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5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芬太尼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 孔春红 +2 位作者 刘丽君 肖占元 李立光 《黑龙江医学》 2002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芬太尼复合硬膜外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力、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30例作为镇痛组 ,30例未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当镇痛组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并且宫...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芬太尼复合硬膜外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力、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30例作为镇痛组 ,30例未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当镇痛组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并且宫口开大 3cm后 ,选择L2~ 4 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置入导管 3~ 4cm。由硬膜外导管注入 0 2 %罗哌卡因和 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 5ml作为试验量 ,观察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 ,再注入该混合液 3~ 7ml建立镇痛平面。然后连接日本产奥贝微量输液泵以 2ml/h速率持续硬膜外腔泵入该混合液。控制阻滞平面在T10 以下 ,在宫口开全时停药。对照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不用任何镇痛药。观察分娩开始后产妇的生命体征及VAS评分。监测宫缩及胎心变化。记录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及失血量 ,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 ,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①镇痛组产妇用药 5min后疼痛缓解 ,与镇痛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产妇镇痛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②镇痛组第 1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 ,2组产妇宫缩、胎心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③ 2组产妇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P >0 0 5 ) ;④ 2组产妇失血量、催产素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芬太尼 复合硬膜外腔阻滞 分娩镇痛 应用
下载PDF
创伤对小鼠淋巴细胞IL-2R mRNA及IL-2R的影响
2
作者 梁华平 耿波 +2 位作者 田丰群 陈荣德 王正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研究了创伤(闭合伤、截肢伤、烧伤)后小鼠不同来源淋巴细胞(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白介素2受体(IL-2R)mRNA及IL-2R的变化,并观察了创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3种类型创伤组小鼠... 研究了创伤(闭合伤、截肢伤、烧伤)后小鼠不同来源淋巴细胞(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白介素2受体(IL-2R)mRNA及IL-2R的变化,并观察了创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3种类型创伤组小鼠不同来源淋巴细胞IL-2RmRNA水平均降低,淋巴细胞膜IL-2R的变化与此相一致,二者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创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在体外均可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IL-2RmRNA及IL-2R水平,去除创伤小鼠脾细胞中的巨噬细胞或Ts细胞均可致IL-2RmRNA及IL-2R水平的提高。提示创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IL-2R的转录从而导致淋巴细胞膜IL-2R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信使核糖核酸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外用鱼油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伤口创面的愈合
3
作者 黄荣江 辛文彬 +3 位作者 倪向敏 李正宙 张贵明 王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543,共9页
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鱼油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大鼠伤口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7只SD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49只。T2DM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通过外科方法... 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鱼油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大鼠伤口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7只SD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49只。T2DM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通过外科方法创建伤口创面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鱼油组(n=17)、玉米油组(n=16)、模型对照组(n=16),各组于创面模型创建后次日开始给药,干预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伤口创面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7、14 d取皮肤创面组织比较大鼠创面愈合情况,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SOD、CAT)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水平,HE、Masson染色行病理学分析及观察皮肤真皮层胶原纤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IRT1、Nrf2、NQO1蛋白表达。结果 与玉米油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术后第7、14天鱼油组大鼠伤口创面愈合率明显提升(P<0.05),胶原纤维沉积增多;创面组织MDA、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SOD、CAT、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鱼油组大鼠创面组织SIRT1、Nrf2、NQO1蛋白表达水平较玉米油组和模型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干预期间玉米油组与模型对照组间愈合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局部外用鱼油可有效促进T2DM大鼠伤口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鱼油降低创面组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糖尿病伤口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1024例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结果 被引量:131
4
作者 傅小兵 沈祖尧 +4 位作者 陈玉林 谢君鹤 郭振荣 张明良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9-211,共3页
在全国32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对照方法,进一步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修复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结果表明,在统一病例选择范围、治疗方法及治疗标准的前提下,32家医院经bFGF治疗的102... 在全国32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对照方法,进一步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修复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结果表明,在统一病例选择范围、治疗方法及治疗标准的前提下,32家医院经bFGF治疗的1024例烧伤(330例)、手术创伤或供皮区创面(509例)及慢性难愈合创面(185例)均较对照创面(826例,其中185例为自身对照)修复质量显著提高,创面愈合时间分别缩短3天~4天。bFGF对烧伤、手术创伤、供皮区创面及慢性难愈合创面促修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5.2%、96.5%和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创面 修复 BFGF
下载PDF
皮肤伸展术伸展皮肤的来源及创面闭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周黎安 郭树忠 +4 位作者 李谆 艾玉峰 查元坤 鲁开化 高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为了研究皮肤伸展术伸展皮肤的来源及伸展力作用对创面闭合的影响,采用自制的皮肤应力检测系统,作用于猪胸背部标出的7cm×3.5cm创面两侧,在伸展区画水平线与垂直线,以1cm等距点标记,在模拟创面两侧加力至对合,测... 为了研究皮肤伸展术伸展皮肤的来源及伸展力作用对创面闭合的影响,采用自制的皮肤应力检测系统,作用于猪胸背部标出的7cm×3.5cm创面两侧,在伸展区画水平线与垂直线,以1cm等距点标记,在模拟创面两侧加力至对合,测等距点的变化范围及大小。并选取后肢对称部位形成7cm×10cm创面,实验组首次清创后即采用伸展力作用于创缘。结果表明,创面两侧5倍~7倍于创面长边的部位,皮肤等距点仍增大,伸长皮肤占创面长边的61%~89%;伸展力作用的创面5天后即可缝合,对照组仅缩小24%~28%。认为,伸展术可动员周围组织,有利于缩小创面及早期闭合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伸展术 伸展范围 测量 创面 愈合 皮肤缺损
下载PDF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探讨(附284例报告) 被引量:15
6
作者 姚元章 孙士锦 +3 位作者 谭浩 张连阳 黄显凯 沈康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对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采用绿色通道救治程序救治的28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情况,以2004年前采用非绿色通道程序急救的4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治疗方...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对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采用绿色通道救治程序救治的28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情况,以2004年前采用非绿色通道程序急救的4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救治时间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急救部处理时间(16.4±3.7min)、特殊检查时间(17.5±2.6min)、急诊至手术室时间(6.3±1.3 min)较对照组(分别为22.5±4.8、25.8±3.2、8.2±1.6min)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121例(42.6%)患者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171例应用了损害控制外科策略;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3.52%(10例)和13.0%(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一体化救治,限制性液体复苏、损害控制外科策略的应用,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可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保证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一体化救治 限制性液体复苏 损害控制外科 救治策略
下载PDF
壳聚糖无纺布敷料对切割伤伤口止血和促进愈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谷庆阳 高亚兵 +5 位作者 陈肖华 李永兰 刘春杰 杨红 崔玉芳 王德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9-431,共3页
制备家兔切割伤模型,分别以壳聚糖敷料和纱布包扎创面,血止后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及光度比色法检测敷料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借此估计出血量。重新包扎创面,并于分阶段取材后应用常规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法观察病变。结果表明:... 制备家兔切割伤模型,分别以壳聚糖敷料和纱布包扎创面,血止后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及光度比色法检测敷料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借此估计出血量。重新包扎创面,并于分阶段取材后应用常规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法观察病变。结果表明:壳聚糖包扎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纱布对照组。伤后9天,壳聚糖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层较厚于油纱布对照组,其中胶原纤维含量亦较多,伤口愈合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伤口愈合 切割伤 止血 无纺布敷料
下载PDF
生长因子应用于临床创伤修复——十年的主要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3
8
作者 付小兵 程飚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 回顾研究和评价 10年来有关生长因子在临床创面治疗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方法 从文献和互联网检索近 10年来发表的有关生长因子在临床治疗急慢性创面的报告 ,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临床应用生长因子显著... 目的 回顾研究和评价 10年来有关生长因子在临床创面治疗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方法 从文献和互联网检索近 10年来发表的有关生长因子在临床治疗急慢性创面的报告 ,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临床应用生长因子显著加速了急慢性创面愈合速度 ,缩短了愈合时间 ,提高了愈合质量 ,尚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应用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已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了将来更好地临床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修复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不完全皮肤撕脱伤后皮肤活力判断与治疗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勇光 李健宁 +4 位作者 李比 夏有辰 尤维涛 王侠 牛星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主观指标判断不完全皮肤撕脱伤皮肤血运的可靠性。方法总结27例不同部位的不完全撕脱皮肤,利用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指压回血反应及针刺出血等主观指标判断撕脱皮肤的血循环。结果主观指标存在较高的失误率,其中5例完全成... 目的观察主观指标判断不完全皮肤撕脱伤皮肤血运的可靠性。方法总结27例不同部位的不完全撕脱皮肤,利用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指压回血反应及针刺出血等主观指标判断撕脱皮肤的血循环。结果主观指标存在较高的失误率,其中5例完全成活,7例皮肤边缘或小面积坏死,其余15例均出现较大面积的坏死。将2例肢体大面积脱套伤患者的撕脱皮肤作成带真皮下血管网的皮瓣,并试行皮肤轴向多切口切开的方法治疗,使大部分撕脱皮肤得以成活,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了组织。结论对血循环指标良好,但有挤压和碾挫痕迹的撕脱皮肤,或血循环指标不确切、不稳定的撕脱皮肤,清创时应积极予以去除,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皮肤活力 皮肤血供 治疗 判断
下载PDF
岩溶泉域降雨径流水文过程的模拟——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月霞 蒋勇军 +2 位作者 袁道先 李林立 杨平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8,共8页
通过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地下洞穴管道等实地调查,以及示踪试验确定水房泉泉域范围和地下水文系统特征,并通过代表性点的土壤入渗试验、降雨和流量监测以及DEM数据等获得泉域水文模型所需的面积、结点高程、入渗率、糙率、管... 通过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地下洞穴管道等实地调查,以及示踪试验确定水房泉泉域范围和地下水文系统特征,并通过代表性点的土壤入渗试验、降雨和流量监测以及DEM数据等获得泉域水文模型所需的面积、结点高程、入渗率、糙率、管道长度、含水层孔隙度、出流系数等参数。选择SCS径流曲线模型估算地表产流,利用SWMM模型模拟泉域对场降雨的径流响应过程。通过运行模型,与实测流量比较,结果显示模拟曲线与观测流量曲线吻合较好,用于校正和验证的两场降雨产流的模拟误差分别为9.5%和12%,表明SWMM可应用于岩溶区以管道流为主要排水系统的含水介质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SWMM 水房泉 管道流 示踪 入渗
下载PDF
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 被引量:58
11
作者 黄润秋 徐则民 许模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共9页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揭示了两类典型的极端情况下地下水触发地质灾害的特殊机理。一类是大型顺层滑坡发生过程中的地下水的“水垫-楔裂”效应;另一类是深埋长隧道中,地下水在高强度水头压力作用下的“劈裂”效应。两类效应在西南地区斜坡地质灾害和深埋长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敏结构 水垫-楔裂效应 劈裂效应 斜坡 深埋隧道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反植皮法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陈川 孙士锦 +1 位作者 姚元章 张连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9-1070,1073,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反植皮法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42例,采用筛孔状原位取皮中厚皮片反植法修复,皮片表面用多聚乙烯醇...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反植皮法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42例,采用筛孔状原位取皮中厚皮片反植法修复,皮片表面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VSD敷料)覆盖封闭,50~60 kPa负压持续吸引。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常规换药治疗57例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平均使用VSD 6.5 d。39例生存患者全部治愈,外观和功能均满意。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VSD联合反植法能Ⅰ期关闭创面,降低感染的发生,促进皮片与创面的良好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皮肤撕脱伤 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下载PDF
关节内注射壳多糖预防创伤性关节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海山 侯春林 +1 位作者 钱齐荣 徐青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以HuIth法建立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术后每隔3周关节内注射2%壳多糖凝胶1ml,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作大体标本手术显微镜观察并取股骨内艘软骨标本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之软骨退变较对照组... 以HuIth法建立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术后每隔3周关节内注射2%壳多糖凝胶1ml,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作大体标本手术显微镜观察并取股骨内艘软骨标本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之软骨退变较对照组明显减轻。2%壳多糖凝胶能有效地减轻关节软骨的退变,降低关节手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关节软骨退变 创伤 骨关节炎 预防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伤口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晓红 程天民 艾国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伤口中性粒细胞数量和部分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作用。方法 从置入大鼠背部的海绵中收集中性粒细胞 ,测定其数量和吞噬、运动功能变化。结果 伤后 2 4~ 48h ,4、6、8Gy全身照射复合创伤组 ,伤口白细胞和中性粒...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伤口中性粒细胞数量和部分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作用。方法 从置入大鼠背部的海绵中收集中性粒细胞 ,测定其数量和吞噬、运动功能变化。结果 伤后 2 4~ 48h ,4、6、8Gy全身照射复合创伤组 ,伤口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单创组 ,且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运动功能也降低。康复新对单纯创伤、6Gy放射复合伤组伤口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创伤愈合早期 ,伤口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下降是全身照射引起愈合延迟的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伤口愈合 中性粒细胞 康复新 促愈作用 创伤
下载PDF
创伤后多器官衰竭发病过程的“双相预激”学说 被引量:30
15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周宝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1-361,共1页
创伤后多器官衰竭发病过程的“双相预激”学说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胡森,盛志勇,周宝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1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但至今对其发病过程... 创伤后多器官衰竭发病过程的“双相预激”学说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胡森,盛志勇,周宝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1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但至今对其发病过程及机制的认识还存在看分歧。我们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病理 病因 多器官衰竭 双相预激学说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和胆囊收缩素-8对创伤应激后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婧 李兆申 许国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应激时大鼠胃动力的变化以及胃肠动力调节相关神经肽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胆囊收缩素-8(CCK-8) 对它的影响。方法:于大鼠胃窦部缝置应力传感器,将大鼠双侧后肢骨膝关节以上钳断,制备应激模型。记录应激... 目的:探讨创伤应激时大鼠胃动力的变化以及胃肠动力调节相关神经肽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胆囊收缩素-8(CCK-8) 对它的影响。方法:于大鼠胃窦部缝置应力传感器,将大鼠双侧后肢骨膝关节以上钳断,制备应激模型。记录应激前后大鼠胃动力的变化及血浆内VIP和CCK-8 含量的改变,观察应激前后静脉插管内给予VIP和CCK-8 后胃动力变化。结果:正常大鼠禁食状态,胃运动呈规则的相对静止期、收缩期交替的变化。VIP可抑制正常大鼠胃运动,CCK-8明显加强胃的收缩。应激使大鼠胃窦的规则收缩消失、运动加强;大鼠血浆内VIP含量在应激后1,2 h 显著升高, CCK-8 含量于应激后即刻升高,随后恢复正常。相同剂量的VIP对增强的胃运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创伤应激可致大鼠胃动力紊乱及体内胃肠动力调节相关神经肽VIP,CCK-8分泌改变,VIP对增强的胃动力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应激 胃动力 神经肽 大鼠 VIP CCK-8
下载PDF
创伤病人的手术与焦虑状态调查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剑 巢金林 +6 位作者 王焕林 徐玉良 方文 张立国 张正文 眭川洪 李友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142,共2页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10项躯体性焦虑测试题,对40例外科创伤病人手术前后的焦虑状态调查显示:术前状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术后;术前躯体性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术后;高特质焦虑评分亚组与低特质焦虑评分亚组术前状态焦虑评...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10项躯体性焦虑测试题,对40例外科创伤病人手术前后的焦虑状态调查显示:术前状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术后;术前躯体性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术后;高特质焦虑评分亚组与低特质焦虑评分亚组术前状态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则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急诊手术者手术前后状态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择期手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焦虑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随访依从性对危险因素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张国明 陈家进 +5 位作者 留志贤 欧尾妹 黄承敏 王斌 戴翠莲 王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随访依从性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冠脉介入治疗并顺利出院的1383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效随访次数分为高依从性组(随访次数≥3次)和... 目的评价随访依从性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冠脉介入治疗并顺利出院的1383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效随访次数分为高依从性组(随访次数≥3次)和低依从性组(随访次数≤2次)。收集患者住院时的基线资料与术后随访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出院诊断、合并疾病及术前冠脉病变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手术血管处理支数、支架总长度、支架最大内径、药物球囊例数、单纯PTCA球囊内径、当次住院计划内二次手术及出院带药中各类药物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随访12个月时的危险因素达标率对比,高依从性组均显著优于低依从性组(P<0.05)。两组抗凝、护胃、降压、他汀类药物服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依从性组抗血小板、降糖药物使用比例高于低依从性组,降压、降糖药物种类多于低依从性组(P<0.05);高依从性组使用两种或以上降脂药物比例高于低依从性组(P<0.05)。两组出院后建议择期再次手术的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依从性组计划二次冠脉手术、无症状复查再次手术的比例高于低依从性组,而症状驱使再次手术的比例低于低依从性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高依从性可有效提升危险因素的达标率,有效降低症状驱使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随访模式 随访依从性
下载PDF
山西神头泉流量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郝永红 黄登宇 +1 位作者 张文忠 王学萌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本文在研究岩溶水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了神头岩溶泉流量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其流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从2001~2015年,神头泉流量总的趋势是下降状态,为此提出了神头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 山西 岩溶水 灰色系统 神头泉
下载PDF
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用药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20
作者 谷廷敏 牛星焘 +1 位作者 陈东明 杨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61-263,共3页
为了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不同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大鼠后背中厚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为模型,观察FGF小剂量持续用药法、大剂量早期用药法及大剂量晚期用药法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 为了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不同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大鼠后背中厚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为模型,观察FGF小剂量持续用药法、大剂量早期用药法及大剂量晚期用药法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的FGF应用总量,持续用药方法加速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应用FGF后创面愈合比不用FGF创面愈合速度快;应用FGF创面内细胞DNA、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明显增多。认为,FGF促进创面愈合以持续用药方法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用药方法 创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