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应用于ECMO治疗中止凝血管理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李豪 李思娜 +6 位作者 黄惠妮 阳子骥 谢慧琼 罗瑞献 向淑麟 黎海澜 莫柱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各参数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2种方法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患者肝素抗凝监测及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各参数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2种方法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患者肝素抗凝监测及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38例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对同步检测的共317对普通TEG、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heparinase-modified thromboelastography,hmTEG)参数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并对ECMO建立时和ECMO运行24 h后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hmTEG的凝血反应时间(R)与APTT的相关系数(r=0.441,P<0.05)低于普通TEG R值与APTT的相关系数(r=0.547,P<0.05);普通TEG的凝固角(α-Angle)、凝血形成时间(K)与Fib无相关关系(P>0.05),而hmTEG的α-Angle、K与Fi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P<0.05)、-0.343(P<0.05);hmTEG的最大振幅(MA)与Plt的相关性为0.456(P<0.05),远低于其与Fib的相关性(r=0.715,P<0.05)。APTT和hmTEG对ECMO支持治疗患者普通肝素抗凝效果的判断具有中度的一致性(P<0.05)。ECMO上机24 h后Plt明显低于ECMO建立时(P<0.05),而Fib、APTT及hmTEG各参数等指标在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TEG可以更好地反映ECMO支持治疗患者真实的凝血因子功能水平,使用hmTEG和APTT评估ECMO支持治疗患者肝素是否超量的结果可以相互参考,且hmTEG具有独特的优势。常规凝血试验和TEG检测不能相互替代,联合应用利于实现更好地抗凝和凝血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试验 抗凝
下载PDF
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伟 陶莉 +5 位作者 张莹 李云 路晶凯 姜同学 冯聪 翟文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78-68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同期进行成人心肺复苏培训的基层官兵80人,随机分为分站式教学组40人和一站式教学组40人。分站式教学组分4个模块:识别与呼救、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与人... 目的研究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同期进行成人心肺复苏培训的基层官兵80人,随机分为分站式教学组40人和一站式教学组40人。分站式教学组分4个模块:识别与呼救、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与人工呼吸、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使用,完成理论课程及各模块技能实践后再进行全流程模拟。一站式教学组在理论授课后直接进行全流程模拟。模拟中两组均利用实时反馈系统进行心肺复苏质量监测,课程完毕后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实践考核。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评价重点要素通过率及优秀率,并分析两组心肺复苏质量及胸外按压比例(CCF)。结果分站式教学组的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一站式教学组,而两组理论成绩无差异;技能考核重点要素对比,分站式教学组中颈动脉搏动判断及AED使用的通过率高于一站式教学组,呼吸判断、按压深度、气道开放及人工通气的优秀率高于一站式教学组;质量监测指标上,分站式教学组在胸廓回弹率上高于一站式教学组,平均按压中断时间及不良通气率低于一站式教学组,而平均按压深度及按压频率两组无差异;分站式教学组的CCF值高于一站式教学组。结论分站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基层官兵心肺复苏培训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教学 心肺复苏 培训 CPR AED CCF值
下载PDF
颈总动脉流速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价
3
作者 秦龙 万健 +3 位作者 张黔 陈嵩 樊聪慧 郝怿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VR)且扩容前后心输出量(CO)变化是否≥15%将患者分为有反应(VR+组)及无反应(VR-组),各30例。VR+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86岁,平均46.9岁。VR-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90岁,平均46.1岁;采用迈瑞M9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取右颈总动脉长轴方向上测量两组患者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ex-Vmax)、吸气末最大血流速度(in-Vmax)与呼气末平均血流流速(ex-TAmax)、吸气末平均血流流速(in-TAmax),并计算出各自的变异度值:颈总动脉吸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变异度(△Vmax)、吸呼气末平均血流速度变异度(△TAmax),分析不同组别上述数值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各项指标在容量反应性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VR+组与VR-组in-Vmax[(71.72±18.67)cm/s vs.(79.47±24.04)cm/s]、in-TAmax[(40.67±11.44)cm/svs.(46.44±15.84)cm/s]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x-Vmax[(61.00±17.84)cm/s vs.(76.86±25.28)cm/s]、ex-TAmax[(34.83±11.01)cm/s vs.(44.66±15.4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与VR-组△Vmax(19.42%±14.18%vs.5.09%±13.59%)、△TAmax(18.19%±11.63%vs.4.29%±7.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x-Vmax与ex-TAmax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和0.678,而△Vmax与△TA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00,分别是0.803和0.863,提示△Vmax、△TAmax对于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的评估更敏感。结论呼气末颈总动脉最大血流流速及平均血流流速、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差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均可用来评估机械通气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变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床旁超声 颈总动脉血流流速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模式探讨与实践
4
作者 肖薇薇 张静航 +3 位作者 陈芳 曹彦 黄婕 祝益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湖南省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情况,探讨适合我国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的特点及模式。方法 通过规范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课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质量管理控制,总结导师培训的特征及考核...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湖南省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情况,探讨适合我国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的特点及模式。方法 通过规范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课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质量管理控制,总结导师培训的特征及考核评价效果。结果 2018—2022年湖南省共培训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4 504名,主要由医护人员组成,占98.8%;83.42%为中级及以上职称。设计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课程和考核方式,导师经培训后考核,理论成绩为(96.11±3.61)分,心肺复苏操作评分为(90.49±2.90)分,AED使用评分为(90.37±3.09)分,创伤四项操作评分为(88.90±3.37)分。导师在理论课程、心肺复苏操作、AED使用、创伤四项操作四方面的掌握程度同质性较好。结论 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模式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目击者 急救知识技能 导师培训 心肺复苏
下载PDF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李兴珍 党星波 +5 位作者 苏晓丽 密弘飞 鲁宗高 王华 韩冬 郑芸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4岁,平均43.1岁;道路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16例,刀砍伤12例,爆炸伤3例。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的10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该系统包含院前急诊可视化、救护车版、急诊室版、医护版、实现信息共享及数据沉淀,完成质控数据上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观察组应用该系统进行院前院内患者信息传输、病情评估衔接及院前病历书写,男性75例,女性32例;年龄18~74岁,平均44.9岁;道路交通伤79例,高处坠落伤15例,刀砍伤10例,爆炸伤3例。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相关指标、抢救效率相关指标、院前病历完成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诊断时间、院内预警准备时间、院内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5.0±1.7)min vs.(7.9±1.8)min、11(8,14)min vs.18(16,19)min、(3.3±0.9)minvs.(4.7±1.3)min,P均<0.05],而到达院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vs.87.5%,P<0.001);观察组的急诊手术准备时间、院前病历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历完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信息交互平台的使用,可提升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效果,院前院内衔接顺畅,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院前病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基于COOC/VOSviewer的虚拟仿真急诊急救教学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冯基花 杨艳丽 +5 位作者 钟迎 郑晓文 李柏成 庞杰龙 何丹 张剑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究虚拟仿真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其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COOC/VOSviewer... 目的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究虚拟仿真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其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COOC/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虚拟仿真在急诊急救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最早的研究文献出现在2002年。科学知识图谱显示研究热点为急救技能、急救能力、演练、培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关键词,主要沿着急救技能和突发事件救援演练2条主线演进。结论 虚拟仿真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研究呈增长趋势,但相关研究范围较宽泛,研究热点为急救技能和突发事件救援演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急诊急救 教学 科学知识图谱 可视化
下载PDF
以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建设推动急诊创伤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白祥军 杨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急诊3.0时代,急诊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需求、问题、危重度、“时间线”和“时间窗”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抓手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努力整合高水平...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急诊3.0时代,急诊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需求、问题、危重度、“时间线”和“时间窗”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抓手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努力整合高水平救治平台、高水平技术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高水平管理能力和高效率运行能力,进一步推动急诊创伤医学和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急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创伤外科 创伤中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陆金帅 张惠芳 李楠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班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则采用以病案为引导... 目的:分析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班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则采用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专科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基础知识得分、病例分析得分以及总成绩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医学教学前,两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评分、主动学习积极性评分、快速应急反应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医学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评分、主动学习积极性评分、快速应急反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应用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科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病案为引导 情景教学模式 急诊医学 专科考试成绩 综合素质
下载PDF
快速脱装CPR在武警特战队员训练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玉超 罗茜 +6 位作者 孙俊 张远新 曹琰 朱鹏宇 袁禾 普银 张承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快速脱装心肺复苏(CPR)在武警特战队员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全装武警特战队员84名,随机平均分成14个救护小组,每小组6人,每组分别对a岗位、b岗位、c岗位、d岗位、e岗位特战实装伤员进行快速脱装CPR、常规CPR训练,并分别... 目的 探讨快速脱装心肺复苏(CPR)在武警特战队员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全装武警特战队员84名,随机平均分成14个救护小组,每小组6人,每组分别对a岗位、b岗位、c岗位、d岗位、e岗位特战实装伤员进行快速脱装CPR、常规CPR训练,并分别记录每组救护员快速脱装CPR、常规CPR从伤员倒地到接受胸外按压所需时间。结果 每组队员均顺利完成快速脱装CPR、常规CPR互救训练,接受快速脱装CPR用时短于常规CPR,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岗位伤员接受快速脱装CPR用时长于a、b、c、e岗位伤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e岗位伤员接受快速脱装CPR用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脱装CPR可在全装武警特战队员互救训练中顺利运用,并缩短互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脱装 心肺复苏 特战队员
下载PDF
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筛选
10
作者 张杰 丁声双 +4 位作者 郭敏 薛阳 徐紫清 侯怀晶 薛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6,共8页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气管插管组、利多卡因组、总多糖组、总皂苷组、总黄酮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制备气管插管模型,插管前各治疗组按1 mL/100 g(按体质量计)分别经口喷入1%利多卡因、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浸润悬雍垂及软腭周围组织,对照组和气管插管组经口喷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机械通气2 h后拔除气管导管,深麻醉下收集大鼠咽部黏膜组织和血液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IHC)观察大鼠咽部黏膜病理变化和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2、IL-4、IL-10]、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气管插管组可见黏膜脱落,黏膜下结构严重破坏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破坏较轻,炎性细胞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2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降低,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升高,SOD和T-AOC水平下降(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和总黄酮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降低,SOD和T-AO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升高(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气管插管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2和TLR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OD)高于对照组(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4表达的AOD降低(P<0.05)。结论甘草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气管插管 麻醉 通气 机械 呼吸道损伤 有效成分 总皂苷
下载PDF
壳聚糖止血海绵联合螺旋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研究
11
作者 余龙辉 宋梦丽 +6 位作者 陈丽燕 谭文亮 蔡露 熊红英 涂伟玲 李林锋 康信军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06-810,共5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海绵联合螺旋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295例,...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海绵联合螺旋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2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螺旋桡动脉压迫器组(A组,99例)、壳聚糖止血海绵组(B组,98例)及壳聚糖止血海绵联合螺旋桡动脉压迫器组(C组,98例),3组采用对应方法止血。观察记录3组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A组、B组及C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1%(13/99)、5.1%(5/98)、3.1%(3/98),术后出血、瘀斑、肢端肿胀发生率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两两比较A组高于C组(均P<0.05)。术后桡骨血肿发生率A组高于C组(P=0.00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侧严重肢端肿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C组患者舒适度优于A组(P=0.004)。结论壳聚糖止血海绵联合螺旋桡动脉压迫器在TRI术后总体止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螺旋桡动脉压迫器和壳聚糖止血海绵,可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是一种操作简单、舒适度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止血海绵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田孝瑞 李晓召 +2 位作者 朱娟 胡振杰 陈登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4.08±0.85) mmol/L、(6.01±0.99) min、(1.81±0.33) min、(47.76±5.11)μg/mL、(23.50±3.72) pg/mL、(401.12±62.2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91) mmol/L、(6.42±1.01) min、(2.00±0.36) min、(53.37±5.82)μg/mL、(26.16±3.89) pg/mL、(456.60±70.7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ARDS发生率分别为1.89%、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7%,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早期限制性复苏,可进一步改善创伤引发HS患者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调控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碳酸氢钠林格液 限制性复苏 血栓弹力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气道管理方法对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13
作者 姜晓娟 王芙蓉 李培武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使用荟萃分析对气管内插管(ETI)和声门上气道(SGA)两种气道管理方法在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二者之间的应用效果差异,为院外心搏骤停的急救提供参考。方法对多个医学数据库内气道管理在院外心搏骤停患... 目的使用荟萃分析对气管内插管(ETI)和声门上气道(SGA)两种气道管理方法在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二者之间的应用效果差异,为院外心搏骤停的急救提供参考。方法对多个医学数据库内气道管理在院外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收集,日期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按照研究目标和需求进行文献筛选和纳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风险质量评估和结局指标对比研究。本次研究的结局指标主要是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入院时存活率、出院时存活率、出院后神经功能完整性;次要观察指标为ETI/SGA相关并发症。对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和异质性分析,探究纳入文献的偏倚性。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文献16篇,文献中除1项为随机对照实验外均为队列研究。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相似,均衡可比。研究结果显示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接受ETI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入院存活率,且患者出院后神经功能完整性更好(P<0.05),但出院后存活率两种气道管理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气道管理的并发症相对较少,研究显示气道管理方式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对比两种气道管理方式,ETI在维护患者自主循环、入院存活率及出院后神经功能方面表现更好,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在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有限选择ETI气道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降低心搏骤停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声门上气道
下载PDF
早期动态Pcv-aCO_(2)及Pcv-aCO_(2)/Ca-cvO_(2)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14
作者 孙新星 江坤 +1 位作者 张珺 王晓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动态记录患者入ICU后第1、2、3、5天中心静脉和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数据。随访患者28 d预后,依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评分、乳酸和Pcv-aCO_(2)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死亡组患者入ICU第2、3天的ScvO_(2)低于存活组(P<0.05)。第2、3天的Pcv-aCO_(2)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ICU第1、2、3天的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第5天ScvO_(2)、乳酸及Pcv-aC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任何时相的Pcv-aCO_(2)/Ca-cvO_(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Pcv-aCO_(2)第3天(OR=1.153,95%CI:1.005~1.323)、Pcv-aCO_(2)第3天(OR=1.369,95%CI:1.030~1.819)以及APACHEⅡ评分(OR=1.565,95%CI:1.285~1.906)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Pcv-aCO_(2)(第3天)联合APACHE II评分对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其单独的预测价值(AUC=0.727,P<0.001)。结论早期Pcv-aCO_(2)、血乳酸、ScVO_(2)较Pcv-aCO_(2)/Ca-cvO_(2)更好反应感染性休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持续升高的Pcv-aCO_(2)对感染性休克预后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
下载PDF
SIRT1/Nrf2/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改善失血性休克复苏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15
作者 牛志伦 张丽 +3 位作者 胡溯 吴雨洁 万晓静 胡宪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后处理+SIRT1抑制剂组、七氟烷后处理+Nrf2抑制剂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水迷宫检验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海马组织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丙二醛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SOD、ATP含量降低,丙二醛、活性氧含量升高,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降低;七氟烷处理后减轻了再灌注后小鼠记忆障碍和氧化应激;加用SIRT1和Nrf2抑制剂后,减弱了七氟烷对小鼠认知障碍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能通过SIRT1/Nrf2/HO-1通路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起到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后处理 失血性休克复苏 SIRT1 NRF2 HO-1 水迷宫 氧化应激
下载PDF
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通路参与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恢复
16
作者 吴小军 王日兴 +3 位作者 林芳崇 吕有凯 冯奇桃 云天奇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目的探讨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通路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0.5 h组,模型-1.5 h组,模型-3 h... 目的探讨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通路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0.5 h组,模型-1.5 h组,模型-3 h组,每组10只,模型组之间失血性休克时间存在差异。第2部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CX3CL1组,每组10只。CX3CL1组大鼠脑室注射CX3CL1蛋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在模型制作前开展Morris水迷宫训练,模型制作后4 d,开展水迷宫测试。完成后,取全脑组织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脑脊液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取脑组织进行Real-time PCR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与第Ⅲ象限停留时间减少,且HE染色中显示神经元状态受损。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升高,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升高,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16、TNF-α、IL-1β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含量升高。与此同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X3CL1、CX3CR1蛋白表达降低,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与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升高。然而,与模型组相比,CX3CL1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减少,穿越平台次数与第Ⅲ象限停留时间增加,且神经元状态恢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X3CL1组大鼠脑组织中Iba1表达降低,脑脊液中TNF-α与IL-6含量降低,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16、TNF-α、IL-1β与iNOS mRNA含量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20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精氨酸酶1(Arg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m1)mRNA含量升高。结论CX3CL1有助于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M1型极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诱发的记忆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复苏 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 记忆功能 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的横断面研究
17
作者 艾子涵 李思熳 +7 位作者 早胜国 陈明瑞 周银河 黄思嘉 丁海迪 石苒羲 张秋怡 杨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的普及情况和科普需求,探索建立一种高效、适宜的科普模式。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中采用分层及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年龄15~60岁居民共... 目的调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的普及情况和科普需求,探索建立一种高效、适宜的科普模式。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中采用分层及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年龄15~60岁居民共300人,用自设问卷匿名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通海县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居民仅占20.3%,普及率较低,从未听说过心肺复苏的居民占26.2%;农村户口居民CPR知晓度与非农村户口居民CPR知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年龄与CPR知晓度存在差异(P<0.01),两者呈反比关系;愿意对陌生人实施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居民占比均较高,分别为66.2%和68.6%;63.79%的人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但有92.76%的人表示当得知培训消息的时候愿意参加相关培训。结论通海县居民普遍缺乏CPR急救知识,但对于CPR急救知识的普及有较高的需求,施救态度积极,建议相关部门加大CPR科普以及培训力度,深入推广CPR急救术,将CPR推广入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城乡居民 急救科普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指标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内源性肝素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秦丹 周华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联合常规凝血指标(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CCTs)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内源性肝素物质,探讨TEG联合CCTs对该类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检测价值,为临...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联合常规凝血指标(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CCTs)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内源性肝素物质,探讨TEG联合CCTs对该类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检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35名EHF患者分别在轻/中症期、重症期和恢复期进行APTT、TT、血栓弹力图普通杯R值和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R值检测。使用Friedman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HF轻症病例的R值和肝素杯R值均数为7.5和6.7,恢复期病例的TT、R值和肝素酶杯R值分别为16.9、6.2和6.1,轻症病例的普通杯R值和肝素酶杯R值,以及恢复期病例的TT、R值和肝素酶杯R值均为正态分布,其余均为非正态分布。EHF患者在不同疾病进展期APTT、TT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患者的血栓弹力图R值(凝血反应时间)也显示在轻中症、重症和恢复期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中症期相比,重症期的APTT、TT和R值延长,说明患者凝血功能继续降低;在轻中度、重度和恢复期,EHF患者的R值减去肝素酶杯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期内源性肝素样物质的残留积累高于轻中症和恢复期。结论EHF患者在不同疾病进展期APTT、TT和R值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TEG联合CCTs检测显示内源性肝素样物质的蓄积是可能导致EHF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TEG与CCTs组合检测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内源性肝素样物质的累积,为临床医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检测指标 内源性肝素样物质
下载PDF
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
19
作者 吕权坤 吴国新 +2 位作者 陈盛安 陈龙 梁燕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27,共5页
目的 探讨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386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为对照组,纳入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医院392例接受心肺复苏抢... 目的 探讨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386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为对照组,纳入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医院392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观察组建立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实施急救。两组护理操作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完成,对比两组有效抢救项目开始时间、心肺复苏效果,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存活患者非计划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EICU)转入率、总ICU/EICU转入率、血氧饱和度(Sp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有效开放气道时间、首次除颤时间、复苏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计划ICU/EICU转入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_(2)、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能够缩短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抢救项目开始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效果,降低ICU/EICU转入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急救快速反应小组 院内急救
下载PDF
针刺放血排毒法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烙铁头蛇咬伤的救治体会
20
作者 游从银 杨军 +1 位作者 林德建 朱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0-0043,共4页
毒蛇咬伤在工作中是一种相对较为特殊的外科方面的急症,本文探讨被烙铁头蛇咬伤病员通过针刺放血排毒法与抗蛇毒血清进行联合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到我院治疗... 毒蛇咬伤在工作中是一种相对较为特殊的外科方面的急症,本文探讨被烙铁头蛇咬伤病员通过针刺放血排毒法与抗蛇毒血清进行联合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被烙铁头蛇咬伤病员98例,利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根据所选取的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针刺放血排毒法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对照组:采用抗蛇毒血清治疗,其他综合治疗两组方案均相同,分别都选49例病员构成,通过两组病员的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针刺放血排毒法的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员的治疗临床效果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放血排毒法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烙铁头蛇咬伤而进行联合治疗,病员的治疗临床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放血排毒法 抗蛇毒血清 烙铁头蛇 救治体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