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动力蛋白受体2在心脑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峰 付建华 +1 位作者 张路 姚明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1407,共7页
心脑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前动力蛋白受体2(prokineticin 2,PK2)是新发现的一种分泌性蛋白,通过与其受体(prokineticin receptor,PKR)1或2结合,在许多生理... 心脑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前动力蛋白受体2(prokineticin 2,PK2)是新发现的一种分泌性蛋白,通过与其受体(prokineticin receptor,PKR)1或2结合,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PK2/PKRs相关的众多研究显示,该信号通路在心脑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PK2/PKRs将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动力蛋白受体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雌激素与阿尔采末病 被引量:6
2
作者 聂伟 张永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68,共4页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慢性的大脑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语言、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改变。近年研究发现,AD的发病与雌激素缺乏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环节延缓AD发生、发展。如促进可溶性...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慢性的大脑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语言、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改变。近年研究发现,AD的发病与雌激素缺乏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环节延缓AD发生、发展。如促进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维持中枢神经元组织结构,影响中枢神经递质含量、酶活性、载脂蛋白E(apoE)生成及抗氧化等。目前,雌激素作为预防和治疗AD的药物日益受到重视,可望在AD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雌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 综合治疗
下载PDF
MCI-186减轻Aβ_(1-40)诱导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鹏军 尚宏 宋荣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624-2627,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MCI-186)对β样淀粉蛋白(Aβ1-40)引起的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等检测Ser396,Ser199/202,Tau-5及GSK-3β,GSK-3βSer9磷酸化水平,观察MCI-186对Aβ25-35致PC12细胞的损伤保护...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MCI-186)对β样淀粉蛋白(Aβ1-40)引起的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等检测Ser396,Ser199/202,Tau-5及GSK-3β,GSK-3βSer9磷酸化水平,观察MCI-186对Aβ25-35致PC12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结果模型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及总tau蛋白水平在Aβ1-40作用3h后开始升高,同时GSK-3β的表达增多,磷酸化GSK-3βSer9的表达减少,MCI-186保护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Aβ模型组(P<0.05),GSK-3β的表达减少,磷酸化GSK-3βSer9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在Aβ1-40诱导PC12细胞损伤过程中,出现了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可以使Ser396,Ser199/202位点及Tau-5蛋白升高。激活GSK-3β是产生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主要途径。MCI-186可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从而减轻Aβ1-40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阿尔茨海默病 糖原合成酶激酶-3 TAU蛋白磷酸化
下载PDF
凋亡通路及caspase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文宝 孔庆宏 +2 位作者 阚祥绪 王冠林 张宽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96-1501,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AD的可能致病因素主要是由tau、APP以及Aβ引起神经元退化以及神经细胞凋亡。tau经caspases切割后会发生聚集,进而发生神经纤维缠结使神经元退化及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AD的可能致病因素主要是由tau、APP以及Aβ引起神经元退化以及神经细胞凋亡。tau经caspases切割后会发生聚集,进而发生神经纤维缠结使神经元退化及死亡。细胞凋亡途径都需要caspases的活化,并且是凋亡的启动者、执行者。APP经β-、γ-分泌酶作用产生sAPPβ、Aβ_(40/42),其中Aβ_(42)经DR4/5激活下游凋亡信号以及经caspase切割形成的C31片段,可促进细胞凋亡。sAPPβ水解后产生的N-APP可经DR6促进神经元的异常发展,但水解位点及机制并不清楚。其中,caspase可以通过作用于γ-分泌酶激活蛋白调节Aβ_(40/42)以及C31的生成,进而影响AD的发生。目前关于AD的治疗还没有针对caspase的药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就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其通路中caspases在AD发生过程中的相关作用进行阐明,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 阿尔茨海默病 tau-Aβ 细胞凋亡 治疗靶点 治疗药物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自主活动及脑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陈通 龙志敏 +2 位作者 汪克建 赵蕾 贺桂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自主活动及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VPA对AD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分为VPA处...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自主活动及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VPA对AD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分为VPA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运用VPA[30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周。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尼氏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D模型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P<0.05);野生型小鼠VPA处理组与对照组自主活动无明显差异(P>0.05);而AD模型小鼠VPA处理组比对照组的自主活动明显减少(P<0.05)。尼氏染色显示:AD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AD模型小鼠中,对照组脑内神经细胞明显肿胀,尼氏小体明显减少而致细胞质淡染,神经细胞密度降低(85.2±13.3);而VPA处理组脑内神经元肿胀程度明显减轻,神经元数量显著回升(116.9±16.2,P<0.05),但VPA不影响野生型小鼠脑内的神经元数量及形态(VPA处理组:142.2±24.4 vs生理盐水对照组:136.7±23.1,P>0.05)。电镜结果显示AD模型小鼠对照组脑内神经元细胞核、线粒体及神经毡肿胀明显,突触结构稀松;而AD模型小鼠VPA处理组脑内神经元细胞核、线粒体及神经毡的水肿明显减轻,突触结构清晰。结论 VPA可显著减少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的自主行为,显著减轻躁狂症状;VPA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减少肿胀的神经元并抑制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自主活动 神经元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甲醛对PC12细胞内源性H_2S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尹蔚兰 何剑琴 +3 位作者 方恒荣 杨丝丝 胡弼 唐小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7-960,共4页
目的观察甲醛对PC12细胞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生成的影响,以探讨甲醛损伤PC12细胞的新机制。方法 RT-PCR方法检测PC12细胞的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CBS)mRNA的表达;亚甲基蓝分光光度计法检测PC12细胞... 目的观察甲醛对PC12细胞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生成的影响,以探讨甲醛损伤PC12细胞的新机制。方法 RT-PCR方法检测PC12细胞的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CBS)mRNA的表达;亚甲基蓝分光光度计法检测PC12细胞CBS活性及PC12细胞内源性H2S的含量;MTT法观察PC12细胞的存活率。结果甲醛可以抑制PC12细胞CBS的表达及其活性,减少内源性H2S的生成;甲醛可以明显地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结论甲醛能抑制CBS的表达和活性,减少内源性H2S生成,这可能与其损伤PC12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阿尔采末病 硫化氢 胱硫醚-β-合酶 PC12细胞 细胞存活率
下载PDF
经母乳摄入左氧氟沙星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姜铭 李成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929-2929,共1页
关键词 氧氟沙星/副作用 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下载PDF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3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金伟 刘东楠 罗岩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4期8528-8528,共1页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副作用 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下载PDF
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文华 高永丽 +3 位作者 任炜 王龙源 王洪秀 李成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7期6793-6793,共1页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下载PDF
静滴洛美沙星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光月 齐凤玲 +2 位作者 齐春惠 侯芳丽 高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4751-4751,共1页
关键词 喹诺酮类/副作用 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下载PDF
氟哌利多引起术后椎体外系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莲 陈仲群 +2 位作者 郑筠 陈淑贤 陈如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3294-3295,共2页
关键词 氟哌利多/副作用 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基底神经节疾病/护理
下载PDF
静注氟哌利多引发锥体外系反应2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文佩 李雪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5期6166-6166,共1页
关键词 氟哌利多/副作用 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朱杰 张钊 +1 位作者 董一筱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29-1634,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全球老年人死亡的神经类重大疾病之一,AD患者生活往往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负担。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清楚,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当前公认的AD发病机制。在该假说基础上...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全球老年人死亡的神经类重大疾病之一,AD患者生活往往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负担。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清楚,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当前公认的AD发病机制。在该假说基础上,一些新的AD发病机制,如Tau异常磷酸化、昼夜节律、易感基因、炎症学说等都会对AD进程产生影响。免疫疗法、外泌体的研究、光刺激等新的治疗AD的方法也逐渐出现。该文主要以AD研究进展为依据,阐述AD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进展 Β淀粉样蛋白 易感基因 药物研发 外泌体
下载PDF
新型益脑双联体防治阿尔采末病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玮 朱龙军 +5 位作者 许大平 崔巍 张在军 胡胜全 麦成雄 韩怡凡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01-1205,共5页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多因素、多环节机制介导的复杂疾病,"一药多靶位"药物可能是防治AD最有前途的方向。新型益脑双联体[Bis(n)-Cognitin]是本研究小组改造自他克林的高活性抗AD双联体。实验研究表明,Bis(n...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多因素、多环节机制介导的复杂疾病,"一药多靶位"药物可能是防治AD最有前途的方向。新型益脑双联体[Bis(n)-Cognitin]是本研究小组改造自他克林的高活性抗AD双联体。实验研究表明,Bis(n)-Cognitin可同时作用乙酰胆碱酯酶、β-分泌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等多个AD重要靶标,具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阻断神经兴奋性毒性、降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改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在体对抗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防治AD的高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他克林双联体 多靶点 神经保护 分子机制 乙酰胆碱酯酶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以β-分泌酶为靶标的阿尔采末病防治药物研发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禹 程肖蕊 +1 位作者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4,共6页
β-分泌酶作为β-淀粉样蛋白产生的限速酶,被认为是治疗阿尔采末病的靶标之一。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可以降低阿尔采末病关键致病因素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阻止β-淀粉样蛋白有害级联反应,从而达到治疗阿尔采末病的目的。目前以β-分泌... β-分泌酶作为β-淀粉样蛋白产生的限速酶,被认为是治疗阿尔采末病的靶标之一。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可以降低阿尔采末病关键致病因素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阻止β-淀粉样蛋白有害级联反应,从而达到治疗阿尔采末病的目的。目前以β-分泌酶为靶标防治阿尔采末病的药物研发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包括肽类、拟肽类和化学小分子在内的化学药,二是中药和天然产物,另外还有诸如抗体和核酸的生物制剂。该文对以β-分泌酶为靶标的药物研发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分泌酶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采末病 药物靶标 抑制剂 限速酶 半数抑制率
下载PDF
早老蛋白(Presenilins)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鲍云鹤 邹泉 郑坚瑜 《生命科学》 CSCD 2000年第5期217-220,共4页
编码早老蛋白(Presenilins,PSs)的基因ps-1、ps-2被认为是构成早发家族性老年痴呆(early-onset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的主要致病基因。早老蛋白具... 编码早老蛋白(Presenilins,PSs)的基因ps-1、ps-2被认为是构成早发家族性老年痴呆(early-onset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的主要致病基因。早老蛋白具有8个跨膜区的结构,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其功能尚未完全明确,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老蛋白与淀粉样沉淀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的切割、 Notch信号路径(Notch pathway)、钙离子稳态的扰乱及细胞凋亡(apotosis)的关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老蛋白 APP Notch信号路径 细胞凋亡 家族性AD
下载PDF
阿尔采末病发病机制与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华型 盛树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简要介绍AD神经化学改变的机制、表观遗传学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和表观遗传学机制在SAD(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中的作用结果。近几十年来对AD的基础研究进展,初步揭开了AD深不可测的神经化学改变的谜团,尤其是近些年将SAD复... 简要介绍AD神经化学改变的机制、表观遗传学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和表观遗传学机制在SAD(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中的作用结果。近几十年来对AD的基础研究进展,初步揭开了AD深不可测的神经化学改变的谜团,尤其是近些年将SAD复杂的蛋白质表达异常定位在表观遗传学疾病,使AD的发病原因、机制和防治提出了新的策略性方向,随着对表观遗传学生物特性的理解,AD更值得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神经化学改变 表观遗传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致椎体外系反应40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金 周志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3614-3614,共1页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副作用 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下载PDF
氯丙嗪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2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由聪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8期6960-6960,共1页
关键词 氯丙嗪/副作用 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下载PDF
浅淡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三级预防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国英 国桂云 +2 位作者 于向东 高艳新 陈泉旭 《河北中医》 2014年第5期685-687,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迅速转变,预防为主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1],养生保健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人们的生活目标也开始转向为预防疾病,维持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这就打开了中医治未病的广阔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迅速转变,预防为主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1],养生保健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人们的生活目标也开始转向为预防疾病,维持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这就打开了中医治未病的广阔空间。把中医治未病理论与西医的预防医学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病 认知障碍 中医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