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1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仙方治疗骨折术后不愈合临床研究
1
作者 邸振宇 赵海燕 赵凌燕 《河北中医》 2024年第5期736-739,共4页
目的观察五仙方治疗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五仙方治疗,服用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肿胀消退时间、止痛时间、骨痂生长时... 目的观察五仙方治疗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五仙方治疗,服用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肿胀消退时间、止痛时间、骨痂生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止痛时间、骨痂生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F-36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仙方治疗骨折术后不愈合效果显著,能有效消肿止痛,促进骨痂生长,加快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不愈合 中药疗法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2
作者 马万山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33-36,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手术和复查,确诊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4例,无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0例。... 目的: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手术和复查,确诊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4例,无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0例。所有患者分别实施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00%、97.06%、93.75%,均高于多层螺旋CT的66.67%、76.47%、71.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多层螺旋CT优,除清晰地反应病变状况外,有助于诊断准确率提高,值得今后临床诊断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重组PcrV-OprI疫苗保护小鼠骨折固定术后感染的作用
3
作者 张译文 程新 +5 位作者 张怡 张月月 邹全明 顾江 肖洪 胡仁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构建髓内针固定小鼠开放性股骨骨折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模型,评价候选PA疫苗重组PcrV-OprI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大肠杆菌表达PcrV-OprI蛋白,依次经亲和、疏水层析纯化得到目的蛋白。C57BL/6J小鼠在第... 目的构建髓内针固定小鼠开放性股骨骨折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模型,评价候选PA疫苗重组PcrV-OprI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大肠杆菌表达PcrV-OprI蛋白,依次经亲和、疏水层析纯化得到目的蛋白。C57BL/6J小鼠在第0、14、21天免疫PcrV-OprI蛋白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及亚型效价。末次免疫后14 d,进行髓内针固定小鼠开放性股骨骨折术。术后PAO1菌株感染,通过比较免疫组与对照组细菌定植、体质量、组织病理学和X线影像表现等差异,评价PcrV-OprI抗原保护效果。结果PcrV-OprI免疫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以IgG1亚型为主;PcrV-OprI免疫组体质量减轻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rV-OprI免疫组软组织、骨内、植入物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rV-OprI免疫组炎症病理损伤小于对照组;在观察期结束时,PcrV-OprI免疫组骨折线清晰且逐渐闭合,呈愈合趋势而对照组骨折处未见明显愈合。结论PcrV-OprI免疫能有效引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在开放性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PA感染模型中具有显著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PcrV OprI 开放性骨折 免疫保护
下载PDF
中医延续性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伟霞 高洁 +1 位作者 刘璋 范会叶 《河北中医》 2023年第6期986-989,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医延续性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术后予常规干预,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医延续性干预,2组... 目的 观察中医延续性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术后予常规干预,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医延续性干预,2组均干预8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血清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 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及疼痛VAS均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MBI评分及血清OC、ALP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延续性干预能够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心理,提升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提高OC、AL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医护 骨质疏松性骨折 心理 生活质量 中医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5
作者 梁雨田 张伯勋 +1 位作者 卢世璧 陶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身外周血2ml。在不同时间内进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新生组织钙、磷含量测定。临床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15例,其中腕舟骨不连7例,肱骨不连3例,股骨不连2例,胫骨不连3例。骨不连时间为7~4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实验侧骨缺损区在骨髓注射后不同时间的X线片、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新骨形成逐渐增多,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侧。对照侧无成骨现象。临床应用的15例中,13例在5~9个月骨折愈合,2例未愈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有成骨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骨不连部位软组织条件差、不具备开放植骨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骨髓移植 成骨作用 骨缺损 瘢痕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9
6
作者 孙宇 蔡钦林 +1 位作者 王少波 王立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与术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992年 8月至 1997年 7月应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此类损伤 10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前情况视为保守治疗的结果。结果 :6 9例伤后平...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与术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992年 8月至 1997年 7月应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此类损伤 10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前情况视为保守治疗的结果。结果 :6 9例伤后平均 1 6个月脊髓功能恢复出现停滞并维持在较低水平 ,另外 38例伤后平均 6 2个月出现病情再次加重 ,手术后 3周均明显改善。结论 :手术治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效果 ,早期手术不仅可以明显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缩短治疗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脱位 脊髓损伤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开放性骨折创面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伯松 翟桂华 +2 位作者 张亚莲 贺良 蒋协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明确开放性骨折创面细菌种类、数量及来源。方法随机对160个开放性骨折创面组织4~6次不同时间采集的细菌种类及细菌数量进行检测。结果确定了开放性骨折治疗过程中对骨折创面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影响,开放性骨折创面病原菌污染... 目的明确开放性骨折创面细菌种类、数量及来源。方法随机对160个开放性骨折创面组织4~6次不同时间采集的细菌种类及细菌数量进行检测。结果确定了开放性骨折治疗过程中对骨折创面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影响,开放性骨折创面病原菌污染主要是在院内获得的。常见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开放性骨折创面细菌污染主要来源于医院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医院感染 细菌培养
下载PDF
可吸收聚乳酸接骨板的动物实验初步报道 被引量:12
8
作者 阮狄克 沈根标 +8 位作者 何风春 周勇 王万明 丁勇 袁存华 张志培 王勤 路岩 张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9,共5页
本文报道了可吸收聚乳酸接骨板用于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聚乳酸接骨板为四孔板,抗拉强度36.26mPa,抗弯强度79.09mPa,抗压强度为49.88mPa。用于18只家兔股骨骨折的结果表明:全部实验动物伤口愈合好,在2... 本文报道了可吸收聚乳酸接骨板用于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聚乳酸接骨板为四孔板,抗拉强度36.26mPa,抗弯强度79.09mPa,抗压强度为49.88mPa。用于18只家兔股骨骨折的结果表明:全部实验动物伤口愈合好,在2-10周不同观察期内均有聚乳酸接骨板变形、骨折移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聚乳酸接骨板在体内降解较快,尚不能在骨折愈合前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接骨板 生物降解 生物材料 骨折
下载PDF
C_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凭跃 尹庆水 +5 位作者 夏虹 吴增辉 昌耘冰 艾福志 张余 赵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顺序测试三维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Ⅰ型~Ⅱ型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即时稳定作用。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ROM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达到了对照组的100.62%、96.91%、99.19%、97.12%。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除旋转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旋转稳定性也达到了对照组的61.86%。而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只有对照组的47.84%、21.29%、65.98%、41.69%。三种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后相比Ⅱ型骨折固定组与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稳定性最差;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之间除旋转外无显著性差异,ⅡA型骨折固定组旋转稳定性稍差。结论Ⅰ型骨折固定后达到了生理性固定;ⅡA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合C2椎弓根螺钉治疗;Ⅱ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固定术治疗 生物力学评价 C2 椎弓根螺钉固定 显著性差异 椎弓根钉固定 骨折固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相对稳定性 生物力学性能 Ⅱ型骨折 三维运动范围 ⅡA型 对照组 手术适应证 颈椎标本 骨折模型 稳定作用 Ⅰ型
下载PDF
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9
10
作者 顾志谦 庞清江 +2 位作者 余霄 陈良 郭宗慧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38足。根据Sanders分类,Ⅱ型15足,Ⅲ型23足。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载距突固定组18例,男13例,... 目的:探讨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38足。根据Sanders分类,Ⅱ型15足,Ⅲ型23足。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载距突固定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5-55岁,平均(38.56±8.03)岁,每例均有1枚螺钉拧入载距突;载距突未固定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9-53岁,平均(42.35±8.29)岁,螺钉未拧入载距突。通过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及术后Maryland足评分、VA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3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术后均恢复了Btihler角,重建了距下关节。术后1年Maryland足评分,载距突固定组平均88.61±7.59,载距突未固定组平均82.40±9.24,载距突固定组评分高于未固定组,足功能恢复更好。术后1年VAS评分,载距突固定组平均13.39±11.47,载距突未固定组平均22.50±13.10,载距突固定组术后VAS评分更低,足痛更少。结论:使用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固定强度大,稳定性高,术后疼痛少,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载距突 后距关节面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肩胛骨颈部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11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3 位作者 文益民 李旭升 蓝旭 高秋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骨颈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88年9月~1998年8月共收治的肩胛骨颈部骨折8例,进行临床分析讨论。8例中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68岁。骨折合并伤:颈部骨折8例中,1例合并喙突骨折,3例... 目的:探讨肩胛骨颈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88年9月~1998年8月共收治的肩胛骨颈部骨折8例,进行临床分析讨论。8例中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68岁。骨折合并伤:颈部骨折8例中,1例合并喙突骨折,3例合并肩胛冈骨折,2例合并体部骨折。8例中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1月~6年,其中7例骨折平均骨愈合时间在6~10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5%。结论:肩胛骨颈部构造特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骨折 内固定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针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献祥 吴明霞 +4 位作者 吴炳煌 章志安 林薇 郑良朴 林久茂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 探讨针灸对骨质疏松性骨质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 12月龄雌性大鼠 6 0只 ,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 ,造模 3个月后作右股骨中段闭合骨折 ,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针刺组、艾灸组 ,分别于骨折后 7、14、2 8天... 目的 探讨针灸对骨质疏松性骨质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 12月龄雌性大鼠 6 0只 ,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 ,造模 3个月后作右股骨中段闭合骨折 ,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针刺组、艾灸组 ,分别于骨折后 7、14、2 8天处死 ,并进行血清生化、骨痂BMP和组织学的观察。结果 骨折后第 14天S E2 、S BGP含量及BMP光密度值 ,针刺组和艾灸组较模型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至 2 8天接近对照组 ;14天时软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模型组较针刺组、艾灸组和雌二醇组稍多 ;2 8天时 ,各组骨痂均较成熟 ,但模型组呈疏松化表现。结论 针灸具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质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子波 王秉钧 +5 位作者 邬培慧 黄志宇 傅明 廖威明 何爱珊 康焱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699-703,共5页
目的 :对选择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种术式对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0例60岁以上选择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 目的 :对选择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种术式对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0例60岁以上选择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内固定手术治疗组83例,男32例,女51例;年龄61.44~98.75岁,平均(78.52±7.98)岁。关节置换组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71.82~96.54岁,平均(79.99±6.11)岁。观察两组患者的当前生存情况,第1、2、5年总体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两组患者第1、2年死亡率;两组患者第1、2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5个月,平均(46.93±29.5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甲类愈合,无院内死亡病例。其中31例患者死亡,79例患者存活,生存分析显示全部110例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2.8)%、(82.5±3.9)%和(57.6±6.5)%,平均生存期为(84.137±5.902)个月。内固定组术后1、2年死亡比例分别为7.2%和12.0%,关节置换组分别为14.8%和2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1年生存率为(92.6±2.9)%,2年生存率为(85.8±4.3)%,平均生存期为(87.508±6.063)个月,关节置换组分别为(85.2±6.8)%和(73.9±8.5)%,平均生存期为(67.294±11.18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2,P〈0.05)。结论 :选择内固定手术较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情况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先银 莫新发 +5 位作者 何仲佳 朱文雄 周雪明 曾昕明 郭建恩 卓新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9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9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平均为10.15分±1.24分,术后平均为15.93分±1.27分,改善率为83.7%.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具有减压彻底、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疗效持久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固定术治疗 2003年6月 植骨融合术 骨内 功能评定标准 颈椎生理曲度 1999年 颈前路 临床疗效 随访时间 疗效持久 平均 改善率 稳定性
下载PDF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657例手术经验 被引量:16
15
作者 伍锦浩 戎祯祥 +1 位作者 陆光生 陈小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TEP)治疗腹股沟疝657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已完成腹腔镜下TEP治疗腹股沟疝657例临床资料,其中包括75例补片未固定病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TEP)治疗腹股沟疝657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已完成腹腔镜下TEP治疗腹股沟疝657例临床资料,其中包括75例补片未固定病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术式;手术时间(53.9±47.5)min,术后住院时间(3.0±1.8)d,术中出血量(11.9±7.2)mL,腹膜撕裂率5.94%(39/657),腹股沟血清肿发生率2.28%(15/657),术区疼痛率补片固定病例39.18%(228/582),补片未固定病例25.33%(19/657),但均未使用镇痛剂,术后1—15d均自动消失。657例随访2~56个月(中位时间17个月),近期复发率046%(3/657),补片未固定病例未见复发,异物感出现0.76%(5/657),无伤口感染、切口疝、神经痛,患者对切口主观感觉好。结论.TEP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而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不增加近期复发,具有节约费用,简化手术操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治疗 腹股沟 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新概念 被引量:58
16
作者 顾云伍 韩慧 尚天裕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骨折 外科手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天然型无机骨的制备及其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贵骧 韩巽 +2 位作者 王艺明 杨立红 袁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5-38,共4页
已有多种材料修复骨缺损,但天然型无机骨(naturalnon-organicbone,NNB)的骨作用研究较少。采用动物骨,经物理、化学及高温处理,除去其有机成分,保留其无机成分的三维结构外型。天然型无机骨既具有类似... 已有多种材料修复骨缺损,但天然型无机骨(naturalnon-organicbone,NNB)的骨作用研究较少。采用动物骨,经物理、化学及高温处理,除去其有机成分,保留其无机成分的三维结构外型。天然型无机骨既具有类似人骨的网状孔隙,又有利于传导成骨。植入家兔的肌肉、桡骨内和胫骨内,采用X线,组织学荧光标记等方法观察。证实,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且具有新生骨出现早、生长快及成骨量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型 无机骨 骨缺损 成骨效应
下载PDF
新型锁定钢板与骨骼接触特征及其固定下的骨折愈合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玉峰 邢叔星 +2 位作者 沈岳 刘东北 王爱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锁定钢板(L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山羊新鲜胫骨时与骨骼的接触特征;对比观察LP与DCP固定对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首先分别用8孔3.5 mm LP及LC-DCP钢板固定新鲜山羊胫骨,通过压力敏感膜与应...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锁定钢板(L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山羊新鲜胫骨时与骨骼的接触特征;对比观察LP与DCP固定对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首先分别用8孔3.5 mm LP及LC-DCP钢板固定新鲜山羊胫骨,通过压力敏感膜与应力、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种钢板与骨骼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应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模型,左右侧胫骨分别用8孔LP和DCP固定,术后2、8周采用X线照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出胫骨进行3点弯曲实验。结果LP与骨面接触面积较LC-DCP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与骨接触应力较LC-DCP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2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和DCP组骨折线均清晰可见。固定8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组骨折线消失,但DCP组骨折线仍可见。术后12周,LP固定组胫骨的弯曲强度和最大载荷均大于DCP固定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能有效减少与骨表面的接触面积,骨折愈合优于传统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固定 钢板 点接触 骨折愈合
下载PDF
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8
19
作者 苏佳灿 任可 张春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88-990,共3页
骨折愈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再生过程 ,受到患者年龄、力学环境、内分泌、局部血液供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应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仍不清楚 ,但有研究表明 ,骨组织对应力刺激有良好的适应性 ,骨细胞具有感受... 骨折愈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再生过程 ,受到患者年龄、力学环境、内分泌、局部血液供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应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仍不清楚 ,但有研究表明 ,骨组织对应力刺激有良好的适应性 ,骨细胞具有感受力学信号的功能 ,而第二信使 c AMP、PGE2 可能参与了信号传递 ,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生物力学的飞速发展 ,为骨折愈合的研究开拓了许多新思路和新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应力 物理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秦玉星 盛国庆 +4 位作者 王以进 姜林忠 茅云伟 史荣军 束军潮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71-773,共3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的力学特性。方法:将15具新鲜湿润股骨头标本,分试验组5具和对照组10具(动力髋螺钉DHS和传统外固定支架各5具)。在试验时实行等级加载,0~1800N,加载速度1.4mn/min,分别测量股骨转子...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的力学特性。方法:将15具新鲜湿润股骨头标本,分试验组5具和对照组10具(动力髋螺钉DHS和传统外固定支架各5具)。在试验时实行等级加载,0~1800N,加载速度1.4mn/min,分别测量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扭转力学性能和股骨的极限承载能力,以比较不同器械的优劣。结果:试验组在股骨转子间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股骨的扭转力学性能以及极限承载能力均优于DHS和传统外固定支架(P<0.05)。结论: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嵌后比较紧密,无滑动,能有效地防止髋内翻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