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5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1
作者 邓琳 丁昊 辜忠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脑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03—2023-03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SVD合并M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脑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03—2023-03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SVD合并M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胞磷胆碱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蒙特利尔评定量表(MoCA)评分、血-脑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12%比78.43%,P<0.05)。2组患者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为(27.07±1.05)分,高于对照组的(25.89±1.54)分(P<0.05)。2组患者治疗后伊文思蓝水平、血清CRP、IL-6水平、血清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分别为(10.29±1.17)μg/g、(4.67±1.03)mg/L、(101.76±10.54)ng/L、(2.06±0.46)mmol/L、(1.65±0.32)mmol/L、(1.84±0.3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3.87±1.56)μg/g、(6.93±1.78)mg/L、(109.34±11.12)ng/L、(3.24±0.49)mmol/L、(2.24±0.48)mmol/L、(2.39±0.46)mmol/L(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7.84%比5.88%,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CSVD合并MCI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血-脑屏障功能,并降低炎症因子和脂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 阿托伐他汀 胞磷胆碱 血-脑屏障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
2
作者 陈晶 史文俊 +3 位作者 安黎云 郑运周 徐冬梅 王缚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测定两组触珠蛋白基因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其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占比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血管性痴呆组触珠蛋白2-2基因型频率、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触珠蛋白基因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触珠蛋白2-2基因型、携带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是影响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发生有关,且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高者病情更为严重,可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基因多态性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乔振虎 樊艳萍 崔香香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水蛭饮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究水蛭饮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水蛭口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最小量认知评估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水蛭能有效减轻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
下载PDF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
4
作者 王华 张小广 张馨元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各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收治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与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 目的探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各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收治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与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认知、神经功能、精神行为症状、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71%,67/70)高于对照组(78.57%,55/70)(P<0.05)。2组治疗6个月后MMSE评分、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清SOD、VEGF、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6个月后NIHSS、NPI-Q评分、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MDA、Caspase-12、CRP78、MMP-9、MMP-2水平代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 银杏叶提取物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进展
5
作者 张贵强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630-633,637,共5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近年来在认知障碍问题、痴呆问题和脑血管问题的一个核心交汇点,已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品质,目前对于VCI的完整描述及统一诊断标准仍不够完善。现就VCI研究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概念、分级、致病因...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近年来在认知障碍问题、痴呆问题和脑血管问题的一个核心交汇点,已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品质,目前对于VCI的完整描述及统一诊断标准仍不够完善。现就VCI研究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概念、分级、致病因素、诊疗、探测仪器和治疗处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VCI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概念 分类 致病因素 诊疗 综述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晨钟 蔡佳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4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在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福州市长乐区人民医院接诊并进行系统治疗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配合组和对症干预组,各25例...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在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福州市长乐区人民医院接诊并进行系统治疗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配合组和对症干预组,各25例。对症干预组患者予常规对症治疗,药物配合组在对症干预组基础上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脑血流指标[中动脉(MCA)、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血流速度]、血清因子[C反应蛋白(CRP)、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营养因子(NT3)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MoCA、MMSE、Barthel指数评分和NT3、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MCA、PCA、V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CRP、A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药物配合组提高、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症干预组(P<0.05或P<0.01)。药物配合组与对症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00%vs.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理想,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且用药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血管性痴呆 盐酸多奈哌齐 认知功能 精神状态 生活能力 安全性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薇 谭丽华 方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在近年来大量研究中显示,作为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VCI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在近年来大量研究中显示,作为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VCI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本文的目的是将HHcy与VCI关系的新进展做一综述,为VCI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管性认知障碍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
8
作者 陈顺喜 沈涌 +1 位作者 刘菲菲 袁健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895-900,共6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行常规治疗+针刺治疗)和联合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状态[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血清相关指标[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素(E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2.7%(χ^(2)=4.403,P=0.036);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有所升高,联合组MMSE评分、MoCA评分分别为(29.0±1.0)分、(25.9±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7±1.1)分、(23.1±1.2)分(t=5.950、12.442,P<0.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均有所变化,联合组CGRP为(31±6)ng/L,高于对照组的(29±6)ng/L(t=2.266,P=0.026),联合组ET、HIF-1α分别为[(69±7)pg/ml、(254±45)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3±7)pg/ml、(288±52)pg/ml](t=3.413、3.479,P=0.001、0.001);治疗后联合组Vm、RI、PI分别为[(19.8±1.6)cm/s、(1.59±0.19)、(0.71±0.21)],均低于对照组的[(19.2±1.3)cm/s、RI(1.74±0.23)、PI(0.78±0.11)](t=2.121、3.539、2.111,P=0.036、0.001、0.037);治疗后,联合组ADL评分为(27±6)分,低于对照组的(31±5)分(t=4.283,P<0.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1,P=0.137)。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脑缺血性及神经损伤情况,调节血流动力参数,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针刺 丁苯酞胶囊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生成和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
9
作者 康吉良 胡可 +8 位作者 卢俊樾 胡紫薇 徐彪平 黎小毛 周俊杰 金煜 唐敏 徐蓉 温优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1202,共1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激大鼠百会穴和足三里穴,连续刺激14 d。治疗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MDA和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C-1α、TFAM、HO-1、NQO1蛋白及细胞质中Keap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辨别指数、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交替百分比增加;TEAS可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结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排列更规则、分布更均匀,核膜、核仁更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更明显。血清中SOD、GSH-Px和CAT水平显著升高,MDA和ROS浓度降低。TEAS还上调了海马区PGC-1α、TFAM、NQO1、HO-1蛋白和核内NRF2、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胞浆中Keap1蛋白的表达。结论TEAS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结构,且效果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抗氧化应激,这也为V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技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经皮穴位电刺激 认知功能 PGC-1Α 抗氧化 线粒体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极化介导的神经炎症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马璐瑶 李彦杰 秦合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7-913,共7页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源于脑血管损害引起低脑血流灌注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小胶质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不同的微环境信号刺激下分化为具有促炎作用的M1型和具有抗炎作用的M2型,...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源于脑血管损害引起低脑血流灌注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小胶质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不同的微环境信号刺激下分化为具有促炎作用的M1型和具有抗炎作用的M2型,产生多种具有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作用的细胞因子。近年来,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减少过度炎症反应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策略。本文通过介绍与小胶质细胞极化有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及血管性痴呆中小胶质细胞极化介导的神经炎症的作用,明确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平衡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神经炎症 血管性痴呆 信号通路
下载PDF
SIRT1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11
作者 杨新宇 李彦杰 +3 位作者 秦合伟 刘丹丹 赵楠楠 江晶晶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4-1130,共7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广泛认知缺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 1,SIRT1)作为一种去乙酰化酶,可通过介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参与调节VCI的多个病理生理过...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广泛认知缺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 1,SIRT1)作为一种去乙酰化酶,可通过介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参与调节VCI的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减轻神经炎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和保护血脑屏障等,成为治疗VCI的潜在靶点。本文就SIRT1及靶向SIRT1改善VCI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VCI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IL-18、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12
作者 李晋娜 许丽娜 +3 位作者 李敏 宋怡 张静 贾龙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VCI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山西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0例,按照是否合并认知障碍分为无认知障碍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 NCI,57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56例)和血管性痴呆组(vascular dementia, VaD,47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测评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Pullicino梗死灶面积计算方法计算梗死面积(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分别在脑梗死急性期(0~7 d)、恢复期(15~30 d)和6个月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BDNF、IL-18的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观察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和不同梗死面积对血清BDNF、IL-18、hs-CRP的影响,比较NCI、VCIND和VaD三组患者BDNF、IL-18和hs-CR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VCI的相关性。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轻度组、小面积梗死组血清BDNF的水平和MoCA评分分别显著高于缺损中、重度组和中面积、大面积梗死组,其血清IL-18、hs-CRP水平分别显著低于缺损中、重度组和中面积、大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CI组、VCIND组、VaD组的BDNF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呈递减趋势,急性期和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18、hs-CRP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BDNF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与VCI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IL-18、hs-CRP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与VC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BDNF、IL-18和hs-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VCI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BDNF发挥了积极的保护作用,IL-18和hs-CRP对认知功能造成了明显的损害,血清BDNF、IL-18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VCI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细胞介素18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与MRI总负荷及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的关系
13
作者 王红旭 高延伦 王苗苗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障碍患者与磁共振(MRI)总负荷及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CSV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查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MoC...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障碍患者与磁共振(MRI)总负荷及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CSV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查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MoCA≤26分,n=28)和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26分,n=52)。两组患者均接受MRI检查,MRI检查行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WI)、T_(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_(2)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比较两组患者MRI总负荷评分、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数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认知功能MoCA评分与MRI总负荷评分、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损害组患者的MRI总负荷评分为(1.72±0.39)分,认知功能正常组为(0.81±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损害组CSVD患者的脑白质高信号总数目及皮层下白质高信号数目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评分与MRI总负荷评分、脑白质高信号总数目、皮层下白质高信号数目均呈负相关(r=-0.485、-0.472、-0.357,P<0.05)。结论 MRI总负荷可较好评估CSVD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与MRI总负荷及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总负荷 脑白质高信号 关系研究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观察
14
作者 朱政羽 张慧和 +4 位作者 王逸如 李玮 吴志敏 吴旭杰 赵娜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脑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脑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脑动脉血流情况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75.5%,37/49),治疗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左、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好于单用多奈哌齐,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调节脑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多奈哌齐 血管性痴呆 肾精亏虚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p-tau-181Aβ_(1-42)及sLOX-1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15
作者 张春燕 赵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β淀粉样蛋白_(1-42)(Αβ_(1-4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04—2023-03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β淀粉样蛋白_(1-42)(Αβ_(1-4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04—2023-03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诊断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AUC为0.762(95%CI:0.712~0.812)、0.833(95%CI:0.783~0.883)、0.867(95%CI:0.827~0.907),三者联合早期诊断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AUC为0.917(95%CI:0.867~0.967)。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y[OR(95%CI)=2.707(1.611~4.551)]、p-tau-181[OR(95%CI)=3.047(1.736~5.347)]、Αβ_(1-42)[OR(95%CI)=2.192(1.422~3.381)]、sLOX-1[OR(95%CI)=3.404(1.883~6.153)]均为影响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均升高,且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三者联合能更有效评估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磷酸化tau蛋白-181 β淀粉样蛋白1-42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苗晨欣 李晓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2027-2032,共6页
卒中后抑郁症(PSD)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丧失、精力减退等抑郁症状和体重下降、睡眠障碍等[1]。PSD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有可能加重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可能有自杀倾... 卒中后抑郁症(PSD)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丧失、精力减退等抑郁症状和体重下降、睡眠障碍等[1]。PSD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有可能加重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可能有自杀倾向。在1990—2019年全球卒中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中发现,卒中仍然是全球第二大三级死亡原因,其发病率逐年大幅增加,随之卒中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2]。约1/3的卒中患者会在卒中后的某一时期发生PSD,而且发病后的第1年内患病率最高,此后逐渐降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卒中后抑郁症 机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42例疗效观察
17
作者 于洋 尹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0期105-110,共6页
目的:观察扶阳涤痰解郁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卒中后抑郁症状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治疗过程脱落... 目的:观察扶阳涤痰解郁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卒中后抑郁症状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治疗过程脱落5例,最终对照组39例、观察组42例纳入研究,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阳涤痰解郁汤,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第8周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抑郁症状及睡眠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价抑郁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对比评估两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并分析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HAMD-24总粗分及各因子量表评分、PSQI量表评分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因子积分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P<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与抑郁症状存在相关性。结论:扶阳涤痰解郁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调节睡眠质量,明确抑郁症状的变化与睡眠状况存在相关性,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并降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睡眠障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miRNA调控NF-κB在血管性痴呆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泰格 任凤云 +3 位作者 马玉博 孙丽颖 康舒 刘晓雪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1-143,共3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作为一种与脑血管病变紧密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日益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本文就microRNA通过调节NF-κB炎症因子参与调节VD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作以综述,旨在阐明VD的发病机制,...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作为一种与脑血管病变紧密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日益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本文就microRNA通过调节NF-κB炎症因子参与调节VD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作以综述,旨在阐明VD的发病机制,探寻其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为预防和治疗VD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MICRORNA NF-ΚB 神经损伤
下载PDF
The emerging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synaptic dysfunction of vascular dementia
19
作者 Xiaorong Zhang Zhiying Chen +3 位作者 Yinyi Xiong Qin Zhou Ling-Qiang Zhu Dan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2期402-415,共14页
With an increase in global aging,the number of people affect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s also increasing,and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dementia-closely related to cerebrovascular risk-is increasing at an epidemic... With an increase in global aging,the number of people affect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s also increasing,and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dementia-closely related to cerebrovascular risk-is increasing at an epidemic rate.However,few therapeutic options exist that can marked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prognosis of vascular dementia patients.Similarly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synaptic dysfunction is recogniz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cognitive decline.Nitric oxide is one of the ubiquitous gaseous cellular messengers involved in multipl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Recently,nitric oxide has been implicated in regulating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dementia.This review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emerging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tates of vascular dementia and summarizes the diverse effects of nitric oxide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synaptic dysfunction,neuro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and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that underlie the progress of vascular dementia.Additionally,we propose that targeting the nitric oxide-sGC-cGMP pathway using certain specific approaches may provide a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vascular demen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therapy nitric oxide NO-sGC-cGMP pathway synaptic dysfunction vascular dementia
下载PDF
谷胱甘肽改善卒中后抑郁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小鼠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20
作者 赵源 林森 杨清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5-785,共11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潜在致病机制及谷胱甘肽的改善作用。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n=20):无处理对照(SHAM)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组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depression,CSDS)模型...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潜在致病机制及谷胱甘肽的改善作用。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n=20):无处理对照(SHAM)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组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depression,CSDS)模型组。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实验、悬尾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等验证模型小鼠是否有抑郁样行为表现,取2种模型小鼠以及对照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进行神经递质靶向代谢组学测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索各组小鼠代谢物表达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预测与抑郁模型相关的代谢通路,并对关键差异代谢物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表达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等铁死亡指标进行检测,外源性补充GSH观察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是否改善。结果神经递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小鼠代谢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mPFC检测到的38种代谢物中,有6种在PSD组中特异性降低,有4种在CSDS组中特异性降低,而GSH、L-天冬酰胺和L-赖氨酸在PSD和CSDS组均表现出明显下降(P<0.05)。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涉及到的主要通路有谷胱甘肽代谢,β-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通路。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GSH/GSSG)试剂盒检测发现两种抑郁模型小鼠mPFC还原型GSH明显减少(P<0.05),铁死亡指标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两种抑郁模型小鼠存在MDA升高并且GPX4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的表型(P<0.05),而对抑郁模型小鼠外源补充GSH可增加小鼠高架十字实验开臂时间和旷场实验中央区时间(P<0.05),并且降低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P<0.05),显著改善抑郁样行为表现。结论PSD以及CSDS小鼠脑组织存在13种代谢物失调,其中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发的铁死亡可能在抑郁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源性补充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慢性社会挫败应激 代谢组学 谷胱甘肽 铁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