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酶检测对良、恶性骨肿瘤诊断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玲 马俊芬 +4 位作者 连鸿凯 白玉 蔡朝阳 郭历琛 苗凤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TRAP方法对骨肿瘤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在良性骨肿瘤中端粒酶阳性率为5.0%(3/62);在恶性骨肿瘤中端粒酶活性为79.6%(50/62)。结论端粒酶活性与骨肿瘤的恶性程度...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TRAP方法对骨肿瘤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在良性骨肿瘤中端粒酶阳性率为5.0%(3/62);在恶性骨肿瘤中端粒酶活性为79.6%(50/62)。结论端粒酶活性与骨肿瘤的恶性程度有相关,并且可能是判断恶性骨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恶性骨肿瘤 预后
下载PDF
中晚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黄国民 房学东 +1 位作者 丁相福 于海娟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扩大根治性切除术23例,姑息性切除术14例,胆道内或外引流术8例,扩大根治性切除术、姑... 目的探讨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扩大根治性切除术23例,姑息性切除术14例,胆道内或外引流术8例,扩大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生存期(月)分别为31、7、2.7,扩大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17.4%、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最长生存时间11个月;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P<0.01)。结论对中晚期胆囊癌积极行扩大根治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胆囊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MRI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慕真 张盛箭 +1 位作者 马明平 黄海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5-93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探讨BCA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BC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信号与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女性18例;中位年龄51(32~72)岁;共27枚病灶(25例单发,1例双侧各1枚)。病灶平均大小22 mm(11~36 mm)。13枚病灶位于浅叶,5枚位于深叶,9枚同时累及深、浅叶;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均未见分叶,边界清楚,其中25枚病灶T2WI见周缘低信号环;对照颈部肌肉,病灶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其中21枚病灶内见大小不一囊变区。增强后21枚病灶实性部分呈均匀强化,6枚呈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21枚病灶(77.8%)呈平台型,6枚(22.2%)呈流出型。9例患者(10枚病灶)行DWI检查,表观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镜下显示:肿瘤由单一基底细胞构成,并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及基底膜样结构,缺乏黏液软骨样成分。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MRI特征与其病理相关性,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胆道梗阻病变的CT、MRI影像学诊断(附94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伊东升 孙新海 翟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555-1558,共4页
目的探讨CT、MR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胆道结石40例,胆管炎性狭窄8例,胆囊癌12例,胆管癌21例,壶腹癌7例,胰头癌6例。CT、MRI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符... 目的探讨CT、MR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胆道结石40例,胆管炎性狭窄8例,胆囊癌12例,胆管癌21例,壶腹癌7例,胰头癌6例。CT、MRI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达96.8%、100%。CT、MRI对胆道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83%,应用CT与MRI联合分析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9.4%。结论 CT与MRI对胆道梗阻均能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应用CT与MRI联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胆道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胆道梗阻
下载PDF
21例粘液表皮样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光裕 李春亚 +1 位作者 赵建业 惠延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粘液表皮样瘤为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的命名、病理分型、良恶性的区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目前仍有分歧意见。我们收集(1970—1984)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瘤 临床分析 病理分析
下载PDF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培养人舌鳞癌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6
作者 虞红 刘玉峰 +1 位作者 赵小东 张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704-705,共2页
关键词 自身体抗 角蛋白 鳞癌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下载PDF
CD44v6表达异常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洪萍 林靖雯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1期2099-2101,共3页
目的探讨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腮腺复发多形性腺瘤复发前后的石蜡标本以及20例未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中CD44v6的表达。结果未复发多形性腺瘤及复发前多形性腺瘤CD44v6呈... 目的探讨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腮腺复发多形性腺瘤复发前后的石蜡标本以及20例未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中CD44v6的表达。结果未复发多形性腺瘤及复发前多形性腺瘤CD44v6呈强表达,二者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形性腺瘤复发后CD44v6表达低于复发前,低于未复发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8)。结论 CD44v6在复发多形性腺瘤中表达降低,CD44v6的表达变异可能与多形性腺瘤的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腮腺多形性腺瘤 复发
下载PDF
p-AKT、IGF-1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8
作者 温鹏涛 赵丽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第5期88-89,共2页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中p-AKT、IGF-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AKT蛋白、IGF-1蛋白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病理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p-AKT蛋白和IGF-...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中p-AKT、IGF-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AKT蛋白、IGF-1蛋白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病理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p-AKT蛋白和IGF-1蛋白的检测。结果:①p-AKT蛋白和IGF-1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中都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和71.4%;p-AKT蛋白和IGF-1蛋白在良性涎腺肿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7.5%,16.4%明显低于恶性涎腺肿瘤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涎腺恶性肿瘤有、无转移的发生与p-AKT、IGF-1蛋白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临床分期中:Ⅰ-Ⅱ期恶性肿瘤p-AKT阳性表达72.2%,IGF-1蛋白阳性表达66.7%;Ⅲ-Ⅳ期恶性肿瘤p-AKT阳性表达100%,IGF-1蛋白阳性表达80%;临床的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p-AKT、IGF-1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AKT蛋白和IGF-1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恶性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p-AKT蛋白 IGF-1蛋白
下载PDF
升支区造釉细胞瘤与含牙囊肿、角化囊肿X线诊断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古向生 罗芸芳 于秦曦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2年第3期155-157,F002,共4页
本文对下颌升支区造釉细胞瘤、含牙囊肿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征象作了深入分析,发现造釉细胞瘤具有侵犯喙突及向下颌升支前缘膨出两大特征,其发生率分别为63.4%和53.8%,这与两类囊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1)。研究还... 本文对下颌升支区造釉细胞瘤、含牙囊肿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征象作了深入分析,发现造釉细胞瘤具有侵犯喙突及向下颌升支前缘膨出两大特征,其发生率分别为63.4%和53.8%,这与两类囊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1)。研究还发现升支区造釉细胞瘤的这两项x线征存在着相关性(p<0.05)即有向前向上生长的趋势而极少向髁突方向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釉细胞瘤 含牙囊肿 角化囊肿
下载PDF
消痔灵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宪忠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36-36,共1页
海绵状血管瘤系口腔颌面部发病率较高的发育性血管异常性疾病。尤其对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的海绵状血管瘤,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来笔者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15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满意,并将本治疗方法和作用机理及治疗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系口腔颌面部发病率较高的发育性血管异常性疾病。尤其对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的海绵状血管瘤,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来笔者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15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满意,并将本治疗方法和作用机理及治疗标准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血管瘤 消痔灵 血管瘤
下载PDF
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患者HPV感染及PCNA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良忠 蒋萍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933-935,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有效防治口腔鳞癌提供实验科学依据。方法:对66例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有效防治口腔鳞癌提供实验科学依据。方法:对66例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的表达及变化,采用PCR技术检测HPV感染率。结果:PCNA 在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84.8%,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在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42.4%,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CNA在细胞内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状上皮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起关键性的作用,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鳞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2)HPV16、18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人乳头状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