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酰基肽受体1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性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宋扬 钱澍 +6 位作者 魏飞龙 周程沛 袁一方 郭时空 高浩然 钱济先 高全有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2-36,58,共6页
目的探讨甲酰基肽受体1(Fpr1)是否参与脊髓损伤(SC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性反应,为SCI后减轻神经炎性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成年C57BL/6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不同时间点SCI组(术后1、3、5、7 d),每组... 目的探讨甲酰基肽受体1(Fpr1)是否参与脊髓损伤(SC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性反应,为SCI后减轻神经炎性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成年C57BL/6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不同时间点SCI组(术后1、3、5、7 d),每组6只。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小鼠SCI后不同时间点损伤周围脊髓组织Fpr1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Fpr1在小胶质细胞中的定位。选择Fpr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时间点制作小鼠模型进行进一步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SCI组和Fpr1抑制剂(HCH6-1)干预组(HCH6-1干预组),每组6只,并与Sham组比较,应用免疫荧光实验评估各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通过蛋白质印迹检测各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炎性小体(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Fpr1在SCI后第1天开始表达增多,第3天最高,第5天下降,第7天下降至与Sham组水平相当。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Fpr1主要表达在小胶质细胞。与SCI组相比,HCH6-1干预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显著减轻,炎性因子(IL-1β、IL-18和TNF-α)和炎性小体(NLRP3、ASC和Caspase-1)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Fpr1能够介导SC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性反应,抑制Fpr1有望成为干预SCI后继发性损伤的新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受体 甲酰肽 小胶质细胞 炎症 小鼠
下载PDF
髓内注射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
2
作者 王型金 戎鑫 +2 位作者 黄康康 洪瑛 刘浩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类多种原因造成脊髓完整性和连续性破坏,进而导致受伤平面以下运动能力受损、感觉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1-3]。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各类创伤因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重物砸伤等[4]。在脊髓受到暴力作用后,... 脊髓损伤(SCI)是一类多种原因造成脊髓完整性和连续性破坏,进而导致受伤平面以下运动能力受损、感觉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1-3]。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各类创伤因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重物砸伤等[4]。在脊髓受到暴力作用后,受伤部位出现组织变形和撕裂,大量出血以及细胞死亡,紧接着发生缺血、水肿,造成脊髓上下行神经纤维(运动和感觉神经通路)脱髓鞘、断裂,甚至脊髓神经元的死亡[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通过调控PI3K/Akt、JAK2/STAT3信号促进BMSC趋化迁移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活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宋颖军 李旭 +1 位作者 刘小舟 张国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06-4213,共8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内源性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启动因子(STAT)3信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趋化迁移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元活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内源性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启动因子(STAT)3信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趋化迁移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元活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大鼠53只,随机分为健康组(健康大鼠常规饲养)、损伤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干预组(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甲泼尼龙治疗),每组12只,剩余5只大鼠用于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制备。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细胞。Transwell小室法测大鼠BMSCs迁移。高架十字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形态。TUNEL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JAK2、p-STAT3。Western印迹测PI3K、p-PI3K、Akt、p-Akt。结果传代后的培养细胞呈旋窝状或放射状贴壁生长,细胞多呈星形、梭形或三角状,培养3代后,细胞贴壁加快、形态均一,呈旋窝状或单层放射状生长。培养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为阳性,CD31、CD45为阴性,提示其为BMSCs细胞。与健康组相比,损伤组总路程、进入开臂次数、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不同时间的潜伏期显著升高(P<0.05)。与损伤组相比,干预组与对照组总路程、进入开臂次数、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升高,不同时间的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损伤组脊髓组织疏松水肿,有细胞空泡变性产生。相较于损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有所改善。与健康组相比,损伤组BMSCs、PI3K、Akt、p-PI3K、p-Akt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p-JAK2、p-STAT3显著升高(P<0.05)。与损伤组相比,干预组BMSCs、PI3K、Akt、p-PI3K、p-Akt显著升高,神经细胞凋亡率、p-JAK2、p-STAT3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BMSCs的迁移,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 内源性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启动因子(STAT)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趋化迁移 神经元活性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清神经突起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
4
作者 王玉波 田文龙 +1 位作者 朱涛 葛波涌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将术后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较治疗前提高者归入恢复良好组(n=50),无变化或降低者归入恢复较差组(n=34),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节段、脊髓损伤节段、受伤原因、骨折AO分型、脊髓损伤时间、Ogawa创伤指数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较差组患者术前血清神经突起因子水平、TGF-β1水平低于恢复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低可能是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253,95%置信区间为1.130~1.389,P<0.05;比值比=1.167,95%置信区间为1.088~1.252,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809、0.908,两者联合应用时预测效果最佳。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低可能预示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神经肽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颈椎外伤术后并发脑脊液囊肿1例报告
5
作者 卢文朋 苏春海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30-432,共3页
脑脊液漏是颈椎术后一种少见并发症,可致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椎管内感染、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脑脊液漏而形成脑脊液囊肿的病例临床比较少见,尤其颈椎部位特殊,治疗比较棘手。脑脊液漏的治疗主要包括调整患者体位、控制手术部位引... 脑脊液漏是颈椎术后一种少见并发症,可致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椎管内感染、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脑脊液漏而形成脑脊液囊肿的病例临床比较少见,尤其颈椎部位特殊,治疗比较棘手。脑脊液漏的治疗主要包括调整患者体位、控制手术部位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及持续腰大池引流等方式[1-2]。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可以有效地调节硬膜囊内脑脊液压力,治疗脑脊液漏[3]。同样可通过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减少或阻止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通过漏口向囊肿的流动,促使硬膜漏口自行愈合。本院2021年7月30日收治1例颈椎外伤术后并发脑脊液囊肿的病例,现将诊疗过程进行总结,以期对该并发症的处理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硬膜下积液 囊肿 手术后并发症 引流术
下载PDF
自噬相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承宇 赵岩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脊髓损伤(SCI)可导致严重且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终身瘫痪,其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坠落伤及重物砸伤等。SCI造成的神经系统创伤至今仍是脊柱外科的治疗难题。自噬是一种主要依赖溶酶体介导的分解代谢途径,可使功能失调的细胞成分... 脊髓损伤(SCI)可导致严重且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终身瘫痪,其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坠落伤及重物砸伤等。SCI造成的神经系统创伤至今仍是脊柱外科的治疗难题。自噬是一种主要依赖溶酶体介导的分解代谢途径,可使功能失调的细胞成分降解以应对各种形式的压力[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Beclin-1和p62被认为是自噬的3种标志物,自噬通量的高低可以通过自噬标志物的水平来评估,LC3Ⅱ或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增加以及p62蛋白表达减少都可以表明自噬水平上升[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信号网络的核心和细胞生长的中央控制器,它在调节细胞代谢、死亡、存活和增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自噬的主要负调节因子[3]。它与Raptor和Rictor蛋白亚基作用可形成2种不同复合物,即mTOR复合物1(mTORC1)和mTOR复合物2(mTORC2)[4],其中,mTORC1在调节自噬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同理,mTOR通路在神经系统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雷帕霉素在保护和神经修复中起关键作用,mTOR信号通路是调节自噬的核心中枢,在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存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mTOR通路能限制星形胶质细胞瘢痕形成并增强自噬,从而延缓SCI的进展[6]。因此,对mTOR通路的干预是改善SCI患者预后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总结了自噬相关mTOR信号通路在SCI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SCI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噬 TOR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脉冲低频磁场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脊髓损伤并发急性附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薛艺珂 孙晓龙 +3 位作者 胡旭 田梅 邢英茹 田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低频磁场(pulsed low-frequency magnetic field,PLFMF)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并发急性附睾炎(acute epididymitis,A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 【目的】探讨脉冲低频磁场(pulsed low-frequency magnetic field,PLFMF)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并发急性附睾炎(acute epididymitis,A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42例SCI并发A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LFMF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痊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3.9±1.3)d,短于对照组的(6.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3,P=0.000);观察组痊愈时间为(8.1±1.0)d,少于对照组的(12.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1,P=0.000);观察组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30)。【结论】采用PLFMF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SCI并发AE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并发症 附睾炎/并发症 急性病 脉冲疗法 药物 左氧氟沙星/药理学
下载PDF
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的电生理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琳 黄红云 +4 位作者 王援朝 张峰 郗海涛 张健 刘彦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738-4741,共4页
目的:采用客观的电生理检查手段评价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2/2005-01北京市西山医院暨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99例,男164例,女35... 目的:采用客观的电生理检查手段评价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2/2005-01北京市西山医院暨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99例,男164例,女35例,平均年龄(34.7±11.3)岁,平均病程(4.7±5.5)年;受伤节段:颈段99例,胸段89例,胸腰段11例;受伤原因:车祸、摔伤、医源性损伤、机器挤压伤等。4个月流产胚胎由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协作医院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方法:取人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199例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接受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在全麻下行脊髓损伤节段后方入路,切开硬膜,显露出病变脊髓。分上下两点各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106个。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处理,未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③评估:移植前后分别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肌电图和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每例患者检查2次,时间一致,且由同一医生操作。肌电图即检查患者大力收缩时的肌肉情况,以观察运动单位电位的数量、波幅及持续放电能力。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于中线旁开2cm处两侧同时给予刺激,刺激强度以引起可见的肌肉抽动为准,在头皮上记录电位。方波刺激频率3Hz,强度20~40mA,时限0.2ms,观察感觉平面下降情况。结果:199例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肌电图检查:93例(46.7%)显示部分受累肌肉大力收缩时募集波型改善,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增加;105例(52.8%)无变化,1例(0.5%)比术前差。②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90例(45.2%)显示感觉平面下降,其中左侧平均下降(1.9±1.2)个节段,右侧平均下降(2.0±1.2)个节段;107例(53.8%)无变化,2例(1.0%)双侧感觉平面上升。结论:对于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肌电图和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这两种电生理检查能较为客观的反映脊髓术后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电图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嗅鞘细胞移植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爱民 张治国 +3 位作者 侯志贞 曾益华 许瑞佳 尹延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大鼠早期脂质过氧化水平及超微结构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钳夹法在大鼠T10水平建立SCI模型。60只SC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Ⅰ组仅行椎板切除,模型Ⅱ组行椎板切除+钳夹,对照组损伤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大鼠早期脂质过氧化水平及超微结构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钳夹法在大鼠T10水平建立SCI模型。60只SC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Ⅰ组仅行椎板切除,模型Ⅱ组行椎板切除+钳夹,对照组损伤后立即给予5%无水乙醇0.2ml,甲泼尼龙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褪黑素治疗Ⅰ组给予褪黑素50mg/kg,褪黑素治疗Ⅱ组给予褪黑素100mg/kg。于伤后24h检测各组大鼠受损部位脊髓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超微结构病理改变评分。结果模型Ⅰ组及各治疗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Ⅱ组和对照组(P<0.05),褪黑素治疗组与甲泼尼龙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褪黑素治疗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组织病理改变评分结果显示,褪黑素治疗Ⅱ组的神经保护作用与甲泼尼龙治疗组相当(P>0.05),褪黑素治疗Ⅱ组的结果优于褪黑素治疗Ⅰ组(P<0.05)。结论褪黑素可抑制实验性脊髓损伤早期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褪黑激素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下载PDF
头顶一颗珠提取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NTF及CNTFR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显兵 朱旻玥 +4 位作者 覃芙蓉 唐尚权 王凤杰 龙波霖 袁德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2-626,共5页
目的观察百合科延龄草属植物头顶一颗珠干燥根茎提取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及其受体(CNTFR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n=15),模型组及实验组参照Allen's... 目的观察百合科延龄草属植物头顶一颗珠干燥根茎提取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及其受体(CNTFR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n=15),模型组及实验组参照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不损伤脊髓。实验组于术前2周开始给予头顶一颗珠提取液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灌胃。分别于伤后1d、7d,14d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Nissl染色观察Nissl小体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及RT-PCR检测观察CNTF、CNTFRαm 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脊髓结构比较清晰,神经细胞水肿、坏死较模型组减轻;Nissl染色见模型组和实验组损伤后各时相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实验组尼氏小体减少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脊髓均有CNTF、CNTFR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显示伤后7、14d模型组及实验组脊髓组织中CNTF、CNTFRα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明显高于模型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模型组伤后14d及实验组伤后7、14d脊髓组织中CNTF、CNTFR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伤后14d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头顶一颗珠能上调脊髓组织中CNTF、CNTFRα的表达,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延龄草
下载PDF
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祁玉军 孙文琳 +2 位作者 孟德钎 易琼 申晓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不同节段损伤(SCI)进行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起始时间达到康复目标出现的并发症、残损分级变化、所需时间等指标变化。方法选择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病例120例,按损伤至入组时间的不同分组,分为术后组(n=62)、延迟组(n=58),比较... 目的探讨脊髓不同节段损伤(SCI)进行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起始时间达到康复目标出现的并发症、残损分级变化、所需时间等指标变化。方法选择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病例120例,按损伤至入组时间的不同分组,分为术后组(n=62)、延迟组(n=58),比较术后组与延迟组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所需的康复时间、残损分级指标的变化,发生肺部感染、下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组的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所需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损伤平面的增高,脊髓损伤所需康复时间越长。术后组的脊髓损伤残损分级指标变化与延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组发生肺部感染、下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随着脊髓损伤平面的增高,康复所需时间逐渐延长。早期康复干预可缩短康复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治疗结果 时间安排
下载PDF
坐骨神经挤压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邬明 陈谦 +2 位作者 唐忠志 陈敏 程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4-976,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模型,观察其神经恢复过程中行为学、机械痛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对c-fos表达产物:Fos蛋白阳性的神经元进行计数)的改变,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再生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模型,观察其神经恢复过程中行为学、机械痛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对c-fos表达产物:Fos蛋白阳性的神经元进行计数)的改变,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再生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坐骨神经血管钳挤压损伤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每组20只。前者分离出右侧坐骨神经后于神经中段用止血钳挤压神经直到成为透明膜状,持续30s;后者将坐骨神经于空气中暴露5min后,还复至原位。术后第18、21、24、27、30、33、36、39天重复检测大鼠行为学、机械痛阈值、TWL值。术后21、27、33、39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Fos蛋白表达。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累积疼痛评分均高于B组(P<0.05),但A组内各时间点间无差异。A组术后21d后机械痛阈值和TWL均低于B组(P<0.05)。A组术侧L4-5脊髓背角浅层Fos蛋白阳性反应神经元计数大于B组(P<0.05)。A组39d的机械痛阈和TWL值均大于21d(P<0.05),但Fos蛋白阳性反应性神经元计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中外周神经损伤再生过程诱发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同时出现再生神经支配区域的机械痛觉过敏和疼痛相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痛觉过敏
下载PDF
地震后四肢瘫伤员在野外环境下的急诊救治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晓健 袁红斌 +8 位作者 何海龙 许国华 卢旭华 徐海涛 蒋京京 丰建明 王进华 刘虎 羊海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地震中四肢瘫伤员在野战环境下的急诊救治方案。方法: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所四肢瘫伤员1例,男,57岁,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重物砸伤6d,经体检诊断为颈椎脊髓损伤伴不完全瘫。急诊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颈椎后... 目的:探讨地震中四肢瘫伤员在野战环境下的急诊救治方案。方法: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所四肢瘫伤员1例,男,57岁,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重物砸伤6d,经体检诊断为颈椎脊髓损伤伴不完全瘫。急诊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从Ⅰ级恢复至Ⅳ级,上肢肌力从Ⅲ级恢复至Ⅴ级,感觉丧失平面从乳头平面下降至正常。结论:地震后四肢瘫伤员的急诊外科救治可以及时解除脊髓的压迫,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条件不完备的野战条件下,可以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手术来达到颈脊髓减压的目的。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诊断和精细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脊髓损伤 急诊处理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时素华 李志刚 +4 位作者 宋萌 郑光华 许红 白丽敏 李丽娜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凋亡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1(TNFR1)表达的影响,并与药物组(甲基强的松龙)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甲基强的松龙)及空白组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凋亡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1(TNFR1)表达的影响,并与药物组(甲基强的松龙)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甲基强的松龙)及空白组4组(n=36),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 s打击装置(50 g/cm)制成大鼠T10-11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 h、1 d、7 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反应,观察各组脊髓损伤早期和继发期的Fas、TNFR1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Fas表达的阳性细胞在损伤早期6 h至1 d表达较高,广泛分布于脊髓灰、白质中,持续7 d表达渐少;TNFR1表达的阳性细胞在损伤早期6 h开始出现,7 d表达最高,广泛分布于脊髓灰、白质中。2)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6 h、1 d、7 d后脊髓组织中Fas、TNFR1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Fas、TNFR1mRNA表达均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使Fas、TNFR1表达下调,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瘢痕形成,保护神经细胞,对损伤脊髓的修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其效果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1 脊髓损伤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电针
下载PDF
中药脊髓康抗脊髓损伤作用实验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勇 吴健 +2 位作者 袁冬平 王建伟 吴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5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是否有剂量依赖性,并与地塞米松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给药:地塞米松组大鼠灌胃给予地塞米松0.6g/kg;脊髓康12.5,25,50g/kg组灌...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是否有剂量依赖性,并与地塞米松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给药:地塞米松组大鼠灌胃给予地塞米松0.6g/kg;脊髓康12.5,25,50g/kg组灌胃脊髓康(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生药10.3g/g浸膏)12.5,25,50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体积均为20mL/kg,连续给药5d。②造模:于末次给药后30min,用AllenWD法打击大鼠T9~l0造成大鼠脊髓中度损伤(10g×25mm),假手术组不打击。③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d进行爬板试验并采用改良的Tarlov标准进行肌力测定,以术前肌张力为5分;测定后进行大鼠脊髓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爬板实验:脊髓康3个剂量组大鼠从第7天爬坡能力开始恢复,7,14d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地塞米松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恢复。②双后肢肌力:脊髓康3个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恢复,3,7,14d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③病理检查结果:地塞米松组与脊髓康50g/kg组大鼠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各种病理变化较轻,边缘粘连不明显。结论:①12.5~50g/kg脊髓康均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②50g/kg脊髓康能防止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改变,促进脊髓组织的恢复,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其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中药疗法 功能恢复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到损伤脊髓存活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莉发 段朝霞 +2 位作者 张洁元 李兵仓 余华荣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植入损伤脊髓的自发绿色荧光的嗅鞘细胞(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GFP-OECs),研究移植后嗅鞘细胞的存活时间。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来自2.5月龄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嗅球最外层的嗅鞘细胞... 目的观察植入损伤脊髓的自发绿色荧光的嗅鞘细胞(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GFP-OECs),研究移植后嗅鞘细胞的存活时间。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来自2.5月龄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嗅球最外层的嗅鞘细胞,培养第10天,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挫伤后的T10节段,对照组移植术后未作特殊处理,实验组移植术后腹腔注射环孢菌素A,两组分别在移植术后1、2、4、8周取材,观察细胞植入损伤脊髓后存活情况。结果对照组在移植术后2周内可见存活的嗅鞘细胞;实验组在移植术后4周仍可见存活的嗅鞘细胞,8周未见存活的嗅鞘细胞。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后存活时间小于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GFP 脊髓损伤 存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天君 刘少君 +3 位作者 侯树勋 黄耀添 孔繁文 阙海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3-1005,1011,共4页
目的观察BDN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OECs)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无OECs移植组(6只)、非转染OECs移植组(6只)和转染OECs移植组(8只),利用免疫组化、逆行示踪及顺行示踪技术对脊髓横断损伤区及其上位、... 目的观察BDN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OECs)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无OECs移植组(6只)、非转染OECs移植组(6只)和转染OECs移植组(8只),利用免疫组化、逆行示踪及顺行示踪技术对脊髓横断损伤区及其上位、下位脊髓不同平面进行观察。结果移植后12周在局部注射区仍可以见到预标记的OECs,免疫组化观察到脊髓损伤区有BDNF的表达。逆行示踪法在损伤平面头侧的脊髓、脑干和皮质中观察到示踪剂。顺行示踪法在脊髓损伤区可以见到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无嗅鞘细胞移植组及非转染嗅鞘细胞移植组损伤平面头侧的脊髓、脑干和皮质中未观察到示踪剂,脊髓损伤区内亦未见有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结论移植BDNF转染的OECs可促进损伤的中枢神经轴突存活和再生,较单纯应用OECs能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基因 BDNF 脊髓损伤
下载PDF
急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朝阳 梁再跃 +2 位作者 陈才平 徐云钦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低钠血症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孕酮应用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志刚 郑启新 熊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孕酮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协同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孕酮组、BMSCs组、BMSCs+孕酮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为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孕酮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协同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孕酮组、BMSCs组、BMSCs+孕酮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为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的脊髓损伤(SCI)模型鼠。按上述分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将BMSCs移植到损伤部位,和(或)在脊髓损伤后第1~5天腹腔注射孕酮(8mg/kg)。脊髓损伤术后第0、3、7、14、21、28天用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后第0天和第28天局部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孕酮或BMSCs移植单独应用均可以有效促进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运用效果更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第0天各脊髓损伤组局部组织BDNF、MBP和GAP-43的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第28天孕酮组、BMSCs组和BMSCs+孕酮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孕酮+BMSCs组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单纯孕酮或BMSCs移植均能促进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上调损伤局部BDNF、MBP和GAP-43的表达水平,促进髓鞘和神经元再生,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孕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褪黑激素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涛 吴成如 +5 位作者 王海峰 朱捷 李葛威 洪鹤 杨强 方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0只,体重2.6~2.9kg,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组、褪黑激素组(100mg/kg)、甲泼尼龙组(30mg/kg),每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以兔第10胸椎(T10)为中心制作...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0只,体重2.6~2.9kg,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组、褪黑激素组(100mg/kg)、甲泼尼龙组(30mg/kg),每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以兔第10胸椎(T10)为中心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海水浸泡60min,然后按分组给予相应处理。各组于处理后1、6、12、24、48h 5个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兔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法),并取T9-T11脊髓节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时间点褪黑激素组和甲泼尼龙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乙醇组(P<0.05),而褪黑激素组与甲泼尼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褪黑激素组和甲泼尼龙组Bcl-2、NF200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乙醇组,而Bax蛋白表达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乙醇组(P<0.05);褪黑激素组与甲泼尼龙组比较,3种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褪黑激素组和甲泼尼龙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乙醇组(P<0.05),而褪黑激素组与甲泼尼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褪黑激素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与甲泼尼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褪黑激素 甲泼尼龙 海水浸泡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