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处理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吴京雷 韦军武 +3 位作者 罗明 段发亮 杨国平 高劲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CT及DSA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3例病人中,DSA复查21例,发现3例动...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CT及DSA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3例病人中,DSA复查21例,发现3例动脉瘤;MRA复查18例,CTA复查2例,均无阳性发现。全部病人电话或门诊随访0.5-4年,41例复查病人中l例因再出血在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其余病人预后良好;12例未复查病人中1例由于再发出血在外院发现高颈段血管畸形,1例在等待复查过程中死亡,1例半年后因再出血死亡。结论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需行二次复查,特别是影像学有明显特征者,必要时加行高颈段脊髓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
下载PDF
兔痉挛脑血管中JNK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有志 李真保 +4 位作者 李英斌 江晓春 方兴根 张怡衬 徐善水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兔脑血管痉挛(CVS)后基底动脉p-jnk的表达及其抑制剂SP600125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CVS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机制。方法①采用二次枕大池注血建立家兔CVS模型。②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兔基底... 目的观察兔脑血管痉挛(CVS)后基底动脉p-jnk的表达及其抑制剂SP600125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CVS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机制。方法①采用二次枕大池注血建立家兔CVS模型。②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兔基底动脉血管壁组织病理改变、p-jnk的表达及使用SP600125干预后对上述表达的影响。结果①SAH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炎症细胞浸润等,以SAH后7 d时为最重,10 d时逐渐缓解;SAH+SP600125组与同时段的SAH组比较血管变化明显减轻。②SAH组p-jnk在SAH后7 d时表达最为明显,10 d表达稍减少,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SAH+SP600125组与同时段的SAH组比较p-jnk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原癌基因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是参与形成CVS机制之一。②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调控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C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炎症反应 P-JNK SP600125
下载PDF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心保 郭景鹏 王虎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2期54-54,56,共2页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对7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主要发生在出血后2周内(75.34%),脑血管痉挛与血压升高相关(P<0.0...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对7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主要发生在出血后2周内(75.34%),脑血管痉挛与血压升高相关(P<0.05),过早活动与不良刺激可致脑血管痉挛,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充分认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急诊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耿春 张玉忠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急诊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急诊采集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颅脑CTA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颅内动脉瘤52例,占81.25%,为SAH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颅内动静...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急诊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急诊采集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颅脑CTA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颅内动脉瘤52例,占81.25%,为SAH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占9.37%;Moyamoya病4例,占6.26%;其他病因2例,占3.12%。与DSA结果对比,CTA的总体准确率98.5%,CTA与DSA检测对比结果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2,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诊筛查诊断上,64排螺旋CTA是一种准确的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诊 血管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误诊分析
5
作者 李合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6Z期74-75,共2页
回顾分析2000~2006年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诊治中出现的误诊误治的原因及如何提高诊断的正确性的方法。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误诊分析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骆杨 徐善水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血液进人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血液进人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3],至今尚无特效药物预防或治疗。明确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梁仔 徐力 林国庆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病人血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浓度变化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aSAH病人(aSAH组)出血12 h、24 h及72 h的HGF、...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病人血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浓度变化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aSAH病人(aSAH组)出血12 h、24 h及72 h的HGF、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变化;并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阴性对照组,n=50)及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n=50)作为对照。随访aSAH病人出院3个月后GOS,对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aSAH组病人出血12 h时HGF、IL-10及TNF-α浓度明显升高(均P<0.05)。56例aSAH病人出院3个月均存活,根据GOS分为预后好组(GOS 4~5分)和预后差组(GOS 1~3分)。aSAH后12 h、24 h及72 h时HGF浓度,预后好组均高于预后差组(P<0.05);aSAH后12 h及24 h时,预后好组的IL-10浓度高于预后差组(P<0.05),而TNF-α浓度低于预后差组(P<0.05)。结论 aSAH 12 h时,病人血液中HGF、IL-10及TNF-α浓度明显升高,HGF浓度越高提示aSAH病人预后好,可能与HGF抑制炎症反应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肝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大脑皮层环状RNA的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勇 陈义天 +9 位作者 彭建华 庞金伟 吴越 黎新慎 周牮 古龙 李明航 陈礼刚 孙晓川 江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3-439,共7页
目的 分析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脑皮层环状RNA (circRNA)及mRNA的表达谱,探讨circRNA在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潜在作用. 方法 18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及SAH组(n=9),后者采用颈动脉内穿... 目的 分析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脑皮层环状RNA (circRNA)及mRNA的表达谱,探讨circRNA在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潜在作用. 方法 18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及SAH组(n=9),后者采用颈动脉内穿刺法构建SAH模型.SAH后24 h提取小鼠大脑皮层总RNA,构建cDNA文库,采用HiSeqTM 2500 User Guide测序;将所有转录本比对到小鼠基因组,分别得到circRNA及mRNA的表达谱;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及mRNA,进行GO富集、KEGG通路分析及circRNA靶微小RNA(miRNA)预测;运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在小鼠SAH后早期大脑皮层中,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26种,其中6种上调,20种下调;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共804种,其中396种上调,408种下调.生物信息技术分析提示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涉及神经突触可塑性调节、炎症与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部分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结合不同的miRNA.随机挑选的4条circRNA(circFoxj3、circ Setbp1、circArpp21、circ2010111I01Rik)的变化趋势经RT-qPCR技术验证与测序结果一致. 结论 小鼠SAH后早期大脑皮层circRNA的表达谱已发生变化,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广泛参与调控SAH后EBI的病理过程,其或许可成为SAH诊治及预后判断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环状RNA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脂蛋白(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洪孙权 官秀英 +2 位作者 周帅 王清华 赵建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SSAH患者34例为患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次日清晨和体检当...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SSAH患者34例为患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次日清晨和体检当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mL,送检验科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Lp(a)水平的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组Lp(a)水平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浆Lp(a)水平[(170.50±144.5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84.28±57.9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血浆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血浆Lp(a)水平与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Lp(a)是SSAH发病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脂蛋白(a) 血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