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脑血流灌注SPECT在体显像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生弟 周孝达 +5 位作者 徐德隆 朱承谟 张冀先 国毓智 匡琴芳 李彪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给恒河猴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后,产生右侧黑质神经元脱失、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浓度明显降低以及左侧帕金森样症状.给予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后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进行偏侧帕金森病... 给恒河猴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后,产生右侧黑质神经元脱失、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浓度明显降低以及左侧帕金森样症状.给予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后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进行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发现猴模型建立3个月时损毁侧脑血流灌注量明显减低,8个月时损毁侧脑血流灌注量转为正常.结果表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反映了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血液供给 同位素成像 震颤性麻痹 CT
下载PDF
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多巴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伦学庆 张延庆 +2 位作者 张春芬 章翔 张剑宁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9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治疗PD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6-OHDA建立纹状体毁损PD大鼠模型, 观察高频电刺... 目的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治疗PD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6-OHDA建立纹状体毁损PD大鼠模型,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后PD鼠旋转行为的变化, 并同时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电刺激丘脑底核后,改善了PD大鼠的旋转行为,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 P< 0.01),谷氨酸含量明显减少(P< 0.01),天门冬氨酸则无明显改变( P> 0.05)。结论 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促进了双侧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抑制了同侧谷氨酸的释放,从而有助于PD症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多巴胺 兴奋性氨基酸 电刺激 震颤麻痹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记忆障碍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海波 蔡晓杰 王新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60-362,共3页
采用 临床记忆量表 甲套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 ( MMSE)对 60例帕金森病 ( PD)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PD组记忆商 ( MQ)在 89以下者 4 8例 ( 80 % ) ,较正常人明显增多 ( P<0 .0 1)。60~ 69岁及 70~ 79岁两年龄组的联想学习等反映... 采用 临床记忆量表 甲套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 ( MMSE)对 60例帕金森病 ( PD)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PD组记忆商 ( MQ)在 89以下者 4 8例 ( 80 % ) ,较正常人明显增多 ( P<0 .0 1)。60~ 69岁及 70~ 79岁两年龄组的联想学习等反映语文记忆的分测验成绩均显著低于常模组 ( P<0 .0 1) ,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与常模组相近。老年 PD组的 MQ显著好于非老年 PD组 ( P<0 .0 5)。MQ在 69以下者 2 1例 ,痴呆 5例 ;MQ在 70以上者 39例 ,痴呆仅 1例。提示 PD患者有明显记忆障碍 ;PD的记忆损害以左半球为主 ;记忆损害越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痴呆 记忆障碍 MMSE
下载PDF
毁损大鼠纹状体帕金森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伦学庆 章翔 +2 位作者 张剑宁 陈良为 张延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8-190,共3页
近来研究发现,经典黑质损伤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大鼠模型有以下不足:①毁损为急性(24h内)过程,不符合人类PD进行性变性特征;②对黑质损伤较完全彻底,即建立的仅是晚期PD动物模型;... 近来研究发现,经典黑质损伤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大鼠模型有以下不足:①毁损为急性(24h内)过程,不符合人类PD进行性变性特征;②对黑质损伤较完全彻底,即建立的仅是晚期PD动物模型;③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大鼠 纹状体 动物模型
下载PDF
MPTP处理的小鼠和6-OHDA损毁的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病理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德鹏 徐群渊 +2 位作者 张进禄 刘玉军 邢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比较MPTP处理的小鼠与6-OHDA损毁大鼠PD模型的病理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种PD模型的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方法结果表明:C57BL小鼠在MPTP处理后,脑内酪氨... 目的比较MPTP处理的小鼠与6-OHDA损毁大鼠PD模型的病理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种PD模型的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方法结果表明:C57BL小鼠在MPTP处理后,脑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从第4d开始有所减少;黑质区域的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从第1d起即有增加。大鼠PD模型较早出现损毁侧TH免疫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的现象,损毁2月后几乎完全消失;而在黑质区的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现象出现较晚。结论两种动物模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帕金森病的病理特征,6-OHDA损毁中脑DA能神经元制成的大鼠PD模型比MPTP处理的C57BL小鼠PD模型更接近反映PD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羟化酶 震颤性麻痹 6-羟多巴胺 MPTP
下载PDF
GFP,TH双基因在NIH-3T3细胞及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君明 唐镇生 +2 位作者 江澄川 应其龙 宋后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一个标记,观察GFP标记的HTH1基因修饰的NIH-3T3细胞在体外及植入脑内后的生长情况,判断GFP基因能否作为一种新的筛选标记基因。方法构建同时表达GFP和HTH1双基因的多基因表... 目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一个标记,观察GFP标记的HTH1基因修饰的NIH-3T3细胞在体外及植入脑内后的生长情况,判断GFP基因能否作为一种新的筛选标记基因。方法构建同时表达GFP和HTH1双基因的多基因表达载体GC-GFP-P-HTH1-SN。并转染NIH-3T3细胞,且移植入Parkinson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结果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westernbloting等方法均检测到GFP、HTH1在体外和脑内的表达。结论GFP可作为一个筛选标记基因,可对目的基因或植入细胞的其他功能性产物的表达进行观察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酪氨酸羧化酶 震颤性麻醉 大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黎锦如 潘勇辉 +4 位作者 卢锡林 张俊微 邵明 王健 刘焯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方法对52例PD病人ApoE基因型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PD组ApoE基因型分布与正常组有显著不同(P<001),PD...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方法对52例PD病人ApoE基因型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PD组ApoE基因型分布与正常组有显著不同(P<001),PD病人的ε2和ε4的频率明显比正常人高,而ε3明显较正常人低。结论帕金森病ApoE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可能与载脂蛋白E的代谢异常引起对神经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载脂蛋白E 遗传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诱发偏侧帕金森病样大鼠模型的制作和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薛毅珑 罗芸 +3 位作者 崔忻 齐增飞 高军茂 王振福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了解6-OHDA注入大鼠一侧中脑黑质区所导致的行为、生化和组织学改变及该种帕金森病样大鼠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在脑立体定位技术下,将6-OHDA注入大鼠右侧中脑黑质区,以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细胞。用小动脉旋转... 目的:了解6-OHDA注入大鼠一侧中脑黑质区所导致的行为、生化和组织学改变及该种帕金森病样大鼠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在脑立体定位技术下,将6-OHDA注入大鼠右侧中脑黑质区,以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细胞。用小动脉旋转行为监测仪记录Apomorphine诱发的大鼠异常旋转行为、脑组织液生化和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6-OHDA注入大鼠右侧中脑黑质后,大鼠向损毁对侧的旋转次数明显增加(大于280圈/40min),PD模型成功率为50.5%。PD鼠损毁侧脑组织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DOPAC和HVA明显低于未损毁侧(P<0.05)。PD阳性鼠右侧黑质致密斑和腹侧背盖区处TH阳性细胞消失;而PD阴性鼠右侧仍部分存在。连续观察十个月PD样模型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无自发性恢复。结论:6-OHDA可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细胞,造成与帕金森患者相似的基本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 大鼠 疾病模型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牛平 王耀山 +1 位作者 吕永利 何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6-羟基多巴胺用立...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6-羟基多巴胺用立体定向法注入大鼠一侧中脑黑质制作 PD大鼠模型,并在注入6-羟基多巴胺之间每天向预伤侧壳核区定位注入BDNF,采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方法及透射电镜等观察BDNF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显微超微结构影响。结果 BDNF能改善6-羟基多巴胺造成的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及超微结构影响。结论 BDNF可减轻6-羟基多巴胺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黑质
下载PDF
帕金森病猴模型黑质纹状体区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振国 余慧贞 陈生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60-263,共4页
本实验在以往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的基础上,对注射MPTP后动物的行为症状。在体神经生化改变、不同时期离体神经生化改变以及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发现... 本实验在以往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的基础上,对注射MPTP后动物的行为症状。在体神经生化改变、不同时期离体神经生化改变以及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发现:MPTP建立的偏侧PD猴模型,其行为、生化、病理等指标均出现早且稳定;注射侧纹状体区细胞外液多巴胺(DA)等递质含量较注射对侧有相应的降低。表明MPTP制备的偏侧猴模型的可靠性,为探索PD的病因等提供理想的实验条件。同时进一步加深对PD神经生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神经生化 震颤性麻痹 病因 黑质
下载PDF
神经细胞诱向因子与Parkinson氏病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明华 吴玺印 任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一、前言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细胞诱向因子是靶组织的神经元或非神经元细胞释放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个体发生中它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的特定神经元系统有选择地维持和促进它们的存活生长、分化成熟和表达功能等的生物效应。即不同的神经细胞... 一、前言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细胞诱向因子是靶组织的神经元或非神经元细胞释放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个体发生中它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的特定神经元系统有选择地维持和促进它们的存活生长、分化成熟和表达功能等的生物效应。即不同的神经细胞诱向因子对维持神经元的生存是有选择性的、而且一生中都需要这类因子。在病变的情况下,神经细胞诱向因子能够维持受到伤害神经元的存活和促进损伤神经元的再生。所以,在病理性损伤导致神经细胞诱向因子不足或缺少时,将发生该种特定神经元系统的逆行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诱向因子 震颤性麻痹
下载PDF
帕金森病智能障碍纵向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柳太云 金丽娟 +1 位作者 覃雪军 欧阳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43-43,共1页
已有资料显示帕金森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但由于各家采用研究方法不同,且多数缺乏纵向研究,帕金森病痴呆发生率不尽一致。本文采用纵向研究,探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动态变化,以期对其有更全面的认识。1方法11... 已有资料显示帕金森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但由于各家采用研究方法不同,且多数缺乏纵向研究,帕金森病痴呆发生率不尽一致。本文采用纵向研究,探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动态变化,以期对其有更全面的认识。1方法11对象111帕金森病(PD)组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智能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多巴胺D_2受体放射自显影、病理形态学及行为的联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岩松 林祥通 +1 位作者 张天谊 王博诚 《核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与人类帕金森病的病理及行为学改变相似的偏侧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125Ⅰ-IBZM对其进行脑内D2受体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究。6只帕金森病大鼠病侧纹状体/额叶皮质放射性... 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与人类帕金森病的病理及行为学改变相似的偏侧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125Ⅰ-IBZM对其进行脑内D2受体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究。6只帕金森病大鼠病侧纹状体/额叶皮质放射性计数比值为5.32±0.37,较健侧及对照组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病理形态改变符合性好、且其增高的数值与阿朴吗啡诱导旋转的转数呈正相关(r=0.956),印证了早期帕金森病时D2受体的上调效应。125Ⅰ-IBZM作为D2受体配基可以很好地反映脑内D2受体的分布及变化,为将IBZM用于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影像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帕金森病 大鼠 多巴胺D2受体 IBZM
下载PDF
帕金森氏病人头发、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附74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宝英 陈清林 +1 位作者 赖素容 苏常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4-276,共3页
从1988年以来我们对74例帕金森氏病人的头发和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并与54例正常对照组对比,检测的结果发现PD病人头发铜、锌、铁、锰低于对照组(P<0.01)。病人血清铜、锌、锰也低于对照组。血清铜、锰含量随病情... 从1988年以来我们对74例帕金森氏病人的头发和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并与54例正常对照组对比,检测的结果发现PD病人头发铜、锌、铁、锰低于对照组(P<0.01)。病人血清铜、锌、锰也低于对照组。血清铜、锰含量随病情加重而递减,且有剂量效应关系。血清与头发相关性分析无相关关系(P>0.05)。其结果说明PD的发病原因与体内微量元素代谢缺陷可能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震颤性麻痹 头发 血清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智能障碍—瑞文测验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蔡晓杰 陈海波 +1 位作者 王新德 贡慧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年第2期94-96,共3页
采用瑞文推理测验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检查了50名帕金森病(PD)患者。结果PD组瑞文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说明PD患者有智能障碍。根据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分组。比较瑞文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病程、年龄... 采用瑞文推理测验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检查了50名帕金森病(PD)患者。结果PD组瑞文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说明PD患者有智能障碍。根据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分组。比较瑞文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病程、年龄及文化水平对本组PD患者的智能无显著影响,PD患者中瑞文测验属于智力缺陷者占32%,而MMSE检查的痴呆者占12%,支持PD痴呆发生率的差异可能由于评定方法不同所造成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智能障碍 瑞文测验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炎性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国庆 陈光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33-134,139,共3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的炎性机制。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PD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区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IL 1)的水平。采用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法估测黑质区神经损伤的程度。 结...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的炎性机制。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PD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区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IL 1)的水平。采用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法估测黑质区神经损伤的程度。 结果 :PD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区TNF α和IL 1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环孢素 (CsA)可减轻 6 羟基多巴胺 ( 6 OHDA)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 ,但对黑质纹状体区TNF α和IL 1水平无明显影响。 结论 :免疫炎性机制可能参与PD的发病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机制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大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β-内啡肽与精氨酸加压素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成 王德岭 +4 位作者 潘小平 吴永麟 张新根 刘道宽 周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28,共2页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2例PD患者CSF中ρ—EP和AVP的含量,以4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外科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PD患者CSF中β—EP和AV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2)。溴隐亭治疗后,两种肽的含量有升高趋势。提示β—EP与AVP在...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2例PD患者CSF中ρ—EP和AVP的含量,以4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外科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PD患者CSF中β—EP和AV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2)。溴隐亭治疗后,两种肽的含量有升高趋势。提示β—EP与AVP在CSF中含量变化与PD发病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Β内啡肽 震颤性麻痹
下载PDF
应用6-羟多巴胺建立鼠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海彦 彭国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类似人类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PD动物模型 。方法:于黑质致密部,黑质旁部及纹状体区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剂量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注射,造成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不同程度损伤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种不同程度... 目的:建立稳定的类似人类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PD动物模型 。方法:于黑质致密部,黑质旁部及纹状体区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剂量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注射,造成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不同程度损伤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种不同程度损伤的帕金森病鼠黑质区和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并观察其与旋转行为,注射部位及剂量的关系。结果:(1). 单侧黑质致密部6-羟多巴胺8μg注射,可以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95%以上的缺失。(2). 单侧黑质旁部6-羟多巴胺8μg注射,可以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70%以上的缺失。(3). 单侧纹状体区6-羟多巴胺三点注射,可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30%~40%的缺失 。结论: 6-羟多巴胺不同部位和不同剂量注射,可以建立模拟临床上不同病程时期PD动物模型,其症状稳定,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药物治疗及各种移植治疗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后帕金森病鼠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辉 张可成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2-295,共4页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去甲肾上腺素,以研究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后帕金森病(PD)鼠纹状体内部分神经生化改变。结果发现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可以基本矫正...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去甲肾上腺素,以研究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后帕金森病(PD)鼠纹状体内部分神经生化改变。结果发现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可以基本矫正PD鼠异常旋转行为、弥补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研究结果提示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后可能与宿主神经组织形成神经再支配,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是治疗PD的较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 脑内移植 神经递质 震颤性麻痹
下载PDF
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国庆 周孝达 +1 位作者 李宁丽 沈佰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14-515,共2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方法: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标记法,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多巴胺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A可诱发PC12细胞凋亡,适中浓度时(0.45mmol/L...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方法: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标记法,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多巴胺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A可诱发PC12细胞凋亡,适中浓度时(0.45mmol/L)PC12细胞凋亡数最多(凋亡率为48.7%±6.3%);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部分阻止DA诱发的PC12细胞凋亡(P<0.01)。结论:凋亡参与了PD的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震颤性麻痹 细胞凋亡 多巴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