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研究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特点,以探讨影响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0例晚期早产儿(出生时胎龄34~36^(+6)周)和足月新生儿...目的对比研究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特点,以探讨影响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0例晚期早产儿(出生时胎龄34~36^(+6)周)和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胎龄37~41^(+6)周)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使用Jaeger MasterScreen设备进行新生儿肺功能检测。记录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新生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观察指标,包括潮气量(tidal volume,TV)、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idal volume/kilogram,TV/kg)、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达峰时间比(ratio of ti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TPTEF/TE)、达峰容积比(ratio of volu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volume,VPTEF/VE)、呼气中期流速与吸气中期流速比(ratio of the expiratory to the inspiratory flow rate when exhaling and inhaling 50%of the tidal breath volume,TEF50/TIF50)。结果140例新生儿中,晚期早产儿31例(男20例、女11例),胎龄(35.54±0.89)周,出生体重(2.52±0.46)kg;足月新生儿109例(男65例、女44例),胎龄(39.26±1.10)周,出生体重(3.32±0.44)kg。晚期早产儿的TV、MV均显著低于足月新生儿(P值均<0.01),而两组间TV/kg、VPTEF/VE、TPTEF/TE、TEF50/TIF5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身长≥50 cm、校正胎龄≥37周、出生时体重3.0~3.5 kg和>3.5 kg、检查时体重3.0~3.5 kg和>3.5 kg、血清白蛋白30~35 g/L和>35 g/L的新生儿TV和MV均显著高于身长<50 cm、校正胎龄<37周、出生时体重<3.0 kg、检查时体重<3.0 kg、血清白蛋白<30 g/L的新生儿(P值均<0.01)。其他变量亚组间TV和M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TV、MV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检查时体重和校正胎龄均是新生儿TV、MV变化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而非身长、出生体重和血清白蛋白水平(P值均>0.05)。结论检查时体重、校正胎龄是影响新生儿肺功能发育的相关因素,临床医师和新生儿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这对提升新生儿肺发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0例早产儿纳入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根据是否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同期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0例早产儿纳入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根据是否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同期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颅内出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PT、APTT、DD、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且早期早产儿组较晚期早产儿组更为显著(P<0.05)。出血组早产儿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低于未出血组,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高于未出血组(P<0.05)。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均为颅内出血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研究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特点,以探讨影响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0例晚期早产儿(出生时胎龄34~36^(+6)周)和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胎龄37~41^(+6)周)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使用Jaeger MasterScreen设备进行新生儿肺功能检测。记录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新生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观察指标,包括潮气量(tidal volume,TV)、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idal volume/kilogram,TV/kg)、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达峰时间比(ratio of ti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TPTEF/TE)、达峰容积比(ratio of volu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volume,VPTEF/VE)、呼气中期流速与吸气中期流速比(ratio of the expiratory to the inspiratory flow rate when exhaling and inhaling 50%of the tidal breath volume,TEF50/TIF50)。结果140例新生儿中,晚期早产儿31例(男20例、女11例),胎龄(35.54±0.89)周,出生体重(2.52±0.46)kg;足月新生儿109例(男65例、女44例),胎龄(39.26±1.10)周,出生体重(3.32±0.44)kg。晚期早产儿的TV、MV均显著低于足月新生儿(P值均<0.01),而两组间TV/kg、VPTEF/VE、TPTEF/TE、TEF50/TIF5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身长≥50 cm、校正胎龄≥37周、出生时体重3.0~3.5 kg和>3.5 kg、检查时体重3.0~3.5 kg和>3.5 kg、血清白蛋白30~35 g/L和>35 g/L的新生儿TV和MV均显著高于身长<50 cm、校正胎龄<37周、出生时体重<3.0 kg、检查时体重<3.0 kg、血清白蛋白<30 g/L的新生儿(P值均<0.01)。其他变量亚组间TV和M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TV、MV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检查时体重和校正胎龄均是新生儿TV、MV变化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而非身长、出生体重和血清白蛋白水平(P值均>0.05)。结论检查时体重、校正胎龄是影响新生儿肺功能发育的相关因素,临床医师和新生儿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这对提升新生儿肺发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0例早产儿纳入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根据是否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同期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颅内出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PT、APTT、DD、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且早期早产儿组较晚期早产儿组更为显著(P<0.05)。出血组早产儿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低于未出血组,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高于未出血组(P<0.05)。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均为颅内出血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