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其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比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NKI、SinoMed、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棕...目的系统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其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比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NKI、SinoMed、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比其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包括43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与利培酮长效针剂组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体评分改变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组相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总退出率[RR=1.14,95%CI(1.06,1.24),P<0.01]和肌注部位异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2.08,95%CI(1.03,4.22),P=0.04]均显著增加。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其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相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并无明显差异,但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稍有增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北京回龙观医院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8例(患者组)和医院周边社区健康人群64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目的探讨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北京回龙观医院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8例(患者组)和医院周边社区健康人群64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价患者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62例研究对象中男64例、女98例;年龄18~45岁,平均(30.4±9.1)岁。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IL-1[(121.95±14.18)μg/ml比(79.19±15.62)μg/ml]、IL-4[(38.16±5.43)μg/ml比(22.02±5.58)μg/ml]、IL-6[(44.64±6.17)μg/ml比(30.30±5.50)μg/ml]和TNF-α[(66.15±9.84)μg/ml比(42.79±9.00)μg/ml]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IL-1、IL-4、IL-6和TNF-α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较高,但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展开更多
目的:依据药物基因组学结果,探讨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用药,对照...目的:依据药物基因组学结果,探讨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用药,对照组依据医师经验用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16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评定疗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classification tests,WCST)及个人和社会功能评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s,PSP)评定认知及社会功能,并在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比较,同时评定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及作实验室检查,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总分、CGI、TESS、PSP、WCST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01),研究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01),治疗后12~16周肝功能损害也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血常规等实验室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因检测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精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根据尿酸结果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n=127)和有高尿酸血症组(n=73),对...目的:分析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根据尿酸结果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n=127)和有高尿酸血症组(n=73),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无高尿酸血症患者组相比较,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组的年龄及发病年龄小、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比例高、吸烟者比例高、白蛋白低、三酰甘油高、高密度脂蛋白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比例高(P均<0.05)。分析结果显示,BMI高、阳性症状评分高均是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OR均>1.00,P均<0.05);年龄小、不吸烟、未患有高血压及高血脂均是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OR均<1.00,P均<0.05)。结论: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尿酸水平与精神症状相关,阳性症状、BMI指数、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其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北京回龙观医院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8例(患者组)和医院周边社区健康人群64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价患者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62例研究对象中男64例、女98例;年龄18~45岁,平均(30.4±9.1)岁。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IL-1[(121.95±14.18)μg/ml比(79.19±15.62)μg/ml]、IL-4[(38.16±5.43)μg/ml比(22.02±5.58)μg/ml]、IL-6[(44.64±6.17)μg/ml比(30.30±5.50)μg/ml]和TNF-α[(66.15±9.84)μg/ml比(42.79±9.00)μg/ml]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IL-1、IL-4、IL-6和TNF-α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较高,但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文摘目的:依据药物基因组学结果,探讨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用药,对照组依据医师经验用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16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评定疗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classification tests,WCST)及个人和社会功能评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s,PSP)评定认知及社会功能,并在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比较,同时评定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及作实验室检查,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总分、CGI、TESS、PSP、WCST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01),研究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01),治疗后12~16周肝功能损害也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血常规等实验室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因检测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精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
文摘目的:分析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根据尿酸结果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n=127)和有高尿酸血症组(n=73),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无高尿酸血症患者组相比较,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组的年龄及发病年龄小、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比例高、吸烟者比例高、白蛋白低、三酰甘油高、高密度脂蛋白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比例高(P均<0.05)。分析结果显示,BMI高、阳性症状评分高均是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OR均>1.00,P均<0.05);年龄小、不吸烟、未患有高血压及高血脂均是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OR均<1.00,P均<0.05)。结论: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尿酸水平与精神症状相关,阳性症状、BMI指数、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其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