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孟丽燕 王超群 +3 位作者 陈星慧 何军晶 牛雅茹 马丽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52-156,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之间,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15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后1a返院复查HR-HPV持续感染情况分...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之间,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15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后1a返院复查HR-HPV持续感染情况分为2组:HR-HPV阳性组(n=41)和HR-HPV转阴组(n=118)。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阴道微生态情况、手术入路途径、术后病检结果等分析,研究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HR-HPV持续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组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手术期别晚、阴道微生态失调/亚失调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HR-HPV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而腹腔镜微创手术不是其危险因素。其中阴道微生态异常OR为12.574,绝经OR为3.510。结论绝经、阴道微生态失调为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HR-HPV清除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微创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氢吗啡酮微创给药对癌痛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波 何仲琴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731-1733,共3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微创给药治疗癌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需行止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止痛,实验1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微创给药方式,以静脉镇痛泵予盐酸氢吗啡酮0.3 mg/h,实验2组在常规基础上予盐酸氢吗啡酮2...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微创给药治疗癌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需行止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止痛,实验1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微创给药方式,以静脉镇痛泵予盐酸氢吗啡酮0.3 mg/h,实验2组在常规基础上予盐酸氢吗啡酮2 mg每30 min一次静脉注射。对入组患者不同时间VSA、Ramesay评分、不良反应、止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1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SA均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实验2组;实验2组在各时间段的VS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Rame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患者出现头晕1例,嗜睡1例,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尿潴留1例,总发生率为16.7%,实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为16.7%,实验1组低于实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止痛优良率86.7%,实验2组为53.3%,对照组仅为33.3%,实验1组高于实验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氢吗啡酮微创给药治疗癌痛的镇痛、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微创给药 癌痛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的意义(英)
3
作者 石雪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恶性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驰华 廖凯兵 刘红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24-1126,1130,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恶性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3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的恶性组,接受手术切除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测...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恶性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3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的恶性组,接受手术切除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术后收集病灶组织并测定增殖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量。结果:恶性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恶性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灶中CyclinD1、Rb、Sp1、Survivin、ERα、ERβ、PRA、PRB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ULT1E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低ADC值亚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灶中CyclinD1、Rb、Sp1、Survivin、ERα、ERβ、PRA、PRB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高ADC值亚组,SULT1E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高ADC值亚组。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能够用于评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增殖 雌激素 孕激素
下载PDF
958例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霞 《农垦医学》 2013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的足够重视和预防意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7月实施"宫颈癌"筛查结果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癌前病变率0.63%;各类阴道炎疾病占总发病的49.08%;宫颈疾... 目的:进一步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的足够重视和预防意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7月实施"宫颈癌"筛查结果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癌前病变率0.63%;各类阴道炎疾病占总发病的49.08%;宫颈疾病占总发病的40.51%;盆腔疾病占总发病的8.72%。结论:妇女宫颈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开展女性健康教育和宣传,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降低宫颈癌患病率,提高团场妇女的防癌意识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团场妇女 宫颈癌 筛查 分析
下载PDF
宫颈肌瘤35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莉 郝秋芳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子宫颈肌瘤是位于子宫部的良性肿瘤,简称宫颈肌瘤。其发生率占子宫肌瘤的7.4%,临床主要表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腹部肿物,白带增多和压迫症状,对妊娠无影响。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与肌瘤类型、大小及是否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子宫颈肌瘤是位于子宫部的良性肿瘤,简称宫颈肌瘤。其发生率占子宫肌瘤的7.4%,临床主要表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腹部肿物,白带增多和压迫症状,对妊娠无影响。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与肌瘤类型、大小及是否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有关。掌握其手术要点可减少损伤及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宫颈肿瘤 肌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SCCAg、CYFRA21-1、CEA联合检测在中晚期及复发宫颈鳞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真云 盛修贵 李秀敏 《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肿瘤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对判断中晚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在复发宫颈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68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中晚期宫...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肿瘤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对判断中晚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在复发宫颈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68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KPS≥70分),检测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中SCCAg、CYFRA21-1、CEA的水平变化。比较复发转移者与未复发转移者,以及复发转移者治疗前后血清中SCCAg、CYFRA21-1、CEA的变化情况。[结果]SCCAg、CYFRA21-1、CEA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诊断中晚期宫颈癌的灵敏度明显提高(P<0.05),灵敏度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患者血清中SCCAg、CYFRA21-1、CEA水平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及转移患者较无瘤生存患者血清中SCCAg、CYFRA21-1、CEA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者血清中SCCAg、CYFRA21-1、CE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SD)及病情进展(PD)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对中晚期宫颈癌及复发宫颈癌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预测及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同步放化疗 SCCAG CYFRA21-1 CEA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HPV16/18 DNA分型对宫颈细胞学ASC-US女性的风险分层管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尚英 热米拉.热扎克 +8 位作者 张倩 董丽 陈凤 张询 潘秦镜 章文华 马俊飞 乔友林 赵方辉 《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780-784,共5页
[目的]评估HPV16/18 DNA分型检测对宫颈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女性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分层作用。[方法 ]在山西省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Ⅰ队列基础上开展,该队列所有... [目的]评估HPV16/18 DNA分型检测对宫颈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女性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分层作用。[方法 ]在山西省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Ⅰ队列基础上开展,该队列所有随访对象均接受了hr HPV DNA检测(hybird capture 2,HC2)、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醋酸染色肉眼观察,任一结果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必要时取活检;同时对HC2阳性者进行HPV型别检测(Li PA)。以2005年和2014年随访时检出416例ASC-US女性为研究对象计算hr HPV DNA阴性组、hr HPV DNA阳性组、HPV16/18阳性组和其他hr HPV型别阳性组的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检出率,以及HPV16/18筛查CIN2+的临床效果。以2005年随访发现的253例ASC-US为研究对象,计算以上各组的5年CIN2+累计发病风险和相对危险度。[结果]ASC-US且hr HPV阳性者中HPV16/18阳性占27.4%,其CIN2+检出率(9.7%)高于其他hr HPV型别阳性者(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7,95%CI:0.4~17.3),hr HPV阴性者中无CIN2+检出。基线hr HPV阴性组CIN2+5年累积发病风险为1.9%,与之相比,其他hr HPV型别阳性组、hr HPV阳性组、HPV16/18阳性组的5年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分别为5.3%(RR=2.7,95%CI:0.3~23.0)、8.5%(RR=4.5,95%CI:1.1~17.8)和11.8%(RR=6.2,95%CI:1.1~33.9)。与hr HPV DNA检测相比,HPV 16/18检测筛查CIN2+的灵敏度下降,特异度升高[相对灵敏度0.6(95%CI:0.3~1.2),相对特异度1.3(95%CI:1.2~1.4)]。[结论 ]在ASC-US人群中利用HPV16/18分型检测筛查CIN2+,在获得较高特异度的同时会损失灵敏度;HPV16/18能有效区分ASC-US且hr HPV阳性人群的即时和长期发病风险,可用于ASC-US人群的临床分流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分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