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婚姻状况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陈铭 陈恒 +3 位作者 王东 徐金华 刘钰晨 柳昀熠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4-45,共12页
目的研究婚姻状况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美国SEER数据库共提取9759名患者数据,采用Log-rank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婚姻状况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离婚或分居患者(MHR=1.24,95%CI(1.14,1.34),P<0.001)、单身... 目的研究婚姻状况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美国SEER数据库共提取9759名患者数据,采用Log-rank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婚姻状况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离婚或分居患者(MHR=1.24,95%CI(1.14,1.34),P<0.001)、单身患者(MHR=1.22,95%CI(1.13,1.32),P<0.001)、寡居患者(MHR=1.21,95%CI(1.09,1.33),P<0.001)比已婚患者的死亡风险都高,此外已婚患者的生存率高于离婚或分居、单身、寡居患者。在不同年龄、人种、肿瘤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组别下肝癌患者的婚姻状况影响有所差异,中年组(χ^(2)=99.6,P<0.001)、白种人(χ^(2)=84.6,P<0.001)、肿瘤Ⅰ期(χ^(2)=87.7,P<0.001)、高分化(χ^(2)=67.1,P<0.001)和中分化组(χ^(2)=65.0,P<0.001)内婚姻状况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婚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且已婚肝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系数低于其他婚姻状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婚姻状况 预后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后肝脏的延期不良反应 被引量:53
2
作者 陈晓明 罗鹏飞 +5 位作者 胡景铃 邵培坚 周泽健 符力 汤毅 余元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0-53,共4页
对100例LP一TAE治疗后的肝细胞肝癌通过CT扫描和肝功能检查追踪观察3~12月,发现多数病人肝脏形态和功能发生明显损害。根据CT扫描观察,Lp一TAE治疗前35例无肝硬变表现,治疗后25例出现肝硬变;Lp一TAE... 对100例LP一TAE治疗后的肝细胞肝癌通过CT扫描和肝功能检查追踪观察3~12月,发现多数病人肝脏形态和功能发生明显损害。根据CT扫描观察,Lp一TAE治疗前35例无肝硬变表现,治疗后25例出现肝硬变;Lp一TAE术前65例已有肝硬变,术后45例CT表现肝硬变加重。按照Child′s肝功能分级标准,100例肝癌LP一TAE后肝功能下降的总体发生率为66%,其中A→B级41例,A→C级15例,B→C级10例,无变化27例,好转7例。如果仅以ALB评价肝功能,则100例中93例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肝功能损害与碘油用量、治疗次数、是否用明胶海绵栓塞及治疗后肝动脉是否通畅密切相关。文中详细讨论了肝脏受损的临床意义与发生机制,并提出今后Lp一TAE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变 肝功能 栓塞
下载PDF
COX模型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贾雨辰 刘崎 +6 位作者 贺佳 王振堂 王飞 陈栋 孙飞 田建明 叶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7-11,共5页
用 COX 模型,回顾性计量分析621例用导管灌注栓塞治疗的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显示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肿瘤大小和门静脉癌栓。1,3,5年总生存率为62.23%,12.85%和7.45%。中位存活时间为16.23月。论文结果提示对晚期... 用 COX 模型,回顾性计量分析621例用导管灌注栓塞治疗的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显示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肿瘤大小和门静脉癌栓。1,3,5年总生存率为62.23%,12.85%和7.45%。中位存活时间为16.23月。论文结果提示对晚期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是栓塞治疗。有关预后因素的知识有益于患者选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预后 影响因素 COX模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CD44v mRNA表达与肝癌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鹏飞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钱光相 傅继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CD44v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及术后随访分析54例原发性肝癌CD44v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92.59%的病例肝癌组织cD44vmRNA阳性表...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CD44v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及术后随访分析54例原发性肝癌CD44v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92.59%的病例肝癌组织cD44vmRNA阳性表达,其中中-高度表达者占77.78%。在中-高度表达的病例中,肿瘤包膜的缺如、穿破,门静脉癌栓及瘤周卫星结节形成等侵袭转移相关指标明显高于阴性-微弱表达的病例(P<0.001)。随访回报46例,CD44vmRNA中-高度表达者复发率(77.15%)明显高于阴性-微弱表达的病例(36.36%,P<0.025),而前者生存率(25.71%)则明显较后者(77.78%)为低(P<0.005)。结论:原发性肝癌CD44vmRNA的表达能够反映肝癌的侵袭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肝肿瘤 复发 MRNA 表达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后甲胎蛋白异质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殷正丰 虞紫茜 +3 位作者 崔贞福 胡韪 屠振兴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作者同步观察了26例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初期血清AFP和AFP异质体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7例血清AFP异质体随血清AFP转阴而消失,6个月内无1例复发;3例AFP虽未能转阴,但AFP异质体含量明显下降,6个月内亦... 作者同步观察了26例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初期血清AFP和AFP异质体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7例血清AFP异质体随血清AFP转阴而消失,6个月内无1例复发;3例AFP虽未能转阴,但AFP异质体含量明显下降,6个月内亦无1例复发;6例血清AFP含量下降,AFP异质体含量相对恒定,其中4例6个月内复发。我们初步认为,肝癌切除术后在观察AFP含量变化的同时,比较AFP异质体的变化,似能更真实地反映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凝集素 肝肿瘤 手术后
下载PDF
小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监测及复发病灶再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黎乐群 梁水庭 +1 位作者 巫山 林进令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29,共2页
本文对82例手术切除的小肝癌进行了分析,探讨小肝癌术后复发的规律、监测方法和复发病灶再次治疗的价值。结果提示,本组术后1~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5%、42.7%、45.1%、50.0%和51.2%。其中,术后3年... 本文对82例手术切除的小肝癌进行了分析,探讨小肝癌术后复发的规律、监测方法和复发病灶再次治疗的价值。结果提示,本组术后1~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5%、42.7%、45.1%、50.0%和51.2%。其中,术后3年内为复发的高发期,术后3年内复发人数占总复发人数的86.1%。首次手术采用根治性切除可以降低复发率。术后定期复查有利于发现亚临床复发病灶,为再次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本组43例复发病例中,再次肝切除18例,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4例,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1例。复发病灶的再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其中,复发病灶的再切除是提高小肝癌术后生存率的最主要途径,可使术后生存率提高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切除术 复发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与肝细胞肝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贺青卿 杨金镛 +1 位作者 吴力群 崔自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肝细胞肝癌(HCC)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吸附法检测47例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AR的含量。对43例病人进行术后随访9~60个月。结果33例AR阳性(3.0~100fm...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肝细胞肝癌(HCC)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吸附法检测47例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AR的含量。对43例病人进行术后随访9~60个月。结果33例AR阳性(3.0~100fmol/mg蛋白),14例AR阴性。AR阳性病人与AR阴性病人的一、五年存活率没有统计学差别,三年存活率AR阳性者(35.5%)显著低于AR阴性者(66.7%)。复发时间AR阳性者(21.4±15.2月)与AR阴性者(33.9±13.9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雄激素能促进HCC的增长及周围组织的侵袭,部分HCC具有雄激素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雄激素 受体 预后
下载PDF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手术死亡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熊奇如 张宗耀 李祖蔚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30,共2页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我院外科1976~1992年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105例、手术死亡率为9.52%、现就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加以探讨。 临床资料 1 性别和年龄:105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其中男87例,女18例;最...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我院外科1976~1992年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105例、手术死亡率为9.52%、现就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加以探讨。 临床资料 1 性别和年龄:105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其中男87例,女18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7个月,平均45岁。10例死亡病人中,男8例,女2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3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切除术 死亡率
下载PDF
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后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介飞 于志坚 孟宪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3-45,共3页
本文对26次(21例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TACE),观察了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的发生情况和内镜下表现.26次中有10次出现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38.5%).病变位于胃体至十二指肠降部,主要表现为散在性或弥漫性充血斑,散在性出血... 本文对26次(21例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TACE),观察了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的发生情况和内镜下表现.26次中有10次出现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38.5%).病变位于胃体至十二指肠降部,主要表现为散在性或弥漫性充血斑,散在性出血点,单发或多发的糜烂面及浅溃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栓塞物质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造成粘膜缺血的结果.为避免此种并发症,应尽量超选插管和缓慢灌注栓塞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栓塞疗法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影响女性肝细胞癌预后因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国祯 徐冠南 李先兴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影响女性肝细胞癌预后因素的初步探讨蒋国祯徐冠南李先兴随着对原发性肝癌研究的深入,已有较多的文献报导影响肝癌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研究性别与肝癌预后因素的文献较少。对32例女性肝细胞癌与同期21... 影响女性肝细胞癌预后因素的初步探讨蒋国祯徐冠南李先兴随着对原发性肝癌研究的深入,已有较多的文献报导影响肝癌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研究性别与肝癌预后因素的文献较少。对32例女性肝细胞癌与同期212例男性病人作一对照分析。旨在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肝细胞癌 预后 病理 肝硬变 治疗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迎娣 梁敏 +3 位作者 阎志毓 孙晓华 汪鸿志 程留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6-297,共2页
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刘迎娣梁敏阎志毓孙晓华汪鸿志程留芳关键词癌,肝细胞;甲胎蛋白类;mRNA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7肝细胞癌作为常见肿瘤,其局部浸润与血行... 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刘迎娣梁敏阎志毓孙晓华汪鸿志程留芳关键词癌,肝细胞;甲胎蛋白类;mRNA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7肝细胞癌作为常见肿瘤,其局部浸润与血行转移直接影响预后。近几年相继发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MRNA 肝癌 预后
下载PDF
肝癌术后生存10年以上29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兴耀 王能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恶性程度高,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约为20%,生存10年以上者很少见。本所自1972年以来,肝癌术后生存≥10年者共29例,10年生存率为16.5%(29/176)。本文通过对照分析这些病例和其它手术病例的疗效,研究影响术后远期生存...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恶性程度高,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约为20%,生存10年以上者很少见。本所自1972年以来,肝癌术后生存≥10年者共29例,10年生存率为16.5%(29/176)。本文通过对照分析这些病例和其它手术病例的疗效,研究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疗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术后 预后
下载PDF
根治性切除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华 潘承恩 +1 位作者 刘青光 王欣璐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经根治性切除后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6例经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 ,应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 16项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并建立生存预测方程。结果 总生存率 1,3,5年分别为8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经根治性切除后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6例经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 ,应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 16项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并建立生存预测方程。结果 总生存率 1,3,5年分别为89.73% ,5 4.0 8% ,2 9.12 % ,中位生存期 78.2 4月。影响肝癌预后最明显的因素是门脉癌栓、C- myc表达及肿瘤包膜。生存预测方程总χ2 =5 3.2 81,P<0 .0 0 1。按预后指数分组 ,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 5年生存率具显著差异 ,P<0 .0 5。结论 肝细胞癌预后由多种因素决定 ,对于低危组及中危组患者 ,仍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期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切除 比例风险模型 预后
下载PDF
肝癌栓塞化疗后的远期生存率评价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晓明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对肝细胞性肝癌(HCC)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1、2、3、4、5年生存率作了详细综述。影响HCC栓塞化疗远期生存率的因素包括栓塞化疗方式、肿瘤大小、肿瘤类型、生长方式、门脉是否受侵、肝功能状况及碘油沉积方式。栓塞化疗联合... 本文对肝细胞性肝癌(HCC)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1、2、3、4、5年生存率作了详细综述。影响HCC栓塞化疗远期生存率的因素包括栓塞化疗方式、肿瘤大小、肿瘤类型、生长方式、门脉是否受侵、肝功能状况及碘油沉积方式。栓塞化疗联合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PEI)可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 肝癌 预后 生存率 栓塞治疗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肝衰竭后检验指标的改变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傅熙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2期3199-3199,3201,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辅助复方甘草酸铵治疗肝衰竭后临床检验指标的改变。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铵单用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辅助复方甘草酸铵治疗肝衰竭后临床检验指标的改变。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铵单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辅助治疗,两组均进行血浆置管等临床综合治疗方案,连续治疗28d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临床检验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进一步观察临床治疗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28d和治疗6个月后胆红素、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及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辅助甘草酸治疗肝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肝衰竭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肝衰竭 检验指标 改变特征
下载PDF
肝癌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后骨转移2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纪中 张俊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7-157,T000,共2页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使生存时间延长6~18个月,个别生存有达5年者.随着生存期有所延长,引起血行转移机率也相应增加.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脑及肝内转移,肝癌转移至锁骨、胸骨者非常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男,60岁...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使生存时间延长6~18个月,个别生存有达5年者.随着生存期有所延长,引起血行转移机率也相应增加.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脑及肝内转移,肝癌转移至锁骨、胸骨者非常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男,60岁,肝区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1个月.30年前曾患黄疸性肝炎.查体:胸部检查无异常.肝上界左锁骨中线第6肋间,剑突下6cm,右肋下3cm,边缘结节感.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9.1×5.9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不清,内部结构不均匀,门静脉、脾静脉增宽,诊断:肝右后叶占位性病变合并肝硬化.CT显示肝右叶有一直径10cm圆形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疗法 骨转移
下载PDF
uPA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和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双海 李德春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1-793,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uPAR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包膜侵犯、门脉癌栓等的关系;利用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uPAR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包膜侵犯、门脉癌栓等的关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系Hep-3B和SMMC-7721中uPAR的表达,通过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别;从SMMC-7721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出uPAR阳性及阴性的细胞,比较两者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别,并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及转移模型,比较两者体内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结果肝癌中uPAR的表达和肿瘤的包膜侵犯、门脉癌栓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肝癌细胞系Hep-3B和SMMC-7721中uPAR的表达和其体外侵袭能力相关;而在SMMC-7721中,uPAR阳性组较阴性组有更强的体外及体内侵袭及转移能力。结论uPAR蛋白的表达在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和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影响原发性肝癌远期生存的因素分析
18
作者 梁水庭 黎乐群 +2 位作者 林进令 巫山 廖清华 《广西医学》 CAS 1994年第6期465-467,共3页
本文介绍我组自1958年至1991年9月881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及预后。其中842例经手术并病理证实,其余39例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手术切除率由1958年至1983年的19.5%提高到1984年至1991年的50.5%,5年生存率由12.3%提高... 本文介绍我组自1958年至1991年9月881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及预后。其中842例经手术并病理证实,其余39例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手术切除率由1958年至1983年的19.5%提高到1984年至1991年的50.5%,5年生存率由12.3%提高到37.5%。这一提高与小肝癌在后阶段中的比例增高关系密切,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为96%,五年生存率62.3%。作者认为目前提高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最佳方法是开展肝癌二级预防,对中晚期肝癌采用以TAE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 栓塞术 药物疗法 预后 生存率
下载PDF
肝脏回流静脉中肝癌细胞的检测及术后复发
19
作者 施乐华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张志浩 周允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51-52,共2页
本文对24例原发性肝癌(PHC)切除标本中静脉回流液进行了癌细胞检查,以了解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1)静脉回流液中5例(20%)查到癌细胞;(2)肿瘤直径>5cm者,回流液中癌细胞阳性率高;(3)回流液癌细胞阳性者,术后易转移及复发。
关键词 回流静脉 肝癌细胞 复发 手术后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与肝细胞肝癌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贺青卿 杨金镛 +1 位作者 吴力群 崔自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 与肝细胞肝癌( HCC) 的关系。方法 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吸附法检测47例HCC 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AR 的含量。对43 例病人进行术后随访9 ~60 个月。结果 33 例AR 阳性(3-0...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 与肝细胞肝癌( HCC) 的关系。方法 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吸附法检测47例HCC 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AR 的含量。对43 例病人进行术后随访9 ~60 个月。结果 33 例AR 阳性(3-0 ~100fmol/mg 蛋白) ,14 例AR 阴性。AR 阳性病人与AR 阴性病人的一、五年存活率没有统计学差别( P> 0-05) ,三年存活率AR 阳性者(35-5 % ) 显著低于AR 阴性者(66-7 % )( P< 0-05) 。复发时间AR 阳性者(21-4 ±15-2 月) 与AR 阴性者(33-9±13-9 月) 有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雄激素能促进HCC 的增长及对周围组织的侵袭,部分HCC 具有雄激素依赖性,AR 可作为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雄激素 受体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