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接触性皮炎常见致敏原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彦群 范卫新 赵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9-201,共3页
对1988年~1990年南京地区386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以芬兰斑试器(Finn-chamber)用欧洲标准抗原(ESA)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01例(52.1%)对ESA中1种或1种以上抗原呈阳性反应。常见致敏原是硫酸镍(16.1%)、芳香类混合物(12.2%)... 对1988年~1990年南京地区386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以芬兰斑试器(Finn-chamber)用欧洲标准抗原(ESA)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01例(52.1%)对ESA中1种或1种以上抗原呈阳性反应。常见致敏原是硫酸镍(16.1%)、芳香类混合物(12.2%)、Carba混合物(6.7%)、对苯二胺(6.5%)、松香(60%)、甲醛(4.9%)、氯化钴(4.9%)、苯唑卡因(4.7%)、秘鲁香油(4.4%)、黑橡胶混合物(3.6%)、重铬酸钾(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抗原 斑贴试验 免疫
下载PDF
面部接触性皮炎致病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辨 范卫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6-79,共4页
作者应用TROLAB欧洲标准抗原对107例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芬兰斑试器斑贴试验(Finn Chamber Epicutaneous Test)。结果61例(57.01%)出现阳性,其主要致敏原为对苯二胺(15.89%)、硫酸镍(13.08%)、芳香混合物(14.95%)。其主要致敏物分别... 作者应用TROLAB欧洲标准抗原对107例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芬兰斑试器斑贴试验(Finn Chamber Epicutaneous Test)。结果61例(57.01%)出现阳性,其主要致敏原为对苯二胺(15.89%)、硫酸镍(13.08%)、芳香混合物(14.95%)。其主要致敏物分别为金属眼镜架、染发剂、化妆品和外用药。化妆品过敏的皮炎患者,欧洲标准抗原阳性者为芳香混合物、甲醛、羊毛脂及秘鲁香油。欧抗及化妆品斑试阴性、呈季节性发病者10例又进行了五种花粉的斑试及划痕-斑试(Scratch-Chamber)试验。结果斑试全部阴性,但其中2例划痕-斑试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接触性 病因 斑片试验
下载PDF
86例季节性接触性面部皮炎的变应原皮试及免疫疗效分析
3
作者 乌兰 吕新翔 范淑红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变应原 免疫疗法
下载PDF
红斑丘疹型化妆品皮炎与毛囊虫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顾乃芳 蔡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7-218,共2页
1991年3月至1992年7月,临床观察115例红斑丘疹型化妆品皮炎,询问其病史,实验室检查,了解使用化妆品情况等因素,发现本病与毛囊虫有密切关系。据此,我们研制了中药肤康洗液,采用中药熏洗及内服中药枇杷清肺饮综合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既... 1991年3月至1992年7月,临床观察115例红斑丘疹型化妆品皮炎,询问其病史,实验室检查,了解使用化妆品情况等因素,发现本病与毛囊虫有密切关系。据此,我们研制了中药肤康洗液,采用中药熏洗及内服中药枇杷清肺饮综合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既能杀灭毛囊虫,又能使皮脂腺分泌通畅,从而清除了毛囊虫代谢产物和崩解物,皮炎很快消退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红斑丘疹型 毛囊虫
下载PDF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浸润T细胞的亚类分析
5
作者 张春雷 白亚来 +2 位作者 段昕所 张宝元 张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皮损T细胞CD4、CD8抗原的表达特点。方法:免疫组化方法。ACD病人26例,正常人对照3例。结果:26例ACD各期病人,无论真皮还是表皮,浸润淋巴细胞多以CD4+T细胞为主。结论:ACD反应CD4+T细胞的主要参与。
关键词 过敏性 接触性皮炎 T细胞 亚类
下载PDF
渤海红海葵的生物医学研究
6
作者 陆章铿 张亚雄 范振环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在1983~1987年对渤海潜水员皮炎防治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生物分类学、病理生理学以及毒理学角度对该皮炎的致病生物——渤海红海葵形态学特征,红海葵刺丝囊致病的医学有关特征,以及玫瑰红海葵(Sagartia rosea)活性蛋白特征... 本文在1983~1987年对渤海潜水员皮炎防治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生物分类学、病理生理学以及毒理学角度对该皮炎的致病生物——渤海红海葵形态学特征,红海葵刺丝囊致病的医学有关特征,以及玫瑰红海葵(Sagartia rosea)活性蛋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阐明渤海红海葵皮炎的发病机理,以探索防治刺胞皮炎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海葵皮炎 玫瑰红海葵 生物学 分类
下载PDF
接触性皮炎的免疫学
7
作者 Thestrup-PedersenK 顾克显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5-88,共4页
接触性皮炎是由抗原致敏的 T 细胞诱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因此可找出相应的变应原。炎症反应也能由不同的理化刺激物引起,但找不到变应原,因此,Ⅳ型变态反应的有无是区别变应性和刺激性皮炎不同的基本点。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必须包括:(1)... 接触性皮炎是由抗原致敏的 T 细胞诱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因此可找出相应的变应原。炎症反应也能由不同的理化刺激物引起,但找不到变应原,因此,Ⅳ型变态反应的有无是区别变应性和刺激性皮炎不同的基本点。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必须包括:(1)诱导剂或变应原通过角层屏障;(2)与表皮或真皮细胞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免疫学
下载PDF
性激素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简报)
8
作者 金慧玲 高玉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212-212,共1页
性激素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简报)本院皮肤病学教研室金慧玲,高玉祥性激素已证实可以影响免疫反应,但对皮肤免疫反应的直接作用尚少研究.本文旨在观察性激素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LC)密度及变应性接... 性激素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简报)本院皮肤病学教研室金慧玲,高玉祥性激素已证实可以影响免疫反应,但对皮肤免疫反应的直接作用尚少研究.本文旨在观察性激素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LC)密度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1材料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郎格罕细胞 表皮 性激素
全文增补中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反应中浸润T细胞类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亚来 张春雷 +2 位作者 曾灵芳 谢志强 李世荫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1-252,共2页
为了观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反应浸润T细胞的类型,本实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8例ACD急性期患者皮损进行了白介素2mRNA及白介素2、γ干扰素、白介素4表达的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织相比,绝大多数ACD标本有Th... 为了观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反应浸润T细胞的类型,本实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8例ACD急性期患者皮损进行了白介素2mRNA及白介素2、γ干扰素、白介素4表达的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织相比,绝大多数ACD标本有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且定位于真、表皮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中。结果提示ACD反应是以Th1型细胞增殖为主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皮炎 T细胞 类型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即时型PUVA对郎格罕细胞和接触过敏的影响
10
作者 郭在培 冈本祜之 +1 位作者 段野贵一郎 今村贞夫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21,共3页
在实验动物中研究了即时型光化学疗法对表皮郎格单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及对接触过敏反应的抑制,并与常规使用的光化学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种方法间无差异,3J/cm2的即时型光化学疗法无红斑反应并能引起郎格罕细胞数量和... 在实验动物中研究了即时型光化学疗法对表皮郎格单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及对接触过敏反应的抑制,并与常规使用的光化学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种方法间无差异,3J/cm2的即时型光化学疗法无红斑反应并能引起郎格罕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并且通过诱导抑制性淋巴细胞抑制接触过敏反应。还探讨了有关致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VA疗法 郎格罕细胞 接触性皮炎
原文传递
关于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标准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卫新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