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效果及其对胆红素、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远征 刘艳红 +2 位作者 梁桂娟 张会敏 康珈宁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疗法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胆红素、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疗法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胆红素、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9例给予间歇蓝光疗法治疗,实验组49例增加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神经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实验组新生儿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疗法能够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间歇蓝光照射疗法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高原藏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9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平措央吉 王东旭 +2 位作者 琼达 泽碧 赵蓉 《西藏科技》 2024年第2期56-60,67,共6页
目的 分析该院近2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胆红素峰值及病因,为高原新生儿胆红素研究提供数据,为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自2019年1月—2021年7月以黄疸相关主诉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 目的 分析该院近2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胆红素峰值及病因,为高原新生儿胆红素研究提供数据,为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自2019年1月—2021年7月以黄疸相关主诉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的藏族近足月儿(>35周),描述了胆红素峰值分布情况、不同胎龄间的比较、伴发症分析及脑病患儿特征描述。结果 29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数据中严重高胆红素血症109例(36.5%),急性胆红素脑病病例6例,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5.5%.发现黄疸日龄4天(范围:1~26d),平均入院日龄7天(范围:1~30d),TSB峰值为342.45±65.23μmol/L。纳入病例中有91%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2例存在ABO自身免疫性溶血。结论 该研究数据展示了藏族近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分布情况,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脑病患儿的占比较高。因此,加大新生儿黄疸相关科普知识受众面,建立系统、全面的随访,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脑病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赵气魄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治疗,观察组采取蓝光联合茵...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治疗,观察组采取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0,P=0.03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胆红素排泄,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 间断蓝光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姜宝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口服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方法分别为蓝光照射和蓝光照...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口服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方法分别为蓝光照射和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观察组粪便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1±0.25)d、(6.12±1.03)d、(5.48±0.43)d,对照组粪便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5±0.29)d、(8.32±1.19)d、(7.88±0.76)d;观察组平均大便次数为(3.93±0.32)次,对照组平均大便次数为(1.36±0.15)次;观察组粪便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大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19.27±25.42)μmol/L,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51.47±27.13)μmol/L,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之于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日摄奶量和体质量增加量分别为(356.00±49.00)mL、(159.70±24.40)g,对照组平均日摄奶量和体质量增加量分别为(323.00±50.00)mL、(125.60±23.50)g;观察组平均日摄奶量和体质量增加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口服治疗,能促使患儿的胆红素水平降低,改善营养状况和治疗状况,疗效安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水平 益生菌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下载PDF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效果
5
作者 何静雅 苏赢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34-038,共5页
分析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35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纳入短时多次组(179例)、长时连续组(178例)。短时多次组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长时连续组予以连续16... 分析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35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纳入短时多次组(179例)、长时连续组(178例)。短时多次组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长时连续组予以连续16h蓝光照射。对比2组的总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皮疹、腹泻、进食奶量减少、脱水、体温升高)、神经行为测定量表评分(NBNA)、临床指标(总胆红素水平低于171μmol/L的时间、哭闹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相比于长时连续组,短时多次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水平较低,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NBNA评分较高,总胆红素水平低于171μmol/L的时间、哭闹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均P<0.05。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哭闹,缩短疗程,有利于新生儿康复,值得采纳、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照射 短时多次 长时连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水平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新进展
6
作者 崔明明 李倩倩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新生儿群体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而中医药治疗方案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文章简述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病机,并从原则、证治分类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要点,介绍了中... 新生儿群体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而中医药治疗方案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文章简述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病机,并从原则、证治分类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要点,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包括灌肠、口服、针刺按摩、泡浴外洗以及预防保健五点内容,希望能够为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云 苌俊明 +7 位作者 赵杰 朱萍 杨柳 张伟业 薛燕 高航 龚辉 王颖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379-382,共4页
目的 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诊治的9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历资料,... 目的 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诊治的9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历资料,根据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效果评估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有效组共57例,无效组共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并进行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水平,并分析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有效组黄疸指数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6,P<0.05);有效组血清总胆红素、AST、ALT水平低于无效组,血清ALB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5、2.273、2.167、8.689,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总胆红素、AST、ALT水平变化均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ALB水平变化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AST、ALT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AL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反比(P<0.05)。结论 治疗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AST、ALT水平越低,ALB越高,可提示患儿病情程度越轻,从而越有利于蓝光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总胆红素 AST ALT ALB 蓝光治疗
下载PDF
双歧杆菌、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范蓉 毛玉萍 王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2619-2621,共3页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50例)和参考组(50例),参考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采用...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50例)和参考组(50例),参考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采用双歧杆菌、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维生素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加快黄疸康复,促进胆红素水平改善,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维生素D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胆红素
下载PDF
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清 张新发 方福龙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9月在赣州市会昌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开...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9月在赣州市会昌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开展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开展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TBIL、DBIL、I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SOD水平下降幅度及MDA水平上升幅度均比对照组明显更小(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黄疸开展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与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在减轻患儿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 血清胆红素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对胆红素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
10
作者 潘知繁 李思宇 +2 位作者 李玲 张燕 华子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对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损伤的影响。方法BV2细胞实验分为两部分。(1)CMA激活实验分为: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处理)、QX77...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对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损伤的影响。方法BV2细胞实验分为两部分。(1)CMA激活实验分为: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处理)、QX77组(20μmol/L QX77处理24 h)、UCB组(40μmol/L UCB处理24 h)、UCB+QX77组(20μmol/L QX77和40μmol/L UCB共处理24 h)。(2)细胞转染实验分为:LAMP2A沉默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处理)、LAMP2A沉默对照+UCB组(40μmol/L UCB处理24 h)、LAMP2A沉默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处理)、LAMP2A沉默+UCB组(40μmol/L UCB处理24 h)。采用改良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6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p65、NLRP3与热休克同源蛋白70的荧光共定位。结果与UCB组相比,UCB+QX77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炎症相关蛋白p65、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以及IL-6、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UCB组和UCB+QX77组热休克同源蛋白70与p65、NLRP3存在共定位。沉默LAMP2A基因后,与LAMP2A沉默对照+UCB组相比,LAMP2A沉默+UCB组炎症相关蛋白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以及IL-6、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CMA在UCB诱导的BV2细胞损伤中被抑制,激活CMA可能通过降低p65和NLRP3蛋白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拮抗胆红素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神经毒性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甲状腺功能、转铁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高月乔 刘燕春 +3 位作者 张丽 邱如新 付薇 郭九叶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BIL)、转铁蛋白(TRF)、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促甲状腺素(TSH)]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朝阳妇幼保健院和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22年1...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BIL)、转铁蛋白(TRF)、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促甲状腺素(TSH)]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朝阳妇幼保健院和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资料,根据血清TBIL水平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112例)和无效组(38例),收集患儿基本资料,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患儿血清TBIL、TRF、T_(4)、T_(3)、TSH表达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BIL、TRF、T_(4)、T_(3)、TSH与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加重,其血清TBIL水平逐渐升高,TRF、T_(3)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073、110.290、19.609,均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T_(4)水平较轻度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7,P<0.05);TRF、T_(3)水平均与TBIL呈负相关关系(r=-0.745、-0.683,P<0.05);蓝光照射治疗无效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高于有效组,TRF、T_(3)水平则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8、17.174、5.796,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BIL、TRF、T_(3)均是患儿治疗无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TBIL、TRF、T_(3)水平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TBIL水平升高,TRF、T_(3)水平降低,可影响蓝光治疗效果,有助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疗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黄疸 总胆红素 转铁蛋白 甲状腺功能 蓝光照射
下载PDF
新生儿胆红素经皮动态测试与早期干预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亚军 顾彩霞 +3 位作者 杜立丛 贺秀丽 刘春洁 徐桂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9期3-5,共3页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动态测试,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将155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在生后3、5、7d进行测试,实验组用J-D1型经皮黄疸仪进行测试,同时目测。对照组沿用传统目测。2组阳性者均经血清...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动态测试,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将155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在生后3、5、7d进行测试,实验组用J-D1型经皮黄疸仪进行测试,同时目测。对照组沿用传统目测。2组阳性者均经血清胆红素测试,对测试值正常足月儿≥205μmolL,早产、低体重儿≥171μmolL者给予干预。结果实验组皮测阳性率大于目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目测阳性率基本一致。干预率进行对比,实验组大于对照组。2组阴性病例中,病理性黄疸发现率(即病理性黄疸漏检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新生儿胆红素经皮测试,与传统目测方法相比更科学、更准确,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测试 干预 新生儿胆红素 经皮胆红素 动态测试 早期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mol/L 病理性黄疸
下载PDF
双歧杆菌联合维生素K1治疗黄疸患儿的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王静 吴项英 强中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维生素K1治疗黄疸患儿的疗效及对其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黄疸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维生素K1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治疗...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维生素K1治疗黄疸患儿的疗效及对其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黄疸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维生素K1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疗效、黄疸指数、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胎便排空、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黄疸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维生素K1治疗黄疸的疗效较显著,且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方面效果较好,治疗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黄疸患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双歧杆菌 维生素K1 疗效 炎症指标
下载PDF
蓝光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支持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80例疗效分析
14
作者 刘艳霞 李静 赵学青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联合应用蓝光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支持治疗对促进其黄疸消退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蓝光治疗,同时给予...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联合应用蓝光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支持治疗对促进其黄疸消退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蓝光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新生儿蓝光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经皮黄疸指数(TC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2组患儿治疗和康复用时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可知,观察组具有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TCB、TBiL及DBiL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B、TBiL及DBiL水平均更低(P<0.05)。2组治疗和康复用时对比,观察组接受蓝光治疗的时间以及胎便排空、黄疸消退和住院所用时间均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用蓝光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支持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缓解,可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蓝光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胆红素 疗效分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探究新生儿黄疸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的影响
15
作者 李小妹 余桂英 林小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845-2848,共4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接受标准护理干预(50例,对照组),另一组实施精细化...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接受标准护理干预(50例,对照组),另一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50例,观察组),并比较两组在胆红素水平、症状改善情况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改变、症状缓解的情况以及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实施细致化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加快黄疸的消退和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定制护理干预血清胆红素水平 黄疸消退时间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炎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共计200例新生儿,统计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新生儿中有46例发生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23.00%。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共计200例新生儿,统计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新生儿中有46例发生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23.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 2.378,95%CI 1.957~3.198)、ABO溶血(OR 1.758,95%CI 1.527~2.857)、Apgar <7分(OR 2.015,95%CI 1.745~3.058)、白蛋白<25 g/L(OR 3.289,95%CI 2.347~5.062)、缺氧缺血性脑病(OR 4.019,95%CI 2.867~6.158)、宫内感染(OR 1.827,95%CI 1.379~2.894)、妊娠期高血压(OR 2.579,95%CI 2.072~3.957)是影响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ABO溶血、低Apgar评分、低白蛋白水平、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均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丰度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分析
17
作者 左群 郁西平 +1 位作者 高科 李志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评估肠道菌群丰度在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黄疸组,... 目的探讨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评估肠道菌群丰度在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黄疸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并采集静脉血进行临床检测。采集两组新生儿粪便并使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新生儿粪便样本中菌群RNA,分析肠道菌群α多样性[Chao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采用Pearson法分析临床指标与健康、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与临床指标对病理性黄疸的诊断价值。结果黄疸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红细胞计数(R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组普拉梭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肠道埃希菌属、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双歧杆菌属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hs-CRP、CoHb、WBC、ALT、γGT、TBIL、DBIL水平与肠道菌群普拉梭菌属呈正相关(r=0.280、0.330、0.375、0.160、0.229、0.470和0.449,均P<0.05),HGB、HCT、AST与肠道菌群普拉梭菌属无相关性(r=0.161、0.091和0.074,均P>0.05)。hs-CRP、CoHb、WBC、HGB、ALT、γGT、TBIL、DBIL水平与肠道菌群柠檬酸杆菌属呈正相关(r=0.360、0.394、0.475、0.246、0.223、0.256、0.581和0.542,均P<0.05),HCT、AST与肠道菌群柠檬酸杆菌属无相关性(r=0.148和0.118,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959(95%CI:0.926,0.992),敏感性为95.0%(95%CI:0.861,0.990),特异性为95.1%(95%CI:0.877,0.986)。结论证实了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与多样性的变化,其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相关性。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作为生物标志物,可能对病理性黄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黄疸 肠道菌群丰度 新生儿 诊断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CRP、PCT、γ-G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文霞 秦小刚 杨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根据预后结局将其分为感染组1...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根据预后结局将其分为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63例。比较2组血清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小板、CRP、PCT、γ-GT水平。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评估CRP、PCT、γ-GT及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并发感染17例,发生率为20.99%。感染组患儿血清CRP、PCT、γ-G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升高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γ-GT水平单一及联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AUC分别为0.713(95%CI:0.601~0.827)、0.707(95%CI:0.602~0.813)、0.673(95%CI:0.551~0.795)、0.802(95%CI:0.713~0.912),联合检测预测效能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CRP、PCT、γ-GT水平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中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原 Γ-谷氨酰转移酶
下载PDF
抚触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刘一华 廖春燕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联合使用抚触护理与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57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178例)和研究组(1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抚触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联合使用抚触护理与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57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178例)和研究组(1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抚触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细节护理。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症状、护理满意度、不良护理事件。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总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应用临床护理中联合应用抚触护理与细节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抚触护理 细节护理 胆红素
下载PDF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阮仁伟 刘晓玲 王舒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联合光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5 d后的实验室指标(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6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为(114.54±25.22)、(101.52±22.3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32.49±39.42)、(125.23±40.29)μmol/L],观察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4.29±0.42)×10^(12)/L、(153.32±13.32)g/L,均高于对照组[(3.54±0.45)×10^(12)/L、(145.21±14.2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的AST、ALT和ALP水平分别为(34.23±5.21)、(45.21±6.43)、(138.05±20.04)U/L,均低于对照组[(45.03±6.04)、(103.42±15.62)、(174.52±28.5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免疫球蛋白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提高ABO溶血性黄疸患儿疗效,可有效缩短患儿的康复进程,并改善其肝功能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 ABO溶血性黄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