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目的 探讨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加温输液。比较两组体温值、凝血指标和酸碱指标变化,28 d存活率,寒战、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两组体温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入院后4、8、12、24 h体温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TT水平高于入院时,观察组入院6、12、24 h 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FIB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血乳酸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水平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 p H值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加温输液可减少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仿真创伤全流程早期救治模拟演练分析我国县域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现状。方法2018年7月—2022年7月在全国40家县域医院举办了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基层版(China trauma training basic,CTCT?-B),培训包括仿真的创伤早期全流程救治模拟...目的通过仿真创伤全流程早期救治模拟演练分析我国县域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现状。方法2018年7月—2022年7月在全国40家县域医院举办了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基层版(China trauma training basic,CTCT?-B),培训包括仿真的创伤早期全流程救治模拟演练。本研究对演练中创伤院前急救、院前院内信息联动、院内早期评估与处置、院内救治模式和流程、影响救治结局因素等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40家县域医院,其中二级医院29家,三级医院11家;院前急救模式:依托型32家,指挥型6家,独立型2家;院前急救能力方面:院前规范处置31家,不规范处置7家,不处置2家;院前院内信息联动方面:电话/微信24家,院前急救系统8家,中国创伤联盟紫云系统6家,无信息交互2家;院内交接和早期评估:能够按照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评估和处置23家,不规范17家;创伤救治模式方面:以急诊科为主导的多学科会诊模式34家,创伤科主导的创伤救治模式4家,专科主导多学科会诊模式2家;实体创伤病房6家,急诊病房23家,无病房11家;40名模拟创伤患者16人死亡,其余存活,死亡原因为早期评估和处置不规范,输血流程不合理、创伤相关核心技术缺乏,有效运行的创伤多学科团队缺乏。结论县域创伤救治过程中存在创伤早期评估和核心技术不足、缺乏院内高效的多学科救治团队、创伤集中收治模式尚未普及等问题,亟须重视解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加温输液。比较两组体温值、凝血指标和酸碱指标变化,28 d存活率,寒战、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两组体温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入院后4、8、12、24 h体温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TT水平高于入院时,观察组入院6、12、24 h 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FIB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血乳酸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水平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 p H值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加温输液可减少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文摘目的通过仿真创伤全流程早期救治模拟演练分析我国县域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现状。方法2018年7月—2022年7月在全国40家县域医院举办了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基层版(China trauma training basic,CTCT?-B),培训包括仿真的创伤早期全流程救治模拟演练。本研究对演练中创伤院前急救、院前院内信息联动、院内早期评估与处置、院内救治模式和流程、影响救治结局因素等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40家县域医院,其中二级医院29家,三级医院11家;院前急救模式:依托型32家,指挥型6家,独立型2家;院前急救能力方面:院前规范处置31家,不规范处置7家,不处置2家;院前院内信息联动方面:电话/微信24家,院前急救系统8家,中国创伤联盟紫云系统6家,无信息交互2家;院内交接和早期评估:能够按照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评估和处置23家,不规范17家;创伤救治模式方面:以急诊科为主导的多学科会诊模式34家,创伤科主导的创伤救治模式4家,专科主导多学科会诊模式2家;实体创伤病房6家,急诊病房23家,无病房11家;40名模拟创伤患者16人死亡,其余存活,死亡原因为早期评估和处置不规范,输血流程不合理、创伤相关核心技术缺乏,有效运行的创伤多学科团队缺乏。结论县域创伤救治过程中存在创伤早期评估和核心技术不足、缺乏院内高效的多学科救治团队、创伤集中收治模式尚未普及等问题,亟须重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