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患者HPV感染及PCNA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良忠 蒋萍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933-935,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有效防治口腔鳞癌提供实验科学依据。方法:对66例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有效防治口腔鳞癌提供实验科学依据。方法:对66例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的表达及变化,采用PCR技术检测HPV感染率。结果:PCNA 在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84.8%,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在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42.4%,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CNA在细胞内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状上皮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起关键性的作用,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鳞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2)HPV16、18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人乳头状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