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1
作者 单明 王毅 +2 位作者 吕波 毛宏亮 程宏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了解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责任血管走行并模拟手术;术中显微镜下不能充分暴露或操作困难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55例术中确认存在责任血管,其中12例在神经内镜下确认;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5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的责任血管与术中发现一致;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为阴性,包括术中证实为静脉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42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明显减轻13例,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4例、口周疱疹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47个月,BNI疼痛分级Ⅰ~Ⅱ级53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有效率为94.6%。结论应用MVD治疗PTN时,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有助于术前明确责任血管及其走行,可模拟手术以优化手术规划,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查与牵拉。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视野盲区,有助于暴露责任血管,减少责任血管遗漏,并可辅助确认及调整棉片的位置,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TOF-MRA 3D-FIEST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神经内镜
下载PDF
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辉 崔萌 +1 位作者 张猛 马晓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8,122,共5页
岛叶位于外侧沟底,借其周围的环状沟与额、颞、顶叶分界。岛叶的尖部称岛阈,藏于大脑外侧沟深部的脑叶被顶、额、颞叶覆盖,其深面分别为最外囊、屏状核、壳核、外囊、内囊前后肢等,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功能... 岛叶位于外侧沟底,借其周围的环状沟与额、颞、顶叶分界。岛叶的尖部称岛阈,藏于大脑外侧沟深部的脑叶被顶、额、颞叶覆盖,其深面分别为最外囊、屏状核、壳核、外囊、内囊前后肢等,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功能区和血管,而且术中难以准确判断边界,因此,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Yasargil于1992年首次报道边缘系统和旁边缘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开启了岛叶肿瘤手术治疗的新篇章。近年来,随着术中辅助技术的进步,岛叶胶质瘤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取得了较大的提升。本文就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手段、术中辅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胶质母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术中辅助技术
下载PDF
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谢森 韩轶鹏 +2 位作者 毛更生 朱伟杰 孟祥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 目的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最大直径4~5 cm有18例,>5 cm有6例。术中MRI扫描1次15例,2次6例,3次2例,4次1例;平均(1.5±0.8)次/例。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6例。术中发现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一过性尿崩6例;未出现颅内感染、颅内血肿。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19例,头痛缓解11例;新发垂体功能低下3例,嗅觉功能障碍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式,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术中MRI 疗效
下载PDF
颅骨切除减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叶明 煌蒋传路(综述) 张俊和(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神经系统疾病常伴有脑组织肿胀,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增高到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是一种主流选择,一般采用颅骨切除减压术。颅骨切除减压术为肿胀的脑组织提供了代偿空间,降低了封闭颅腔内的压力。不同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增高病人... 神经系统疾病常伴有脑组织肿胀,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增高到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是一种主流选择,一般采用颅骨切除减压术。颅骨切除减压术为肿胀的脑组织提供了代偿空间,降低了封闭颅腔内的压力。不同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增高病人在颅骨切除减压术中是否需要切除病变脑组织以及皮瓣的设计、头皮下软组织的处理、骨瓣大小和硬脑膜减压要求等尚无统一意见。本文就颅骨切除减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切除减压术 颅内压增高 脑水肿
下载PDF
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曾波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37-39,43,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通道下手... 目的分析对比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通道下手术治疗),各30例。比较分析2组围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水肿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血肿清除率较高,术后Barthel指数(barthel,BI)评分较高(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66.67%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治疗脑室出血过程中,采用内镜通道下手术治疗的效果较钻孔引流更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通道下手术 钻孔引流 脑室出血
下载PDF
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6
作者 古鹏举 徐飞 +3 位作者 蒋理 石全红 谢延风 詹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s stimulate,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行不同靶点DBS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分... 目的:探讨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s stimulate,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行不同靶点DBS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分别接受了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或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脑深部电刺激术。采用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精神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8例患者的BFMDRS平均改善率为(77.17±11.63)%,且接受GPI刺激与接受STN刺激患者之间平均运动评分改善率分别是76.49%、77.85%,两个靶点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HAMA量表、HAMD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不同靶点的DBS治疗均能有效、安全改善Meige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作为药物、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无效情况下的替代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苍白球内侧部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下载PDF
床旁经骨窗超声检查评估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预后
7
作者 李俊 程智慧 +4 位作者 许东伟 沈侃 余画 王云峰 邓星奇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8期1020-102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经骨窗超声检查对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D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DC治疗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第1、2、3、5、7天经骨窗测量... 目的探讨床旁经骨窗超声检查对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D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DC治疗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第1、2、3、5、7天经骨窗测量中线移位(MLS)以及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FVs)和舒张期血流速度(FVd),计算平均血流速度(FVm)和脉动指数(PI)。随访患者30 d,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分)和预后良好组(>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42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严重颅脑外伤比例和死亡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MLS大于预后良好组[6(2,9)mm比2(1,8)mm](P<0.01),FVs、FVd和FVm低于预后良好组[115(66,135)cm/s比132(112,144)cm/s、30(6,48)cm/s比48(42,57)cm/s、60(24,79)cm/s比77(65,86)cm/s](P<0.01),PI高于预后良好组[1.6(1.2,2.3)比1.0(0.9,1.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I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1(95%CI 0.803~0.907),灵敏度为67.78%,特异度为95.7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I升高是颅脑外伤DC患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6,95%CI 1.048~1.105,P<0.01)。12例患者在DC术后第1~12天内死亡,死亡前均出现FVd消失。结论床旁经骨窗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颅脑外伤DC患者的预后。PI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Vd消失预示着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经颅超声 预后
下载PDF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蒲天佑 韩国强 +3 位作者 刘窗溪 伍敏 张海旺 罗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及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53例症状性RCCs的临床资料。结果头痛、头晕44例,视觉诱发电位异常43例,视力下降27例,视野缺损23例,垂... 目的探讨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及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53例症状性RCCs的临床资料。结果头痛、头晕44例,视觉诱发电位异常43例,视力下降27例,视野缺损23例,垂体激素功能紊乱29例。MRI显示囊肿最大直径10~38 mm,平均(15.2±0.8)mm;其中≤15 mm有36例,>15mm有17例;囊肿主体位于鞍内25例,鞍内-鞍上28例。囊肿全切除30例,大部分切除或仅行囊肿开窗引流23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5例,垂体功能低下14例,颅神经损伤7例,脑脊液鼻漏4例。出院后随访3~60个月,平均(13.5±5.6)个月;复发6例(11.3%),复发时间13~52个月,平均(21.5±4.9)月;2例再次手术治疗,4例随访观察。结论症状性RCC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MRI是术前评估的主要方法。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HKE囊肿 影像学特点 临床特征 经鼻蝶入路 神经内镜手术 疗效
下载PDF
MDT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在老年颅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陈璐 姚俊英 +1 位作者 俞永贇 范旻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下免疫营养支持在老年颅脑手术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2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岁的372例行颅脑手术的病人,根据是否采用MDT免疫营养...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下免疫营养支持在老年颅脑手术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2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岁的372例行颅脑手术的病人,根据是否采用MDT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分为试验组(73例)与对照组(299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2组分别纳入48例病人,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7 d营养、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CRP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正常比例为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16.7%),术后感染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病人的预后良好率(79.2%)高于对照组(5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免疫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促进老年颅脑手术病人术后康复及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 免疫营养 老年人 颅脑手术 营养状况 预后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婧 宋启民 +1 位作者 程彦昊 车峰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9-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手术。结果术后1周治愈55例,明显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术后半年治愈57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4例。术后1周治疗有效率为96.3%,术后半年治疗有效率为95.0%。术中AMR消失70例,存在10例;术中AMR消失病人术后1周(74.3%)、术后半年(78.6%)治愈率明显高于术中AMR存在的病人(分别为30.0%、20.0%;P<0.05)。80例术中均稳定引出FMEP,其中72例FMEP无变化;6例出现一过性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暂停手术操作后恢复;2例出现波幅降低且暂停手术操作无改善,术后出现面瘫。80例在分离和探查面神经REZ时均出现EMG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一过性反应71例;持续出现的面神经爆发肌电图反应9例,暂停手术操作后缓解。结论术中AMR+FMEP+EMG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MVD判断责任血管、提高治愈率、保护面神经功能及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疗效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应用
11
作者 赵田恒 朱徐楠 +3 位作者 杨思源 王嘉禾 陈罡 孙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MVD。结果多模态融合影像清晰显示责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责任血管位置与术前多模态融合影像结果一致,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进行MVD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清晰显示责任血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术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12
作者 黄爱强 孟磊 刘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了解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术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68例接受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 目的了解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术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68例接受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以及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的WSS、瘤颈血流速度降低,LSA、RRT、载瘤动脉及患侧M1的血流速度增加(P<0.05),而患者术前、术后对侧M1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mRS评分为低级别占比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患者的支架内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35%、8.82%,动脉瘤完全闭塞发生率分别为52.94%、6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经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术治疗后,4例出现缺血性并发症,其中2例表现为视物模糊、皮质盲,1例为肢体无力,1例支架内血栓,经干预治疗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采用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较高,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术 术后栓塞 神经功能 动脉瘤闭塞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价值分析
13
作者 刘二勇 李红伟 +3 位作者 尤浩君 张志中 邵轶普 杨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10—2022-03行MVD治疗的92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SR监测。在术后1周、1 a时,根据Cohen分级标准评估术...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10—2022-03行MVD治疗的92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SR监测。在术后1周、1 a时,根据Cohen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疗效,0级为治愈。结果92例均监测到LSR,术中充分减压后LSR消失81例(消失组),LSR未消失11例(未消失组)。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 a。术后1周时,LSR消失组的治愈率、缓解率优于LSR未消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时,2组治愈率、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S行MVD术中采用LSR监测,有助于辨别、确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术中LSR消失提示近期疗效较好,但对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侧方扩散反应
下载PDF
复方曲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颅脑术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14
作者 顾欢 张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曲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颅脑术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术后脑水肿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单双数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33例。单一治疗组... 目的观察复方曲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颅脑术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术后脑水肿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单双数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33例。单一治疗组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单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曲肽注射液,2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脂质过氧化物(LPO)、脑水肿标志物[水通道蛋白4(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93.94%vs.69.70%,χ^(2)=6.519,P=0.011)。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2组血清TNF-α、NGF、LPO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或P<0.01);2组血清AQP-4、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5%vs.6.06%,χ^(2)=0.639,P=0.424)。结论复方曲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颅脑术后脑水肿可有效减轻脑水肿,缓解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颅脑术后 复方曲肽注射液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细胞因子 安全性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脑脓肿
15
作者 吴世强 胡峰 +3 位作者 肖群根 蒋伟 舒凯 徐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在治疗脑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0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46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行开颅切除手术治疗(开颅组),18例行机器人辅助下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在治疗脑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0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46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行开颅切除手术治疗(开颅组),18例行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穿刺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脓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等。结果穿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颅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穿刺组高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组脓肿清除率和开颅组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机器人辅助下行脑脓肿穿刺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精准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并可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脑脓肿 引流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钻孔引流术后联合尿激酶冲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江楠 王朝翔 +1 位作者 吴沛璋 郭俊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31-33,102,共4页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术后配合尿激酶冲管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术后配合尿激酶冲管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钻孔引流术,观察组予以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注射,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 of clinical neurologic deficit grade,C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后联合尿激酶冲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应用脑深部电极准确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
17
作者 张雯倩 王佳芮 +3 位作者 张琳琳 朱洪静 王涛 赵全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极准确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疑似颞叶癫痫病人,均实施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均以颞叶内侧为靶点,对重点怀疑致痫灶侧,分别经额叶、颞叶外侧及顶枕叶最多植入3枚电极,对侧依情况植入1~2枚,疑似双颞叶癫痫...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极准确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疑似颞叶癫痫病人,均实施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均以颞叶内侧为靶点,对重点怀疑致痫灶侧,分别经额叶、颞叶外侧及顶枕叶最多植入3枚电极,对侧依情况植入1~2枚,疑似双颞叶癫痫者最多植入6枚。结果27例病人明确了致痫灶的具体部位并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其中颞叶内侧型癫痫19例,颞叶外侧型癫痫5例,颞叶外器质性病变导致癫痫发作3例。CT/MRI显示器质性病变9例,其中1例为非致痫性病变。术后癫痫发作总消失率为62.96%(17/27),其中立体定向海马杏仁复合体毁损术5例,海马横切术3例,前颞叶切除术5例,单纯器质性病变切除术4例。结论准确应用脑深部电极,可达到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效果并减少手术创伤,保护脑组织功能,对于颞叶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癫痫发作也有定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经脑深部电极 立体定位技术 海马横切术 前颞叶切除术
下载PDF
高原地区急性进展型硬膜外血肿致脑疝1例
18
作者 桑布 旦增 +2 位作者 桑杰 尊珠曲宗 齐洪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急性硬膜外血肿(AEDH)是颅脑损伤后3 d内在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的潜在空间中出现的血肿。部分AEDH病例为进展型,早期症状较轻或被对冲伤症状掩盖,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硬膜外血肿或血肿量较小,经过一段时间后复查头颅CT出现血肿或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肿(AEDH)是颅脑损伤后3 d内在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的潜在空间中出现的血肿。部分AEDH病例为进展型,早期症状较轻或被对冲伤症状掩盖,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硬膜外血肿或血肿量较小,经过一段时间后复查头颅CT出现血肿或血肿增大,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脑疝,危及病人生命。本文报道1例高原地区的AEDH,为50岁男性,因高处坠落伤致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0.5 h入院,GCS评分14分,首次头颅CT示左侧侧裂区片状高密度影,左侧颞枕部颅板下气体影,其内夹杂少量硬膜外血肿,右侧颞底硬膜下弧形高密度影。入院后6h发生病情变化,GCS评分7分,左侧瞳孔散大至5mm、对光反射消失,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枕部大面积硬膜外血肿形成,中线明显右移,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形。急诊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2 h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枕部硬膜外血肿清除彻底。术后6个月随访,病人GOS评分5分。这提示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手术指征时要及早行开颅减压和血肿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硬膜外血肿 高原地区 脑疝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内复发性室管膜瘤术后并发脊髓疝: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韩武 戚继 +3 位作者 李勃翰 谢炯 章炜 郭腾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内复发性肿瘤术后并发脊髓疝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脊髓内复发性室管膜瘤术后并发脊髓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4岁女性,胸8节段脊髓内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全切除术后9年复发,再次手术... 目的探讨脊髓内复发性肿瘤术后并发脊髓疝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脊髓内复发性室管膜瘤术后并发脊髓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4岁女性,胸8节段脊髓内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全切除术后9年复发,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2d突发神经功能恶化,复查胸椎CT示脊髓疝,急诊行椎管减压+硬脊膜成形术,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但遗留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到术前状态,但遗留左下肢不自主颤抖,需要拐杖辅助行走。结论脊髓内复发性肿瘤再次切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合影像学表现,应考虑到脊髓疝的可能,充分的减压、松解及硬脊膜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内复发性室管膜瘤 显微手术 脊髓疝 椎管减压术 硬脊膜成形术
下载PDF
颅骨浆细胞肿瘤1例
20
作者 万豪杰 韩锋 +4 位作者 杨华 杨明 罗登建 黄睿 陈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浆细胞瘤又称骨髓瘤,来源于骨髓内的浆细胞。颅骨浆细胞肿瘤只占髓外浆细胞肿瘤的极少部分,属临床罕见疾病。本文报道1例颅骨将细胞肿瘤,62岁女性,因头部包块伴疼痛不适6个月余入院。额部头皮包块大小约1.0cm×2.0cm,质地韧,界限不... 浆细胞瘤又称骨髓瘤,来源于骨髓内的浆细胞。颅骨浆细胞肿瘤只占髓外浆细胞肿瘤的极少部分,属临床罕见疾病。本文报道1例颅骨将细胞肿瘤,62岁女性,因头部包块伴疼痛不适6个月余入院。额部头皮包块大小约1.0cm×2.0cm,质地韧,界限不清,轻微压痛。颅脑CT平扫发现颅骨多发骨质破坏并额部软组织结节。颅脑MRI平扫+增强发现颅骨多发骨质破坏区并局部软组织结节形成。术前考虑嗜酸性肉芽肿。完善术前准备后,予以颅骨病损切除+颅骨成形术治疗,全切除额部病灶,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浆细胞肿瘤。术后规律行达雷妥尤单抗靶向治疗+伊沙佐米化疗,术后16个月复查颅脑MRI平扫未发现肿瘤复发。术后31个月电话随访显示,病人的右下肢偶有疼痛,病人可拄拐行走。总之,颅骨浆细胞肿瘤极为少见,影像学检查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定位诊断,但病理检查仍是诊断金标准,术后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放化疗,可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肿瘤 浆细胞瘤 骨髓瘤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