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合制剂对新生儿肝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庄剑 王桂珍 +2 位作者 王耀明 郁皓 周静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复合制剂对新生儿肝脏的损害作用。方法 :6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 2组 ,检测 2组用药前后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和直接胆红素 (DB) ,进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治疗组自身配对资料统计分析 ,... 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复合制剂对新生儿肝脏的损害作用。方法 :6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 2组 ,检测 2组用药前后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和直接胆红素 (DB) ,进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治疗组自身配对资料统计分析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用药前后血ALT和DB差异均无显著性 ;用药后TB明显低于用药前 (P<0 .0 1 )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TB和DB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用药期间和停药后均未发现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亦无黄疸消退后复发现象。结论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对新生儿肝脏无损害或损害轻微 ,对胆红素代谢无明显影响。血ALT轻度增高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可慎用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合制剂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药物不良反应 肝脏毒性 新生儿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雪荣 陈佳红 +2 位作者 于春冬 纪静 罗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52-653,657,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5例HIS患儿为研究组,4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采用PCR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咽分泌物...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5例HIS患儿为研究组,4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采用PCR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咽分泌物中的EBV DNA,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45例患儿中有7例血清VCA-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5·6%;对照组40例婴儿血清VCA-IgM抗体均为阴性,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EBV DNA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分泌物EBV DNA的阳性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感染是IHS的重要病因,由EBV感染导致的婴儿肝脏损害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婴儿肝炎综合征
下载PDF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源 马雪玲 +1 位作者 耿江辉 张少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nfantile cholestatic hepatopathy,ICH)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ICH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同期住院患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统计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喂养史、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史... 目的探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nfantile cholestatic hepatopathy,ICH)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ICH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同期住院患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统计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喂养史、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史、大便颜色、皮肤黄染史、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清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ICH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史、皮肤和(或)巩膜黄染史、高血清ALT水平为ICH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母乳喂养、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史、皮肤和(或)巩膜黄染史,高血清ALT水平为ICH发病的高危因素,人工喂养为ICH发病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肝病 婴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和平 何四平 +2 位作者 高雅君 伍光春 罗韦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4例,位于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4例,位于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瘤体直径7~17 cm,平均12.5 cm。CT表现取决于肿瘤囊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表现为囊性型(2例)、囊实混合型(9例)和实性型(1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鉴别,术前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丽珠肠乐佐治婴儿肝炎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晓燕 刘亦芳 吴万元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3-74,共2页
采用丽珠肠乐佐治婴儿肝炎综合征 5 0例 ,其中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 ,丽珠肠乐服用方法为每次 1/ 2粒 ,每日 3次 ,共服 3周 ,结果显示丽珠肠乐促使黄疸消退 ,使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吃奶差等多种消化症状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 86 ... 采用丽珠肠乐佐治婴儿肝炎综合征 5 0例 ,其中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 ,丽珠肠乐服用方法为每次 1/ 2粒 ,每日 3次 ,共服 3周 ,结果显示丽珠肠乐促使黄疸消退 ,使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吃奶差等多种消化症状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 86 .4% ,明显优于对照组 6 7% ,两组患儿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且未发现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婴儿肝炎综合征 丽珠肠乐 疗效
下载PDF
SPECT^(99m)TC-PMT肝胆显像鉴别诊断婴儿黄疸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明太 刘纯 +1 位作者 金玉 赵玉元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黄疸 婴儿 诊断 鉴别诊断 SPECT 肝胆显像
下载PDF
婴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田长印 任喜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3-94,共2页
本文对128例婴儿病理性黄疽分析显示,乙肝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且与明道闭锁形成密切相关。黄疸程度、病因等影响预后。重症肝炎、胆道闭锁预后极差。故认为早诊断、早治疗可大大改善领后。
关键词 婴儿 黄疸 病理性黄疸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万宏 万盛华 李香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9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99锝m-亚甲基二磷酸盐肝胆显像对婴儿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SPECT仪对115例、日龄29~130 d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患儿进行99锝m-亚甲基二磷酸盐肝胆核素显像,并经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手术及随访确诊。结果 115例婴儿持... 目的探讨99锝m-亚甲基二磷酸盐肝胆显像对婴儿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SPECT仪对115例、日龄29~130 d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患儿进行99锝m-亚甲基二磷酸盐肝胆核素显像,并经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手术及随访确诊。结果 115例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患儿中34例为延迟性显像(其中30例为24 h略见肠道显影),73例肠道内无放射性浓聚,8例为正常显像。34例延迟性显像者中27例转外科腹腔镜下胆道探查(25例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2例瘀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行胆道冲洗术),另有2例临床随访证实为瘀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73例肠道内无放射性浓聚者中,45例转外科腹腔镜下胆道探查(43例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2例瘀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行胆道冲洗术),另有11例临床随访证实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核素肝胆显像对先天性胆道闭锁诊断的灵敏度为68.3%(54/79),特异度为85.7%(12/14),准确度为71.0%(66/93)。结论99锝m-亚甲基二磷酸盐肝胆显像结合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能正确鉴别先天性胆道闭锁与瘀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先天性胆道闭锁 瘀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锝m-亚甲基二磷酸盐 婴儿
下载PDF
儿童肝脏炎性假瘤(附6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国 程东渤 +4 位作者 李维华 孙玉芝 罗莉 马述仕 陈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909-910,共2页
报告6例儿童肝脏炎性假瘤.患者年龄4~13岁,男4例,女2例.主要症状有间断性发热、上腹部疼痛及肿块.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临床上均误诊肝脏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均呈炎性增生性肿块.讨论了发病原因和诊断.
关键词 肝脏 炎性假瘤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国升 吕自力 +4 位作者 陆力坚 唐清 杨梅雄 周虹均 单庆文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90-1592,1600,共4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2例Caroli病患儿(为同胞姐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 2例患儿以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或腹胀为主要表现,查体有肝脾肿大,CT提示有肝... 目的总结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2例Caroli病患儿(为同胞姐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 2例患儿以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或腹胀为主要表现,查体有肝脾肿大,CT提示有肝内胆管扩张呈囊状、肝硬化并脾大、门脉高压,病理特点为肝细胞水肿变性,汇管区大量纤维及胆管增生,胆栓形成,符合Ⅱ型Caroli病的诊断,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建议肝移植。结论 Caroli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目前手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肝移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小儿
下载PDF
婴肝综合征HCMV感染临床与肝功能损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波 李刚 +2 位作者 孙正芸 彭京红 李雪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6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酶标化学发光定量斑点杂交技术测定患儿尿HCMVDNA,并与血清ELISA法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用速率法检测肝功能。结果:30例婴肝患 儿血中ELISA法检测HCMV抗体阳性,占16.67...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酶标化学发光定量斑点杂交技术测定患儿尿HCMVDNA,并与血清ELISA法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用速率法检测肝功能。结果:30例婴肝患 儿血中ELISA法检测HCMV抗体阳性,占16.67%,尿定量斑点杂交检测阳性,占56.67%,HCMV感染和肝功能损害,二者是显著正相关(r=0.9219,P<0.001),尿中阳性率越高,肝脏损害程度越重。结论:随着核酸技术的进展,方法愈先进,检出阳性率愈高,证实HCMV是婴肝综合征的重要病原,对有肝功能损害者,要想到可能存在HCMV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婴儿肝炎综合症 肝损害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甲胎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冬梅 孙敏 张盛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89-139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甲胎蛋白(AFP)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和血清AFP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复查随访。结果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中有68例血清AFP水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甲胎蛋白(AFP)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和血清AFP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复查随访。结果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中有68例血清AF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例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AFP稳定上升型的患儿发生肝癌;1例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AFP持续低浓度型的患儿发生肝癌。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肝癌的发生可能与HBV感染模式和AFP动态变化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甲胎蛋白 儿童 肝癌
下载PDF
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子亮 刘华珍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7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诊断病例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太子参、苦参、水红子、焦山楂等。本院制剂室加工提取,浓缩为颗粒剂,每包5g。对照组服妈咪爱冲剂(多维乳酸菌散)每次1g,2... 目的:探讨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诊断病例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太子参、苦参、水红子、焦山楂等。本院制剂室加工提取,浓缩为颗粒剂,每包5g。对照组服妈咪爱冲剂(多维乳酸菌散)每次1g,2次/d。中西药均在餐前30min服用,以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72.5%,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85%。治疗组食量和体重的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增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食量、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妈咪爱组,且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厌食症/中医疗法 @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应用 吗咪爱/治疗应用
下载PDF
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程序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志华 董永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8-299,共2页
为鉴别诊断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我们采用鉴别诊断程序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对象 78例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具有血清胆红素值升高、且以直接胆红素值升高为主,肝脏肿大≥3cm和大便颜色呈浅黄或白色。年龄15天~4... 为鉴别诊断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我们采用鉴别诊断程序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对象 78例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具有血清胆红素值升高、且以直接胆红素值升高为主,肝脏肿大≥3cm和大便颜色呈浅黄或白色。年龄15天~4个月,其中15~28天11例,~90天55例,>90天1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阻塞性黄疸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艳华 王新利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PNAC)是肠外营养并发症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儿科医师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早产儿本身问题、经肠道摄入的减少、全肠外营养的潜在毒性作用三个方面概述其危险因素。
关键词 新生儿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锰对新生鼠肝组织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本延 张合喜 +1 位作者 朱长才 张裕曾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0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染锰后对其子代新生鼠肝组织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雌性大鼠随机分为 4组 ,腹腔注射氯化锰 ,剂量分别为 0、7.5、1 5和 30 mg/kg,待其自然分娩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子代新生鼠肝组织内微量元素锰、铜、锌和铁... 目的研究大鼠染锰后对其子代新生鼠肝组织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雌性大鼠随机分为 4组 ,腹腔注射氯化锰 ,剂量分别为 0、7.5、1 5和 30 mg/kg,待其自然分娩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子代新生鼠肝组织内微量元素锰、铜、锌和铁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各组肝组织内锰含量明显增高 ( P<0 .0 1 ) ;锌含量则低于对照组 ( P<0 .0 5,P<0 .0 1 ) ;实验各组铜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1 5mg/kg和 30 mg/kg组铁含量高于对照组 ( P<0 .0 5,P<0 .0 1 )。结论 :大鼠孕期染锰 ,使其新生鼠肝组织内锰、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发生明显变化 ,影响了锰、锌、铁在体内的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鼠 微量元素 肝组织
下载PDF
婴儿持续性黄疸与巨细胞病毒PCR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清流 黄秋生 李庶甘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6年第4期18-19,共2页
本文应用PCR技术对持续性黄疸婴儿进行巨细胞病毒检测,结果68例患儿血清中巨细胞病毒(CMV)38例阳性,阳性率为55.9%;尿中CMV45例阳性,阳性率为66.2%。PCR与病毒分离及其它血清学方法相比,既快速又敏... 本文应用PCR技术对持续性黄疸婴儿进行巨细胞病毒检测,结果68例患儿血清中巨细胞病毒(CMV)38例阳性,阳性率为55.9%;尿中CMV45例阳性,阳性率为66.2%。PCR与病毒分离及其它血清学方法相比,既快速又敏感,尿标本用于PCR检测CMV-DNA取材及处理简便,且较血标本检出率为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黄疸 婴儿 巨细胞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婴儿肝胆疾病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永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99年第10期7-9,共3页
关键词 肝胆疾病 婴儿 现状 进展
下载PDF
小儿肝病的特点及危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志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8期4-7,共4页
关键词 肝病 危害性 儿童 肝功能
下载PDF
儿童肝细胞外间质(ECM)水平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项明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 为了解儿童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以及在慢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0名1~15岁健康儿童和180名患有慢性肝炎儿童的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结... 目的 为了解儿童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以及在慢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0名1~15岁健康儿童和180名患有慢性肝炎儿童的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结果 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x±s)如下:HA(58±16)ng/ml,LN(115±17)ng/ml,PcⅢ(146±27)ng/ml,CⅣ(51±16)ng/ml。HA、CⅣ与年龄不相关(r=-0.022,P>0.05;r=0.070,P>0.05),而LN与年龄显著相关(r=0.128,P<0.01),PcⅢ与年龄呈负相关(r=-0.669,P<0.01)。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与同龄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轻度慢性肝炎患儿除HA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3项均无差异。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的4种血清标志物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中,有2种或3种以上的标志物显著性增加。结论 4项标志物在儿童期有其年龄特征。它们可反映慢性肝炎患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因此,对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细胞外间质 临床价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 肝纤维化 慢性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