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新辅助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玲 边士昌 +2 位作者 王维生 廖鑫燕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手术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 [目的]本研究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手术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2月收治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给予mFOLFOX6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相关毒副作用、手术效率、术后并发症和免疫功能等。[结果]1)新辅助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结束后7 d CD3^(+)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在手术效率及手术质量方面,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在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患者术后7 d 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加味葛根芩连汤能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减轻免疫功能损伤,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快速康复,并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 中医
下载PDF
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围术期免疫和应激反应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艳丽 王梦迪 何会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效果及对围术期免疫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据麻醉镇痛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效果及对围术期免疫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据麻醉镇痛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麻及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照组给予全麻及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5 min(T0)、术毕(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30 min(T3)、拔管后6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清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比较术前、术后24 h 2组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水平,术毕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2组麻醉恢复期间不良反应。结果T3时,2组MAP、HR高于T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2组Cor、MDA均高于T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2组CD4+、CD4+/CD8+降低,CD8+升高,且观察组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术毕12、24、48 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3 d,2组MMSE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期间躁动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P<0.05)。结论全麻及地佐辛静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可减轻手术应激,镇痛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麻醉 镇痛 地佐辛 罗哌卡因 平均动脉压 CD4+
下载PDF
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明了 吕秋霞 +2 位作者 唐诚馨 王晓雯 李勇骑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手术治疗的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手术治疗的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130 mg/m^(2),静脉滴注4~6 h;卡培他滨片1500 mg/m^(2),早晚餐后30 min口服。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阳和汤(药物组成: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碳、炒白芥子、麻黄、生甘草)治疗,1剂/d,水煎药汁至4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00 mL。两组均治疗6周判定疗效。观察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CD4^(+)、CD8^(+)、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面色萎黄、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两组CD4^(+)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CD8^(+)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阳和汤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加重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阳和汤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化学疗法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血管淋巴管瘤1例
4
作者 张燕宁 许少策 +3 位作者 谢龑峰 冯彦虎 王祥 王鹏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1-653,共3页
血管淋巴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脾脏和下肢,很少发生在胃肠道。2020年我们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功治疗1例直肠血管淋巴管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1个... 血管淋巴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脾脏和下肢,很少发生在胃肠道。2020年我们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功治疗1例直肠血管淋巴管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就诊于我科,无便血、里急后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及粪检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血管淋巴管瘤 阳性体征 肿瘤标志物 血生化 CA125 临床资料 血常规
下载PDF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同步加量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金龙 于娇 +2 位作者 刘瑞廷 王青 张高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20-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SIB)放射治疗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患者早期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Ⅱ-Ⅲ期直肠腺癌患者74例,根据放疗剂量分为SIB组(29例)和标准剂量组(45例)。比较两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肿瘤T/N降期率...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SIB)放射治疗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患者早期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Ⅱ-Ⅲ期直肠腺癌患者74例,根据放疗剂量分为SIB组(29例)和标准剂量组(45例)。比较两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肿瘤T/N降期率、肿瘤退缩分级(TRG)及急性不良反应。结果:SIB组和标准剂量组pCR率分别为24.14%和15.56%,肿瘤T/N降期率分别为62.07%/75.86%和53.33%/68.8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IB组和标准剂量组肿瘤退缩良好(TRG0+1)率分别为58.62%及26.67%,SIB组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两组急性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SIB技术对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同步加量 病理完全缓解 肿瘤退缩分级 急性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MRI的三维重建技术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陈佳佳 柯映平 +3 位作者 郭伟毅 杨熙 叶海璇 洪建文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03-410,共8页
目的 评估利用MRI图像三维重建直肠癌患者盆腔自主神经以及周围器官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重建组和对照组,重建组术前依照MRI三维重建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制定手术方案,比较... 目的 评估利用MRI图像三维重建直肠癌患者盆腔自主神经以及周围器官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重建组和对照组,重建组术前依照MRI三维重建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制定手术方案,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功能恢复相关指标。结果 重建的三维模型能个体化呈现患者盆腔自主神经以及周围器官分布关系。与对照组相比,重建组的手术时间缩短[(143.7±13.3)min vs.(151.5±12.1)min,P=0.040)],失血量减少[(31.3±12.1)mLvs.(39.4±11.6) mL,P=0.024)],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更优[(6.0±1.3)分vs.(7.9±2.6)分,P=0.003)]。此外,重建组的术后拔除尿管时间较对照组短[2.0(2.0,2.0)d vs.3.5(3.0,4.0)d,P <0.001]。结论 基于MRI的盆腔自主神经三维重建能准确呈现盆腔自主神经及器官的解剖关系,提高了D3根治术的效率和安全性,可为术者制定精细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D3根治术 盆腔自主神经 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风险因素的预测分析
8
作者 王惠君 乔莉娜 +2 位作者 金鲜珍 陈妮 仇广林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81-485,492,共6页
目的 通过综合考虑直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因素,旨在确定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 AL)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有效预测术后AL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01/2023-05月在作者医院行直肠癌手术的188例患者进行单中心... 目的 通过综合考虑直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因素,旨在确定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 AL)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有效预测术后AL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01/2023-05月在作者医院行直肠癌手术的188例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依据是否发生AL将患者分为AL组(n=21)和非AL组(n=167)。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直肠癌术后发生AL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直肠癌术后AL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预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结果 与非AL组患者比较,AL组有饮酒史、术前肠梗阻、p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比例更高,接受预防性造口术比例更低,术后早期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评分更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肠梗阻、术后早期NRS评分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保留左结肠动脉、预防性造口术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保护因素(P<0.05)。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评估显示,ROC曲线的AUC为0.910(95%CI:0.853~0.968,P<0.001),当最佳预测截止值为0.303时,特异性为95.82%,灵敏度为66.71%。结论 保留左结肠动脉和预防性造口术、术前肠梗阻和术后早期中重度疼痛等因素对直肠癌患者术后AL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后吻合口瘘 术前肠梗阻 术后早期疼痛 列线图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尤云峰 程鸿琦 +2 位作者 周一帆 朱露林 朱广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肺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对肺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X线、MSCT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活检结果...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肺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对肺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X线、MSCT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评价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效能指标中,MSCT的准确度更高,且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8例肺转移患者中11例(28.95%)病灶数目≥3个,MSCT图像中绝大多数病灶为实性结节,68.35%病灶边缘不光整,81.01%的病灶分叶,54.43%的病灶出现短毛刺,82.28%的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长毛刺病灶比例较低,为26.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癌胚抗原表达升高、肿瘤原发于直肠以及Dukes C期为导致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SCT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影像表现多样化,肿瘤原发部位为直肠、癌胚抗原表达升高及Dukes C期是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结直肠癌 肺转移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伤口内镜在1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坏死合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朱小妹 余志勇 +4 位作者 韦迪 罗竞平 谌永毅 刘华云 陈玉盘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肠造口术是外科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肠造口坏死是由造口血供不足引起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肠造口坏死会造成造口恢复延迟,严重者需要手术处理,会加大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本文总结... 肠造口术是外科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肠造口坏死是由造口血供不足引起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肠造口坏死会造成造口恢复延迟,严重者需要手术处理,会加大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本文总结1例伤口内镜在造口黏膜缺血坏死合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要点包括早期使用伤口内镜准确评估造口黏膜缺血坏死深度、使用造口护肤粉处理造口黏膜缺血、联合凸面底盘及腰带抬高造口皮肤黏膜等,同时关注患者营养,心理、家庭社会支持,加强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经过14d的综合性护理,患者坏死的造口黏膜自溶性脱落,黏膜分离创面基本愈合,患者及家属逐渐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基本掌握造口护理技巧、患者也能够面对自己的造口并能积极配合及参与造口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内镜 造口 造口护肤粉 缺血坏死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下载PDF
早期直肠癌的诊治现状与全程监测
11
作者 兰平 陈永乐 何晓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97-205,共9页
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 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和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等技术的发展,给早期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8%~12%的早期直肠癌病人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因此仍需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现行指南推荐,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早期直肠癌需追加补救性根治手术。各种微创、低位保肛手术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适形切除功能保肛手术(CSPO)更好地实现了保肛保功能的目标。早期直肠癌总体预后良好,但其全程监测随诊同样重要。早期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全程监测理念的革新,内镜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高早期直肠癌诊疗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直肠癌 局部切除 根治术 全程监测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疗效分析
12
作者 张云 龚航军 +5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言言 张旭 胡建 刘芝亦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行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两组各30例患者匹配成功...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行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两组各30例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并发症。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1例中转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左结肠动脉保留、盆底腹膜关闭、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预防性回肠造口率低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吻合口加固缝合数量多于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腹腔镜组,总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肛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获得与腹腔镜手术相似的短期临床疗效,机器人手术时间更长,但具有组织损伤轻、术中出血少、回肠造口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吕进 吕成余 +3 位作者 徐牧 徐晓军 王志 王和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n=182)。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建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危险因素(P<0.05),高白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17~0.90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1%与87.9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符合度(χ^(2)=3.251,P>0.05)。结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手术部位感染、低白蛋白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腹直肌萎缩的相关因素,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腹直肌萎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预防性造口 腹直肌萎缩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张冉 汤永祥 +3 位作者 翟建 苏昭然 李石坚 张金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术后经病理证实直肠癌7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组(n=33)及纤维脂...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术后经病理证实直肠癌7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组(n=33)及纤维脂肪组织未浸润组(n=42)。基于T2WI及动脉期对比增强T1WI(CE-T1W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54)与验证组(n=21),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的方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将特征降维后作为特征向量,筛选出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出T2WI模型、CE-T1WI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3种影像组学模型,根据ROC曲线确定其中最优模型;根据肿瘤上下径、肿瘤最厚径、CE-T1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CE-T1WI)、T2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T2)、D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DWI)及ADC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联合模型;评估最优模型与联合模型二者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 基于T2WI和CE-T1W1各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分别获得10个和14个最佳特征,用于构建T2WI+CE-T1WI模型。基于T2WI模型、CE-T1W1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在训练组中对判定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分别为0.87(95%CI:0.75~0.95)、0.82(95%CI:0.70~0.91)和0.84(95%CI:0.71~0.92),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76(95%CI:0.53~0.92)、0.73(95%CI:0.50~0.90)和0.76(95%CI:0.52~0.92)。采用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对直肠癌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为0.91(95%CI:0.80~0.97),在验证组中AUC为0.80(95%CII:0.57~0.94)。决策曲线分析提示,阈值取0~1时,联合模型的净收益高于T2WI模型。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纤维脂肪组织浸润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直肠腺瘤切除预后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张慧英 刘冰 +2 位作者 刘国华 王琳 杨邯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多态性与直肠腺瘤(RA)切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切除手术治疗的RA病人97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复发RA病人52例作为观察组,无复发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多态性与直肠腺瘤(RA)切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切除手术治疗的RA病人97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复发RA病人52例作为观察组,无复发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多态性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APN单核苷酸多态性各基因型与RA切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基因型有TT野生型、TG杂合子型、GG纯合子型,对照组与观察组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2组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杂合子TG型、突变纯合子GG型病人的腺瘤数、腺瘤最大径及平均直径均大于野生TT型(P<0.05),纯合子GG型病人腺瘤数、腺瘤最大径及平均直径均大于杂合子TG型(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N基因rs2241766位点TG型、GG型突变均为RA切除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多态性与RA切除预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脂联素 rs2241766位点 基因多态性 预后
下载PDF
内镜切割吻合器在经肛门局部切除中低位直肠肿瘤中的应用
16
作者 彭涛 娄展 李曙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3270-327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中采用内镜切割吻合器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经检查诊断的24例中低位直肠肿瘤患者,使用内镜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肿瘤进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总结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特征及影像学诊断特...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中采用内镜切割吻合器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经检查诊断的24例中低位直肠肿瘤患者,使用内镜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肿瘤进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总结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特征及影像学诊断特点,评价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24例患者便潜血阳性者14例,症状以便血为主,肿瘤位置以前壁为主。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增强CT、MRI、EUS诊断的准确率升高,准确率方面EUS>MRI>增强CT,三者联合评估准确率提高。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例为上皮下来源肿瘤(SM层3例,MP层1例)。20例为上皮来源肿瘤,其中上皮来源良性肿瘤9例,为低级别管状腺瘤或低级混合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直肠癌9例,其中M层1例,SM层3例,MP层4例,S层1例。24例患者病灶完全切除率为100%,手术完成率为100%,无中转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平均时间、术后住院平均天数分别为(29.25±6.42)min、(15.04±4.12)mL、(35.38±5.94)h、(3.17±0.92)d;术后7例患者出现WBC反应性升高,术后2~4天后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RBC及HGB计数较术前均降低,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内镜切割吻合器经肛门切除中低位直肠肿瘤具有操作时间短、副损伤小、术后应激反应低、恢复快的优势,该手术方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内镜切割吻合器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超声内镜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标准流程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洪叶 叶芬芳 +3 位作者 游亚婷 尤俊 林丽芬 林秋梅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构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标准流程。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标准化管理手术护... 目的 构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标准流程。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标准化管理手术护理流程进行手术配合。比较两组资料用物准备情况、术前准备时间、器械及仪器设备故障情况,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外科医师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物准备完善率及外科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及仪器设备故障发生次数及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建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标准流程可提高用物准备完善率及外科医师满意度,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降低器械及仪器设备故障次数及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从而提高医护配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标准化流程 手术配合 手术护理
下载PDF
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付先锋 晏燕 黄筠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CR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试验组(46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CR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试验组(46例)。对照组给予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在其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CD4^(+)与CD3^(+)、生活质量总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CD8^(+)、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19-9(CA19-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艾迪注射液联合治疗晚期CRC疗效确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晚期 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 艾迪注射液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与直肠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梁硕 黄诚 简雪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直肠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9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期及不同预后患者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和CA...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直肠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9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期及不同预后患者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和CA19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Ⅰ~Ⅳ期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分期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均明显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53、CA724、CA199、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3~T4)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单独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25、0.803、0.793、0.766,灵敏度分别为73.08%、67.31%、69.23%、71.15%,特异度分别为85.61%、84.89%、86.33%、87.05%;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83(95%CI:0.828~0.925),显著大于血清CEA单独预测的AUC(Z=2.134,P=0.033)、CA153单独预测的AUC(Z=2.167,P=0.030)、CA724单独预测的AUC(Z=2.288,P=0.022)和CA199单独预测的AUC(Z=2.801,P=0.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和CA199水平与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且四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724 糖类抗原199 预后
下载PDF
纳米炭用于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朱郭婷 周旋 朱开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黑染淋巴结数目,并行病理检测明确各淋巴结发生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检获淋巴结平均数目(18.46±3.52 vs 10.63±1.95)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淋巴结发生转移率(12.19%)高于对照组(9.41%)(P>0.05)。黑染类淋巴结发生转移率(88/611,14.40%)明显高于未黑染(20/275,6.18%)与对照组(48/510,9.41%)(χ^(2)=9.007、6.495,P=0.003、0.011)。结论: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注射液,能够提高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淋巴结检获数目以及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可确保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在直肠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纳米炭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