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4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刘红霞 宋翠萍 +2 位作者 李豪 饶旺 张海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0-83,88,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的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腹...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的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腹内复位组和腹外复位组。收集患儿临床指标:血便、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腹部包块、肠套叠类型、病程;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记录术后感染、出血、肠黏连、肠梗阻、肠穿孔、复发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腹内复位组、腹外复位组临床特征、肠套叠类型、病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出血、肠黏连、肠梗阻、肠穿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复发肠套叠;与腹内复位组相比,腹外复位组手术时间降低、患儿家属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外复位患儿手术时间短、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肠套叠 腹内复位 腹外复位
下载PDF
胃肠结石治疗决策树的研究——基于安徽省51例胃肠结石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
2
作者 胡斌 朱志强 +4 位作者 戴恒兵 陈思 何义仁 刘少军 胡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0-65,共6页
目的 通过构建胃肠结石治疗决策树,优化胃肠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胃肠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据此绘制胃肠结石的治疗决策树。结果 51例患者中,20例有急性表现... 目的 通过构建胃肠结石治疗决策树,优化胃肠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胃肠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据此绘制胃肠结石的治疗决策树。结果 51例患者中,20例有急性表现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取得成功。31例无急性表现的患者中,4例为罕见结石(毛发结石),其中1例通过内镜治疗获得成功,3例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成功;另外27例为常见结石(主要为植物结石),其中药物治疗成功7例,内镜治疗成功17例,手术治疗成功3例。结论 根据绘制的胃肠结石治疗决策树,发现对于有急性表现的胃肠结石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对于无急性表现的罕见结石患者,尽管有内镜治疗成功的个案,但首选仍为手术治疗;对于无急性表现的常见结石患者,则首先考虑药物和内镜治疗,若这2种方法无效,则推荐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结石 药物治疗 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在快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下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胃肠手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苑军正 韩璐 《中医研究》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下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胃肠手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胃肠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ERAS管理模式围手术期干预。治疗组于术后12 h在... 目的:观察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下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胃肠手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胃肠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ERAS管理模式围手术期干预。治疗组于术后12 h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大黄、牡丹皮、炒枳实、厚朴、柴胡、半夏、木香、白豆蔻、炒莱菔子、白芍、延胡索、炙甘草)治疗,水煎,100 mL/次,2次/d,连服5~7 d。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水平,观察术后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第3天、第5天白细胞、CRP、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MTL、S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管理模式下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胃肠手术后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减轻术后胃肠道反应,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围手术期 大柴胡汤 快速康复外科 炎症指标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预测价值
4
作者 何承峻 陈廷昊 +1 位作者 彭强 王健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3-279,286,共8页
目的 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 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1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25)、非感染组(n=75),分析腹腔感染病原学特点、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性别、年龄、术前... 目的 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 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1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25)、非感染组(n=75),分析腹腔感染病原学特点、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Alb)、手术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腹腔感染的因素,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预后转归情况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检测两组早期感染性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分析术后第3天内平均CRP、PCT、IL-6、TNF-α对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5例出现腹腔感染(25.00%),共检出病原菌42株,革兰阴性菌20株,革兰阳性菌22株;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胶体使用量、行胆管切开引流或胆肠吻合为术后腹腔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lb为保护因素(P<0.05);感染组住院时间较非感染组延长,感染组住院费用较非感染组更高(P<0.05),感染组术前DBIL、ALT及术后第1天DBIL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CRP、PCT、IL-6、TNF-α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第3天内平均CRP、PCT、IL-6、TNF-α预测腹腔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817、0.813、0.772。结论 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等是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检测CRP、PCT、IL-6、TNF-α对早期腹腔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肝切除术 腹腔感染 影响因素 血清指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陆俊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6-0089,共4页
分析腹股沟疝通过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1.3-2023.3间人员置入实验中,共62名,最为研究人员,按抽签均分患者,分成对照与观察组,分别予以传统疝修补术、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实验中出现的任何数据均进行统计并做对... 分析腹股沟疝通过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1.3-2023.3间人员置入实验中,共62名,最为研究人员,按抽签均分患者,分成对照与观察组,分别予以传统疝修补术、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实验中出现的任何数据均进行统计并做对比。结果 为患者提供手术之后,观察组中所使用时间比较短,同时在手术期间造成的出血量比较低,在手术中之后患者能够尽快下床运动,使身体中产生的疼痛感逐渐降低,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其数值予以比较,P<0.05.结论 腹股沟疝患者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期间,其手术的出血量较低,患者术后疼痛少,术后出现复发以及负面症状的概率也比较低,其生活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合在治疗内环口皱褶冗厚斜疝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雪来 叶茂 +3 位作者 丁柏匀 管考平 张震 魏延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治疗内环皱褶冗厚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2月,322例斜疝患儿接受两孔法腹腔镜内环缝扎,其中186例(292侧)内环皱褶冗厚患儿采用体外丝线牵拉法辅助。在腹腔镜监视下,针... 目的探讨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治疗内环皱褶冗厚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2月,322例斜疝患儿接受两孔法腹腔镜内环缝扎,其中186例(292侧)内环皱褶冗厚患儿采用体外丝线牵拉法辅助。在腹腔镜监视下,针持持针经内环口外下缘入腹膜,于腹膜后间隙走行至精索血管外侧缘出针;于精索血管外侧缘进针,体外轻轻牵拉线尾,腹腔镜下见进针点附近后腹膜间隙增大,缝针顺势在后腹膜间隙跨越精索血管表面。相同方法牵拉和展开折叠在输精管-髂外血管间隙的腹膜皱褶,增大后腹膜间隙,缝针继续在后腹膜间隙贴近髂血管表面跨越Doom三角区冗厚的腹膜组织。相同方法于腹膜外间隙跨越输精管表面。继续直视下缝合内环口内侧壁和上壁腹膜组织,于最初进针处出针和打结,闭合内环口。结果292侧体外丝线牵拉冗厚腹膜后,缝针能顺利跨越精索血管、Doom三角区以及输精管表面。80例单侧手术时间(18.5±3.2)min,106例双侧手术时间(32.6±5.3)min。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均在术后6 h内出院。122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5月),未出现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复发疝、鞘膜积液。结论对于内环皱褶冗厚的儿童斜疝,体外丝线牵拉法可有效展开冗厚的后腹膜,降低两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时缝针跨越精索血管、Doom三角区以及输精管表面的难度,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疝 腹膜皱褶冗厚 内环缝扎 Doom三角区 精索血管 输精管
下载PDF
中医院腹痛中心的护理实践
7
作者 邓秋迎 郭艳枫 +4 位作者 黄秋萍 凌传仁 林美旋 黄丽群 陈惠超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86-188,共3页
总结中医院急诊科开展腹痛中心护理实践经验,在腹痛中心建设的目标指导下,严格实施急救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优化工作流程,缩短腹痛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从而为后续诊治争分夺秒;在“症病同治”理念下,指导“辨证施护”,改善患... 总结中医院急诊科开展腹痛中心护理实践经验,在腹痛中心建设的目标指导下,严格实施急救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优化工作流程,缩短腹痛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从而为后续诊治争分夺秒;在“症病同治”理念下,指导“辨证施护”,改善患者腹痛症状,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中心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管理 中医院
下载PDF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张乐 李昊泽 +1 位作者 刘凯东 白月奎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行LSG治疗的肥胖症患者,统计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和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行LSG治疗的肥胖症患者,统计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及减重指标[体重、体质指数、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腰围]。统计患者术后6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合并症的改善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0~160(118.6±20.4)min,术中出血量为24~75(48.3±1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2.3±0.5)d,术后住院天数为4~10(8.2±2.4)d。患者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及体重、体质指数、EWL%、腰围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其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低于术前,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术前,术后EW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术后6个月,仅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合并疾病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LSG治疗肥胖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还可以改善肥胖症的合并疾病,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 瘦素 脂联素 效果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在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满艺 石松荔 +2 位作者 李宝山 黄皇 王荫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ABP的水平;RT-qPCR鉴定嵌顿疝肠管组织中I-FABP的表达。通过嵌顿肠管大体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hiu’s评分判定肠坏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6 h时嵌顿肠管大体标本和HE染色呈典型肠绞窄表现,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明显升高(P=0.002);8 h时肠管逐渐向肠坏死过渡,血D-LAC进一步升高(P=0.012),血I-FABP也明显升高(P=0.001),并且肠组织中的I-FABP表达明显升高(P=0.002)。12 h时肠管呈现明显肠坏死特征、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和I-FABP均升至最高[(2019.60±16.17)μg/L vs(273.18±14.63)μg/L,P=0.001;(1210.94±5.96)μg/L vs(220.46±9.63)μg/L,P=0.001];肠管组织中的I-FABP表达最高[(8.20±0.60)μg/L vs(1.13±0.16)μg/L,P=0.001]。结论:嵌顿疝大鼠血清I-FABP和D-LAC水平升高,为早期诊断嵌顿疝肠管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肠坏死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下载PDF
胃腔内注入生理盐水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胃造瘘
10
作者 刘扬 何俊峰 +3 位作者 熊睿 石包圣 李志远 王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86,共2页
肠内营养支持是维持长期无法经口进食患者有效营养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提供代谢能量来源,还可防止肠道菌群移位^([1])。经皮胃造瘘操作简单、创伤小,已成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方法^([2]),但难以用于无法经口于内镜下行造瘘或病情较重... 肠内营养支持是维持长期无法经口进食患者有效营养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提供代谢能量来源,还可防止肠道菌群移位^([1])。经皮胃造瘘操作简单、创伤小,已成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方法^([2]),但难以用于无法经口于内镜下行造瘘或病情较重不便于移动者。本研究观察胃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用于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造口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复发斜疝的应用体会
11
作者 王浩 桂萌 +4 位作者 张磊 贺庆豹 张玲玲 贺红嘉 李开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的11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平均(4.32±1.87)岁,其中1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的11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平均(4.32±1.87)岁,其中1例为第二次复发,复发时间(首次手术至发现复发的时间)平均(5.3±2.4)个月。结果:11例患儿均为单侧复发,对侧内环口均已闭合。9例复发侧可见原手术结扎缝线,于原结扎线内侧见未闭合的内环口;2例未见原结扎缝线。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1.3±8.6)min。患儿麻醉清醒后4~6 h进半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5.6±4.8)个月,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均未见再次复发征象。结论: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内环口缩小 复发 儿童
下载PDF
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12
作者 王萌 王丽 +1 位作者 邵妍 王婷婷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333,共6页
目的筛选导致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危险因素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收治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8例,根据患者治疗预后分为预后... 目的筛选导致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危险因素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收治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8例,根据患者治疗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76)和预后不良组(n=22)。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症状与体征、炎性相关指标及治疗相关特征的差异;分析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症状与体征、炎性相关指标及治疗相关特征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BMI、PG-SGA分级及糖尿病患病率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P=2.486/0.015、8.164/0.017、4.382/0.036];预后不良组患者发生肠鸣音消失比例、腹痛进行性加重比例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4.025/0.045、4.248/0.039);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CRP、PCT、IL-6、NLR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t/P=2.653/0.009、2.478/0.015、2.391/0.019、2.636/0.010);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长、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及平均住院时间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P=2.373/0.020、5.002/0.025、2.366/0.020];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PG-SGA分级、糖尿病患病、血清CRP、PCT、IL-6、NLR水平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性(r/P=0.202/0.040、0.211/0.037、0.213/0.036、0.229/0.023、0.211/0.037、0.207/0.039),平均BMI水平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性(r/P=-0.242/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BMI升高为预后不良保护因素[OR(95%CI)=0.377(0.196~0.724)],PG-SGA分级、血清PCT、IL-6及NLR水平增高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9.893(5.087~16.043)、2.835(1.742~10.840)、1.415(1.044~1.919)、2.990(1.905~9.884)];BMI、PCT、IL-6及NLR水平预测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668、0.659、0.646、0.630,四者各自单独预测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1,P=0.357)。结论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BMI及血清PCT、IL-6、NLR水平变化对于预测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提示营养状况及炎性反应水平与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相关,应在临床中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变化以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肠梗阻 预后 影响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王红教授应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分泌功能损伤思路阐释
13
作者 曲鹏飞 韩俊泉 张树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已经达成共识。胰腺炎急性期通常伴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尿糖和血糖水平升高,其主要原因是胰腺炎发生时胰腺β细胞功能损伤。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重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已经达成共识。胰腺炎急性期通常伴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尿糖和血糖水平升高,其主要原因是胰腺炎发生时胰腺β细胞功能损伤。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重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分泌系统的变化。通里攻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明显的疗效。“肠-胰岛轴”是肠道感受到营养物质刺激后,迅速调节胃肠道分泌功能和运动功能,将营养摄入的相关信息传至胰岛,从而调节胰岛功能,具有反应灵敏、发生早、作用关键的特点。以肠-胰岛轴为切入点,验证通里攻下法能加速肠蠕动,促进胃肠运动,继而使远端回肠L细胞来自肠道的刺激增加,通过加速肠-胰岛轴中的一种重要肠促胰素--肠促胰素(GLP-1)分泌,减轻急性胰腺炎时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在急性胰腺炎时胰岛功能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验证通里攻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除了影响胰腺外分泌外,对胰腺内分泌亦有较大影响,可能对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的研究具有较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分泌 肠-胰岛轴 大承气汤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14
作者 巴林超 马鹏飞 +2 位作者 张劲夫 孙涛 范正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30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部、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周围或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PD组46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组138例...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30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部、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周围或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PD组46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组138例及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组124例,分别行RPD、OPD及LPD术,术后记录三组疗效判定指标(R0切除率、术后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数及淋巴结阳性率)及安全性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入住ICU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出院后半月再次入院率及术后90天内死亡率),比较三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PD组、OPD组、LPD组患者中位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1.5、17、15 d,与OPD组和LPD组相比,RP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与OPD组相比,LP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RPD组、OPD组、LPD组患者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317.5、320、35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300、250 mL,输血率分别为4.3%、26.8%、20.2%,与OPD组和LPD组相比,RP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低(P均<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OPD和LPD,RPD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输血率等方面优于OPD和LPD,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腹膜炎临床特征
15
作者 罗军 邓劲 康梅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中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肾病护理单元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出病原菌的不同,分为革兰阳性(G^(+))菌组、革兰阴性(G^(-))...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中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肾病护理单元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出病原菌的不同,分为革兰阳性(G^(+))菌组、革兰阴性(G^(-))菌组和真菌组,比较3组间病原学分布特点和临床特征。根据患者是否拔管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血小板(PLT)、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送检1066例腹透液样本,其中332例检出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31.14%(332/1066),病原菌检出337株。G^(+)菌组244株,占比72.40%(244/33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7.37%)、链球菌(19.67%)为主。G^(-)菌组64株,占比18.99%(64/337);以大肠埃希菌(26.56%)和铜绿假单胞菌(17.18%)为主。真菌组29株,占比8.61%(29/337);以近平滑念珠菌(41.37%)为主。拔管组与非拔管组在年龄、IL-6、CRP、PLT和病原菌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回归分析显示真菌感染是腹膜炎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AP的主要致病菌以G^(+)菌为主,G^(-)菌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PCT和IL-6,真菌感染者具有更高水平的PLT数量;感染性腹膜炎尤其是真菌性腹膜炎是患者终止腹膜透析改为血液透析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自制无菌腔镜手术分格清点收纳袋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手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郑娟 张晓霞 曾佑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3-176,共4页
随着精准外科手术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手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 duodenectomy,LPD)已经在胰腺外科逐渐普及^([1]),但由于LPD本身手术方式的复杂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关于腔镜手术的配合... 随着精准外科手术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手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 duodenectomy,LPD)已经在胰腺外科逐渐普及^([1]),但由于LPD本身手术方式的复杂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关于腔镜手术的配合要求更高。手术护士在手术中对物品清点流程的规范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护理失误,提高外科医生的满意度。我们在LPD中应用自制的无菌腔镜手术分格清点收纳袋。现对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腔镜手术 收纳袋 腹腔镜下 胰十二指肠手术 改良
下载PDF
“一体化、三层次、多模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17
作者 冯庆钊 王淑安 +5 位作者 丁杰 蒋松松 张寅 王浩 冯敏 管文贤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为探讨“一体化、三层次、多模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教学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学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 为探讨“一体化、三层次、多模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教学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学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学员采取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一体化、三层次、多模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考核及教师与学员双方的满意度。经过4个月的培训,试验组学员理论成绩、临床技能考核及教师与学员双方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较首月均有所提高(P<0.05)。结果表明,“一体化、三层次、多模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普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教学考核成绩,有助于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双方的满意度,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普外科
下载PDF
腹股沟疝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18
作者 陆学安 李慧泉 彭献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36-238,共3页
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VTE)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实施腹股沟疝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5例患者作为VTE组、按照1:2的比例选取同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但是未发生VTE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 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VTE)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实施腹股沟疝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5例患者作为VTE组、按照1:2的比例选取同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但是未发生VTE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常规水平、血浆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Ⅸ(FⅨ),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股沟疝手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两组年龄、BMI、性别、吸烟、饮酒、是否择期手术、手术出血量、麻醉方式、房颤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E组WBC、APTT、PT、TT、CRP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E组的PLT、D-D、FIB、FⅧ、FⅨ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术后D-D增高、FIB增高、FⅧ增高、FⅨ增高是腹股沟疝手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股沟疝手术后发生下肢VTE主要与D-D、FIB增高、FⅧ增高、FⅨ增高有关,临床上应该针对这些高风险人群采取围术期踝泵运动、穿弹力袜、早期下床运动等干预措施降低VTE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郑德旺 胡荣 +2 位作者 王媛媛 王鑫成 姜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分析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200例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0.6岁;身体质量指数(BM... 目的分析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200例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0.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1~23.3 kg/m^(2),平均BMI 21.3 kg/m^(2);息肉数目,单发92例,多发108例;合并2型糖尿病45例;睡眠质量差59例;焦虑抑郁66例。统计术后1 d低血糖发生情况,发生低血糖者纳入低血糖组,未发生低血糖者纳入非低血糖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21例术后发生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0.50%;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血糖组年龄≥60岁、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禁食时间≥10 h、术前无补液、术前睡眠质量差、术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术后不合理补液者占比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禁食时间≥10 h、术前无补液、术前睡眠质量差、术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术后不合理补液均为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高血糖病史、术前禁食时间、术前术后补液情况、术前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有关,临床可据此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术后低血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 高频电凝肠息肉切除术 低血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近红外Ⅰ/Ⅱ区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王懿 陈康 +1 位作者 罗权能 成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2-187,192,共7页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是临床应用的热点,主要用于血管成像、神经成像、细胞示踪、肿瘤手术导航。近红外Ⅰ区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已广泛使用,与之相比,近红外Ⅱ区荧光成像技术在活体层面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较低...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是临床应用的热点,主要用于血管成像、神经成像、细胞示踪、肿瘤手术导航。近红外Ⅰ区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已广泛使用,与之相比,近红外Ⅱ区荧光成像技术在活体层面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较低的组织吸收性,对位于身体深部肿瘤如胰腺肿瘤成像效果更佳。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为肿瘤早期诊断、术中切缘阴性、微小转移灶识别等带来了新方向、新希望。本文就近红外Ⅰ/Ⅱ区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Ⅰ区荧光成像 近红外Ⅱ区荧光成像 肝胆胰外科 手术治疗 吲哚菁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