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镜在化脓性肉芽肿诊断中的评估
1
作者 王素环 宋维芳 +3 位作者 欧阳玲 林双娇 刘作谨 陈燕婷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化脓性肉芽肿皮肤镜特征及皮肤镜在化脓性肉芽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疑似化脓性肉芽肿的31处皮损,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生进行临床诊断,随后由皮肤镜医生进行皮肤镜检查,同时对皮损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对比诊断结... 目的探讨化脓性肉芽肿皮肤镜特征及皮肤镜在化脓性肉芽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疑似化脓性肉芽肿的31处皮损,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生进行临床诊断,随后由皮肤镜医生进行皮肤镜检查,同时对皮损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31例疑似皮损中,皮肤镜检查确诊25例,组织病理检查确诊27例。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皮肤镜检查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75%。化脓性肉芽肿患者的皮肤镜特征以红色均质区最多见(25/27,93%),其次为白色领圈样结构(18/27,67%)。常见皮肤镜模式为红色均质区+白色领圈样结构+白色条带(7/27),其次为红色均质区+白色领圈样结构(6/27)、红色均质区+白色领圈样结构+血管结构(4/27)。结论皮肤镜可以作为化脓性肉芽肿的辅助检查和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化脓性 皮肤镜 组织病理 诊断
下载PDF
超声诊断大隐静脉假性静脉瘤1例
2
作者 刘荣玮 叶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69,共1页
病例女,55岁,主诉: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5年余,加重2天。无外伤史及有创操作史。体格检查:右侧大腿腹股沟区触及约4 cm×2 cm大小的包块,包块位置较表浅,触感较软,无硬结、无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等表现。超声检查(图1~3):右大腿根... 病例女,55岁,主诉: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5年余,加重2天。无外伤史及有创操作史。体格检查:右侧大腿腹股沟区触及约4 cm×2 cm大小的包块,包块位置较表浅,触感较软,无硬结、无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等表现。超声检查(图1~3):右大腿根部大隐静脉旁探及大小约36 mm×13 mm的囊性回声,可见自发显影,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组织包裹,无静脉壁样结构。CDFI:囊性回声内探及红蓝交替的静脉样血流频谱,囊性回声通过一宽约1.1 mm的破口与大隐静脉相通,破口处血流信号为双向连续的低速血流频谱。超声诊断:大隐静脉假性静脉瘤(Venous pseudo-aneurysm,VPA)形成未合并血栓。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患者行右侧大腿腹股沟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图4)证实为VPA形成未合并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静脉 血管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头皮血管瘤影响毛发生长的研究
3
作者 翟寒月 宋益兴 翟淑越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婴儿头皮血管瘤(IH)影响毛发生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38例接受PDL治疗并痊愈的头皮浅表血管瘤患儿,电话随访治疗结束以后至少2年的头发生长情况。结果随访时29例患儿头发生长基本恢复正常,... 目的探讨应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婴儿头皮血管瘤(IH)影响毛发生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38例接受PDL治疗并痊愈的头皮浅表血管瘤患儿,电话随访治疗结束以后至少2年的头发生长情况。结果随访时29例患儿头发生长基本恢复正常,6例患儿头发生长稀少,3例患儿头发完全缺失。瘤体面积≥1cm,PDL治疗次数>7次,平均治疗能量≥10J/cm²是影响毛发生长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头皮浅表血管瘤患儿,当瘤体面积≥1cm²、瘤体厚度增加时,建议采用PDL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减少激光治疗次数与治疗能量,以避免激光治疗引起脱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头皮 婴儿 脱发 脉冲染料激光
下载PDF
误诊为色素痣的血管角皮瘤患儿皮损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圆圆 罗鸯鸯 +4 位作者 孙磊 汤建萍 李珂瑶 岳淑珍 周斌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8-20,24,共4页
目的探讨误诊为色素痣的血管角皮瘤皮损临床特点及皮肤影像学镜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被误诊为色素痣的8例血管角皮瘤患儿皮损的皮肤影像学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误诊为色素痣的血管角皮瘤患儿8例(皮损发生在下肢6例,肩部1例,面部1例).组... 目的探讨误诊为色素痣的血管角皮瘤皮损临床特点及皮肤影像学镜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被误诊为色素痣的8例血管角皮瘤患儿皮损的皮肤影像学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误诊为色素痣的血管角皮瘤患儿8例(皮损发生在下肢6例,肩部1例,面部1例).组织病理学改变均可见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囊腔样结构,内可见大量红细胞,管周稀疏炎性细胞浸润.皮肤镜下表现:紫红色和(或)淡红色背景下,大量圆形、椭圆形、形状不规则的紫黑色、紫红色、两者混合存在的腔隙样结构,外周见蓝白幕.局部可见白色鳞屑6例,棕褐色鳞屑1例,黑色结痂2例,红斑1例.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镜下表现:表皮局部变薄,真皮乳头层扩张,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薄壁管性结构,管腔内见血流,内可见大量中低折光细胞.其中4例见灶状角化不全,角化过度,棘层肥厚;1例皮损局部真皮浅层见不等量中高折光细胞浸润.8例患儿皮损手术切除后随访,未见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不典型血管角皮瘤皮损肉眼易误诊为色素痣,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和鉴别血管角皮瘤的金标准.皮肤镜及RCM检查对血管角皮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可作为无创、快速的辅助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角皮瘤 色素 皮肤镜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误诊
下载PDF
皮损大部切除术及全厚皮片移植术成功治疗先天性丛状血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董丽萍 朱飞 +2 位作者 陈竹 蔡新颖 肖风丽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06-209,共4页
49岁男性患者,左腋窝后侧红褐色斑片、结节49年,伴疼痛40余年。皮肤科情况:左腋窝后侧背部可见一20 cm×12 cm大小的暗红色斑片,上有数个粟粒至黄豆大小暗红色结节,局部有浸润感,边界不清,按压时疼痛加重,压之不褪色。组织病理示:... 49岁男性患者,左腋窝后侧红褐色斑片、结节49年,伴疼痛40余年。皮肤科情况:左腋窝后侧背部可见一20 cm×12 cm大小的暗红色斑片,上有数个粟粒至黄豆大小暗红色结节,局部有浸润感,边界不清,按压时疼痛加重,压之不褪色。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多个小的毛细血管增生性结节,管腔呈“炮弹”状分布;免疫组化染色示CD34、CD31、FLi-1、F8均(+),Ki-67(1%+)。诊断:先天性丛状血管瘤。治疗:局部注射聚桂醇2次后,行皮损大部切除术和全厚皮片移植术。术后2个月移植皮片生长良好,疼痛消失,目前仍在随访中。结合该例对近10年国内外报道的108例丛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丛状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外科切除术 全厚皮片术移植术
下载PDF
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角皮瘤1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左亚刚 王家璧 +6 位作者 晋红中 刘跃华 王宏伟 姜国调 马东来 刘克英 邓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5-476,共2页
目的:评价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角皮瘤的疗效。方法:采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1例血管角皮瘤患者。结果:痊愈5例(45.45%),显效4例(36.36%);有效2例(18.18%),有效率为81.81%,治疗1次有效率为54.55%。仅1例患者治疗部位出现色素减退。结... 目的:评价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角皮瘤的疗效。方法:采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1例血管角皮瘤患者。结果:痊愈5例(45.45%),显效4例(36.36%);有效2例(18.18%),有效率为81.81%,治疗1次有效率为54.55%。仅1例患者治疗部位出现色素减退。结论: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角皮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角皮瘤 染料激光 脉冲
下载PDF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455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曾丽 谢红炬 +2 位作者 王晖 陈碾 段非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549-550,共2页
2008年7月~2009年7月,我们应用595nm可调脉冲染料激光(以下简称Vbea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45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455例,其中男173例,女282例,年龄:
关键词 可调脉冲染料激光 皮肤血管性病变 激光治疗 Vbeam激光 2009年
下载PDF
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演变规律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康敏 张志谦 +1 位作者 孙润芹 苏宝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8-139,共2页
本文观察了90例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组织形态,其中消退期64例的主要组织学特点是瘤组织的主质消退,间质增生,AgNOR和肥大细胞计数均低于增生期(P<0.01)。消退的形式有两型:一型是血管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萎缩,管腔闭合、消失,纤维组... 本文观察了90例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组织形态,其中消退期64例的主要组织学特点是瘤组织的主质消退,间质增生,AgNOR和肥大细胞计数均低于增生期(P<0.01)。消退的形式有两型:一型是血管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萎缩,管腔闭合、消失,纤维组织增生;另一型是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减少,脂肪组织增生浸润。在Ⅰ期消退中。两种形式消退的发生率及量无明显差异。在Ⅱ、Ⅲ期消退中90%(27/30)是以第二种形式消退为主。消退率和消退范围均与病程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肿瘤 自然消退 儿童
下载PDF
鱼肝油酸钠相对大剂量治疗口面部海绵状血管瘤38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寿柏泉 丁冠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2-104,共3页
1980年4月至1987年4月,我科用5%鱼肝油酸钠相对大剂量治疗口面部海绵状血管瘤410例,失访25例,随访385例(498个瘤),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鱼肝油酸钠 血管瘤 颌面部
下载PDF
多发性丘疹型血管角皮瘤伴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5
10
作者 尚进 何威 +4 位作者 吴军 黎智 黄海 余小勤 付秋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6-416,415,共2页
患儿男,5岁。 主诉:左肩部起多个红色丘疹40余天。 现病史:40余天前家人发现患儿左肩部有2个粟粒大红色丘疹,随后邻近部位渐出现20余个类似的红色丘疹,渐增至绿豆或黄豆大,无自觉症状,部分皮损擦破后易出血。发疹前局部无外伤史。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角皮瘤 血管瘤 海绵状
下载PDF
表现为红斑结节及多毛的丛状血管瘤 被引量:4
11
作者 左亚刚 马东来 +1 位作者 李峰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1-302,共2页
报告1例以红斑结节伴多毛为主要表现的丛状血管瘤。患儿女,8岁。左上肢结节伴多毛和疼痛2年。皮肤科检查可见左前臂数个直径0.5~2cm的暗褐色结节,部分结节萎缩。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散在毛细血管组成的团块,呈丛状或卵圆形,可见圆形... 报告1例以红斑结节伴多毛为主要表现的丛状血管瘤。患儿女,8岁。左上肢结节伴多毛和疼痛2年。皮肤科检查可见左前臂数个直径0.5~2cm的暗褐色结节,部分结节萎缩。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散在毛细血管组成的团块,呈丛状或卵圆形,可见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管腔,含有较多的内皮细胞和周皮细胞,细胞无异形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内皮细胞CD34、CD31阳性,周皮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丛状 多毛症
下载PDF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5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洋 吴丽莉 +2 位作者 刘伟强 吴晓辉 林万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02-104,i0006,共4页
目的观察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技术对57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进行观察,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呈单发息肉状,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手部,直径多<2 cm,无性别差异。病变大多位于黏膜... 目的观察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技术对57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进行观察,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呈单发息肉状,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手部,直径多<2 cm,无性别差异。病变大多位于黏膜或真皮内,其中2例位于静脉内,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形成小叶状结构,部分表面有溃疡形成或出血。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FⅧ、CD31、CD34及SM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结论分叶状毛细血管瘤主要发生在成人,可自愈,部分复发。组织学特征是毛细血管瘤样增生形成小叶状结构,需与包括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在内的多种血管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 病理分析
下载PDF
小腿获得性丛状血管瘤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声利 曾学思 +2 位作者 宋琳毅 韩永智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4-655,共2页
报告1例获得性丛状血管瘤。患者男,43岁。左小腿红色丘疹3年余,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至皮下组织散在分布细胞团块,境界清楚,细胞团块由裂隙或不规则狭窄血管腔构成。组织病理学诊断:获得性丛状血管瘤。
关键词 血管瘤 丛状 获得性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季天海 姚丽青 +2 位作者 陈曦 张哉根 邓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目的拟找出与各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附属新桥医院、附属大坪医院病理科1995~1998年间归档的各级恶性黑色素瘤标本55例.同时选取尸检对应... 目的拟找出与各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附属新桥医院、附属大坪医院病理科1995~1998年间归档的各级恶性黑色素瘤标本55例.同时选取尸检对应部位正常组织共10份作为阴性对照.应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S-p法检测石蜡标本中耐药基因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朴酶Ⅱ(TopoⅡ)、P-糖蛋白(Pgp)和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用形态计量方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对所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美国癌症联合会(AJC)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耐药基因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率分别为36.4%(20/55=36.4%)、52.7%(29/55=52.7%)和43.6%(24/55=43.6%),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和TopoⅡ和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O.05).Ki-67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呈多少不等的阳性,不同级别及与非肿瘤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该指标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以27%为分界点两条生存曲线间时序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微血管密度:AJC分级中Ⅰ级与正常黏膜组织之间的微血管密度差异无显著性,而Ⅱ、Ⅲ、Ⅳ级的微血管密度均显著增多(P<0.01),坏死组织中微血管平均数更为增多,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性相关(P<0.01).微血管计数>39.5的恶性黑色素瘤比<39.5的恶性黑色素瘤生存期显著缩短.结论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了对恶性黑色素瘤预后有密切关系的7个指标:AJC分级是最重要的预后因子,其次为Ki-67阳性率、微血管密度、肿瘤耐药因子Pgp、TopoⅡ、GSTπ,而组织有无坏死则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因果律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15
作者 袁新初 周乾毅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探讨TGF β1 在毛细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并分析TGF β1 在不同时期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TGF β1 表达阳性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 目的 :探讨TGF β1 在毛细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并分析TGF β1 在不同时期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TGF β1 表达阳性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增生期血管瘤组织 ,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由此提示TGF 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甲下血管球瘤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佳 曾学思 +1 位作者 孙建方 李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5-306,共2页
报告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男,36岁。右示指甲下暗红色丘疹,并伴有放射性刺痛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有假包膜,境界清楚,瘤内可见血管腔,周围绕以多层血管球细胞,基质中有较多肥大细胞及黏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 报告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男,36岁。右示指甲下暗红色丘疹,并伴有放射性刺痛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有假包膜,境界清楚,瘤内可见血管腔,周围绕以多层血管球细胞,基质中有较多肥大细胞及黏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肌动蛋白、CD34均(+),结蛋白、FⅧ均(-)。诊断:血管球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甲下
下载PDF
匐行性血管瘤2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东来 何志新 +1 位作者 方凯 刘克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18-719,共2页
报道2例匐行性血管瘤。2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1例皮损泛发,累及躯干和四肢,另1例皮损局限于双侧臀部。1例的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匐行性血管瘤的改变。经可调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2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匐行性血管瘤 可调脉冲染料激光 治疗
下载PDF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海波 邢晓皖 +3 位作者 王晓秋 王志华 顾萍 陈晶晶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SN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NTHP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以6例软组织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作为观察对照。结果 5例SNTHPC中女性4例,男性1例,...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SN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NTHP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以6例软组织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作为观察对照。结果 5例SNTHPC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平均年龄54岁;发生于左鼻腔2例,右鼻腔3例。术前症状主要为鼻塞和鼻出血。肿块平均直径2.6 cm。镜下见病变位于黏膜下,瘤细胞密度较大,呈短束状、席纹状或旋涡状排列,其中2例可见细胞致密区和疏松区交替分布的现象。细胞间有较多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管腔呈圆形、不规则形或裂隙状,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呈血管外皮瘤样。2例可见少数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界限清楚,核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1~3个/10HPF,不见非典型核分裂象。均可见细胞间红细胞外渗,3例可见出血;均可见散在分布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均未见坏死。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和SMA(+),血管D2-40均(+)。6例SFT vimentin、CD34、CD99和bcl-2(+),2例SMA呈灶性弱(+)。术后随访0.5~2.5年,1例复发。结论 SNTHPC是一种好发于成人鼻腔和鼻窦的少见软组织肿瘤,可局部复发但罕见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D2-40
下载PDF
VEGF、TGF-α和TGF-β_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嘉锋 张一鸣 +1 位作者 孙家明 李薇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目的:了解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α、TGF-β1在血管瘤中的表达,进一步认识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法对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TGF-α、TGF-β1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 目的:了解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α、TGF-β1在血管瘤中的表达,进一步认识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法对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TGF-α、TGF-β1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血管中VEGF、TGF-α、TGF-β1不表达,VEGF、TGF-α在血管瘤中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P<0.05)。TGF-β1在血管瘤中低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不表达。结论: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瘤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VEGF及TGF-α可作为区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血管瘤 血管畸形
下载PDF
腔内修复抢救胸主动脉创伤伤员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郗二平 朱健 +5 位作者 朱水波 王荣平 晏明 张瑜 许贵华 殷桂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85-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抢救胸主动脉创伤(thoracic aortic trauma,TAT)伤员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可行性,从而为临床快速、简便、有效地急救TAT提供依据。方法对因EVAR中...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抢救胸主动脉创伤(thoracic aortic trauma,TAT)伤员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可行性,从而为临床快速、简便、有效地急救TAT提供依据。方法对因EVAR中锚定区(landing zone,LZ)不足的19例TAT伤员进行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大脑动脉环(Willis环)检查。如颈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通畅及Willis环完整则在EVAR时直接完全封闭LSA开口。术后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复查、随访,观察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例(4/19)伤员因近端LZ不足,均选择了在EVAR术中直接完全封闭LSA开口,均获得了手术成功。术后复查提示LSA远端无前向性血流1例、少量血流1例、中等量血流1例、正常血流1例。出院后平均随访21.2个月,随访期间2例伤员完全没症状;1例左上肢皮色稍苍白,皮温较对侧低,左上肢运动轻微减少,短暂性麻木、针刺感;1例阵发性眩晕,左上肢间歇性肌力减弱。所有症状表现轻微,无需再次手术以减轻症状。结论在明确颈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通畅及Willis环完整后,应用EVAR救治TAT伤员时因锚定不足而直接完全封闭伤员的LSA开口是安全、可行的。进一步的论证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胸主动脉 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