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脊液神经丝蛋白轻链特点分析
1
作者 靳梅 刘静 +3 位作者 刘康 赵力搏 赵紫薇 孙素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对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GBS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诊断为偏头痛、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脊液-NfL水... 目的探讨脑脊液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对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GBS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诊断为偏头痛、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脊液-NfL水平,分析脑脊液-NfL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GBS组患儿26例,男14例、女12例,中位年龄5.0(3.8~8.0)岁;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中位年龄8.0(5.0~9.0)岁。入院时GBS组脑脊液-NfL和脑脊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脑脊液-NfL和蛋白早期诊断GB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2.3%、95.8%、92.3%、95.8%和94.6%。入院时GBS患儿脑脊液蛋白水平及疾病高峰时Hughes评分均与脑脊液-Nf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NfL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NfL与脑脊液蛋白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相关,对于早期辅助诊断GBS、评估短期预后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丝蛋白轻链 Hughes功能评分 短期预后 儿童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李浩然 刘红正 +3 位作者 姚泉丞 张玲 邢海洋 王兵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CTS)尺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一侧CTS尺神经损伤患者60例。术前采用高频超声、肌电图检查健侧及患侧尺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健侧及患侧尺神经运动传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CTS)尺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一侧CTS尺神经损伤患者60例。术前采用高频超声、肌电图检查健侧及患侧尺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健侧及患侧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波幅,比较健侧及患侧高频超声、肌电图检查指标的差异,并对患侧是否存在尺神经运动损伤作出诊断。术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对CTS尺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高频超声及肌电图检查显示,患侧尺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大于健侧,患侧肘下至肘5 cm、肘至肘上5 cm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波幅低于健侧,以上检查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0例一侧CTS患者,患侧单独高频超声阳性诊断52例,单独肌电图阳性诊断54例,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阳性诊断60例;健侧单独高频超声阳性诊断12例,单独肌电图阳性诊断10例,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阳性诊断2例。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诊断CTS尺神经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96.67%、98.33%,均高于单独高频超声或肌电图诊断(P均<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查对CTS尺神经损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损伤 高频超声 肌电图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蔡剡军 王国松 +1 位作者 江茜 黄锦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析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BPI)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9例临床拟诊BPI的病例行高分辨MRI检查。根据年龄,将年龄≥65岁者纳入老年组,18~64岁者纳入青中年组。观察两组臂丛神经显像效果,计算... 目的探析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BPI)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9例临床拟诊BPI的病例行高分辨MRI检查。根据年龄,将年龄≥65岁者纳入老年组,18~64岁者纳入青中年组。观察两组臂丛神经显像效果,计算臂丛神经成像评分、臂丛神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背景抑制评分,分析高分辨率MRI成像对不同年龄段BPI的预测价值。结果59例临床拟诊BPI病例中,MRI诊断为BPI 20例,其余正常。20例经MRI确诊BPI中,老年组7例和青中年组13例。老年组节前损伤2例(28.57%),节后损伤5例(71.43%);青中年组节前损伤5例(38.46%),节后损伤8例(61.54%)。两组病人臂丛神经成像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增强扫描、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序列平扫、DESS序列平扫和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且在干3、支5 DESS序列平扫、股6 DESS序列增强扫描及支5 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上,老年组臂丛神经成像评分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两组SNR、CNR由低到高依次为DESS增强、SPACE平扫、DESS平扫和SPACE增强(P<0.05),两组背景组织抑制评分比较,SPACE增强最高,其次为DESS平扫,DESS增强和SPACE平扫最低(P<0.05)。老年组DESS序列增强扫描的SNR、CNR以及SPACE序列平扫、增强扫描的SNR、CNR均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与青中年BPI病人相比,老年BPI病人臂丛神经成像评分、SNR与CNR更低,MRI 3D 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内部信号改变,同时降低神经周围背景组织信号干扰,对于显示神经损伤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变异型:附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俞丽凝 刘红 张慧英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该文报道了2例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变异型的患者。这2例患者均为以周围性面瘫起病,其中1例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疼痛;另1例为左侧周围性面瘫合并头晕、思睡、食欲缺乏等。2例患者早期肌电图均未发现异常。1例... 该文报道了2例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变异型的患者。这2例患者均为以周围性面瘫起病,其中1例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疼痛;另1例为左侧周围性面瘫合并头晕、思睡、食欲缺乏等。2例患者早期肌电图均未发现异常。1例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另1例血清抗GQ1b抗体IgM(+)。诊断为GBS变异型。2例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症状好转后出院。对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患者,需考虑是单纯的面神经炎还是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其他疾病,如GBS变异型等,以便正确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变异型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亨廷顿病基因治疗的进展
5
作者 裴中 吴腾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来多项针对mRNA水平的干预策略相继开展临床试验,同时随着聚集的规律性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关联基因(CRISPR associa...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来多项针对mRNA水平的干预策略相继开展临床试验,同时随着聚集的规律性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关联基因(CRISPR associated gene,Cas)系统的日渐成熟,针对致病基因组的基因编辑策略也屡有报道。本文将围绕亨廷顿病基因治疗的临床现状、研究进展、临床评估的改进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基因治疗 反义寡核苷酸 基因编辑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石莉 张晶岩 +2 位作者 谷莹 李洋 王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及对其临床症状、氧化应激反应、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11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及对其临床症状、氧化应激反应、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11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降糖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调查量表(TSS)、氧化应激反应、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TSS各项评分及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加快,试验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DPN患者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Α-硫辛酸 甲钴胺 氧化应激反应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从“辛甘化阳”法论治化学治疗致周围神经病变
7
作者 姚凤云 张凯茵 +3 位作者 崔言坤 王琳 黄艳美 姜劼琳 《中医研究》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常见的化学治疗副作用,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学治疗的顺利进行,成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CIPN可归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以阳虚为本,寒...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常见的化学治疗副作用,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学治疗的顺利进行,成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CIPN可归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以阳虚为本,寒凝、湿阻、风痹为标。“辛甘化阳”法可发挥温助阳气、散寒除湿、温通经脉等功效,治疗CIPN有独到优势。CIPN早期宜以辛甘宣邪通痹为主,中期以辛甘温脾散寒为重,后期需重视辛甘温肾祛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周围神经病变 辛甘化阳 化学治疗
下载PDF
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帅 由胜男 +2 位作者 杜文静 王磊 徐桂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19-2526,共8页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基于磁声耦合电效应的无创、高精度脑神经聚焦刺激方法,可调节神经节律振荡活动,从而影响大脑的运动、认知等功能。目的: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基于磁声耦合电效应的无创、高精度脑神经聚焦刺激方法,可调节神经节律振荡活动,从而影响大脑的运动、认知等功能。目的: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正常刺激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刺激(空间峰值脉冲平均强度为13.33 W/cm^(2),基波频率为0.4 MHz,基波周期数为1000,脉冲重复频率为200 Hz);模型对照组、模型刺激组通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对照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假刺激,模型刺激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刺激,每天刺激时长2.0 min,刺激结束停留8-10 min后,采集大鼠执行T迷宫过程中局部场电位信号并同时记录行为学正确率,对比分析各组局部场电位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情况和行为差异,当大鼠正确率连续3 d高于80%后停止刺激实验和T迷宫实验。②建模仿真实验:构建经颅磁声电刺激下皮质-基底神经节回路模型,分别改变超声发射周期(5,10,20 ms)、超声发射占空比(30%,50%,90%)和感应电流密度(20,50,100μA/cm^(2)),比较不同刺激参数下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beta振荡的功率谱密度值。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模型对照组(P<0.001),正常刺激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刺激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模型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beta振荡能量分布较为集中,正常刺激组较正常对照组beta振荡信号能量有所降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刺激组beta振荡能量广泛分布且能量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刺激组,并且模型刺激组beta振荡信号能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②建模仿真实验:不加刺激时,健康大鼠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峰值(30 dB)显著低于帕金森病大鼠(55 dB);施加经颅磁声电刺激后,两组大鼠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值普遍降低;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峰值与超声发射周期呈正相关、与感应电流密度呈负相关,当超声发射占空比为50%时功率谱密度峰值最低;③结果表明:经颅磁声电刺激可抑制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的beta振荡,进而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与决策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电刺激 皮质-基底神经节回路 beta振荡 帕金森病 局部场电位 T迷宫 神经调控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单明 王毅 +2 位作者 吕波 毛宏亮 程宏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了解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责任血管走行并模拟手术;术中显微镜下不能充分暴露或操作困难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55例术中确认存在责任血管,其中12例在神经内镜下确认;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5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的责任血管与术中发现一致;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为阴性,包括术中证实为静脉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42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明显减轻13例,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4例、口周疱疹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47个月,BNI疼痛分级Ⅰ~Ⅱ级53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有效率为94.6%。结论应用MVD治疗PTN时,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有助于术前明确责任血管及其走行,可模拟手术以优化手术规划,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查与牵拉。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视野盲区,有助于暴露责任血管,减少责任血管遗漏,并可辅助确认及调整棉片的位置,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TOF-MRA 3D-FIEST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神经内镜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永泰 朱龙 寇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TN患者,选择PMC比MVD临床疗效更确切,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少,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铮铮 张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经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组(P<0.05)。微血管组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长显著长于球囊组(P<0.05)。术后,微血管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可取得较佳疗效,但后者较前者的预后效果更佳,而前者较后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更小,在临床选择中需考虑患者的耐受度与适应证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 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多部位肌肉面神经电图检测对贝尔麻痹患儿面神经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磊 刘磊 +3 位作者 王丹 夏欢 李加瑞 韩雁冰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多块面肌方法在贝尔麻痹(BP)患儿面神经功能评估及早期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90例BP患儿,首诊时应用ENoG检测额肌、鼻肌、口轮匝肌、上眼轮匝...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多块面肌方法在贝尔麻痹(BP)患儿面神经功能评估及早期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90例BP患儿,首诊时应用ENoG检测额肌、鼻肌、口轮匝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等5块面肌的ENoG值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并采用House Brackmann分级系统(HBGS)对患儿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随访至完全恢复或至首诊后6个月,通过HBGS再次评估患儿的面神经功能。分析比较不同面肌的ENoG值在各年龄组(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及各预后组(完全恢复组、不完全恢复组)间的差异,以及与首诊HBGS评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早期不同面肌的ENoG值对BP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首诊时患儿各部位ENoG值越低,则对应的首诊HBGS评级越高(P<0.05);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表现更显著(P<0.01)。首诊时的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显示,完全恢复组的秩平均值高于不完全恢复组(P<0.05);首诊时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可用于评估BP患儿的预后,AUC值分别为0.732、0.695及0.796(P<0.05);将上眼轮匝肌与鼻肌ENoG值联合、上眼轮匝肌与下眼轮匝肌ENoG值联合、下眼轮匝肌与鼻肌ENoG值联合,准确性进一步提升,AUC分别为0.740、0.799及0.806(P<0.01);首诊HBGSⅡ~Ⅲ级患儿的预后明显好于Ⅳ~Ⅴ级患儿(P<0.01)。结论BP发病初期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与HBGS评级一样可反映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较低的ENoG值提示BP可能恢复不完全,增加ENoG面肌检测部位可提高BP患儿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麻痹 儿童 面神经电图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预后
下载PDF
常见3种神经痛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鸿嘉 张烨 +2 位作者 张庆硕 韩晓旭 许顺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神经痛指由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而导致的剧烈疼痛。神经痛的特点为具有强烈的痛苦感和慢性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折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探究神经痛的机制及规范诊疗方案十分重要。目前神经痛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 神经痛指由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而导致的剧烈疼痛。神经痛的特点为具有强烈的痛苦感和慢性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折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探究神经痛的机制及规范诊疗方案十分重要。目前神经痛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方式。本文对目前神经痛新机制及新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加深临床医师对神经痛新进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发病机制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14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下载PDF
miR-132-3p/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
15
作者 朱瑾 欧阳欣 +4 位作者 刘屿 钱叶梅 夏斌 施延安 俞力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1-577,共7页
目的探讨miR-132-3p通过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FNI)中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用I-125粒子辐射大鼠施万细胞,并在细胞中转染miR-132-3p mimic、miR-132-3p inhibitor以及sh-CAMTA1。免疫荧光检... 目的探讨miR-132-3p通过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FNI)中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用I-125粒子辐射大鼠施万细胞,并在细胞中转染miR-132-3p mimic、miR-132-3p inhibitor以及sh-CAMTA1。免疫荧光检测S100B和β-TubulinⅢ荧光强度。RT-qPCR检测miR-132-3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MTA1蛋白表达。EdU染色评估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同时,构建FNI大鼠模型并在大鼠面部植入I-125粒子,HE、LFB染色以及IF染色评估大鼠面神经组织的病理损伤。StarBase v2.0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32-3p和CAMTA1的靶向关系。结果S100B和β-TubulinⅢ在大鼠施万细胞中显著表达。I-125粒子辐射组中miR-132-3p表达降低(P<0.001),抑制细胞的增殖(P<0.001)和迁移(P<0.001)。过表达miR-132-3p或敲降CAMTA1显著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P<0.001)和迁移(P<0.05),敲降miR-132-3p则具有相反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miR-132-3p靶向负调控CAMTA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32-3p通过抑制CAMTA1的蛋白表达,减弱I-125粒子对FNI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促进作用。结论过表达miR-132-3p抑制CAMTA1的表达,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I-125对FNI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miR-132-3p 施万细胞 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脐血移植后并发肾病综合征伴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16
作者 周静东 王芸 +5 位作者 冯媛 蔡萍 杨磊 季勇慧 张婷娟 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648,共2页
患者女性,66岁,因“乏力伴头晕2周”2023年3月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2.5×10^(9)/L、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146×10^(9)/L,行骨髓形态+免疫+细胞遗传+分子(MICM)检查结果如下:形态可及原幼细胞44.5%。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脐血移植 肾病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丽芹 曹丹娜 +3 位作者 高兆虹 胡婧 高胜兰 李晓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与神经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近些年多模态MRI获得长足进展,MRI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与神经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近些年多模态MRI获得长足进展,MRI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著称,成为探索DPN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等技术,对研究DPN脑结构、脑功能改变以及周围神经结构异常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订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下载PDF
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病理特征
18
作者 王颖 刘瑞洁 +1 位作者 杨治权 杨转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4,共7页
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 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16例CPA肿瘤继发T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分析肿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95.7%(111/116)为良性肿瘤,3.4%(4/116)为恶性肿瘤,0.9%(1/116)为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以胆脂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多见。46.6%(54/116)的患者表现为单纯TN,53.4%(62/116)出现其他伴随症状,这取决于不同类型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等因素。本组病例手术全切率在90%以上,41.4%(48/116)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同期行微血管减压,其中神经鞘瘤占比最高。手术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3.9%,神经鞘瘤的有效率高于胆脂瘤、脑膜瘤(均P<0.05);胆脂瘤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脑膜瘤、神经鞘瘤(均P<0.05)。结论:CPA肿瘤是继发性TN的主要病因,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虽少但容易被漏诊,早期诊治对预后影响很大。不同类型肿瘤在临床症状、手术方式、疗效等方面有所不同,手术策略需兼顾肿瘤切除程度及神经功能保护,必要时行微血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文浩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梁明礼 范伟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探讨补肾通腑方对AD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20
作者 张杰 王旭 +4 位作者 宋晓雨 李思敏 段建平 许玉珉 赵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8-1266,共9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APP/PS1小鼠给予补肾通腑方灌胃治疗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 目的观察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APP/PS1小鼠给予补肾通腑方灌胃治疗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腑方能够明显缩短小鼠逃避潜伏期,减少游泳路程,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1)。16S rDNA结果显示,补肾通腑方可以增加有益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有害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丰度。LC-MS/MS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5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鞘脂代谢、赖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KEGG富集分析显示,补肾通腑方主要通过NF-κB、Apelin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结论补肾通腑方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影响鞘脂代谢、赖氨酸代谢、酪氨酸等的代谢,调控NF-κB、Apelin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通腑方 学习记忆能力 肠道菌群 非靶代谢组学 神经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