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技术治疗颈动脉次全闭塞伴远端完全塌陷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彬 陈洁 +3 位作者 贺斌 刘鹏 叶志东 Fan Xueqiang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技术治疗颈动脉次全闭塞(carotid artery near-occlusion,CNO)伴远端完全塌陷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复合技术治疗的45例CNO伴远端完全塌陷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 目的探讨复合技术治疗颈动脉次全闭塞(carotid artery near-occlusion,CNO)伴远端完全塌陷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复合技术治疗的45例CNO伴远端完全塌陷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术中均未使用转流管,32例使用人工血管补片,2例使用颈外静脉补片,11例未使用补片。29例患者内膜剥脱后颈动脉血运重建满意,未行进一步治疗;16例行普通球囊扩张;均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66%(3例),包括1例心肌梗死,2例同侧脑卒中,术后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8.88%,无严重颅神经损伤发生。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3.2%(6例),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死亡;1例术后6个月发生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结论复合技术治疗CNO伴远端完全塌陷可以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次全闭塞 复合技术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杜建青 汪立 +2 位作者 吴忠隐 李荣华 张弘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198例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是否改善分为改善组、非改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198例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是否改善分为改善组、非改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或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5~C6、股浅静脉重度返流、股静脉重度返流、腘静脉重度返流、术后大隐静脉曲张VCSS评分均与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独立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28.514+2.031×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或剥脱术+2.104×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5+3.199×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6+3.751×股浅静脉重度返流+2.957×股静脉重度返流+3.031×腘静脉重度返流+2.190×大隐静脉曲张术后VCSS评分,该模型的AUC为0.926(95%CI:0.880~0.958),最佳截断值4.23,敏感度为84.31%,特异度为87.50%(P<0.05)。结论 手术方式、 CEAP分级、术前股腘深静脉返流程度、术后VCSS评分与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有关,临床可据此对患者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进行预测,从而指导手术的精准干预,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股腘深静脉返流 术后返流改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心包返折外侧通路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37例观察
3
作者 焦周阳 马志岭 +6 位作者 连冲 张林枫 孙全敬 曹辉 徐鹏 化召辉 李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2,共4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内部阻塞(如血栓)或外部压迫(如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头颈部水肿、头疼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具有起效快、...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内部阻塞(如血栓)或外部压迫(如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头颈部水肿、头疼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具有起效快、创伤小等优势,其中导丝安全通过闭塞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上腔静脉破裂心包填塞则是其最致命的并发症[2],肿瘤浸润支架内生长是SVCS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心包返折 覆膜支架
下载PDF
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的筛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一人 赵纪春 +1 位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AAA)患病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2014—2022年对成都市双流区24个敬老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65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普查。筛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合并症、生活习惯和超声指标。计算患病率。...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AAA)患病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2014—2022年对成都市双流区24个敬老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65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普查。筛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合并症、生活习惯和超声指标。计算患病率。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索AA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7132人纳入筛查,体检中心应答率为2518/3638(69.2%);敬老院应答率为3092/3494(88.5%)。参加筛查的人群均为男性,汉族,患病率为5.17%(290/5610)。290人患AAA为患病组,未患病者为未患病组。患病组腹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吸烟,及饮酒高于未患病组(P<0.05)。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烟是AA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超声在AAA筛查中可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吸烟是成都地区65岁以上男性人群AAA患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筛查 患病率 高危因素
下载PDF
不同用量外科用封合剂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
5
作者 李碧兰 陈秒 秦超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用量的Coseal■外科用封合剂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依据使用Cosea... 目的评估不同用量的Coseal■外科用封合剂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依据使用Coseal■外科用封合剂的用量分为12 ml组(32例)和16 ml组(68例),观察术后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血制品用量、止血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室驻留时间及患者早期不良事件。结果16 ml组较12 ml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Ⅶ因子用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显著下降或减少(均为P<0.05)。本研究中因引流量增加再次开胸止血的患者,12 ml组多于16 ml组(9.4%比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再次手术患者出血点分布位置:12 ml组分别在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吻合处1例,人工血管与人工血管吻合处1例,以及主动脉根部1例;16 ml组出血点位于胸骨后。术后12 ml组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16 ml组患者因心室颤动和脑卒中死亡各1例。结论对于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相比Coseal■外科用封合剂12 ml的基础用量,16 ml的用量对于术中减少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降低术后早期引流量及再次开胸止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止血 外科用封合剂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腔内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王飞 王辉 +5 位作者 郭建明 高喜翔 佟铸 崔世军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病变56例,右侧病变13例;病变位于起始部65例,中段4例。结果 59例患者成功接受...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病变56例,右侧病变13例;病变位于起始部65例,中段4例。结果 59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均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行旁路手术19例(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9例,腋-腋动脉旁路10例),术后出现淋巴瘘及消化道出血各1例。腔内治疗40例(经股动脉穿刺顺行开通20例,联合肱动脉穿刺逆向开通20例),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左侧肱动脉血栓形成1例,急诊行肱动脉切开取栓术。其余患者术后30 d内均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随访3~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8个月,腔内治疗和旁路手术患者间累积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 腔内治疗 血管旁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刘建平 夏娟 张永恒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AA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破裂的风险随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尽管择期手术的死亡率通常低于4%,但肾下AAA(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AA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破裂的风险随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尽管择期手术的死亡率通常低于4%,但肾下AAA(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破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即使接受修复死亡率也高达30%~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腹主动脉瘤 血管内动脉瘤修复术 模型
下载PDF
盆腔静脉疾病临床栓塞材料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艾文佳 林少芒 张智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盆腔静脉疾病”(pelvic venous disorder,PeVD)的命名替代更新以往的盆腔淤血综合征[1],不仅包括原发性腺静脉、髂内静脉反流,也包括继发髂总静脉狭窄或肾静脉狭窄阻塞等一系列盆腔静脉相关疾病[2]。PeVD的典型症状体征包括盆腔疼痛... “盆腔静脉疾病”(pelvic venous disorder,PeVD)的命名替代更新以往的盆腔淤血综合征[1],不仅包括原发性腺静脉、髂内静脉反流,也包括继发髂总静脉狭窄或肾静脉狭窄阻塞等一系列盆腔静脉相关疾病[2]。PeVD的典型症状体征包括盆腔疼痛、会阴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淤血综合征 盆腔静脉 栓塞材料 盆腔疼痛 典型症状体征 髂内静脉 肾静脉狭窄 会阴
下载PDF
微小RNA-30a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的影响
9
作者 吴跃武 胡斌 +2 位作者 过小冬 付琴 邹志佳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调控MAPK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夹层形成、炎性因子及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建立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各组10只。组织病...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调控MAPK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夹层形成、炎性因子及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建立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各组10只。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变化、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变化;采用PCR、尾动脉压力计、ELISA法对各组miR-30a表达、干预前后收缩压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6、MMP-2蛋白表达以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iR-30a抑制剂组血管壁撕裂程度和内动脉壁排列紊乱有所改善;miR-30a抑制剂组改善血管重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iR-30a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干预前,各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收缩压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1β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MP-6、MMP-2、Ras、Raf、P38 MAPK及ERK1/2蛋白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结论MiR-30a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炎症反应、调控主动脉夹层血管重构,可能是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0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主动脉夹层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背部刺伤致腰动脉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石彩英 颜继英 +4 位作者 王志云 郭微 赵伟光 李晓蕾 姚利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78-479,共2页
腰动脉属于腹主动脉的细小壁支,为腰椎的主要供应血管,特点为位置深、管径小、变异大,创伤所致的腰动脉损伤临床上罕见,属于外科急症,更多见于脊柱手术等医源性损伤,总的发病率不足1%,但是致死率却高达50%[1-4],故一旦漏诊延误治疗后果... 腰动脉属于腹主动脉的细小壁支,为腰椎的主要供应血管,特点为位置深、管径小、变异大,创伤所致的腰动脉损伤临床上罕见,属于外科急症,更多见于脊柱手术等医源性损伤,总的发病率不足1%,但是致死率却高达50%[1-4],故一旦漏诊延误治疗后果严重。创伤性腰动脉损伤多先就诊于急诊科,对于急诊经验不足者,仅对伤口进行简单缝合极易造成漏诊或者延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动脉损伤 刺伤 背部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防治进展
11
作者 王琛 桑宏飞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4-308,共5页
Ⅱ型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的常见并发症,对EVAR手术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预防Ⅱ型内漏的方法主要是在术中置入支架之前进行瘤囊分支动脉的栓塞,或置入支架后使用Onyx胶或其他特殊材料进行瘤囊的填充。治疗方法有保守... Ⅱ型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的常见并发症,对EVAR手术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预防Ⅱ型内漏的方法主要是在术中置入支架之前进行瘤囊分支动脉的栓塞,或置入支架后使用Onyx胶或其他特殊材料进行瘤囊的填充。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栓塞治疗(经动脉途径、经腰途径、经腔静脉途径)、腹腔镜下动脉结扎手术、开放手术等,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经动脉途径和经腰途径栓塞治疗。关于Ⅱ型内漏的预防、治疗方法,目前暂无统一标准。该文对近年来Ⅱ型内漏预防、治疗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内漏 综述
下载PDF
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在血管外科下肢缺血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立强 高喜翔 郭连瑞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73-75,99,共4页
目的探讨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以下简称双M会议)在血管外科下肢缺血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进行的双M会议内容,以PPT汇报形式组织医护人员参与,通过对发生不良事件病例... 目的探讨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以下简称双M会议)在血管外科下肢缺血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进行的双M会议内容,以PPT汇报形式组织医护人员参与,通过对发生不良事件病例的回顾、分析,查找问题,总结解决办法。比较参与双M会议和未参与双M会议住院医师的相关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通过开展双M会议,分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和整改措施,可提升住院医师诊治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和业务水平,参与双M会议住院医师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未参与者[(80.60±12.10)分vs.(73.75±10.00)分,t=2.036,P=0.048],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参与者[(4.16±0.90)分vs.(3.35±1.18)分,t=2.613,P=0.012]。结论双M会议是提高血管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下肢缺血性疾病临床教学效果和医疗质量的良好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血管外科 临床教学 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
作者 孙明飞 饶德新 +2 位作者 潘丽红 孟庆江 曹佩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284-328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在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8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即...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在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8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即经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聚桂醇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经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83.33%的临床有效率相比,研究组(97.37%)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P=0.043)。与对照组43.33%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研究组(10.53%)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P=0.002)。结论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无水乙醇 聚桂醇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体重指数与早期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张鹏 刘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针对肥胖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不良结局相关性的现有结果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重指数升高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30 d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这项队列研究包括2012-2022年邯郸市第一医院和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8例CEA患者。其... 目的针对肥胖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不良结局相关性的现有结果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重指数升高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30 d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这项队列研究包括2012-2022年邯郸市第一医院和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8例CEA患者。其中体重指数正常者(18.5-24.9 kg/m^(2))138例,超重者(25.0-29.9 kg/m^(2))188例,肥胖者(≥30 kg/m^(2))7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超重和肥胖与CEA早期结局的相关性。结果CEA围手术期(30 d)内所有患者术后发生心肌梗死1例(0.25%)、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2例(3.0%),术后死亡2例(0.5%)。在其他并发症中,出血10例(2.5%),呼吸道术后并发症2例(0.5%),泌尿系并发症2例(0.5%),心脏并发症3例(0.75%),颅神经损伤4例(1.0%),13例(3.3%)患者需再次手术。围手术期(30 d)的结果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正常体重的患者相比,超重患者的出血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与死亡率增加、TIA、卒中、心肌梗死或轻微并发症以及CEA后再次手术无明显相关性。而出血却相反,与正常体重的患者相比,超重患者CEA后术区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邯郸市第一医院 Logistic回归分析 正常体重 心脏并发症 颅神经损伤 早期预后 队列研究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黄剑锋 龚强 +3 位作者 熊建英 黎杨 袁明明 吴起才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5-8,12,共5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AT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统计术后1周内谵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AT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统计术后1周内谵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76例ATAD患者中,术后1周内发生谵妄39例(22.16%),记为发生组,未发生谵妄137例(77.84%),记为未发生组;发生组有饮酒史、术中低血压、术中高血糖、术后血细胞比容(Hct)<30%、术后静脉镇痛及术后发生感染、心肌梗死、脑梗死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术后氧合指数低于未发生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饮酒史、术中低血压、术中高血糖、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过长、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氧合指数低、术后Hct<30%、术后静脉镇痛及术后发生感染、低体温、心肌梗死、脑梗死均是AT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ATAD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有饮酒史、术中低血压、术中高血糖、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过长、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氧合指数低、术后Hct<30%、术后静脉镇痛及术后发生感染、低体温、心肌梗死、脑梗死均是AT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 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术后谵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在主动脉瘤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余海彬 贺新 +1 位作者 刘迎 沈楷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主动脉瘤是一类以主动脉病理性扩张为主要表现的严重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研究证实,程序性死亡与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程序性死亡包括坏死性凋亡、细胞自噬和铁死亡等形式,其中坏死性凋亡及铁死亡在主动脉瘤疾病中... 主动脉瘤是一类以主动脉病理性扩张为主要表现的严重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研究证实,程序性死亡与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程序性死亡包括坏死性凋亡、细胞自噬和铁死亡等形式,其中坏死性凋亡及铁死亡在主动脉瘤疾病中相关性的研究最为深入,本文根据现有文献讨论了上述两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在主动脉瘤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热点及现状,并指出了治疗应用前景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程序性死亡 坏死性凋亡 铁死亡
下载PDF
极速脉搏波技术对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研究
17
作者 李萌 郭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129-3132,共4页
目的通过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颈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体检人员54例,根据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分为血脂异常组(20例)和血脂正常组(34例),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及极速脉搏波技术检... 目的通过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颈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体检人员54例,根据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分为血脂异常组(20例)和血脂正常组(34例),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及极速脉搏波技术检测两组人群颈动脉硬化参数,比较两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收缩期起始时脉搏波的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收缩波结束时脉搏波的传播速度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人群较血脂正常人群颈动脉硬化风险高,极速脉搏波技术能更早发现颈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颈动脉硬化 缺血性心血管病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模式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姬翠 王琴英 +1 位作者 王蕾 王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family-centered care,FCC)模式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6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family-centered care,FCC)模式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6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FCC模式下认知行为干预的延续性护理,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抑郁、焦虑状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BMI、抑郁、焦虑状况均低于干预前(P<0.05),ESCA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血压和BMI控制情况分别为[(116.47±28.23)mmHg、(25.33±1.11)kg/m^(2)]均优于对照组[(124.48±29.81)mmHg、(26.18±1.35)kg/m^(2)];观察组自护能力(ESCA)、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别为[(121.15±29.69)分、(67.92±13.69)分]均高于对照组[(106.68±24.71)分、(60.81±10.77)分];观察组抑郁、焦虑状况分别为[(11.07±4.00)分、(12.39±3.5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4.28)分、(13.45±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93、2.454、8.243、7.436、3.873、2.852,均P<0.01)。结论将FCC模式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BMI和心理状况,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延续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 以家庭为中心 生活质量 自护能力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机制及相关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思稳 贾中伟 +2 位作者 郭钊 张祥祥 罗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91-95,共5页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减压与骨搬移骨块的弹性压力刺激;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平衡巨噬细胞极化并减轻炎症反应;启动跨皮质血管循环系统与干细胞动员。TTT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TTT治疗,未来的TTT治疗向微创化、个体化、简便化发展,针对于不同分级的糖尿病足将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ILIZAROV技术 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杂交手术对比孙氏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弓部夹层的预后分析
20
作者 张若禹 王晓棣 +2 位作者 陈文 黄福华 陈鑫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22-429,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杂交手术和孙氏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和中远期预后,为临床治疗急性主动脉弓部夹层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回顾性分析杂交手术和孙氏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和中远期预后,为临床治疗急性主动脉弓部夹层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93例急性主动脉弓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杂交手术组144例,孙氏手术组549例。比较2组住院期间结局和中远期预后。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和主动脉二次手术,三级终点包括住院期间的死亡和并发症。结果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本研究共生成了127对病例。与杂交手术组相比,孙氏手术组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且孙氏手术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输血率、新发透析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发生率、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杂交手术组和孙氏手术组的住院死亡、中远期全因死亡与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接受孙氏手术治疗与更低的主动脉二次手术率相关(HR 0.29,95%CI 0.10-0.87,P=0.027),这些结果在未匹配的队列中也得到了验证。结论杂交手术并未改善中远期生存率,且增加了中远期主动脉二次手术的风险。然而杂交手术较孙氏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在术后早期展现出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谨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 杂交手术 孙氏手术 并发症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