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相关全身炎症反应与器官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杜磊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器官损伤高发生率依然是横亘在心血管外科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7.7%~28.1%[1],呼吸衰竭11.8%[2],神经损伤6%[2],围术期死亡率0.90%~3.91%[3],均远高于其他手术。目前大量证据显示...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器官损伤高发生率依然是横亘在心血管外科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7.7%~28.1%[1],呼吸衰竭11.8%[2],神经损伤6%[2],围术期死亡率0.90%~3.91%[3],均远高于其他手术。目前大量证据显示,全身炎性反应是导致器官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约28.3%的CPB患者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且其严重程度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全身炎症反应 器官损伤
下载PDF
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不同抗凝策略比较
2
作者 续国武 王晋祥 +2 位作者 靳衡 柴艳芬 李大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给予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收集实验动物实验前基线资料、体外膜肺氧合后12和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及出血情况,计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异系数和APTT达标率。通过比较相关结果验证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动物实验前基线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ECPR后12、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出血及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肝素组相比,比伐卢定组APTT变异系数降低(P<0.05),APTT达标率升高(P<0.05)。结论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比伐卢定抗凝策略的有效性较普通肝素高,安全性差异不显著,可作为普通肝素的一种新型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体外心肺复苏 普通肝素 比伐卢定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寒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体外循环期间因机械破坏、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入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因此溶血的早期预警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文对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血的原... 体外循环期间因机械破坏、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入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因此溶血的早期预警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文对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血的原因、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局部氧饱和度监测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晓军 贾在申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423-429,共7页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良好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IRS)的血氧饱和度(rSO_(2))检测可无创、实时、长时程连续监测大脑或组织的氧代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良好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IRS)的血氧饱和度(rSO_(2))检测可无创、实时、长时程连续监测大脑或组织的氧代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疗效评估以及神经康复过程。本文将对NIRS的基本原理、常见血氧指标及其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对体外循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氧饱和度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激动剂对体外循环大鼠肺细胞焦亡和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5
作者 李龙 高光洁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κ-阿片受体(KOR)激动剂U50488H对心肺转流(CPB)大鼠肺组织NLRP3炎症小体和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U50488H减轻CPB致急性肺损伤(ALI)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350~4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PB组和CP... 目的通过观察κ-阿片受体(KOR)激动剂U50488H对心肺转流(CPB)大鼠肺组织NLRP3炎症小体和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U50488H减轻CPB致急性肺损伤(ALI)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350~4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PB组和CPB+KOR激动剂组(U50448H组),每组8只。U50448H组于CPB前30 min静脉注射1.5 mg/kg U50488H。分别于CPB后0 h、1 h和2 h各时点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三组大鼠均在停CPB后2 h时处死,取完整右肺下叶,采用重力法测定血管外肺水(EVLW),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IL-4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GSDMD-C、GSDMD-N和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前体(pro-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果CPB组大鼠在CPB后0 h、1 h和2 h各时点的AaDO2和RI、LPS明显高于Sham组(P<0.05);U50488组三个时点的AaDO2和RI、LPS明显低于CPB组(P<0.05)。与Sham组比较,CPB组大鼠EVLW、血浆TNF-a和IL-6、肺组织GSDMD-C、GSDMD-N和NLRP3、pro-Caspase-1表达明显增高,血浆IL-4水平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50488组上述指标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P>0.05)。CPB组大鼠出现了严重的肺损伤和肺泡内充血/出血,并伴有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U50448H组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KOR激动剂U50488H对CPB所致ALI期间NLRP3炎性小体诱导的细胞焦亡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减轻了CPB后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阿片受体激动剂 心肺转流 急性肺损伤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产妇救治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彩霞 汪玲 +1 位作者 易杰 覃方芳 《巴楚医学》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产妇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TAAD)是一种罕见且极度危重的临床紧急情况,亟需紧急手术治疗。由于产后特殊的生理状态、夹层对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显著消耗,以及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凝血因子大量破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子宫内大出血的高... 产妇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TAAD)是一种罕见且极度危重的临床紧急情况,亟需紧急手术治疗。由于产后特殊的生理状态、夹层对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显著消耗,以及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凝血因子大量破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子宫内大出血的高危风险。因此,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实施夹层手术,无疑是一项技术性与挑战性并存的医学任务。体外循环灌注师不仅需要精准掌控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更要对手术过程中的出血与止血情况保持高度警觉。本文深入探讨了TAAD产妇行体外循环技术的操作要点,旨在为临床实践中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提供宝贵的参考,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A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朕瑜 彭民金 +4 位作者 董晨 李丽 唐以军 孙敏 谢多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45-49,共5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本文综述了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并从患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及环境与设备因素阐明该人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控措施涵盖合理置管、拔管操作,... 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本文综述了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并从患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及环境与设备因素阐明该人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控措施涵盖合理置管、拔管操作,清洁消毒,建立专业团队,加强感染监测,监测药物浓度,导管材料的选择。本文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前沿指导,加强对该领域的专业认知,以实现在ECMO支持治疗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综述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发展历史与脑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喆 张义和 赵荣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深低温停循环将体外循环与低温保护相结合是体外循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里程碑式技术。此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干预方式。因此,本文就其发展历史及其脑保护策略作一综述,为这一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深低温停循环将体外循环与低温保护相结合是体外循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里程碑式技术。此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干预方式。因此,本文就其发展历史及其脑保护策略作一综述,为这一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中低温停循环 脑保护 心脏 大血管 手术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期间院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志程 马玉婷 +1 位作者 郑仁杰 刘艳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191-194,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装置,由血管插管、泵和人工肺组成,可用于严重呼吸和循环衰竭患者的暂时性生命支持。感染是ECMO支持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对预后不利,因此本文就ECMO支持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问题...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装置,由血管插管、泵和人工肺组成,可用于严重呼吸和循环衰竭患者的暂时性生命支持。感染是ECMO支持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对预后不利,因此本文就ECMO支持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肺复苏救治致死性肺栓塞1例
10
作者 王浩 杨明川 +4 位作者 侯明 严雨 张宁 刘勇 赖应龙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周,突发呼吸困难1 h”于2023年4月10日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有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泡沫痰,无咳血、发热等不适,至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前1... 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周,突发呼吸困难1 h”于2023年4月10日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有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泡沫痰,无咳血、发热等不适,至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前1 h,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随后出现意识丧失,遂急送至我院。患者1个月前行左肺上叶恶性肿瘤切除术,10余年前行左侧乳腺癌切除术,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泡沫痰 左肺上叶 对症处理 意识丧失 乳腺癌切除术 心肺复苏 入院前 呼吸困难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用血情况分析
11
作者 张少强 刘青 +1 位作者 孟子凡 刘术臻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32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患者围术期血液输注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析不同手术方式间血液输注的差异、血常规...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32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患者围术期血液输注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析不同手术方式间血液输注的差异、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大量血液输注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率63.98%,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率85.71%。行Bentall手术术中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分别为(3.75±3.81)U、(608.13±314.77)mL、(15.25±8.39)U、(1.53±0.78)治疗量,与行Sun′s手术的输注量(3.13±4.04)U、(707.61±461.21)mL、(15.79±6.59)U、(1.54±0.64)治疗量及行Bentall手术+Sun′s手术患者术中的输注量(3.04±4.41)U、(813.48±582.02)mL、(18.39±6.43)U、(1.76±0.58)治疗量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Hb行Bentall手术治疗患者(127.75±23.17)g/L及行Sun′s手术治疗患者(126.07±16.14)g/L明显低于行Bentall手术+Sun′s手术治疗患者(133.17±18.12)g/L(P<0.05),术后Hb、APTT以及Plt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围术期红细胞大量输注者占53.42%,大量输注组住院天数(23.83±9.74 d)明显高于常规输注组(31.71±22.98 d),大量输注组死亡率34.88%高于常规输注组5.33%(P<0.05),大量输注组出院Hb(95.65±11.58)g/L低于常规输注组(101.93±15.77)g/L(P<0.05)。结论血液输注是保证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治疗的必要措施,红细胞大量输注伴随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凝血功能的检测有利于指导血液成分的使用,采用个性化的限制性输血策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血液输注 凝血功能监测
下载PDF
改善体外循环相关全身炎症反应专家共识
12
作者 张溧昀 张冰 +15 位作者 张成梁 侯晓彤 杜磊 黑飞龙 吉冰洋 王伟 朱德明 李欣 章晓华 周成斌 刘晋萍 武婷 赵举 刘燕 荣健 金振晓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349-359,共11页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与患者死亡率和术后不良结局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血液与生物相容性较差的体外循环管路等人工材料接触、血流动力学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理生理学改变诱发的宿主免疫防御反应...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与患者死亡率和术后不良结局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血液与生物相容性较差的体外循环管路等人工材料接触、血流动力学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理生理学改变诱发的宿主免疫防御反应是其主要病理学机制[1]。如何有效控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临床研究已报道多种缓解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策略,包括药物干预、优化体外循环设备及改进手术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炎症反应 围术期管理 共识声明
下载PDF
河北省体外膜氧合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13
作者 宋豪杰 孙艺青 +9 位作者 田英平 高恒波 姚冬奇 刘亮 吕宝谱 肖浩 孟庆冰 郑拓康 张睿 崔晓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调查近5年河北省体外膜氧合(ECMO)开展情况。方法河北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于2024年1月1日至1月20日通过电话随访本省各地委员及各医院中心负责人,收集近5年ECMO开展情况。结果近5年ECMO开展中心数由8个上升到31个,年例数... 目的调查近5年河北省体外膜氧合(ECMO)开展情况。方法河北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于2024年1月1日至1月20日通过电话随访本省各地委员及各医院中心负责人,收集近5年ECMO开展情况。结果近5年ECMO开展中心数由8个上升到31个,年例数由65例上升到489例,ECMO机器数量由28台增加到100台。2023年开展ECMO的科室共计47个,其中急诊ICU有18个,ICU有21个,心内科ICU有3个,呼吸ICU有2个,心外科有3个。近5年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患者的住院生存率有下降趋势,2022年最低,2023年较2022年有所升高,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的生存率总体有升高趋势。2023年不同适应证成人ECMO患者生存率偏低,呼吸支持患者的住院生存率为41.7%、循环支持为36.4%、ECPR患者为17.9%。2023年11个地市共开展ECMO 489例,开展最多的城市为274例,开展最少的城市为11例,ECMO生存率最高的城市为51.7%,生存率最低的城市为9%。结论近5年来河北省ECMO技术开展中心数和例数均较前明显增多,但仍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存率较国际及国内水平偏低,有待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ECMO救治网络,加强培训与质量控制,从而推动河北省ECMO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体外心肺复苏 住院生存率 数据收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固定翼飞机转运体外膜氧合患者经验总结
14
作者 陈武 巩秀静 +11 位作者 王靖 王添隆 王建 滕媛 刘刚 闫姝洁 张大春 王民 李庆有 王蕊 魏彦芳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危重症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国2017年5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红十字会999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联合相关医疗单位采用固定翼飞机转运的11名ECMO支持患者信息,总结ECMO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中... 目的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危重症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国2017年5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红十字会999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联合相关医疗单位采用固定翼飞机转运的11名ECMO支持患者信息,总结ECMO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男性9名,女性2名,平均年龄(56.6±16.6)岁;10例患者诊断重症肺炎,1例患者诊断心肌病合并心源性休克;静脉-静脉ECMO 10例,静脉-动脉ECMO 1例;2例(18%)患者采用B-1999固定翼飞机转运,9例(82%)采用B-5999固定翼飞机转运,飞行距离(713.9±388.6)km,飞行时间(1.5±0.7)h,转运总时间(4.4±0.8)h;转运医护团队包括4人(医生2名,护士2名)。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其中两名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心率下降、飞行中氧分压降低)。结论在专业、经验丰富的ECMO医护团队和设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固定翼飞机空中医疗救援ECMO患者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固定翼飞机 重症肺炎 转运
下载PDF
心血管白塞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
15
作者 谢海秀 张浩 +3 位作者 杨峰 郝星 杨璟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 总结心血管白塞氏病(CBD)患者行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3月至2024年5月间行外科治疗的19例CBD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男性18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在29~53岁之间。体外循环时... 目的 总结心血管白塞氏病(CBD)患者行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3月至2024年5月间行外科治疗的19例CBD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男性18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在29~53岁之间。体外循环时间(180.53±95.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2.74±41.63)min。心脏自动复跳8例,9例经电除颤后全部恢复自主心跳,全部患者体外循环过程顺利,安返ICU。术后1例患者发生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CBD患者再次手术几率高,手术难度大,对体外循环要求高,合适的体外循环管理可为手术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白塞氏病 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心肌保护 血液保护
下载PDF
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林浩 向玉萍 +1 位作者 罗天会 曾玲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术后病人395例。采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人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术前检验结果、术中资料、术后6小时内检验指标及术... 目的探讨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术后病人395例。采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人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术前检验结果、术中资料、术后6小时内检验指标及术后72小时内氧合指数;氧合指数≤100 mmHg为重度低氧血症组(20例),氧合指数>100 mmHg为非重度低氧血症组(375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95例病人术后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06%(20/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3.713,95%CI 1.946~7.083,P<0.001),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OR=1.164,95%CI 1.034~1.312,P<0.012),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09,95%CI 1.001~1.018,P=0.030)是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组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延长,再次气管插管率更高(P<0.05)。结论BMI、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病人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血管手术 重度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创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体外循环管理1例报告
17
作者 李天宝 徐鹭鹭 +5 位作者 张力 孟擎擎 梁杰贤 吴敏 黄劲松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是救治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2]。传统LVAD植入术需要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及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ve...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是救治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2]。传统LVAD植入术需要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及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的小型化,导致新的植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微创LVAD植入手术相配合的ECC技术也随之相应的有所变化。现总结1例微创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ECC管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外科 左心室辅助装置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18
作者 李冠珠 杨亚婷 +2 位作者 邓金和 邵兰 曾朝坤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WanFang Date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 目的系统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WanFang Date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7篇文献,共计10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RR=2.02,95%CI(1.74,2.34),P<0.01],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MD=-8.91,95%CI(-11.13,-6.69),P<0.01],增加了24 h存活率[RR=2.43,95%CI(1.86,3.18),P<0.01]及出院存活率[RR=2.41,95%CI(1.83,3.18),P<0.01],降低了终止复苏率[RR=0.39,95%CI(0.22,0.68),P=0.001],增加了复苏后6 h尿量[MD=130,95%CI(113.68,146.32),P<0.01];但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电图ST-T下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治疗时,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缩短复苏时间,提高患者24 h及出院存活率,增加复苏后6 h尿量,改善器官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垂体后叶素 肾上腺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19
作者 彭伊梦 姚杨 +3 位作者 李思雨 丁格 孙亚楠 王胜昱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患者血栓发生率。方法 通过“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或ECMO”、“thrombus或complication”等关键词检索文献,检索PubMed、EMBASE、万方... 目的 系统评价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患者血栓发生率。方法 通过“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或ECMO”、“thrombus或complication”等关键词检索文献,检索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有关ECMO及血栓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指定2人按照纳排标准对检索的文章进行筛选,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亚组分析,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评价文章质量。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16篇文献和1 1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CMO治疗患者血栓的发生率为52.0%(95%CI:0.30~0.88),I2=91%(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45岁、45~59岁ECMO治疗患者并发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27.0%(95%CI:0.14~0.50)、53.0%(95%CI:0.29~0.97),ECMO平均持续时间≤10 d、>10 d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0.0%(95%CI:0.34~0.74)、39.0%(95%CI:0.11~1.38),体质量指数为24~27.9 kg/m^(2)、≥28 kg/m^(2)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7.0%(95%CI:0.07~1.07)、66.0%(95%CI:0.36~1.2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抗fxa 3种不同的抗凝监测方式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7.0%(95%CI:0.47~0.69)、13.0%(95%CI:0.08~0.20)、45.0%(95%CI:0.36~0.57)。结论 ECMO治疗患者血栓发生率为52.0%,年龄大、ECMO持续时间短、高体质量指数、采用APTT监测抗凝者血栓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血栓 发生率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期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体分布研究
20
作者 任禹澄 王睿 +3 位作者 通耀威 周旺涛 李颖 宋云林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 针对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期间发生院内感染(NIs)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需ECMO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研究回示是否诊断... 目的 针对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期间发生院内感染(NIs)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需ECMO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研究回示是否诊断NIs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MO支持期间发生NIs的危险因素,并汇总分析病原体分布。结果 共68例ECMO支持患者纳入本例研究,平均年龄为(55±13.21)岁,男性53例(77.94%),感染组40例,非感染组28例;39例行静脉-静脉模式,19例行静脉-动脉模式,10例行静脉-动脉-静脉模式;40例(58.82%)患者发生51例次NIs,发病率75.00%,发病密度71.56‰(/1 000 ECMO 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45例次,88.24%)为主;检出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8株,74.51%),多药耐药菌株17株占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MO支持前血乳酸(OR=1.337,95%CI:1.023~1.748,P=0.033)、ECMO支持期间肌酐值(OR=1.019,95%CI:1.001~1.038,P=0.043)及ECMO时长总计(OR=1.524,95%CI:1.022~2.272,P=0.039)是发生N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MO支持期间NIs发病率较高,ECMO支持前血乳酸水平、ECMO支持期间肌酐值及ECMO时长总计是其危险因素;针对ECMO支持期间感染高发趋势,应采取积极预防感染措施,强化医护理论培训,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