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多发性骨髓瘤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
1
作者 李爱莉 彭琳琳 +2 位作者 高健 孙杰 徐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0-542,共3页
患者女,65岁。肛周出现扁平棕褐色丘疹半年。皮肤科检查:舌体弥漫肿大,两侧有齿痕,舌表面光滑,有蜡样结节、斑块及裂隙。外眦及耳窝处可见蜡样坚硬的丘疹,部分融合。肛周可见蜡样琥珀色坚硬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出血性斑块,弥漫性浸润... 患者女,65岁。肛周出现扁平棕褐色丘疹半年。皮肤科检查:舌体弥漫肿大,两侧有齿痕,舌表面光滑,有蜡样结节、斑块及裂隙。外眦及耳窝处可见蜡样坚硬的丘疹,部分融合。肛周可见蜡样琥珀色坚硬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出血性斑块,弥漫性浸润。双手指可见透明样的针尖大的丘疹。皮损组织病理:真皮与皮下组织有大量不规则团块状物质沉积,结晶紫染色阳性。骨髓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转至综合医院血液科治疗,给予硼替佐米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病 系统性 原发性 骨髓瘤 多发性
下载PDF
皮肤支气管源性囊肿误诊为表皮样囊肿
2
作者 赵巍 孟威威 +3 位作者 王庆兴 王丽 李静 方玉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患儿女,7岁。颈部囊肿6年。皮肤科检查:颈部右侧类圆形淡红色囊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囊肿结构,囊肿内衬可见纤毛,周围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散在杯状细胞。诊断:皮肤支气管源性囊肿。
关键词 囊肿 支气管源性 皮肤 表皮样囊肿
下载PDF
lncRNA HCP5靶向mi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郑云鹏 李旭阳 +3 位作者 尹婕 贾苇雪 李冬芹 尹光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HCP5靶向ml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CSCC细胞(SCC13、A431、HSC-5)中HCP5和miR-409-3p的表达情况,筛选用于实验的CSCC细胞。将抑制HCP5表达的质粒si-HCP5及... 目的:探讨lncRNA HCP5靶向ml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CSCC细胞(SCC13、A431、HSC-5)中HCP5和miR-409-3p的表达情况,筛选用于实验的CSCC细胞。将抑制HCP5表达的质粒si-HCP5及其对照(si-NC)、过表达miR-409-3p的miR-409-3p模拟物及其对照(miR-NC)、抑制HCP5和miR-409-3p的si-HCP5+anti-miR-409-3p及其对照(si-HCP5+anti-miR-NC)分别转染SCC13细胞。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CC1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CP5和miR-409-3p的靶向关系。结果:SCC13细胞中HCP5表达最高,miR-409-3p表达最低(P<0.05)。抑制HCP5表达后SCC13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减少,CycI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过表达miR-409-3p后SCC13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减少,Cyc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lncRNA HCP5和miR-409-3p存在靶向关系。抑制miR-409-3p表达可减弱HCP5低表达对SCC13细胞增殖以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P<0.05)。结论:抑制HCP5可通过靶向促进miR-409-3p表达来抑制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lncRNA HCP5 miR-409-3p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miR-214-5p通过DNMT1介导的AXIN2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熊斯颖 邵蕾 +2 位作者 杨艳 高爱莉 揭丽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治疗的10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Cutaneous basal cell carcinoma,B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及基线资料。焦磷酸测序法检测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XIN2、DNMT1基因mRNA和miR-214-5p的表达水平。将miR-214-5p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mic NC和inhibitor NC)分别对基底细胞癌A431细胞进行转染,48 h后检测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结果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5.128,P<0.001),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7.826,P<0.001),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4.838,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5.426,P<0.001)。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与其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93,P<0.001),DNMT1基因mRNA水平与AXIN2基因甲基化率呈正相关(r=0.814,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与DNMT1基因mRNA水平呈负相关(r=-0.747,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DNMT1是miR-214-5p的靶基因。细胞转染后,与mimic NC、inhibitor和inhibitor NC比较,mimic的DNMT1基因mRNA水平、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01);而inhibitor的DNMT1基因mRNA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相较于其他三组明显上升(P<0.001)。结论miR-214-5p可通过调控下游靶蛋白DNMT1表达,影响AXIN2基因的DNA甲基化率,调控AXIN2基因的表达水平,参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miR-214-5p DNA甲基化转移酶1 轴抑制蛋白2 启动子区甲基化
下载PDF
手指鲍恩病误诊3例
5
作者 郑文豪 柯丹 +2 位作者 朱小娟 娄方璐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报告3例手指鲍恩病。例1.患者男,80岁。右手无名指红斑、丘疹及脱屑2余年,疼痛2个月,误诊为乳房外Paget病。例2.患者男,88岁。左手中指红斑、斑块及糜烂10余年,误诊为基底细胞癌。例3.患者男,37岁。右手示指红斑、斑块、糜烂伴瘙痒2年,... 报告3例手指鲍恩病。例1.患者男,80岁。右手无名指红斑、丘疹及脱屑2余年,疼痛2个月,误诊为乳房外Paget病。例2.患者男,88岁。左手中指红斑、斑块及糜烂10余年,误诊为基底细胞癌。例3.患者男,37岁。右手示指红斑、斑块、糜烂伴瘙痒2年,误诊为湿疹。3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全层细胞极性紊乱,可见核大深染的细胞,病理性核分裂象增多;真皮浅层可见不等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3例患者均诊断为手指鲍恩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恩病 手指 误诊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6
作者 郑文豪 柯丹 +1 位作者 刁庆春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3-375,共3页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呈桑椹样外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见分叶状肿瘤细胞团块,并可见较多血管腔,增生的血管及内皮细胞形态较规则,无异形。诊断: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卡瑞利珠单抗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平晓芳 郑末 +1 位作者 王琳 邢卫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29,共2页
报告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男,18岁。右侧足部小趾末节肿块5年。皮肤科检查:右足小趾末节一约0.8cm×1.0cm肤色肿块,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界限清,质地韧,无压痛和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主要由大量致密的胶原纤... 报告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男,18岁。右侧足部小趾末节肿块5年。皮肤科检查:右足小趾末节一约0.8cm×1.0cm肤色肿块,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界限清,质地韧,无压痛和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主要由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和星状成纤维细胞组成,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不呈束状,成纤维细胞核染色质均匀、细致,可见细小核仁,很少见核分裂象,局部区域间质内有薄壁的小血管。诊断: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胶原纤维瘤 足趾
下载PDF
色素性乳房Paget’s病
8
作者 刘玉洁 顾安康 +1 位作者 李冬梅 聂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报告1例色素性乳房Paget’s病。患者女,63岁,左侧乳头变黑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乳头弥漫变黑,表面相对光滑,基底颜色略呈褐色,色素欠均匀,乳头中央稍凹陷,表面少许鳞屑,乳头外侧乳晕部分变黑。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棘层增厚,基底层及棘... 报告1例色素性乳房Paget’s病。患者女,63岁,左侧乳头变黑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乳头弥漫变黑,表面相对光滑,基底颜色略呈褐色,色素欠均匀,乳头中央稍凹陷,表面少许鳞屑,乳头外侧乳晕部分变黑。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棘层增厚,基底层及棘层中上部较多Paget细胞,其间较多黑素颗粒,真皮浅层较多淋巴细胞及噬色素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7(+),CK20(-),MelanA少量(+),上皮细胞膜抗原(EMA)(+),S-100蛋白(-),高迁移组转录因子(SOX-10)(-)。诊断:色素性乳房Paget’s病,治疗:行左侧全乳房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s病 乳房 色素性
下载PDF
小汗腺汗孔癌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肖婧 陈柳青 张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0-283,共4页
小汗腺汗孔癌(EPC),又称为恶性小汗腺汗孔瘤(EP),是一种罕见的小汗腺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皮肤肿瘤的0.005%~0.010%^([1]),由于其极低的发病率,且其临床表现常无明显特异性,易造成误诊^([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例EPC患... 小汗腺汗孔癌(EPC),又称为恶性小汗腺汗孔瘤(EP),是一种罕见的小汗腺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皮肤肿瘤的0.005%~0.010%^([1]),由于其极低的发病率,且其临床表现常无明显特异性,易造成误诊^([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例E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报道的25例EPC患者进行文献复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癌 Mohs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下载PDF
甲下血管球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平晓芳 王琳 邢卫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甲下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血管球细胞的软组织良性错构瘤,临床上具有典型的疼痛三联征:自发性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及冷敏感,但临床因为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和延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从病因、发病机制、临... 甲下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血管球细胞的软组织良性错构瘤,临床上具有典型的疼痛三联征:自发性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及冷敏感,但临床因为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和延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影像学征象、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给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甲下 疼痛三联征
下载PDF
茯苓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赵婷秀 兰钰琪 +2 位作者 金贺 何彦丽 杜标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40、80μmol/L)PA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A对B16细... 目的:研究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40、80μmol/L)PA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A对B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A对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A可以明显抑制B16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关系(P<0.01);PA干预24 h后可以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40μmol/L的PA能上调B16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并下调Vimentin蛋白的表达(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40μmol/L的PA可明显降低B16细胞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论:PA可以抑制B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16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小鼠黑色素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小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小肠多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
12
作者 刘显宾 王太平 +7 位作者 张海燕 孔凡娟 柳凯伦 秦朝阳 李仕雷 王世栋 刘帅 宋述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587-588,共2页
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极低,将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转移性小肠多发恶性黑色素瘤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因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7天于2022年8月29日入院。既往史:患者于2022年7月因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术后左侧肢体... 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极低,将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转移性小肠多发恶性黑色素瘤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因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7天于2022年8月29日入院。既往史:患者于2022年7月因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术后左侧肢体瘫痪,行康复治疗;患者于2020年曾因背部黑色素痣于当地诊所行手术切除,1年后原手术区域再次出现黑色素痣,并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多发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3
作者 于威 赵晨皓 +1 位作者 李博 尚东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58-1062,共5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皮肤的真皮层。生长缓慢,转移潜能低,常侵袭皮下组织,甚至可达肌肉。尽管DFSP罕见,其高复发率仍是对临床的重大挑战。目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仍是DFSP的重要确诊手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皮肤的真皮层。生长缓慢,转移潜能低,常侵袭皮下组织,甚至可达肌肉。尽管DFSP罕见,其高复发率仍是对临床的重大挑战。目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仍是DFSP的重要确诊手段。首选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慢Mohs显微外科手术(sMMS)通过精确切除肿瘤组织而保留健康组织,改变了DFSP的手术方式。新兴疗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也显示出巨大潜力。现对DFSP规范化诊疗方案及最新治疗研究进行阐述,以期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病因 诊断 手术治疗 新兴疗法
下载PDF
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
14
作者 窦莉莉 肖玉强 +3 位作者 石津 冯国强 刘喜婷 李树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cm×8cm×1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cm×8cm×1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结节易破溃,形成火山口样溃疡,可见污垢坏死组织和脓样分泌物,伴恶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鳞状细胞团块,抗酸染色(-)。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皮肤 高分化 麻风
下载PDF
水疱型钙化上皮瘤及皮肤镜表现
15
作者 韩莉 冯会敏 +1 位作者 韩占栋 刘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左腋下出现水疱样肿物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腋下发现绿豆大丘疹,皮损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治,于2020年2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 1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左腋下出现水疱样肿物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腋下发现绿豆大丘疹,皮损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治,于2020年2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左腋下一直径1.3 cm类圆形半透明囊性肿物,呈水疱样,表面光滑(图1),触之较软,有压痛,其他部位无类似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上皮瘤 水疱型 皮肤镜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16
作者 张炎 刘洁 张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是最常见的CTCL类型,多数患者处于疾病早期,发展缓慢,以局部治疗为主。但进展期(ⅡB期~Ⅳ期)患者可累及淋巴结、血液和内脏器官,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进展期患者预...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是最常见的CTCL类型,多数患者处于疾病早期,发展缓慢,以局部治疗为主。但进展期(ⅡB期~Ⅳ期)患者可累及淋巴结、血液和内脏器官,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进展期患者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47%。近年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加深,出现多种新型疗法,如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表观遗传学修饰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该文对CTCL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治疗进展
下载PDF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策略:基于新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17
作者 文习之 张晓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1337,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不受中枢免疫耐受影响,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靶向肿瘤新抗原的疫苗、过继性细胞回输及抗体药物等能有效加强和扩大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突破当前治疗瓶颈。本文就黑色素瘤新抗原的个性化治疗现状、最新进展、临床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新抗原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重视分子病理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陆杨 张红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5-789,共5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浅表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纤维母细胞肿瘤,具有特征性COL1A1∷PDGFB融合基因或其他相关融合。DFSP是常见的皮肤肉瘤之一,该肿瘤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与许多软组...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浅表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纤维母细胞肿瘤,具有特征性COL1A1∷PDGFB融合基因或其他相关融合。DFSP是常见的皮肤肉瘤之一,该肿瘤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与许多软组织肿瘤重叠,传统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有时难以满足临床精准诊疗的需求,部分疑难病例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分子病理 临床诊疗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对鲍温病皮损中p53 Caveolin-1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张艳峰 樊磊强 +2 位作者 高悦 孙业晓 徐冰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鲍温病皮损中p53、Caveolin-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运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光动力治疗前后鲍温病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p53...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鲍温病皮损中p53、Caveolin-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运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光动力治疗前后鲍温病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p53、Caveolin-1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治疗前p53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及BD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40%(χ^(2)=11.20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53在正常皮肤组织及BD的阳性率为10%、5%(χ^(2)=0.712,P=0.39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p53在BD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1,P<0.001)。治疗前Caveolin-1在正常皮肤组织及BD中阳性表达率为15%、55%(χ^(2)=14.449,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正常皮肤组织及BD中Caveolin-1的阳性率为5%、12.5%(χ^(2)=0.816,P=0.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Caveolin-1在BD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3,P<0.001)。BD中p53与Caveolin-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0.533,P=0.015)。结论:p53及Caveolin-1的高表达可能与BD的发生密切关联,且ALA-PDT能够抑制p53及Caveolin-1的表达,从而抑制疾病的发展。通过更大样本量的研究,p53及Caveolin-1可能会成为皮肤相关疾病的诊断工具,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鲍温病 P53 CAVEOLIN-1
下载PDF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对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20
作者 夏艳 曹远均 +1 位作者 李俊葓 张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目的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对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人皮肤黑色素瘤中SHMT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嘌呤霉素进行压力筛选获取稳定表... 目的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对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人皮肤黑色素瘤中SHMT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嘌呤霉素进行压力筛选获取稳定表达SHMT2的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SHMT2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HMT2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及其下游分子Cyclin D1和c-Myc蛋白的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TOP/FOP-Flash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在稳定表达SHMT2的A-375-SHMT2细胞中使用XAV-939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后,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的结果显示,SHMT2在人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SHMT2表达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呈正相关(P<0.05)。成功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HMT2的A-375-SHMT2细胞系及对照细胞系A-375-GFP。与A-375-GFP组相比,A-375-SHMT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P<0.05),处于细胞周期G0/G1期的细胞比例降低(P<0.05),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增高(P<0.05)。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TOP/FOP实验的结果显示SHMT2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P<0.05),并上调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P<0.05)。在A-375-SHMT2细胞中使用XAV-939抑制wnt信号通路后可以逆转SHMT2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及对Cyclin D1和c-Myc的上调效应(P<0.05)。结论SHMT2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活性促进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皮肤黑色素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