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造血管和自体血管移植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1
作者 袁凯平 杨业辉 +4 位作者 谢广中 梅林军 陈绵 刘淦良 萧艳珊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造血管、自体血管移植用于创伤救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80急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血管移植材料的不同分组,分成人造血管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健... 目的对比分析人造血管、自体血管移植用于创伤救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80急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血管移植材料的不同分组,分成人造血管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健侧大隐静脉或其他静脉显微吻合,人造血管组给予人工血管显微吻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3个月移植物通畅率。结果人造血管组移植吻合时间与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造血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随访3个月人造血管组移植物通畅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7.50%(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结论在创伤引起的血管损伤救治中,应用人造血管移植方式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移植物通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血管损伤 血管移植 人造血管 自体血管 移植物通畅
下载PDF
50例次PTFE人造血管术后存活率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卢燕雯 张健 +3 位作者 郭婉仪 丁峰 顾勇 林善琰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 评估PTFE(polytetrafluorothylene)人造血管作为一种次选的血管通路 ,其通畅率、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41例慢性透析患者所进行的 50例次PTFE置管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 1 8例 ,非糖尿病患者... 目的 评估PTFE(polytetrafluorothylene)人造血管作为一种次选的血管通路 ,其通畅率、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41例慢性透析患者所进行的 50例次PTFE置管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 1 8例 ,非糖尿病患者 2 3例 ,均有此前 1次或以上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史。在 50例次PTFE手术中 ,上肢为 36例次 ,下肢 1 3例次 ,锁骨下 1例次。 50例次PTFE人造血管 0 .5、1、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 .66 % ,61 .2 1 %及 43 .72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 ,上肢前臂与下肢人造血管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 >0 .0 5)。人造血管术后并发症以血栓形成最为常见 (31例次 ) ,其他尚包括假性动脉瘤、感染、人造血管外露、血清瘤、出血 ,充血性肿胀等。结论 PTFE人造血管对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慢性透析患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人造血管术 存活率 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家兔颈总动脉血管低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雷冬 赵建华 +1 位作者 张爱丽 沈星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实验研究了家兔颈总动脉血管低温下的轴向和周向的力学性能.这些力学性能包括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强度,它们将有助于血管低温保存过程的热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血管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与室温情况非常不同,冷冻血管的弹性模量要比未冷冻的... 实验研究了家兔颈总动脉血管低温下的轴向和周向的力学性能.这些力学性能包括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强度,它们将有助于血管低温保存过程的热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血管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与室温情况非常不同,冷冻血管的弹性模量要比未冷冻的高很多.当温度接近液氮温度时,甚至可能高几千倍.低温下,血管的轴向模量要高于周向的,但他们的断裂强度相差不大.最后,从血管组分的力学性能考虑,讨论了血管整体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颈总动脉血管 低温保存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断裂强度 热应力分析 心血管疾病 血管移植
下载PDF
生物血管异种移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武欣 谷涌泉 +8 位作者 张建 陈兵 齐立行 郭连瑞 李建新 李学锋 罗涛 崔世军 汪忠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小口径血管代用品,建立异种移植的动物实验模型,以观察异种移植物的安全性、可靠性、通畅性及组织学改变。方法共采用17只杂种雌性犬,实验组10只,植入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血管移植物;对照组7只,植入人造血管。手术... 目的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小口径血管代用品,建立异种移植的动物实验模型,以观察异种移植物的安全性、可靠性、通畅性及组织学改变。方法共采用17只杂种雌性犬,实验组10只,植入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血管移植物;对照组7只,植入人造血管。手术方法为右侧股动静脉瘘。术后通过超声和血管造影方法来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性,并在术后3月将移植物取出,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前后移植物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第一周、二周行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两组动静脉瘘均通畅,2周内血管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动脉造影检查后,生物血管组(PG)通畅5只,通畅率62.5%,e-PTFE组通畅4只,通畅率66.7%。两组数据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对移植物取材,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病理学检查,通畅的生物血管吻合口无狭窄,吻合部位有新的内膜覆盖,周围组织无钙化,有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的血管移植物(PG)生物血管作为异种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生物血管材料 小口径 病理学
下载PDF
四肢血管损伤后自体和人造血管移植44例资料回顾(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根强 潘志军 +2 位作者 戴雪松 张浩 朱家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6177-6180,共4页
背景:四肢血管损伤常伴血管缺损,常用血管移植进行修复,但存在移植后感染及血管闭塞等缺点。目的:分析44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应用血管移植后的血管重建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骨科。对象:选... 背景:四肢血管损伤常伴血管缺损,常用血管移植进行修复,但存在移植后感染及血管闭塞等缺点。目的:分析44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应用血管移植后的血管重建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骨科。对象:选择1994-04/2003-10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骨科行自体和人造血管移植的四肢血管损伤患者44例,损伤类型为开放性损伤29例,闭合性损伤15例。方法:44例患者共移植血管52条,其中采用自体静脉移植42条,包括大隐静脉移植端端吻合术35条,小隐静脉移植端端吻合5条,股浅-腘静脉段2条;人造血管与修整后的血管行端端间断吻合移植10条。主要观察指标:自体和人造血管移植效果。结果:44例患者中截肢3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6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7例;2例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行股浅-腘静脉股原位置换。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循环良好。结论:血管移植治疗血管损伤应尽量采用自体静脉移植,必要时可使用人造血管;移植后需积极防治血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移植 人工血管 四肢 血管 损伤 血管外科手术 组织移植
下载PDF
肱动脉和股动脉穿刺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龙 梁思渊 +2 位作者 王涛 叶开创 陆信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比较左侧肱动脉和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左侧肱动脉(A组)、健侧股动脉(B组)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33例、11... 目的比较左侧肱动脉和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左侧肱动脉(A组)、健侧股动脉(B组)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33例、116例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别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技术成功率和支架通畅率评估两种穿刺入路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A组、B组间性别、患肢、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Rutherford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6%(30/133),显著高于B组(12.1%,14/116)(P=0.03),以穿刺点并发症最为明显,分别为17.3%(23/133)、6.9%(8/116)(P=0.02)。但A、B组间严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干预、住院时间延长、输血、不可逆损伤、死亡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对7.8%,P=0.30)。A组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B组(88.7%对76.7%,P=0.02),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逆向开通时分别为97.0%、97.4%(P=1.00)。A、B组间术后2年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7%、86.7%,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2.1%、9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更安全,技术成功率虽较低于左侧肱动脉穿刺入路,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可显著提高技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闭塞 肱动脉入路 健侧股动脉入路 并发症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根强 张志军 +2 位作者 戴雪松 张浩 朱家骏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0期591-59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4例(52条)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男35例,女9例,年龄14~58岁,平均27.3岁,分别采用自体血管(42条)和人造血管(10条)移植.结果:截肢3例,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行股浅-胭静脉原位置换2例...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4例(52条)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男35例,女9例,年龄14~58岁,平均27.3岁,分别采用自体血管(42条)和人造血管(10条)移植.结果:截肢3例,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行股浅-胭静脉原位置换2例,肢体缺血挛缩6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7例.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循环良好.结论:血管移植治疗血管损伤保肢成功率高;治疗中须注意早诊断、早修复、严格显微外科原则、积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血管移植 重建循环
下载PDF
同种异体动脉在平时四肢大血管火器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文 尹庆水 +2 位作者 章莹 王炜 文治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92-1193,共2页
目的探讨平时四肢大血管火器伤中血管损伤的修复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5年9月,应用15条经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修复肱动脉损伤5例、腋动脉损伤1例,胴动脉损伤1例、股动脉缺损7例(14例患者),移植血管平均长9.5cm。术后... 目的探讨平时四肢大血管火器伤中血管损伤的修复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5年9月,应用15条经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修复肱动脉损伤5例、腋动脉损伤1例,胴动脉损伤1例、股动脉缺损7例(14例患者),移植血管平均长9.5cm。术后按显微外科常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4例术后均无早期排异反应,伤口经Ⅱ期处理后全部愈合,愈合后2~3周经超声多普勒检测,血管通畅率为100%。随访4~12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未见迟发排异反应。结论经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动脉可作为临床修复平时四肢大血管火器伤较为理想的生物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同种 动脉 低温保存 火器伤
下载PDF
自体静脉移植血管力学特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黎 黄耀添 +5 位作者 韩海潮 黄民 韩丽萍 张立藩 张荣 李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1-94,共4页
以犬股静脉倒置、间置移植于股动脉为模型,分别观察了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零应力状态、静态顺应性以及流经该段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血管移植术后早期张开角变小,接近正常动脉的张开角,而后张开角增大渐趋于正常静脉的张开... 以犬股静脉倒置、间置移植于股动脉为模型,分别观察了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零应力状态、静态顺应性以及流经该段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血管移植术后早期张开角变小,接近正常动脉的张开角,而后张开角增大渐趋于正常静脉的张开角。通过血管压力一容积关系的测试,并将测得数据经指数函数拟合,发现移植血管具有与正常静脉相同的顺应性特点,而不同于正常动脉。用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在血管移植术后1月内连续观察和记录流经移植血管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现不同时间组间血流搏动指数及移植血管远端的每搏血流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 血流动力学 血管 移植术
下载PDF
不同扩张液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大隐静脉内皮细胞保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培生 陈鑫 +1 位作者 徐明 缪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扩张液对大隐静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9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组(GV组,n=28)、罂粟碱组(Pap组,n=32)以及空白对照组(n=30)。常规扩张离取后...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扩张液对大隐静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9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组(GV组,n=28)、罂粟碱组(Pap组,n=32)以及空白对照组(n=30)。常规扩张离取后的大隐静脉,各组的扩张液各不相同。测量扩张过程中扩张压力的峰值,扩张后单位面积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死亡数目,以及扩张后单位面积VEC合成释放一氧化氮(NO)的量。结果:3组扩张液扩张后均可见大隐静脉内膜VEC的死亡,以及中膜血管平滑肌的撕裂。但是GV组扩张压力峰值和单位面积VEC死亡数目明显小于Pa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单位内皮合成释放NO量明显高于Pa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离取后扩张是损伤血管内膜的过程,GV组扩张液能明显降低扩张大隐静脉所需的压力,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护VEC和血管内膜的完整性,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上能提高大隐静脉桥的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不携带肌袖的游离腓骨瓣制备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驰 彭歆 俞光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不携带肌袖的改良游离腓骨瓣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腓骨血供的解剖学特点,设计一种不携带肌袖的游离腓骨瓣制备方法。手术时,按外侧面、前面、后面和内侧面的顺序依次剥离附丽于腓骨四周的肌肉,重点是腓骨后方拇长屈肌和... 目的介绍一种不携带肌袖的改良游离腓骨瓣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腓骨血供的解剖学特点,设计一种不携带肌袖的游离腓骨瓣制备方法。手术时,按外侧面、前面、后面和内侧面的顺序依次剥离附丽于腓骨四周的肌肉,重点是腓骨后方拇长屈肌和腓骨内侧面胫后肌的剥离,应仔细分离、切断和结扎腓动脉发至上述两块肌肉的细小分支。结果采用此方法共完成游离腓骨瓣下颌骨重建35例,全部腓骨瓣均在1小时内完成制备,无一例损伤腓动静脉,术后全部腓骨瓣及其所携带的皮岛均获得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和受区血肿,无一例出现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下肢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传统腓骨瓣术后的患者。结论不携带肌袖的游离腓骨瓣制备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腿肌肉的完整性,减少了术后受区和供区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不会影响腓骨瓣血供的可靠性,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腓骨瓣 携带 肌袖 并发症 术后 血供 肌肉 制备技术 制备方法 切断
下载PDF
自体静脉移植血管结构成份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黎 黄耀添 +2 位作者 王军 胡蕴玉 陆裕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4-286,共3页
选用16只健康杂种犬,将股静脉移植于股动脉,术后分别观察4,12,24周,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各时间组移植血管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相对含量.结果发现:自体静脉移植术4周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管壁弹性纤维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别,与正常静脉相同(P... 选用16只健康杂种犬,将股静脉移植于股动脉,术后分别观察4,12,24周,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各时间组移植血管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相对含量.结果发现:自体静脉移植术4周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管壁弹性纤维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别,与正常静脉相同(P>0.05),低于正常动脉(P<0.01);移植血管、正常静脉和正常动脉管壁胶原纤维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移植血管刚度值(C/E)与正常静脉相同(P>0.05),低于正常动脉(P>0.01);表明移植血管具有与正常静脉相同的弹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血管 弹性纤维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带血管蒂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杰 郝新光 罗少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 :为临床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 32例下肢标本 ,通过动乳胶灌注、墨汁灌注及铸型腐蚀等方法 ,对小腿内侧带血管蒂的筋膜皮瓣进行顺行和逆行转位的可行性探讨。结果 :在小腿内侧区浅、深筋膜层内有一... 目的 :为临床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 32例下肢标本 ,通过动乳胶灌注、墨汁灌注及铸型腐蚀等方法 ,对小腿内侧带血管蒂的筋膜皮瓣进行顺行和逆行转位的可行性探讨。结果 :在小腿内侧区浅、深筋膜层内有一组出现较高 ,口径较粗大的桥式纵行血管链 ;隐动脉血运可通过此血管链到达小腿下段 ;同时该血管链与膝降动脉的隐支以及胫后动脉的筋膜皮支有广泛的吻合。结论 :带隐动脉的筋膜皮瓣往下可延长至小腿下段 ,而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往上可延长取至髌骨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动脉 筋膜皮瓣 血管链 解剖学
下载PDF
高危旁路移植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机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荣青 牛京京 +4 位作者 杨宏富 王书鹏 朱丽超 刘启龙 史晓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应用时机对高危旁路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OVID、EBSCO、Google Scholar、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并联合手工检索,纳入1990年... 目的评价不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应用时机对高危旁路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OVID、EBSCO、Google Scholar、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并联合手工检索,纳入1990年1月—2013年5月有关IABP应用时机对高危旁路移植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并按预先设定的标准提取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患者总数为676例,其中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者365例,术中或术后被动紧急应用IABP者311例。与术中或术后紧急应用IABP相比,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可降低高危旁路移植患者住院病死率〔6.30%(23/365)和27.65%(86/311),比值比(OR)=0.17,95%CI(0.10,0.29),P<0.000 01〕,减少IABP支持时间〔均数差(MD)=-40.57,95%CI(-53.91,-27.23),P<0.000 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MD=-34.78,95%CI(-59.94,-9.62),P=0.007〕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MD=-30.02,95%CI(-45.58,-14.47),P=0.0002〕。结论与术中或术后被动紧急应用IABP相比,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可降低高危旁路移植患者住院病死率,减少IABP支持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META分析 队列研究
下载PDF
球扩式覆膜支架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4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连瑞 郭建明 +8 位作者 李杨 李立强 邢月浩 管清华 佟铸 崔世军 谷涌泉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07,共3页
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治疗中自膨式裸支架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而自膨式覆膜支架在股腘和主髂动脉病变的使用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某些特殊解剖部位的病变,由于临近动脉分叉和重要的分支血管,常需要支架的精准定位,同... 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治疗中自膨式裸支架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而自膨式覆膜支架在股腘和主髂动脉病变的使用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某些特殊解剖部位的病变,由于临近动脉分叉和重要的分支血管,常需要支架的精准定位,同时还需要避免血管破裂,球扩式覆膜支架的应用展示其独特优势。本文探讨其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锁骨下动脉 髂动脉 闭塞
下载PDF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跟踝区皮肤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晨霖 丛海波 +1 位作者 吴红军 隋海明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6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吻合手术 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跟踝区皮肤缺损
下载PDF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耀一 杨新明 +1 位作者 胡振顺 孟宪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1引言 由创伤、感染、肿瘤、先天畸形等各种疾病造成的大段骨缺损一直是修复外科领域所面临的难题。临床治疗骨缺损大多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方法,但自体骨移植具有以创伤修复创伤及供体来源不足等诸多缺陷,而同种异体骨移植也... 1引言 由创伤、感染、肿瘤、先天畸形等各种疾病造成的大段骨缺损一直是修复外科领域所面临的难题。临床治疗骨缺损大多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方法,但自体骨移植具有以创伤修复创伤及供体来源不足等诸多缺陷,而同种异体骨移植也有来源受限、价格昂贵、成骨能力较差、易被吸收、免疫排异反应剧烈、可能传播严重疾病等缺陷,这些都限制了大段骨缺损的修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组织工程骨 同种异体骨移植 血管化 大段骨缺损 创伤修复 自体骨移植 免疫排异反应
下载PDF
实验性家兔颈动脉冷冻保存与移植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健生 胡汝麒 +4 位作者 潘功平 沈跃良 李爱民 张军 郭从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61-265,共5页
本实验以1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选择4种不同的冷冻维持温度(-20℃、-40℃、-60℃、-80℃)对家兔的颈动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h后,施行同种异体移植。通过四唑盐还原试验、透射电镜、血管造影以及病... 本实验以1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选择4种不同的冷冻维持温度(-20℃、-40℃、-60℃、-80℃)对家兔的颈动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h后,施行同种异体移植。通过四唑盐还原试验、透射电镜、血管造影以及病理学检查,探讨冷冻的维持温度对血管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维持温度冷冻后再保存于液氮中的异体血管,其代谢活性和超微结构得到部分保持,移植后排斥反应减弱,90天通畅率为87.5%,无动脉瘤发生。实验采取雌雄配对的方式,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性染色质(Barr氏小体)进行检测分析,提示了内皮细胞的免疫排斥与修复保持相对动态平衡是维持异体血管移植后远期通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同种异体移植 冷冻保存
下载PDF
深低温保存同种异体血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刚 张东 +3 位作者 刘昌 万真 仵正 吕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1-892,F0003,共3页
血管侵犯及破坏是众多消化系肿瘤(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等)不可手术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曾认为是外科切除的禁忌证。近来许多学者提出了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疗效。对于血管的重建可以选用人工血... 血管侵犯及破坏是众多消化系肿瘤(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等)不可手术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曾认为是外科切除的禁忌证。近来许多学者提出了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疗效。对于血管的重建可以选用人工血管、自体血管和异体血管,但人工血管价钱昂贵,并且在植入人体以后需要长达半年的抗凝治疗,否则易形成血栓堵塞人工血管腔,且手术后早期及长时间应用抗凝治疗易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危险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人工血管 移植 同种 修复外科手术 消化系统肿瘤
下载PDF
液氮保存同种异体血管(动脉)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萧明第 李晓露 +5 位作者 金树红 孙立忠 宋云虎 罗国华 孟兆茹 赵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经液氮保存的犬同种异体血管体内移植后活性、内皮细胞覆盖及通畅情况的研究,探讨该种血管作为血管材料替代物的优越性。方法:取犬新鲜动脉,经抗生素灭菌后,保存于液氮中8~29周后,用于同种异体移植22例,同时分... 目的:通过对经液氮保存的犬同种异体血管体内移植后活性、内皮细胞覆盖及通畅情况的研究,探讨该种血管作为血管材料替代物的优越性。方法:取犬新鲜动脉,经抗生素灭菌后,保存于液氮中8~29周后,用于同种异体移植22例,同时分别对冷冻前的血管、复苏血管、移植后的同种异体血管进行组织培养和病理分析,观察低温对血管壁结构、功能和血管活性的影响及经低温保存后供体血管在受体内1~53周的情况。结果:低温保存的血管,其管壁基本完整。体内移植后累积通畅率为77.3%,其中68.2%的移植血管有内皮细胞覆盖。血管栓塞率为13.6%。体外培养发现移植后有86.4%的血管有活性。结论:经液氮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保存了血管的活性,移植后内皮细胞重新覆盖,减少了血栓形成,该方法保存的血管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血管材料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冷冻 同种异体 血管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