺水肿(HAPE)是一种严重威胁进入高原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内源性一氧化氮(NO)成减少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以及高原肺水肿的明确致病因素。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在急性高原病中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iNO在HAP... 高原肺水肿(HAPE)是一种严重威胁进入高原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内源性一氧化氮(NO)成减少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以及高原肺水肿的明确致病因素。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在急性高原病中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iNO在HAPE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临床问题,以期为iNO在急性高原病中的临床使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高原肺水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唑吡坦对低压低氧致失眠模型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
11
作者 梁欢欢 许琳 +2 位作者 俞纲 苏瑞斌 李明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研究唑吡坦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对丘脑和下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模拟海拔5500 m低压低氧环境,通过阈上剂量(50 mg·kg^(-1),ip)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翻正反射消失(LORR)实验建立低压低氧致失眠模型。采用LORR实验观... 目的研究唑吡坦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对丘脑和下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模拟海拔5500 m低压低氧环境,通过阈上剂量(50 mg·kg^(-1),ip)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翻正反射消失(LORR)实验建立低压低氧致失眠模型。采用LORR实验观察常压常氧和低压低氧条件下唑吡坦(0.33,1,3,9和27 mg·kg^(-1),ip)与戊巴比妥钠镇静催眠阈下(20 mg·kg^(-1),ip)和阈上剂量的协同效应及唑吡坦(10,13,17,20,23,30和40 mg·kg^(-1),ip)的镇静催眠效应。运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常压常氧和低压低氧条件下给予唑吡坦(10,20和40 mg·kg^(-1),ip)1 h后,小鼠丘脑和下丘脑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低压低氧处理1 d显著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LORR持续时间(P<0.05)。与常压常氧溶媒组和低压低氧致失眠溶媒组相比,常压常氧唑吡坦9和27 mg·kg^(-1)组和低压低氧致失眠模型+唑吡坦9和27 mg·kg^(-1)组均显著缩短阈下及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LORR的潜伏期(P<0.01,P<0.05),同时显著延长LORR持续时间(P<0.01,P<0.05);常压常氧唑吡坦组和低压低氧致失眠模型+唑吡坦组致小鼠LORR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分别为16.21和20.55 mg·kg^(-1)。神经递质水平检测结果表明,与常压常氧溶媒组相比,常压常氧唑吡坦40 mg·kg^(-1)组显著降低丘脑和下丘脑Glu含量及下丘脑Glu/GABA比值(P<0.01,P<0.05);与常压常氧溶媒组相比,低压低氧致失眠模型组小鼠下丘脑Glu含量及Glu/GABA比值显著升高(P<0.01,P<0.05),低压低氧致失眠模型+唑吡坦40 mg·kg^(-1)组显著逆转其升高(P<0.05)。结论在低压低氧条件下,唑吡坦的镇静催眠效应减弱,唑吡坦对下丘脑中Glu和GABA水平的调节可能在其镇静催眠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唑吡坦 翻正反射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美国荒野医学会关于急性高原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4年更新》解读
12
作者 俞燕露 杜文秀 +1 位作者 孙宝迪 邵旦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08-912,共5页
2023年12月27日,美国荒野医学会(the 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WMS)在《荒野与环境医学杂志(Wilderness&Environmental Medicine)》发布了《美国荒野医学会关于急性高原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4年更新》(以下简称2... 2023年12月27日,美国荒野医学会(the 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WMS)在《荒野与环境医学杂志(Wilderness&Environmental Medicine)》发布了《美国荒野医学会关于急性高原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4年更新》(以下简称2024版指南)。该指南详细介绍了急性高原病的主要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就这些方法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与2019版指南相比,2024版指南增加了“诊断”的内容,阐述了急性高原病的诊断方法。2024版指南还针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0VID-19)患者进行高海拔旅行提出了额外的推荐意见。本文对2024版指南进行解读,以期给临床医生提供最佳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预防 诊断 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下载PDF
超声动态监测神经鞘直径变化对急性高原脑水肿早期诊断的初步探讨
13
作者 张建波 张芸芸 +1 位作者 白红民 魏林节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指导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可行性。方法对短时间进驻高原的40名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及3例急性HACE患者(HACE组),利用超声测定ONSD...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指导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可行性。方法对短时间进驻高原的40名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及3例急性HACE患者(HACE组),利用超声测定ONSD。以其阈值大于5.2mm诊断颅内压升高,在治疗过程中与出院1周后,动态监测ONSD。结果对照组双眼平均ONSD为(5.05±0.04)mm。HACE患者急诊就诊即刻双眼平均ONSD为(5.62±0.06)mm,经治疗出院时双眼平均ONSD为(5.00±0.17)mm,随访时双眼平均ONSD为(5.01±0.10)mm。与对照组比较,HACE患者急诊就诊即刻双眼平均ON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随访时双眼ONSD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ACE患者出院时、随访时双眼平均ONSD,小于急诊就诊即刻ON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ONSD增宽是确诊急性HACE的一种便捷、简单且无创的方法,对急性HACE救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急性 视神经鞘 高原 超声动态监测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高原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从娜 吴新华 刘宏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21-2226,共6页
在高原持续低压缺氧的环境中,机体产生过量自由基。短期、长期或世居高海拔的人群在急慢性低压缺氧中诱发氧化应激,引起分子途径及细胞成分(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核苷酸)的破坏。氧化应激损伤时,机体会主动启动自身抗氧化系统对... 在高原持续低压缺氧的环境中,机体产生过量自由基。短期、长期或世居高海拔的人群在急慢性低压缺氧中诱发氧化应激,引起分子途径及细胞成分(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核苷酸)的破坏。氧化应激损伤时,机体会主动启动自身抗氧化系统对抗及修复损伤,在损伤、修复中寻找平衡,以期获得习服甚至适应,而机体损伤修复失衡易发生急慢性高原病。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氧化应激在常见急慢性高原病中的分子、病理机制,以期深入了解氧化应激与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关系,以及寻找一些防治高原病可能的药理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氧化应激 抗氧化
下载PDF
出入高原全过程生活方式改良对高原脱适应症的影响
15
作者 王瑞 赵佳 +1 位作者 罗其发 罗勇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8-1305,共8页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出入高原全过程的生活方式对高原脱适应症(high-altitude de-adaptation,HADA)的影响,为防治HAD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2022年某单位集体从高原返回1~2周的1751人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出入高原全过程的生活方式对高原脱适应症(high-altitude de-adaptation,HADA)的影响,为防治HAD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2022年某单位集体从高原返回1~2周的1751人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1544份,根据高原脱适应症量表得分是否≥6分,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原脱适应组(n=192)与对照组(n=1352)。对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与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秩和检验比较2组调查对象之间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AD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头发脱落(19.95%)、嗜睡(16.58%)和疲倦(12.31%)为最常见的高原脱适应症症状;且进入高原前高盐饮食,在高原时吸烟、出现高原反应(OR=1.893,95%CI:1.142~3.137,P=0.013)、乘飞机离开高原(OR=1.688,95%CI:1.082~2.634,P=0.021),离开高原后多饮茶、运动强度过高和睡眠不足均为HAD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进入高原前清淡饮食、积极预防高原反应,在高原时戒烟、选择较慢的交通工具出入高原,离开高原后少饮茶、适量运动和保持睡眠充足可以有效降低HADA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脱适应症 生活方式 高海拔 习服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慢性高原病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庞怀霞 郝丽娟 +3 位作者 林建生 马祯 黄祥荣 杨宝良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下慢性高原病患者睡眠质量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慢性高原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5例,分别于不同海拔高度进行睡眠质量测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下慢性高原病患者睡眠质量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慢性高原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5例,分别于不同海拔高度进行睡眠质量测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同时采用SCL量表评估主观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海拔高度越高低睡眠质量患者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拔高度越高患者出现睡眠质量问题风险越高,因此针对高海拔地区慢性高原病患者要做好睡眠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慢性高原病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对急性高原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初探
17
作者 张萌 王章璐 +2 位作者 许茂清 李曾 余祥勇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0期60-62,70,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对高原作业人员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进入西藏昌都地区海拔3 000 m以上的200名国家电网高原作业...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对高原作业人员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进入西藏昌都地区海拔3 000 m以上的200名国家电网高原作业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路易斯湖急性高山病计分系统(Lake Louise score,LLS)作为AMS诊断标准,由同一名超声诊断医师以盲法测量ONSD,根据LLS评分为AMS组与非AMS组,AMS组根据AMS严重程度再分为轻度AMS组、中重度AMS组,比较ONSD差异性。结果 共收集139份有效结果,男性占100%(139名),年龄为(36.32±10.04)岁。AMS发病率为18.71%(26例),中重度AMS发病率为0.02%(3例)。AMS组与非AMS组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S组与非AMS组ON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AMS组、非AMS组比较,中重度AMS组ONSD显著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身高、体质量对AMS无影响。超声测量ONSD与AMS具有相关性,可粗略评估AMS严重程度。超声测量ONSD对AMS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视神经鞘直径 急性高原病
下载PDF
与高原有个约定
18
作者 吕进科 《传媒评论》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2024年1月下旬,青藏高原深藏区的一批客人千里迢迢来到温州,参加“温心守护·共健阿坝--民族团结一家亲”公益救助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四川省阿坝州慈善总会、州残联与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市慈善总会、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 2024年1月下旬,青藏高原深藏区的一批客人千里迢迢来到温州,参加“温心守护·共健阿坝--民族团结一家亲”公益救助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四川省阿坝州慈善总会、州残联与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市慈善总会、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签订了“温心守护·共健阿坝”项目合作备忘录--今年,温州市将为阿坝州马尔康市、阿坝县、红原县、壤塘县、理县等5县(市)救治脊柱侧弯、唇腭裂、手足畸形、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五类群体病患者300人以上;拟投入公益善款及物资总价值1000万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四川省阿坝州 脊柱侧弯 新闻传媒 帮扶工作 阿坝县 壤塘县 红原县
下载PDF
间歇性低氧训练预防急性低氧损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19
作者 黄丹 张琪涵 +4 位作者 宋歌 王晴 李瑀 吉训明 王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40-3644,共5页
背景急进高原会引起急性低氧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有些可能发展成急性重症高原反应。然而目前防治方法有限,缺乏安全有效的预防及减轻其严重程度的方法。目的通过模拟4400 m海拔低氧环境,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IH)预防急性低氧损... 背景急进高原会引起急性低氧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有些可能发展成急性重症高原反应。然而目前防治方法有限,缺乏安全有效的预防及减轻其严重程度的方法。目的通过模拟4400 m海拔低氧环境,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IH)预防急性低氧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22-08-01—10-31在北京小汤山医院采用公开募集的方式招募受试者40名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IH组(试验组,n=20)和假训练组(对照组,n=20)。试验组接受10 min低氧(氧浓度13%,模拟海拔3800 m)间隔5 min常氧(氧浓度21%),共4个循环,总持续时间为55 min的IH暴露干预,2次/d,连续干预5 d。对照组接受同时长的常压常氧干预。IH干预训练结束后的第1天,受试者进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6 h,设置氧浓度为12%(相当于海拔4400 m)。采用路易斯湖评分(LLS)评估受试者急性高原病(AMS)的严重程度。收集受试者基线、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外周血氧饱和度(SpO_(2))、脑组织氧饱和度(ScO_(2))和颅内压(ICP)。结果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试验组AMS发生率及LL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试验组SpO_(2)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在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的SpO_(2)及ScO_(2)均较基线及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下降(P<0.05),试验组的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较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SpO_(2)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9.30±4.31)%与(13.10±6.66)%,P=0.039〕。对照组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ICP较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升高(P<0.05)。结论IH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有效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 低氧血症 间歇性低氧训练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间歇低氧训练贝叶斯优化决策方法
20
作者 陈婧 史大威 +2 位作者 蔡德恒 王军政 朱玲玲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67-1678,共12页
青藏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进入高原的群体数量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高原健康问题也愈发突出.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 IHT)是急进高原前常使用的预习服方法,一般针对不同个体均设置固定的开环策略,存在方案制定... 青藏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进入高原的群体数量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高原健康问题也愈发突出.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 IHT)是急进高原前常使用的预习服方法,一般针对不同个体均设置固定的开环策略,存在方案制定无标准、系统化的理论指导缺乏、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一种小样本数据驱动的IHT策略贝叶斯闭环学习优化框架,建立自回归结构的高斯过程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 SpO2)预测模型,并考虑高低风险事件对训练的影响,设计与氧浓度变化方向和速率相关的风险不对称代价函数,提出具有安全约束的贝叶斯优化方法,实现IHT最优供氧浓度的优化决策.考虑到现有仿真器无法反映个体动态变化过程,依据“最优速率理论”设计了合理的模型自适应变化律.所提出闭环干预方法通过该仿真器进行了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说明该学习框架能够指导个体提升高原适应能力,减轻其在预习服阶段的非适应性不良反应,为个性化IHT提供精准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控制 高斯过程 贝叶斯优化 风险不对称代价函数 高原适应能力提升 间歇性低氧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