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性脊髓病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志莲 车文玺 田庚善 《中级医刊》 1992年第4期11-12,共2页
肝性脊髓病(hepatie myelopathy)是指肝硬化患者继手术或自然形成门-体分流后出现的脊髓病变,主要表现为持久性双下肢痉挛性力弱以至瘫痪。国外最早(1960年)由Zieve报告2例,国内傅希贤等亦有临床病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从1... 肝性脊髓病(hepatie myelopathy)是指肝硬化患者继手术或自然形成门-体分流后出现的脊髓病变,主要表现为持久性双下肢痉挛性力弱以至瘫痪。国外最早(1960年)由Zieve报告2例,国内傅希贤等亦有临床病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从1985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317例,伴有肝性脊髓病者8例,占2.5%,可见本病并非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病理
下载PDF
缺氧-复氧损伤对大鼠脊髓组织牛磺酸转运的影响
2
作者 叶赤 常英姿 +3 位作者 苏静怡 唐朝枢 王吉先 刘兰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6年第5期364-366,共3页
本工作在大鼠离体脊髓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上,观察了脊髓组织牛磺酸转运的特征,结果发现:缺氧45min后复氧孵育15min,脊髓组织出现明显的牛磺酸转运的障碍,表现为V_(max)明显降低(为正常组的71%,P<0.01... 本工作在大鼠离体脊髓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上,观察了脊髓组织牛磺酸转运的特征,结果发现:缺氧45min后复氧孵育15min,脊髓组织出现明显的牛磺酸转运的障碍,表现为V_(max)明显降低(为正常组的71%,P<0.01),Km值无明显改变,推测缺氧。复氧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而导致脊髓组织牛磺酸转运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复氧 脊髓损伤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蒋赞利 陈君长 王坤正 《现代康复》 CAS CSCD 2000年第9期1342-1343,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目和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作正常对照。结果 损伤后灰质和白质均检测到凋亡细胞,神经元凋亡少见,胶质细胞...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目和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作正常对照。结果 损伤后灰质和白质均检测到凋亡细胞,神经元凋亡少见,胶质细胞凋亡多见。细胞凋亡发生在损伤后 12 h~ 4周,以 4d时达到高峰,至 4周时渐趋于正常。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发生细胞凋亡,而以胶质细胞凋亡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神经元 胶质细胞
下载PDF
莱尔米特征24例病因分析
4
作者 丛志强 《新医学》 1995年第4期186-186,169,共2页
报告24例Lhermitte征,并作病因分析。发现以外伤和颈椎病最为常见,各占37.5%;其次为多发性硬化,占16.6%;还有因颈髓放射病和急性脊髓炎所致者各占1例。对不同病因所致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了筛选出需手... 报告24例Lhermitte征,并作病因分析。发现以外伤和颈椎病最为常见,各占37.5%;其次为多发性硬化,占16.6%;还有因颈髓放射病和急性脊髓炎所致者各占1例。对不同病因所致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了筛选出需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行颈椎MRI或CT扫描检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尔米特征 病因 颈部外伤 颈椎病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中神经元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惟昌 陈志华 +2 位作者 范慕贞 周永兴 王国相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6期14-18,共5页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中神经元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陈惟昌,陈志华,范慕贞,周永兴,王国相(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前言脊髓小脑变性疾病(Spinocerebellarde-generation,SCD)是...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中神经元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陈惟昌,陈志华,范慕贞,周永兴,王国相(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前言脊髓小脑变性疾病(Spinocerebellarde-generation,SCD)是一组以脊髓和小脑为主的进行性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变性 神经元损伤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脊髓性间歇性跛行
6
作者 雷征霖 《医师进修杂志》 1992年第9期3-4,共2页
间歇性跛行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脊髓性、马尾性和血管性。所谓脊髓性间歇性跛行主要是指由脊髓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间歇性或一过性脊髓供血障碍(脊髓TIA)。马尾性间歇性跛行系指各种原因所致腰椎管狭窄(如先天性或后天性骨性狭窄、黄韧... 间歇性跛行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脊髓性、马尾性和血管性。所谓脊髓性间歇性跛行主要是指由脊髓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间歇性或一过性脊髓供血障碍(脊髓TIA)。马尾性间歇性跛行系指各种原因所致腰椎管狭窄(如先天性或后天性骨性狭窄、黄韧带肥厚或钙化、腰椎间盘脱出等)以及马尾区占位病变或脊髓蛛网膜粘连等所致马尾功能障碍而产生的间歇性肢体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 跛行
下载PDF
脊髓蛛网膜炎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永廉 涂新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272-274,共3页
脊髓蛛网膜炎张永廉,涂新华,综述杨炯达审校脊髓蛛网膜炎,又称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1898年Schlesinger首先描述时称之为脊髓局限性脊髓炎,后又被称为脊柱浆液性脑膜炎、慢性脊膜炎、慢性腰椎脑膜炎、伴神经根病变的... 脊髓蛛网膜炎张永廉,涂新华,综述杨炯达审校脊髓蛛网膜炎,又称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1898年Schlesinger首先描述时称之为脊髓局限性脊髓炎,后又被称为脊柱浆液性脑膜炎、慢性脊膜炎、慢性腰椎脑膜炎、伴神经根病变的脊柱脑膜炎。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蛛网膜炎 并发症 脊髓疾病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治验1则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照琪 李军生 《河北中医》 2008年第4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肝疾病 并发症 脊髓疾病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井丽娟 汤勇 +2 位作者 于哩哩 毕长柏 王熙梅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6期348-350,共3页
对30例急性脑炎脑病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进行了放免测定,并对其中11例CSF VIP进行了复查。结果表明,急性期血浆和脑脊液VI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病情好转CSF VIP仍在较高水平维持2~3周。死... 对30例急性脑炎脑病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进行了放免测定,并对其中11例CSF VIP进行了复查。结果表明,急性期血浆和脑脊液VI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病情好转CSF VIP仍在较高水平维持2~3周。死亡患儿临终前CSFVIP水平多呈低值,提示VIP水平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脑疾病 脊髓疾病
下载PDF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病人血清铜、锌、铝、铁含量的研究
10
作者 杨郁斐 王玉萍 +2 位作者 付红梅 禹萍 张宏绪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7年第1期16-18,共3页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SCD)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紊乱、感染、微量元素平衡障碍及自由基损伤等因素有关,其中微量元素平衡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检测了SCD中发病率较高的橄榄桥小脑萎缩症(OPCA)及晚发性小脑皮质萎缩症(LCCA...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SCD)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紊乱、感染、微量元素平衡障碍及自由基损伤等因素有关,其中微量元素平衡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检测了SCD中发病率较高的橄榄桥小脑萎缩症(OPCA)及晚发性小脑皮质萎缩症(LCCA)病人15例血清中铜、锌、铝、铁等微量元素含量。发现病人比对照组铜明显降低,P<0.01;锌明显降低,P<0.01;铝明显升高,P<0.01;铁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变性病 血清 脑组织变性
下载PDF
GDNF对减轻兴奋性氨基酸诱导大鼠小脑神经元变性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宝东 赵春玉 +1 位作者 杜娟 吕飒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3,22,共4页
取新生大鼠小脑皮质进行体外神经细胞培养 ,用兴奋性氨基酸建立神经元变性损害模型 ,并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胶质细胞衍生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观察其对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影响及受损神经元的恢复。结果表明 :在培养液中加入 GDNF... 取新生大鼠小脑皮质进行体外神经细胞培养 ,用兴奋性氨基酸建立神经元变性损害模型 ,并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胶质细胞衍生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观察其对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影响及受损神经元的恢复。结果表明 :在培养液中加入 GDNF可明显减轻小脑皮质神经元变性、死亡 ,并呈正量效关系。提示 GDNF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 ,对小脑皮质神经元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变性 GDNF 神经元变性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利多卡因球后注射致一过性黑1例
12
作者 田莹莹 闵渤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03-203,共1页
关键词 球后注射 青光眼 眼内压 眶内压 黑Meng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疼痛病人与非疼痛病人分辨阈的测定
13
作者 宋正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253-256,共4页
设想脊髓损伤(SCI)平面以下自发性感觉异常性疼痛综合症(DPS)是由于SCI后躯体感觉系统的失神经传入所致的躯体感觉皮层重组所引起。故对16例有DPS的SCI病人,15例无疼痛的SCI病人和16例健康人的前臂、颈部... 设想脊髓损伤(SCI)平面以下自发性感觉异常性疼痛综合症(DPS)是由于SCI后躯体感觉系统的失神经传入所致的躯体感觉皮层重组所引起。故对16例有DPS的SCI病人,15例无疼痛的SCI病人和16例健康人的前臂、颈部和脊柱皮肤区做了两点分辨阈(2PDT)的检查。结果显示:疼痛组比非疼痛组及对照组有较低的2PDT,尤其是在脊柱和颈部。SCI疼痛组的脊柱皮肤区在DPS疼痛强度和2PDT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即疼痛强度越高,2PDT就越低。研究结果支持DPS起源于SCI后大脑躯体感觉皮层重组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疼痛 躯体感觉皮层 分辨阀
下载PDF
慢性进行型放射性脊髓病误诊1例
14
作者 邵炬 赵玉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98-798,共1页
关键词 脊髓疾病/诊断 辐射损伤/诊断 误诊
下载PDF
P物质和生长抑素在介导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功能分化
15
作者 刘浩 赵志奇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46-150,154,共6页
本工作旨在研究P物质和生长抑素在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功能分化,在支配后二头半腱肌(PBST)的α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的PBST神经细束上,记录皮下电刺激(0.2ms,3V,1Hz)诱发的屈反射性发放(PBST反应)。... 本工作旨在研究P物质和生长抑素在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功能分化,在支配后二头半腱肌(PBST)的α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的PBST神经细束上,记录皮下电刺激(0.2ms,3V,1Hz)诱发的屈反射性发放(PBST反应)。伤害性重夹和灼热皮肤明显增强PBST反应,将这种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中枢易化效应作为伤害性反应的指标,脊髓表面施加生长抑素(SOM)排空剂半胱胺(200mmol,50μl)后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生长抑素 脊髓伤害性感受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细胞系的凋亡特征
16
作者 万超 王拥军 施杞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元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脊髓损伤的实验模型
17
作者 伍亚民 《战创伤参考资料》 1996年第1期36-46,共11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种类 实验模型 神经功能学 形态学
下载PDF
甲胺磷中毒迟发性脊髓病一例报告
18
作者 王思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F004-F004,共1页
关键词 甲胺磷中毒 迟发性 脊髓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Arnold-Chiari畸型合并脊髓空洞发病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俭 黄红云 +6 位作者 刘宗惠 周正谋 罗毅 关运鹏 崔月汉 申存瑛 冯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建立ACM- SM 狗动物模型, 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8 只健康家犬分两组进行梗阻前后压力测定并研究其变化趋势。模型组动物寰枕间隙置入梗阻物; 观察所有实验动物的行为改变; 不同时间行颅底及颈胸段脊髓MRI检查;... 目的 建立ACM- SM 狗动物模型, 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8 只健康家犬分两组进行梗阻前后压力测定并研究其变化趋势。模型组动物寰枕间隙置入梗阻物; 观察所有实验动物的行为改变; 不同时间行颅底及颈胸段脊髓MRI检查; 对模型组动物进行病理学观察。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以P< 0-05 为显著差异。结果 8 只动物梗阻前枕大池及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差的均数为0-075 ±0-071 ( P>0-05) 无显著差异。梗阻前后压力差比较P< 0-01 差异非常显著。梗阻后即刻与梗阻后30 分钟比较P>0-05, 无显著差异; 梗阻后30 分钟与梗阻60 分钟,P<0-05 有显著差异; 梗阻即刻与梗阻60 分钟,P< 0-02 差异较显著。术后6 只模型组动物均有行为异常。影像学检查, 6 只模型组动物5 只有脊髓空洞形成。组织学观察与人类空洞及脑积水周围结构一致。结论 枕大孔处蛛网膜下腔梗阻, 导致枕大池压力升高, 使Ⅳ脑室CSF冲开中央管上口进入中央管, 反复冲击中央管,并向外膨胀破坏室管膜进入脊髓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畸形 脊髓空洞 发病机理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的微循环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云 周宝桐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92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文从微血管形态和功能变化、组织血流量改变及微循环调节等方面对脊髓损伤后的微循环反应特点进行综述.脊髓伤后微血管的形态学改变集中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及血管周细胞的形态变化;微血管功能的变化则表现为微血管通透性增强... 本文从微血管形态和功能变化、组织血流量改变及微循环调节等方面对脊髓损伤后的微循环反应特点进行综述.脊髓伤后微血管的形态学改变集中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及血管周细胞的形态变化;微血管功能的变化则表现为微血管通透性增强及血管舒缩机能失调;而脊髓伤后组织血流量明显减低则可能与伤后微循环调节紊乱等因素有关,其后果将导致脊髓继发性变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