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3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熨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倩 周杰 +1 位作者 王冉 解雷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70-873,共4页
目的观察火熨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试验的12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火熨术治疗组(40例),艾灸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和推拿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在治... 目的观察火熨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试验的12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火熨术治疗组(40例),艾灸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和推拿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前1天、治疗2周后、治疗后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罗兰-莫里斯功能障碍问卷表(RDQ)数据。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的VAS、ODI、R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2周与治疗后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在治疗2周和2个月后,火熨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与艾灸治疗组比较,在VAS、ODI、R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火熨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VAS、ODI、R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引火助阳”理论下中医传统火熨术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艾灸治疗,与常规的针刺推拿治疗相比有同样的疗效,并且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火熨术 中医治疗
下载PDF
项背肌筋膜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仉培臻 郭锰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204-209,共6页
项背肌筋膜炎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频发的一种非特异性无菌性炎症,其临床发病特征以项背部肌肉组织疼痛、僵硬、运动受限为主。该病病情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病机假说主要涉及炎症因子、致痛物质、肌纤维粘连、痛阈改变等。目前现代... 项背肌筋膜炎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频发的一种非特异性无菌性炎症,其临床发病特征以项背部肌肉组织疼痛、僵硬、运动受限为主。该病病情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病机假说主要涉及炎症因子、致痛物质、肌纤维粘连、痛阈改变等。目前现代医学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大多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干扰电流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为主,还涉及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等。中医学则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汤剂等疗法进行治疗,主要通过调节组织肌肉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迫、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达到治疗效果。分析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现状,论述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探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治疗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防治项背肌筋膜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背肌筋膜炎 发病机制 治疗方案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解剖列车理论应用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跖筋膜炎45例
3
作者 李金鹏 郭婕 +3 位作者 何志军 刘涛 陈文 李岩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解剖列车理论应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tis,P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名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冲击波痛点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体外冲击波循足少阴肾经、足太... 目的:观察基于解剖列车理论应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tis,P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名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冲击波痛点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体外冲击波循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及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后半年时,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4周时、治疗后半年时,两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6%(43/45)]优于对照组[82.2%(37/45)](P<0.05)。结论:常规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痛点及循经穴位治疗均能有效缓解PF患者行走疼痛症状,提高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且基于解剖列车理论使用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效果更明显、疗效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筋膜炎 解剖列车 冲击波 穴位
下载PDF
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足部功能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张倩 李春叶 +2 位作者 王华 谢荣 张校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PF)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足部功能指数(FF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59例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n=29)与B组(n... 目的探讨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PF)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足部功能指数(FF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59例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n=29)与B组(n=30)。A组行体外冲击波治疗,B组行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及FFI评分。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FI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治疗后1个月,两组FFI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可更好地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激光 体外冲击波 足底筋膜炎 视觉模拟评分法 足部功能指数
下载PDF
关节镜下足跟内侧双通道技术治疗跖筋膜炎
5
作者 叶晶 许元元 +3 位作者 刘进 汤海军 黎小艇 周星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7-147,共1页
2021年5月~2022年10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足跟内侧双通道技术治疗11例跖筋膜炎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9~71岁。右足8例,左足3例。病程6~24个月。术前X线片显示均有跟骨骨刺。1.2手术... 2021年5月~2022年10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足跟内侧双通道技术治疗11例跖筋膜炎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9~71岁。右足8例,左足3例。病程6~24个月。术前X线片显示均有跟骨骨刺。1.2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仰卧位。对患侧内踝骨性标志做标记,于足跟内侧与足底交界处标记跖筋膜走行水平线,分别以内踝后缘及尖端向跖筋膜水平线做垂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足跟内侧双通道技术 跖筋膜炎
下载PDF
急性躯干坏死性筋膜炎诊治3例
6
作者 褚风龙 张瑞 +2 位作者 刘保瑞 贾代良 王海滨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6期41-45,共5页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临床少见且严重、危及生命、进展迅速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感染,通常不累及深部肌层组织,但可于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相应区域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需积极外科治疗。NF起病隐匿,疾病早期易误诊,虽发病率较低,...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临床少见且严重、危及生命、进展迅速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感染,通常不累及深部肌层组织,但可于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相应区域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需积极外科治疗。NF起病隐匿,疾病早期易误诊,虽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和截肢率较高;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累及四肢、肛周,而躯干或会阴部感染导致的NF死亡率更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诊治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下载PDF
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联合跟骨局部减压治疗跖筋膜炎的效果
7
作者 陈波杰 王敷强 +1 位作者 胡伟全 林小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43-46,50,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联合跟骨局部减压治疗对跖筋膜炎患者临床疗效、足底压痛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跖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目的探究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联合跟骨局部减压治疗对跖筋膜炎患者临床疗效、足底压痛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跖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实施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治疗,研究组实施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联合跟骨局部减压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足底压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足踝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踝关节功能[足踝表现评分量表(FAOS)]。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AOFAS-AH评分高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FAOS评分高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中采取跟骨局部减压治疗不仅明显缓解跖筋膜炎患者足底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还有效提升跖筋膜炎患者的足踝功能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 跟骨局部减压 跖筋膜炎 足踝功能
下载PDF
“J型针刀”对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8
作者 熊伟 胡淑清 +3 位作者 程凌 韦林芝 陆华龙 李松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J型针刀”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及合作医院收治的72例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治疗组采用J型针刀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J型针刀”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及合作医院收治的72例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治疗组采用J型针刀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J型针刀”治疗跖筋膜型跟痛症,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疼痛,改善踝-后足部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筋膜炎型跟痛症 J型针刀 有效率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欢 薛朝霞 +1 位作者 康博闻 杨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1]又称足底筋膜炎,是一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的足部疾病,约有1/10的成年人受到PF影响,病程迁延不愈,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当前,PF多采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2]作为一种非侵入、安全、有效的... 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1]又称足底筋膜炎,是一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的足部疾病,约有1/10的成年人受到PF影响,病程迁延不愈,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当前,PF多采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2]作为一种非侵入、安全、有效的治疗,被认为是PF的优选治疗方法。研究发现[3]在PF病人的腓肠肌上存在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围绕MTrPs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疼痛及足踝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4]。当前,手法触诊是诊断MTrPs的“金标准”[5],然而受临床医师经验的影响,极易产生MTrPs的漏判和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筋膜炎 临床医师 红外热成像技术 激痛点 足底筋膜炎 体外冲击波 腓肠肌 非侵入
下载PDF
多参数超声对PF患者针刺疗法治疗前后的分析
10
作者 项东英 车竞 +4 位作者 李远竞 刘晓宁 王伟明 施嘉祥 孔繁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成像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对慢性足底筋膜炎(PF)患者针刺疗法治疗前后超声参数变化,评估针刺疗法对慢性PF临床疗效与作用。方法选取慢性PF患者78例(95只足),分为针刺组(26例,33只足)、安慰针组(26例,32只足)及等待...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成像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对慢性足底筋膜炎(PF)患者针刺疗法治疗前后超声参数变化,评估针刺疗法对慢性PF临床疗效与作用。方法选取慢性PF患者78例(95只足),分为针刺组(26例,33只足)、安慰针组(26例,32只足)及等待治疗组(26例,30只足)。针刺组使用针灸针治疗;安慰针组采用平头针治疗;等待治疗组不予特殊治疗。分别记录三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灰阶超声(厚度、回声、是否有钙化、筋膜内ROI中最高频率亮度水平和平均亮度水平)及彩色超声特征(筋膜血流)和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特征(计算观测部位与周围软组织的弹性应变比),评估灰阶成像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慢性PF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及诊断价值。结果针刺组治疗前后在筋膜厚度、弹性应变比、筋膜内ROI中灰阶最高频率亮度水平和平均亮度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针组治疗前后仅在筋膜厚度、弹性应变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待治疗组各参数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成像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清晰、量化显示慢性PF患者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对临床评估慢性PF治疗后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灰阶超声成像
下载PDF
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新建 刘连成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治疗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联... 目的研究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治疗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疼痛程度、创面愈合率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创面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磺胺嘧啶银乳膏 莫匹罗星软膏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机及针灸治疗思路
12
作者 李阳 杜俊英 +4 位作者 周杰 田鸿芳 陆凤燕 高宏 方剑乔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3期97-101,共5页
经筋分布具有“结、聚、交、合”的整体性。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存在着“点-线-面-体”的联动规律;经筋藏护经脉,其功能的发挥依赖经脉运行气血的濡养与经气的调节。基于经筋理论,可明确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机乃横络痹阻经脉... 经筋分布具有“结、聚、交、合”的整体性。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存在着“点-线-面-体”的联动规律;经筋藏护经脉,其功能的发挥依赖经脉运行气血的濡养与经气的调节。基于经筋理论,可明确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机乃横络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经筋失荣,进一步横络结聚,致局部经筋失能,整体经筋失衡,远端代偿经筋受累。针灸治疗应局部“解结”与整体“复原”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经筋 病机 针灸治疗
下载PDF
严重下肢坏死性筋膜炎1例
13
作者 刘龙刚 张小然 +5 位作者 吴清华 王秋生 岳海岭 李蒙 宿海涛 候伟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3-213,共1页
患者,男,53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入院2个月前活动时出现膝部血肿,给予对症处理,无明显好转。入院前1周患者膝部肿痛明显,并向左大腿上方及小腿远端延伸,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症状持续加重,同时伴明显全身症状,于2022年12月23... 患者,男,53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入院2个月前活动时出现膝部血肿,给予对症处理,无明显好转。入院前1周患者膝部肿痛明显,并向左大腿上方及小腿远端延伸,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症状持续加重,同时伴明显全身症状,于2022年12月23日至我院就诊。查体:自左大腿后上段外侧、左膝部外侧、左小腿外侧至左踝部肿胀明显,局部张力较高,触痛,有波动感。实验室检查:各项感染指标增高。患者入院后给予三代抗生素治疗,膝部小切口引流,各项感染指标开始下降。MRI检查提示:左下肢筋膜下带状异常信号。经全身营养支持、抗感染、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等综合治疗后,全身情况稳定。在腰麻下行手术切开引流、坏死组织切除、负压吸引治疗。术后病理显示筋膜坏死。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经2次清创后创面新鲜,在腰麻下行游离皮肤移植术,术后皮片成活。住院期间指导患者患肢无负重功能锻炼。术后5周开始功能锻炼,并下地扶拐负重。创面彻底愈合后患者开始正常肢体功能锻炼。随访6个月后患者肢体活动良好,能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膝关节血肿
下载PDF
右前臂坏死性筋膜炎1例报道
14
作者 胡天佑 周涛 周洪翔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874-875,共2页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类进展迅速的以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常伴全身性毒血症[1]。该病发病后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患者预后不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乃至死亡。目前常见治疗观念以早期手术干预为主,彻底...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类进展迅速的以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常伴全身性毒血症[1]。该病发病后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患者预后不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乃至死亡。目前常见治疗观念以早期手术干预为主,彻底清理感染病灶可减轻毒血症症状,降低截肢风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3年10月收治1例右手及右前臂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经早期手术干预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脓毒血症 前臂
下载PDF
激素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
15
作者 杨朋坤(译) 吴毅(译编/审) 陆蓉蓉(审)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28-228,共1页
足底筋膜炎(PF)是足部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对牵伸、活动或电疗等治疗方式的研究往往表明,这些方法并不能充分缓解足底筋膜炎。本研究评估了运动、类固醇注射和鞋垫对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这项随机单盲研究纳入了180例确诊为足底筋... 足底筋膜炎(PF)是足部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对牵伸、活动或电疗等治疗方式的研究往往表明,这些方法并不能充分缓解足底筋膜炎。本研究评估了运动、类固醇注射和鞋垫对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这项随机单盲研究纳入了180例确诊为足底筋膜炎的成年人。符合入组标准的成人报告足跟疼痛三个月或更长时间,触诊跟骨内侧结节或足底筋膜近端时有疼痛。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康复宣教联合足跟垫(PA);PA联合下肢运动(PAX);PAX联合皮质类固醇注射(PAXI)(1ml曲安奈德20mg/ml(PAXI))。运动包括根据自身适应的下肢负重慢速抗阻提踵运动,强度为以不超过八次最大重复次数直至力竭。在基线和第52周时进行评估,主要终点事件是应用足部健康状况问卷评估疼痛。研究者对180例受试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12周时,PAXI组较PAX组的疼痛改善更显著(P=0.023)。这种差异在第52周时仍然存在(P=0.045)。然而,在任何时候,组间差异都没有超过预设的最小重要差异。结论:这项针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抗阻运动和矫形器治疗策略中加入皮质类固醇注射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 足底筋膜炎 运动疗法 下肢运动 曲安奈德 抗阻运动 下肢负重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冲击波循经取穴联合中药熏蒸功能锻炼治疗足底筋膜炎临床观察
16
作者 费慧 楼宇梁 曾林如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观察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ryl... 目的观察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治愈率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中疼痛、功能、活动度3项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基础上,使用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足底筋膜炎能更加有效减轻患足疼痛、改善患足功能,其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疗效确切,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体外冲击波 中药熏蒸 循经取穴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和针刀疗法在慢性跖筋膜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伟谦 冷楠楠 +3 位作者 王永强 柏天婷 陈建民 刘国印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和针刀疗法(NKT)在慢性跖筋膜炎(CP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骨科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8例C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患者意向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然后...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和针刀疗法(NKT)在慢性跖筋膜炎(CP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骨科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8例C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患者意向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NKT组(26例)和ESWT组(22例)。ESWT组采用激痛点治疗模式,NKT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模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程度,应用压痛评分评定足跟压痛程度。结果整体分析发现: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的组间比较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随访时间节点,2组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后1周(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压痛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KT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改善(P<0.05);ESWT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程度均较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增加(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NKT组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程度均明显低于ESWT组(P<0.05),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2组患者之间的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差异逐渐增大,但足跟压痛评分间的差异变化不大。结论ESWT和NKT均能有效缓解CPF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并具有较好的镇痛维持效果,但NKT的中远期镇痛效果和维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疗法 体外冲击波疗法 慢性跖筋膜炎 静息痛 活动痛 足跟压痛
下载PDF
嗜酸性筋膜炎的临床、影像特征及误诊
18
作者 徐舟舟 赵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筋膜炎(E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其误诊原因,加强对该病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1例EF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发病年龄16... 目的分析嗜酸性筋膜炎(E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其误诊原因,加强对该病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1例EF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发病年龄16~71岁。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资料、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EF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皮下肿胀/紧硬(90.9%)、关节痛/炎(63.6%)、棍棒感(63.6%)、色素沉着(45.5%)、祈祷手(36.36%)、沟壑征(18.18%)、肌痛肌无力(9.09%)等。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可见肌肉MRI检查受累肌筋膜增厚,1例发现肌肉受累异常信号且活检病理提示合并肌肉受累。11例患者行全层皮肤及肌肉活检,病理多可见筋膜增厚,伴慢性炎性反应、纤维素样变性、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7例见嗜酸粒细胞浸润。其中10例行骨髓穿刺活检,7例有嗜酸性粒细胞增生骨髓象,均未见血液系统肿瘤。结论EF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具有许多相似性,易误诊,深入了解临床、影像特征,分析误诊原因,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筋膜炎 临床表现 影像特征 病理 误诊
下载PDF
肌筋膜指法放松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冰心 邓翠艳 彭显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肌筋膜指法放松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206例MP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3)与试验组(n=103),其中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试... 目的探讨肌筋膜指法放松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206例MP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3)与试验组(n=103),其中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筋膜指法放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疼痛程度以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前静息、后静息变异系数及静息电位较治疗前下降,快速收缩、耐力收缩数据较治疗前上升,试验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持续收缩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FSFI评分上升,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PPS患者采用肌筋膜指法放松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与盆底肌力,缓解疼痛,改善性生活质量,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筋膜 手法按摩
下载PDF
分批次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弧菌感染致坏死性筋膜炎2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贤典 陈梓锋 +2 位作者 王永胜 王波 郑秋宝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给予2021年10月及11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创伤弧菌感染致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创面行分批次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13 d及10 d后,创面坏死组织明显减少,肉... 给予2021年10月及11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创伤弧菌感染致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创面行分批次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13 d及10 d后,创面坏死组织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继而行减张缝合术封闭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坏死性筋膜炎 清创 负压封闭引流 减张缝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