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平
崔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88-690,共3页
RT PCR和 1 8FDG PET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肝叶切除是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 ,肝切除术后复发 ,经选择的病例仍可再次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可行以射频、微波、冷冻、酒精注射等介入治疗。基于对微转移灶的认识 ,...
RT PCR和 1 8FDG PET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肝叶切除是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 ,肝切除术后复发 ,经选择的病例仍可再次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可行以射频、微波、冷冻、酒精注射等介入治疗。基于对微转移灶的认识 ,术后的辅助化疗仍是必要的。笔者对上述观点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盲肠肿瘤
肝肿瘤/继发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艳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12—2017-12间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观察组26例为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术中充分肠道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28例患者未合并急...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12—2017-12间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观察组26例为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术中充分肠道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28例患者未合并急性梗阻,术前经正规肠道准备后行限期Ⅰ期切除吻合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吻合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吻合口瘘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左侧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术中充分肠道灌洗的前提下,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效果与限期手术无显著差异,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Ⅰ期切除吻合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的最佳免疫组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卢志承
陈世梁
+2 位作者
符志龙
吴文川
陈春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2期2379-2382,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的最佳免疫组化效果。方法:采用不同pH值(6.0、7.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对39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进行不同时间(<6 h、6 h-12 h、1 d-7 d)的固定处理。以细胞角蛋白20(CK20)为目标抗原,...
目的:探讨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的最佳免疫组化效果。方法:采用不同pH值(6.0、7.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对39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进行不同时间(<6 h、6 h-12 h、1 d-7 d)的固定处理。以细胞角蛋白20(CK20)为目标抗原,运用OIympusdp 70图像采集分析仪抽选出混合甲醛固定液最佳免疫组化染色的pH值及固定时间。结果:经pH值为7.0混合甲醛固定液处理后,阳性率为92.31%,高于经pH值为6.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处理后的76.92%、74.36%,且经pH值为7.0、8.0处理后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混合甲醛固定液的固定时间在6 h-12 h时的阳性率为94.87%,高于固定时间为<6 h、1 d-7 d处理的30.77%、76.92%(P<0.05)。结论:对于大肠癌淋巴结标本,以CK20为目标抗原,选择pH值为7.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6 h-12 h能够得到质量较佳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甲醛固定液
不同p
H值
不同时间
免疫组化
大肠癌淋巴结标本
细胞角蛋白20
原文传递
题名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平
崔彦
机构
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肝胆外科
出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88-690,共3页
文摘
RT PCR和 1 8FDG PET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肝叶切除是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 ,肝切除术后复发 ,经选择的病例仍可再次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可行以射频、微波、冷冻、酒精注射等介入治疗。基于对微转移灶的认识 ,术后的辅助化疗仍是必要的。笔者对上述观点加以综述。
关键词
结盲肠肿瘤
肝肿瘤/继发性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艳华
机构
河南睢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出处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7-3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12—2017-12间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观察组26例为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术中充分肠道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28例患者未合并急性梗阻,术前经正规肠道准备后行限期Ⅰ期切除吻合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吻合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吻合口瘘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左侧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术中充分肠道灌洗的前提下,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效果与限期手术无显著差异,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Ⅰ期切除吻合术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的最佳免疫组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卢志承
陈世梁
符志龙
吴文川
陈春吉
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2期2379-2382,共4页
基金
海南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40163)
文摘
目的:探讨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的最佳免疫组化效果。方法:采用不同pH值(6.0、7.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对39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进行不同时间(<6 h、6 h-12 h、1 d-7 d)的固定处理。以细胞角蛋白20(CK20)为目标抗原,运用OIympusdp 70图像采集分析仪抽选出混合甲醛固定液最佳免疫组化染色的pH值及固定时间。结果:经pH值为7.0混合甲醛固定液处理后,阳性率为92.31%,高于经pH值为6.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处理后的76.92%、74.36%,且经pH值为7.0、8.0处理后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混合甲醛固定液的固定时间在6 h-12 h时的阳性率为94.87%,高于固定时间为<6 h、1 d-7 d处理的30.77%、76.92%(P<0.05)。结论:对于大肠癌淋巴结标本,以CK20为目标抗原,选择pH值为7.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6 h-12 h能够得到质量较佳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
关键词
混合甲醛固定液
不同p
H值
不同时间
免疫组化
大肠癌淋巴结标本
细胞角蛋白20
Keywords
Mixed formaldehyde fixative
Different pH values
Different time
Immunohistochemical
Colorectal cancer lymph node specimens
Cytokeratin 20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R446.6 [医药卫生—诊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进展
王平
崔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26例临床分析
朱艳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的最佳免疫组化效果研究
卢志承
陈世梁
符志龙
吴文川
陈春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