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非运动症状影响的相关研究
1
作者 王宗立 聂言臣 朱丽娜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和非运动症状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样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和非运动症状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样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Q-39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排尿障碍、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及便秘等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DQ-39、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8、3.284,P<0.05),但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58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尿障碍、感觉异常、睡眠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5.517、3.264、2.524,P<0.05),而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5)。两组患者失眠、低血压、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05)。结论:普拉克索治疗PD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排尿障碍、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步桂芝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0期31-33,共3页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条件筛选78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平衡法进行分组,其中39例为对照组,以尼莫地平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余39...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条件筛选78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平衡法进行分组,其中39例为对照组,以尼莫地平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余39例为研究组,以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清因子水平以及总治疗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水平接近,即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效果与不良事件风险,研究组的占比分别为92.31%、5.13%,对照组的占比分别为74.36%、20.51%,相应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有确切效果,在降低血清因子水平的同时,还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醒脑静注射液 血清因子
下载PDF
颅内蛛网膜囊肿 被引量:7
3
作者 马骏 常义 杨纶先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79-180,共2页
报道33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幕上22例,幕下10例,侧脑室1例。26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1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近期疗效满意。指出行囊肿脑池分流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颅内蛛网膜囊肿 病因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牛迪 黄荣 +4 位作者 熊春华 冯兆海 姜磊 石鑫 郝玉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治疗策略。方法对48例CT诊断IAC病人结合临床表现、CT平扫以及CT蛛网膜下腔一脑池造影(CTC)来判断手术指征。结果 26例行手术治疗,22例行保守治疗。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失访2例,24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消...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治疗策略。方法对48例CT诊断IAC病人结合临床表现、CT平扫以及CT蛛网膜下腔一脑池造影(CTC)来判断手术指征。结果 26例行手术治疗,22例行保守治疗。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失访2例,24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未行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中,失访6例,症状改善6例,症状仍间断发作,药物可控制但效果不佳10例。结论具有明显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不明显,能够接受CTC检查且结果为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CIAC)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IAC)、手术指征不明显不愿接受CTC检查、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行保守治疗,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脑池造影 CT平扫 手术治疗
下载PDF
Mondini内耳畸形合并反复化脓性脑膜炎5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吕宏光 邢双春 吕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Mondini内耳畸形合并脑脊液耳漏、耳鼻漏同时并发脑膜炎时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早期2例,在行中耳探查时发现瘘孔在畸形的镫骨足板,采用肌肉、筋膜等材料从中耳腔侧覆盖前庭窗瘘孔。后期3例则在术中摘除镫骨,用筋膜等组织由前... 目的探讨Mondini内耳畸形合并脑脊液耳漏、耳鼻漏同时并发脑膜炎时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早期2例,在行中耳探查时发现瘘孔在畸形的镫骨足板,采用肌肉、筋膜等材料从中耳腔侧覆盖前庭窗瘘孔。后期3例则在术中摘除镫骨,用筋膜等组织由前庭窗向前庭池填塞。结果采用从中耳腔侧覆盖瘘孔的早期2例术后失败,改用前庭池填塞后未再复发。后期由前庭窗向前庭池作填塞的3例皆一次手术成功。结论Mondini内耳畸形合并脑脊液耳漏、耳鼻漏时需及时行中耳探查术、封闭瘘管。术中摘除畸形镫骨,以筋膜等材料从前庭窗向前庭池填塞则术后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DINI畸形 复发性脑膜炎 镫骨畸形
下载PDF
PCT、NSE、CK-BB、LDH检测在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林碧惠 蔡艳 +2 位作者 范徐威 黄治华 周惠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型肌酸激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和降钙素原(PCT)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内科2017年3月~2018月6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患...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型肌酸激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和降钙素原(PCT)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内科2017年3月~2018月6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排除颅内感染的偏头痛患儿40例为对照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脑脊液及血液中PCT、NSE、CK-BB、LDH及IL-6 (白介素-6)、NLR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TNF-a(肿瘤坏死因子-α),评价诊断价值。结果脑脊液中相关指标对比,化脓组脑脊液PCT、NSE、CK-BB、LDH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相关指标对比,化脓组PCT、NSE、CK-BB、LDH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化脓组脑脊液IL-6、NLR及TNF-a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化脓组IL-6、NLR及TNF-a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脊液及血液PCT、NSE、CK-BB、LDH及IL-6、NLR及TNF-a检测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而且评估病情发展阶段,可广泛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T NSE CK-BB LDH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海鹏 黄其林 +1 位作者 杨辉 周政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其中198例行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非交通性47例均行手术治疗。43例行囊肿大部切除+脑池开放...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其中198例行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非交通性47例均行手术治疗。43例行囊肿大部切除+脑池开放术,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所有手术病人手术顺利,各种术式各有利弊。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应根据囊肿大小、临床症状体征、与蛛网膜下腔是否交通及年龄来决定治疗方式。手术首选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抗体与脑脊液细胞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淑敏 李垚 +4 位作者 蔺建文 任彦微 宋其生 郝国华 王苏平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5期402-404,408,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不同阶段抗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抗体阳性率及脑脊液细胞学变化,推测二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结脑患者26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30例,在发病1、2、3、4周分别测其脑脊液抗PPD抗体Ig...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不同阶段抗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抗体阳性率及脑脊液细胞学变化,推测二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结脑患者26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30例,在发病1、2、3、4周分别测其脑脊液抗PPD抗体IgG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结果结脑组在发病早期1周内,抗PPD抗体IgG阳性率低,脑脊液细胞学浆细胞出现率低;发病2~3周,抗PPD抗体IgG阳性率升高,浆细胞出现比例升高;发病4周,经有效治疗后,抗PPD抗体IgG阳性率仍高,浆细胞比例降低或消失。病脑组在发病第1、2、3、4周脑脊液抗PPD抗体IgG阴性,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浆细胞出现率低。结论结脑患者抗PPD抗体IgG阳性率低,浆细胞比例低或无;抗PPD抗体IgG阳性率高,浆细胞比例高,二者有相关性;二者结合可提高早期结脑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 抗体 脑脊液细胞学
下载PDF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被引量:11
9
作者 齐新 崔丽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CP)以局灶性或弥漫性硬脑膜肥厚为病理特点,以慢性头痛、多组脑神经损害、脑局灶性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未经恰当治疗者症状可逐渐加重。目前国内对此病认识尚不足,许多患者因未得到及时诊治而延误病情。此文综述...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CP)以局灶性或弥漫性硬脑膜肥厚为病理特点,以慢性头痛、多组脑神经损害、脑局灶性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未经恰当治疗者症状可逐渐加重。目前国内对此病认识尚不足,许多患者因未得到及时诊治而延误病情。此文综述了IHCP的特点,期望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硬脑膜炎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P-选择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双 韩晓东 +1 位作者 张秀荣 郭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651-1651,共1页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P选择素 血小板 儿童
下载PDF
脊髓蛛网膜炎合并脊髓空洞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哲 范涛 +4 位作者 赵新岗 孙鹏 尚国松 王向辉 邱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蛛网膜炎合并脊髓空洞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脊髓蛛网膜炎合并脊髓空洞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脊髓蛛网膜炎症黏连的特点分为3型:I型(弥漫黏连型)10例,Ⅱ型(局限黏连型)3例,Ⅲ... 目的探讨脊髓蛛网膜炎合并脊髓空洞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脊髓蛛网膜炎合并脊髓空洞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脊髓蛛网膜炎症黏连的特点分为3型:I型(弥漫黏连型)10例,Ⅱ型(局限黏连型)3例,Ⅲ型(囊肿型)2例。I型行脊髓空洞一胸腔分流术,Ⅱ型行脊髓黏连松解术,Ⅲ型行囊肿探查切除术。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3例,同术前2例。MRJ复查显示:脊髓空洞缩小12例,消失1例,同术前2例。13例术后随访8个月~3年,症状改善9例,同术前3例,加重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蛛网膜炎合并脊髓空洞的有效方法,根据分型选择合适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蛛网膜炎 胸腔分流术 黏连松解术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骨关节损害和骨代谢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向 金珊 +1 位作者 蔡永亮 陈怀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骨关节损害和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对40例HLD患者行骨关节损害情况调查并测定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末端肽(NTX)。并和2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HLD患者的骨关节损害情...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骨关节损害和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对40例HLD患者行骨关节损害情况调查并测定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末端肽(NTX)。并和2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HLD患者的骨关节损害情况较为常见,HLD组BGP、BAP、NTX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HLD患者存在骨代谢的异常,X线检查能更早期的发现骨关节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骨关节损害 骨代谢
下载PDF
脊髓蛛网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雷 贾连顺 +1 位作者 藤红林 崔志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蛛网膜炎 磁共振成像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脊髓蛛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聂志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59-960,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性疾病 诊断 鉴别 治疗
下载PDF
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药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根绪 王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54-955,共2页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注射 脊髓
下载PDF
视交叉部蛛网膜炎误诊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波 王毅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视交叉部蛛网膜炎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6例报道
17
作者 张皓 张小年 +1 位作者 朱蓓蕾 何静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83-684,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治的6例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以双下肢麻木、乏力、二便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常规表现蛋白升高明显,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结论药...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治的6例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以双下肢麻木、乏力、二便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常规表现蛋白升高明显,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结论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一旦发生,对各种药物治疗均不敏感,预后差。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预防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 脊髓蛛网膜炎 临床表现 预防
下载PDF
经不同途径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兔细菌性脑室炎的效果
18
作者 原高明 孟晓峰 +5 位作者 郭孝龙 崔涛 程小兵 郝晓伟 李泓江 史保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兔细菌性脑室炎的效果。方法将新鲜配制的标准表皮葡萄球菌混悬液0.5 ml以0.1 ml/min的速度缓慢注入侧脑室将制作兔细菌性脑室炎模型。将50只细菌性脑室炎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静脉组(Ⅰ组,...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兔细菌性脑室炎的效果。方法将新鲜配制的标准表皮葡萄球菌混悬液0.5 ml以0.1 ml/min的速度缓慢注入侧脑室将制作兔细菌性脑室炎模型。将50只细菌性脑室炎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静脉组(Ⅰ组,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单纯动脉组(Ⅱ组,颈内动脉注射万古霉素)、联合静脉组(Ⅲ组,先静脉注射甘露醇,继而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动脉组(Ⅳ组,先颈内动脉注射甘露醇,继而注射万古霉素),对照组(Ⅴ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每组10只。所有动物均12 h给药一次,直至动物死亡,最多给药6次。结果Ⅰ组、Ⅱ组给药后96 h内无动物死亡,Ⅲ组给药后72~96 h死亡5只,Ⅳ组给药后72~96 h死亡1只,Ⅴ组给药后24 h内全部死亡。首次给药后1 h,Ⅰ、Ⅱ、Ⅲ、Ⅳ组脑脊液万古霉素浓度分别为(40.02±0.07)μg/L、(89.11±0.19)μg/L、(69.02±0.17)μg/L、(118.13±0.31)μg/L;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72、96 h,Ⅳ组肛温、外周血白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数均明显低于Ⅲ组(P<0.05)。结论经颈内动脉联合应用甘露醇和万古霉素治疗细菌性脑室炎的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或动脉注射万古霉素以及经静脉联合应用甘露醇和万古霉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室炎 甘露醇 万古霉素
下载PDF
神经细胞铁死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19
作者 杜鹃 丁盈月 +3 位作者 龚泽华 张秋华 李建民 刘俊杰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55-961,共7页
目的 探究神经细胞铁死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期间的表达情况及其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 目的 探究神经细胞铁死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期间的表达情况及其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按造模后取材时间不同分为3个亚组:SAH 6 h组、SAH 24 h组、SAH 72 h组),每组12只。用血管内穿刺法进行SAH造模,Sham组大鼠仅行血管穿刺,但不刺破血管。参照Garcia评分表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并统计坏死数量,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组织中铁沉积情况;吸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铁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活性,标准曲线法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结果 与Sham组比较,SAH 6 h、24 h、72 h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SAH 24 h、72 h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但SAH 6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SAH 24 h、72 h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坏死数明显增多(P<0.05),SAH 6 h组神经元细胞坏死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在Sham组脑皮质组织中,没有发现明显的铁沉积,SAH 6 h组脑皮质组织中有少量铁沉积;与Sham组比较,SAH 24 h、72 h组大鼠脑组织中铁沉积明显增多(P<0.05)。与Sham组比较,SAH 24 h、72 h组大鼠脑组织中铁含量、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GSH含量和GPX4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神经细胞铁死亡在SAH大鼠EBI期间出现,且呈时间依赖性,72 h最为严重;其可能与神经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铁死亡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及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辨证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光福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7-52,共6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SAH是指脑底部或表面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继发性SAH是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SAH是指脑底部或表面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继发性SAH是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年发病率为(5~20)/10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属中医学“中风”、“头痛”等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西医结合 分期分型 辨证施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