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2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on of sleep by astrocytes in the hypothalamic 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
1
作者 Jae-Hong Kim Ruqayya Afridi +2 位作者 Il-Sung Jang Maan Gee Lee Kyoungho Suk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4期1098-1100,共3页
Astrocytes are functionally dynamic cells that support neurons in multiple ways throughout an organism’s lifespan.The astrocytic regulation of neuronal activity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in recent years.Astroc... Astrocytes are functionally dynamic cells that support neurons in multiple ways throughout an organism’s lifespan.The astrocytic regulation of neuronal activity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in recent years.Astrocytes are now recognized as playing a more complex role than mere bystander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However,their role in regulating the sleep neurocircuitry is not well understood.From this perspective,we highlight the role of astrocytes in sleep modulation,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regulatory mechanisms related to the 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VLPO)of the hypothalamus.We briefly discuss recent literature reporting the role of VLPO astrocytes in regulating sleep-associated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EP ventrolateral ASTROCYTES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困扰的辅助干预效果及预测指标初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黎志成 程楠 +5 位作者 邢纪斌 田家旺 赵鉴祺 田华静 林嘉怡 曾祥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2,共7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困扰的辅助干预效果,及相应的预测指标,为SGB应用于耳鸣的临床干预累积经验。【方法】回顾因其他干预方案效果不理想而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SGB干预的慢性主...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困扰的辅助干预效果,及相应的预测指标,为SGB应用于耳鸣的临床干预累积经验。【方法】回顾因其他干预方案效果不理想而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SGB干预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资料。SGB干预前进行耳鸣残疾量表(THI)评估、纯音听阈测试、耳鸣响度评估,部分患者接受了睡眠质量(PSQI)评估。SGB干预后复测THI,以评价SGB的干预效果。随后,通过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方程探寻预测SGB干预效果的潜在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进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至2023年04月,共有107名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接受了SGB干预,其中男性患者67名,女性患者40名,平均(45.32±11.40)周岁,耳鸣持续(20.32±24.64)月[16(12~20)]。有7名患者因个人原因中途退组,退组率6.54%,干预依从性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SGB干预后,有77名患者的THI得分下降至36分及以下,剩余的患者中有12名的THI得分下降幅度达到10分及以上,有效率为89%;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SGB干预前后的THI得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15.575,P<0.001),干预效果良好。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干预前的THI得分和耳鸣主观响度与THI的改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进一步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干预前THI得分”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回归系数为0.308,预测了THI改善水平的17.4%。【结论】SGB干预慢性主观性耳鸣困扰的短期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可用于常规干预方案不理想时(尤其是THI得分较高患者)的补充方案,但后续研究需要明确长期疗效及内在机制,为SGB应用于主观性耳鸣的干预奠定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主观性耳鸣 星状神经节阻滞 耳鸣困扰 干预效果 预测指标
下载PDF
正念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 孙婧 王春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2-38,85,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正念干预(MBI)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依...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正念干预(MBI)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00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502例,对照组5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001);合并结果显示,两组的总睡眠时间(TST)、醒觉次数(AT)、醒觉时间(AWT)、睡眠效率(SE)、3期持续睡眠时间(S_(3))、4期持续睡眠时间(S_(4))、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醒觉时间占总记录时间比例(AR)、总微醒觉次数(MAT)、快速动眼期微醒觉次数(MAT-RE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I可在短期内缓解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伴随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是能否长期从中获益尚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干预 脑卒中 睡眠障碍 META分析
下载PDF
大学生昼夜节律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特质焦虑和睡眠信念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4
作者 王浩 孟尧 +2 位作者 蔡文鹏 苏彤 唐云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9-605,共7页
目的探究在大学生群体中昼夜节律类型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特质焦虑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使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特质焦虑量表(T-AI)、简易睡... 目的探究在大学生群体中昼夜节律类型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特质焦虑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使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特质焦虑量表(T-AI)、简易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估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回收问卷238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为97.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4个变量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均P<0.01)。以昼夜节律类型为自变量、睡眠质量为因变量、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特质焦虑水平的中介效应量(MEQ-5→T-AI→PSQI)占总效应的30.48%(r=-0.128,95%CI-0.211~-0.066),睡眠信念态度的中介效应量(MEQ-5→DBAS-16→PSQI)占总效应的12.62%(r=-0.053,95%CI-0.106~-0.014),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的链式中介效应量(MEQ-5→T-AI→DBAS-16→PSQI)占总效应的11.19%(r=-0.047,95%CI-0.085~-0.022)。结论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能够负向预测其睡眠质量,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睡眠质量 焦虑特质 睡眠信念 睡眠态度
下载PDF
Persistent alterations in gray matter in COVID-19 patients experiencing sleep disturbances:a 3-month longitudinal study
5
作者 Kaixuan Zhou Gaoxiong Duan +19 位作者 Ying Liu Bei Peng Xiaoyan Zhou Lixia Qin Lingyan Liang Yichen Wei Qingping Zhang Xiaocheng Li Haixia Qin Yinqi Lai Yian Lu Yan Zhang Jiazhu Huang Jinli Huang Yinfei Ouyang Bolin Bin Mingming Zhao Jun Liu Jianrong Yang Demao D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10期3013-3024,共12页
Sleep disturbances are among the most prevalent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individuals who have recovered from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s.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abnormal b... Sleep disturbances are among the most prevalent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individuals who have recovered from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s.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abnormal brain structures in patients with sleep disturbances who have recovered from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However,neuroimaging studies on sleep disturbances caused by COVID-19 are scarce,and existing studie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the virus,with minimal acute phase data.As a result,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leep disturbances in the acute phase of COVID-19.To address this issue,we designed a longitudinal study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lterations in brain structure occur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nfection,and verified the results using 3-month follow-up data.A total of 26 COVID-19 patients with sleep disturbances(aged 51.5±13.57 years,8 women and 18 men),27 COVID-19 patients without sleep disturbances(aged 47.33±15.98 years,9 women and 18 men),and 31 age-and gender-matched healthy controls(aged 49.19±17.51 years,9 women and 22 men)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Eleven COVID-19 patients with sleep disturbances were included in a longitudinal analysis.We found that COVID-19 patients with sleep disturbances exhibited brain structural changes in almost all brain lobes.The cortical thicknesses of the left pars opercularis and left precuneu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ores.Additionally,we observed changes in the volume of the hippocampus and its subfield regions in COVID-19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s.The 3-month follow-up data revealed indices of altered cerebral structure(cortical thickness,cortical grey matter volume,and cortical surface area)in the frontal-parietal cortex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in COVID-19 patients with sleep disturbances.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sleep disturbances patients had altered morphology in the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structures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nfection and persistent changes in cortical regions at 3 months post-infection.These data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leep disturbances caused by 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structure cortical gray matter volume cortical surface area cortical thickness HIPPOCAMPU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s sleep disturbances sub-cortical volume
下载PDF
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用药规律
6
作者 张奇兵 张维 +4 位作者 袁珺 肖腊梅 刘思婧 蒋林 徐晓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9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失眠患者的用药规律及其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后睡眠质量和用药安全性,提出综合干预措施。方法利用自制的《失眠患者药物治疗回访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2021年10月—2022年9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老年... 目的分析老年失眠患者的用药规律及其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后睡眠质量和用药安全性,提出综合干预措施。方法利用自制的《失眠患者药物治疗回访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2021年10月—2022年9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老年失眠患者477例开展电话问卷调查,对其用药情况、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77例老年失眠患者用药方案以单药为主,占比72.1%,其中苯二氮艹卓类单药方案占比56.0%。老年失眠患者服药期间PSQI评分平均值为(12.6±3.5)分,中位值为13分;仅40.7%的患者依从性较好;有15.1%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是次日困倦、头晕及乏力等。结论老年失眠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后睡眠质量仍不理想,且用药依从性偏低,不良反应较多,须引起关注和重视,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老年人 睡眠质量 镇静催眠药物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张颖 葛丽娜 +2 位作者 曹雷 邹杰 周磊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于2022-02至2023-05在武警吉林总队医院,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患者在右佐匹克隆...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于2022-02至2023-05在武警吉林总队医院,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患者在右佐匹克隆片基础上结合正念训练治疗。治疗周期均为5周。对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ISI)变化、抑郁焦虑状态和炎症因子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两组PSQI和ISI量表的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可以提高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慢性失眠障碍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静息态fMRI在失眠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磊 楼忠泽 +3 位作者 侯言彬 童茂清 阮列敏 季蕴辛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失眠障碍(ID)患者多个脑区存在异常活动,且这些异常与认知功能改变存在一定的联系。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技术,可直接评估ID患者大脑功能及结构变化。本文就静息态fMRI在ID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 失眠障碍(ID)患者多个脑区存在异常活动,且这些异常与认知功能改变存在一定的联系。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技术,可直接评估ID患者大脑功能及结构变化。本文就静息态fMRI在ID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ID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为临床早期识别、精准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认知功能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脑网络
下载PDF
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倪小红 吕衍文 +2 位作者 柯红艳 田宇 廖远高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2名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对照组41名。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习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磁共振动脉自...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2名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对照组41名。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习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扫描。结果:失眠组入睡所需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无显著差异;失眠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快动眼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睡眠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快动眼睡眠S1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2~S4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失眠组患者双侧前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右侧丘脑、脑桥等区域灌注均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岛叶、双侧基底节等区域灌注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能够精确量化睡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多导睡眠监测 磁共振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睡眠障碍列线图的构建与应用
10
作者 卢素娟 陈秀芳 +5 位作者 宋利 林敏 陈娟 王晓雪 季爱娣 肖海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666-16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睡眠障碍构建列线图,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睡眠障碍构建列线图,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比较使用该模型的观察组与不使用该模型的常规诊疗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失禁(尿频)、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模型预测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755~0.850),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观察组采用该模型进行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评估和针对性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降低至(6.30±3.33)分,与对照组的(7.60±3.2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障碍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准确度,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准确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 睡眠障碍 老年人 列线图
下载PDF
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11
作者 黄秀 金清河 +1 位作者 翁杰 王爱霞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留院观察患者300例,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分为睡眠质量好组114...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留院观察患者300例,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分为睡眠质量好组114例与睡眠质量差组186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10.5±3.4)分。两组在夜间起夜习惯、胸闷或胸痛、咳嗽或咳痰、尿频,留观区光线刺激、温度不适、噪音、对环境陌生,以及担忧治疗费用、担忧病情恶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10项因素是影响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受夜间起夜习惯、生理因素、急诊留观区环境因素、担忧治疗费用、担忧病情恶化等相关因素影响,急诊留观区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临床可依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留院观察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的肝功能和脂质代谢水平与睡眠障碍的因果关联分析
12
作者 何威 朱述可 +2 位作者 李春雨 杜雪 李佳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5-2061,共7页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肝功能和脂质代谢水平与睡眠障碍的因果关联。方法对GWAS进行分析,暴露因素为肝功能和脂质代谢水平[ALT、AST、GGT、Alb、血清总蛋白(TP)、TBil、ALP、TG、TG与磷酸甘油酯的比例(TG/G3P)、TC、HDL-C、LDL-C、...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肝功能和脂质代谢水平与睡眠障碍的因果关联。方法对GWAS进行分析,暴露因素为肝功能和脂质代谢水平[ALT、AST、GGT、Alb、血清总蛋白(TP)、TBil、ALP、TG、TG与磷酸甘油酯的比例(TG/G3P)、TC、HDL-C、LDL-C、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脂肪酸(TFA)、PUFA/TFA],结局因素为睡眠障碍(非器质性)。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法、Simple Mode法、加权中位数法和Weighted Mode法等回归模型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血清Alb(OR=0.728,95%CI:0.535~0.989,P<0.05),HDL-C(OR=0.879,95%CI:0.784~0.986,P<0.05)和PUFA/TFA(OR=0.800,95%CI:0.642~0.998,P<0.05)与睡眠障碍呈负相关。TG/G3P(OR=1.222,95%CI:1.044~1.431,P<0.05)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未显示ALT、AST、GGT、TP、TBil、ALP、TG、TC、LDL-C、PUFA、TFA与睡眠障碍有因果关系(P值均>0.05)。MEEgger截距测试结果表明分析结果不存在多效性(P>0.05),孟德尔随机化在本研究中为因果推断的有效方法。结论根据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肝功能和脂质代谢水平与睡眠障碍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在预测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以及干预方面,可以考虑利用肝功能和脂质代谢水平作为睡眠障碍发生风险以及干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脂质代谢 睡眠障碍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下载PDF
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睡眠时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亓德云 孙力菁 +1 位作者 江艳微 周媛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睡眠时长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5所中学(包括2所初中、2所高中和1所职校),每所学校按年级分层,并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至少80名学生,以整班为单位进行调查,共抽取1309...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睡眠时长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5所中学(包括2所初中、2所高中和1所职校),每所学校按年级分层,并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至少80名学生,以整班为单位进行调查,共抽取1309名学生参与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虹口区中学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33 h,75.3%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问题。男生的睡眠不足率(71.9%)显著低于女生(79.2%)(χ^(2)=9.293,P<0.01);初中、高中、职高学生的睡眠不足率分别为77.4%、83.0%、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96,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每天使用移动设备、放学后每天做作业或读书写字时间≥3 h,以及过去1周参加文化类补习班时间≥3 h的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较高;职高生和每天看电视(≥1 h,<2 h)的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相对较低。结论虹口区中学生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需加强睡眠健康教育,特别关注有抑郁症状及移动设备使用过度的学生,并减轻学生课业和课外补习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间 影响因素 中学生
下载PDF
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古力巴克然木·阿布拉 阿布都萨拉木·阿布拉 马瑞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14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研究组给予维生素D联合右...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14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研究组给予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两组睡眠障碍临床疗效、睡眠监测指标、PSQI评分、认知功能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8%vs 80.0%,P<0.05)。睡眠监测指标显示,研究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371.77±27.22)min vs(334.71±28.80 min)],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32.51±3.89)min vs(46.88±7.32)min,(1.36±0.51)次vs(3.11±0.77)次,P<0.05]。治疗前、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3月时,不同时间点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降低更明显[(15.78±2.02)分vs(15.67±2.05)分,(9.31±2.01)分vs(11.60±2.04)分,(7.60±0.95)分vs(9.40±1.21)分,P<0.05]。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28.24±0.92)分vs(26.24±1.53)分,(27.88±1.23)分vs(25.21±1.02)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672.29±66.60)pg/mL vs(626.89±55.46)pg/mL,(31.49±5.62)pg/mL vs(23.75±5.18)pg/mL,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疗效良好,而且对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右佐匹克隆 老年 慢阻肺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康复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旭 谢鸿宇 +1 位作者 汤昕未 吴毅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中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与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失眠发病机制;脑卒中后ED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RL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康复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体位治疗、口咽肌训练];脑卒中后失眠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针刺疗法、无创性经颅神经调控技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EDS康复治疗(CPAP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RLS康复治疗(针刺)。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基础研究仍处于表型确定阶段;康复治疗仍存在治疗依从性、安全性、精准度等方面的问题,且脑卒中后EDS和RLS的康复研究较少。下一步研究需要探索适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开展基础性研究提供支撑;同时,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发病机制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基于环境调节的个性化智能促眠系统
16
作者 朱民耀 李克松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5期55-57,共3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发病率显著升高,因此促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先前非穿戴无感知睡眠监测系统的设计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智能促眠系统。该系统基于实时监测到的体温、体动、呼吸和心率等人体生理数据,对灯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发病率显著升高,因此促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先前非穿戴无感知睡眠监测系统的设计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智能促眠系统。该系统基于实时监测到的体温、体动、呼吸和心率等人体生理数据,对灯光、白噪声和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调节,促进用户睡眠。同时,结合用户历史睡眠数据、用户反馈问卷和用户主动调控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环境调节策略,实现了该系统的个性化睡眠调控功能。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可基于多种环境参数调控睡眠,并结合用户数据进行个性化睡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眠系统 环境参数 个性化调控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詹靖烨 焦润达 +2 位作者 欧阳慧 刘伟志 吴荔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7-1155,共9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以与事件相关的侵入性思维、回避、消极情绪和认知及警觉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也被认为是PTSD的核心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PTSD与睡眠障碍相关,但...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以与事件相关的侵入性思维、回避、消极情绪和认知及警觉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也被认为是PTSD的核心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PTSD与睡眠障碍相关,但两者关联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概述了PTSD和睡眠障碍的临床及生理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PTSD和睡眠障碍的双向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PTSD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相关生理机制和脑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与PTSD和睡眠共同相关的脑区及神经环路入手,探索PTSD与睡眠双向关系的神经生理机制,为PTSD和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双向关系 机制
下载PDF
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琳 杨怀莉 兰建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究因冠心病(CH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行PCI术的128例CH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 目的探究因冠心病(CH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行PCI术的128例CH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PCI术后是否并发睡眠障碍,并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组(n=35)和未并发组(n=93)。对比分析两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文化程度、是否吸烟或饮酒等)和生理病理情况[合并疾病、焦虑、术后疼痛、术后用药情况、每周运动时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植入支架数]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CHD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为(61.68±10.32)U/mL,低于未并发组[(78.11±15.38)U/mL],并发组丙二醛水平为(2.72±0.44)μmol/L,高于未并发组[(2.02±0.3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腰臀比、合并高脂血症、焦虑、术后疼痛和每周运动时间是CHD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OR=1.290,95%CI:1.145~1.454)、丙二醛(OR=1.667,95%CI:1.362~2.040)、年龄(OR=1.672,95%CI:1.348~2.074)、腰臀比(OR=1.368,95%CI:0.901~2.076)、焦虑(OR=1.470,95%CI:1.021~2.116)、术后疼痛(OR=1.844,95%CI:1.175~2.894)和每周运动时间(OR=1.261,95%CI:0.911~1.746)为影响CHD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行PCI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高于未并发睡眠障碍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年龄、腰臀比、焦虑、术后疼痛和每周运动时间为影响CHD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慧娟 刘春燕 +1 位作者 王桂芳 王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睡眠纺锤波有促进认知的功能,本文探讨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进而改善睡眠和认知提供佐证。方法对50例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得到睡眠结构相关参数、脑电功率谱、心... 目的睡眠纺锤波有促进认知的功能,本文探讨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进而改善睡眠和认知提供佐证。方法对50例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得到睡眠结构相关参数、脑电功率谱、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生理参数。分别计算各参数以及年龄、性别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Ⅱ期纺锤波指数及特征(频率、时长和波幅)的相关性。其中庞加莱图中的SD1代表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正指标,SD2代表交感神经活性的逆指标;脉搏传导时间(PTT)下降指数代表血管交感神经稳定性。结果SD1(β=-0.512,P<0.05)和PTT下降指数(β=-0.271,P<0.05)与纺锤波指数分别呈负相关,SD2与纺锤波指数呈正相关(β=0.474,P<0.05)。睡眠期变化指数、NREMⅠ期占比和皮质EEG微觉醒指数均与纺锤波指数呈低度负相关(r=-0.316,r=-0.359,r=-0.326;均P<0.05)。年龄与纺锤波指数呈负相关(β=-0.422,P<0.05)。深睡期δ功率与纺锤波幅度呈正相关(β=0.65,P<0.001)。未发现性别与纺锤波有相关性。结论睡眠纺锤波的产生依赖于良好的睡眠及稳定的自主神经。其与认知相关,能反映神经突触连接的强度,这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提供了佐证,也为评价认知和大脑功能提供了新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纺锤波 自主神经 庞加莱图 多导睡眠监测 脉搏传导时间下降指数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的低频振幅静息态fMRI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忠艳 霍健伟 +1 位作者 付清楠 陈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神经活动异常改变。方法:纳入18~60岁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失眠组)和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各20例,对比2组低频振幅(ALFF)差异,并分析ALFF值与临床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结果:2组匹兹堡睡眠...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神经活动异常改变。方法:纳入18~60岁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失眠组)和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各20例,对比2组低频振幅(ALFF)差异,并分析ALFF值与临床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结果: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组ALFF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颞下回、右侧眶额皮质、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颞中回、双侧额上回、右侧枕上回、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中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AlphaSim校正,P<0.01)。SDS评分与右侧眶额皮质的ALFF值呈正相关(r=0.528,P=0.024),SDS、SAS评分与左侧中扣带回ALFF值均呈正相关(r=0.641,0.494;均P<0.05)。结论:通过ALFF可发现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异常神经活动,主要是情感、认知相关网络脑区(扣带回、眶额皮质等)存在脑自发活动异常,且部分脑区的自发活动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异常脑活动改变可能是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有效神经影像标志物,可为远期疾病严重性评估及疾病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