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80例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1
作者 季莹 华云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观察妊娠期梅毒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梅毒的580例孕妇,分为A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梅毒孕妇,其中A1组孕期初次诊断梅毒感染并接受2个疗程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的孕妇;A... 目的 观察妊娠期梅毒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梅毒的580例孕妇,分为A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梅毒孕妇,其中A1组孕期初次诊断梅毒感染并接受2个疗程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的孕妇;A2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阴性和血清固定的孕妇,既往接受规范治疗,孕期给予1个疗程苄星青霉素;A3 TPPA阳性、RPR阴性和血清固定的孕妇,既往接受规范治疗,孕期拒绝治疗)、B组(不规范治疗的梅毒孕妇)、C组(未治疗的梅毒孕妇)。比较A、B、C 3组间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围产儿死亡及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结果 3组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和所生婴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总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分别是11.39%(50/439)、24.59%(30/122)和63.16%(1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的血清梅毒抗体TPPA和RPR在18个月龄内均转为阴性。结论梅毒感染的孕妇接受2个疗程苄星青霉素治疗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孕产妇 青霉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抗体最佳S/CO截断值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王靖 李小全 +4 位作者 刘敏 杨志立 徐植 赵雅淳 王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 以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作为确认试验,确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S/CO值与梅毒阳性最佳截断值,减少不必要的TPPA确认重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医院进行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的血清标本22 500例,以ELISA... 目的 以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作为确认试验,确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S/CO值与梅毒阳性最佳截断值,减少不必要的TPPA确认重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医院进行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的血清标本22 500例,以ELISA法为梅毒初次筛查试验,采用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所有反应结果进行复核和确认。分析376例有反应性标本中的S/CO值与TPPA的关系,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ELISA法S/CO值与TPPA阳性最佳截断值。根据S/CO最佳截断值,比较梅毒不同反式筛查策略需要TPPA确认的标本数量。结果 当S/CO≥6.6时,TPPA与ELISA结果一致,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S/CO=6.6时为最佳截断值;使用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策略时,376例筛查反应性样本(100.00%,376/376)需TPPA确认;使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策略时,TPPA还需确认217例(57.71%,217/376);本研究只有122例(32.45%,122/376)需进行TPPA确认。结论 采用ELISA法梅毒反式筛查策略不受TRUST结果影响,当S/CO≥6.6时不需要进行TPPA确认,与ECDC和CDC反式策略相比,本研究有67.55%的筛查反应样本不必进行TPPA确认,经济且节约时间和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S/CO值 最佳截断值 TPPA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3
作者 彭超 林阳 何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51-254,259,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白介素-4(IL-4)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水平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2例血清固定患者(血清固定组)及...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白介素-4(IL-4)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水平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2例血清固定患者(血清固定组)及126例神经梅毒患者(神经梅毒组)(包括无症状型31例,早期58例,晚期37例)。另选取同时期于本院门诊和体检就诊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80名。比较不同人群、梅毒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化因子CXCL1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联合检测对早期神经梅毒识别的诊断价值。结果CD4^(+)、CD4^(+)/CD8^(+)值:神经梅毒组<血清固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CXCL13水平:神经梅毒组>血清固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值:晚期组<早期组<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CXCL13水平:晚期组>早期组>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联合检查灵敏度为89.68%,特异度为91.11%,AUC=0.862(95%CI:0.806-0.933),均高于三指标单一检查(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变化与神经梅毒患者病情密切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度对神经梅毒的早期识别诊断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在神经梅毒病情进展评估及临床指导上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 IL-4 趋化因子CXCL13 神经梅毒
下载PDF
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梅毒感染现状调查
4
作者 孙花荣 陈妍 +2 位作者 闫玉霞 唐书丽 郭东晓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629-1633,共5页
目的调查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梅毒感染现状,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市二七区2019—2021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统计疾病类型、性别、地区、年龄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梅毒感染现状及流行... 目的调查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梅毒感染现状,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市二七区2019—2021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统计疾病类型、性别、地区、年龄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梅毒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2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25/10万,仅有2019年1例因隐性梅毒病死,年均病死率为0.04/10万。所有梅毒病例中,2019年375例(31.22%),年发病率为46.76/10万;2020年410例(34.14%),年发病率为48.93/10万;2021年416例(34.64%),年发病率为49.06/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逐年上升。男624例,占比51.96%;女577例,占比48.04%,男女性别比为1.08∶1(χ^(2)=0.611,P=0.737);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胎传梅毒及隐性梅毒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数位于前5位的地区为长江路办事处(146例,12.16%)、京广路办事处(140例,11.66%)、福华街办事处(137例,11.41%)、大学路办事处(134例,11.16%)、淮河路办事处(126例,10.49%),共683例(56.87%);上述地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86/10万、5.61/10万、5.51/10万、5.41/10万、5.05/10万。年龄分布以20~29岁(189例,15.74%)、30~39岁(177例,14.74%)、50~59岁(174例,14.49%)为主,共540例(44.96%)。人群分布以家务及待业(500例,41.63%)、离退人员(285例,23.73%)、农民(114例,9.49%)、商业服务(105例,8.74%)、工人(71例,5.91%)为主,共1075例(89.51%)。结论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梅毒感染人数逐年增加,本区应根据年龄、人群、地区分布等特点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加强监测,降低梅毒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下载PDF
佛山市顺德区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低敏菌株mtrR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研究
5
作者 李薇 王冬梅 +1 位作者 梁晓静 欧阳晓莹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为了解顺德地区淋病奈瑟菌mtrR基因突变情况,探索其基因突变与头孢曲松低敏之间的联系。方法去本研究通过分离培养临床送检标本中的淋病奈瑟菌,收集到146株淋病奈瑟菌株。通过纸片扩散法(K-B)检测6种药物(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诺氟... 目的为了解顺德地区淋病奈瑟菌mtrR基因突变情况,探索其基因突变与头孢曲松低敏之间的联系。方法去本研究通过分离培养临床送检标本中的淋病奈瑟菌,收集到146株淋病奈瑟菌株。通过纸片扩散法(K-B)检测6种药物(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青霉素、四环素和大观霉素)的药敏情况;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曲松的抑制细菌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值,根据MIC结果将淋病奈瑟菌分为头孢曲松敏感组和头孢曲松低敏组。提取头孢曲松敏感组与低敏组淋病奈瑟菌全基因组核酸,扩增mtrR基因,分离纯化后测序,比较2组淋病奈瑟菌mtr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与头孢曲松低敏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其耐药机制。结果本研究中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耐药率依次为青霉素72%、环丙沙星92%、四环素78%、诺氟沙星75%、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未检出耐药株。根据MIC结果,头孢曲松低敏菌株有12株(8%),高敏菌株134株(92%)。基因测序显示顺德区淋病奈瑟菌mtrR基因主要存在A39T、G45D、H105Y三种类型的突变12株头孢曲松低敏组淋病奈瑟菌的mtrR基因中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基因突变位点。结论本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头孢曲松以及大观霉素敏感性较高,可作为治疗首选药物。mtrR基因突变以A39T、G45D、H105Y基因型为主,头孢曲松低敏淋球菌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基因突变位置,需扩大淋病筛查和耐药监测,更好地防控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头孢曲松 低敏菌株 MTRR基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扶正通淋散治疗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兴国 聂晨 +3 位作者 付明洁 曹繁华 杜冬琛 冯定华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通淋散治疗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中药组36例予扶正通淋散治疗,西药组36例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36例予扶正通淋散联合临床常规西医... 目的观察扶正通淋散治疗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中药组36例予扶正通淋散治疗,西药组36例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36例予扶正通淋散联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尿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尿细菌培养结果、血清炎症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67%(33/36),中药组总有效率72.22%(26/36),西药组总有效率66.67%(24/36),联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尿常规WBC、RB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TNF-α、PCT、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联合组尿路感染复发率显著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结论扶正通淋散治疗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尿路感染有较好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尿路感染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颅内梅毒性树胶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田地 寇程 +1 位作者 宋士萍 李莉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梅毒(syphilis)是由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颅内梅毒性树胶肿(intracranial syphilitic gumma)是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的一种,它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梅毒(syphilis)是由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颅内梅毒性树胶肿(intracranial syphilitic gumma)是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的一种,它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和特异性驱梅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1例梅毒性树胶肿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期为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性树胶肿 颅内占位 神经梅毒 梅毒血清学 治疗学 预后
下载PDF
2020年汉中市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8
作者 张枫 黎昱良 +3 位作者 李姝霖 韩亦非 张木林 王翠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汉中市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每家实验室发放5份梅毒血清质控品,考核内容包括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试验、... 目的通过汉中市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每家实验室发放5份梅毒血清质控品,考核内容包括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试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性和定量试验共3种检测项目。统计分析各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结果全市共39家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参加了此次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其中优秀21家,良好13家,合格2家,不合格3家。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符合率一致,均为97.44%,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符合率只有56.41%。结论汉中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总体较好,但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检测能力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实验室 血清学检测 室间质评
下载PDF
外泌体源性miRNA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玲云 夏卫杰 +2 位作者 原晋湘 马泽 张峻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尚缺乏精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外泌体是一种由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性囊泡,外泌体及其中包裹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可能通过细胞间通信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尚缺乏精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外泌体是一种由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性囊泡,外泌体及其中包裹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可能通过细胞间通信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本综述旨在介绍SSc中外泌体源性miRNA的研究进展,以分析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MIRNA 外泌体
下载PDF
2016—2022年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筛查及归队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郑剑婷 黄伯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3-327,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及其结果呈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为制定相应人群招募与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抗-TP-ELISA)对2016—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血液...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及其结果呈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为制定相应人群招募与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抗-TP-ELISA)对2016—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血液筛查;统计分析单、双试剂呈反应性构成比以及单试剂梅毒抗体呈反应性献血者归队资料;随机选择2022年部分抗-TP-ELISA呈反应性标本作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2016—2022年广州地区共筛查无偿献血者1842945份,抗-TP-ELISA呈反应性共5029份(0.27%),双试剂呈反应性3804份(0.21%),单试剂呈反应性1195份(0.06%),逐年呈递减趋势(P<0.05);单试剂呈反应性1195份标本中,“首次献血者”共236份(19.7%),复查合格归队后再次献血的102份(8.5%),占“首次献血者”的43.2%(102/236)。“固定献血者”共231份,其中复查归队并再次献血的64份(64/1195,5.4%),占“固定献血者”的27.7%(64/231);抗-TP-ELISA呈反应性标本186份进行TPPA的确证阳性率为91.9%(171/186),其中172份A、B双试剂均呈反应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的有168份(97.7%,168/172),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共14份中有3例为TPPA阳性,单双试剂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6—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筛查中TP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采供血机构应关注抗-TP-ELISA单试剂呈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问题,为献血者提供精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血清诊断 无偿献血者 归队 反应性献血者
下载PDF
脑脊液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
11
作者 刘悦 顾国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脑脊液实验室检测指标在神经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122例非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梅毒检测指标,包括T... 脑脊液实验室检测指标在神经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122例非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梅毒检测指标,包括TPPA、TP、TRUST结果;脑脊液相关指标,包括CSF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白细胞计数以及微量蛋白等,根据统计数据进行ROC曲线绘制,并评价相关指标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 CSF-TPPA\TP\TRUST 阳性率分别为 100%、99.2%、6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5.6%、61.5%、2.5%);观察组患者CSF白细胞计数为0.019±0.045,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03±0.007;观察组患者CSF微量蛋白含量为694.62±381.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95.62±234.76,差异有显著性(P=0.000)。ROC曲线显示,CSF-TPPA\TP\TRUST 在诊断神经梅毒的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72(95% CI 0.604 ~ 0.740)、0.689(95% CI 0.621 ~ 0.756)、0.812(95% CI 0.7561 ~ 0.868),P=0.000 ,其灵敏度分别为 100%、99.2%、64.5%,特异度为 34.4% 、38.5%、97.5%; CSF 微量蛋白在诊断神经梅毒的其曲线下面积为 0.795(95% CI 0.739 ~ 0.851);CSF白细胞计数对于神经梅毒的预测准确率为0.849(95% CI 0.801~897)。结论:脑脊液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在神经梅毒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联合脑脊液微量蛋白及白细胞对神经梅毒进行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脊液 TPPA\TP\TRUST 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淋巴结转移对于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赵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分析子宫内膜癌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的高危因素,同时研究淋巴结转移后对个人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病例数设置为141例,所有人员就诊治疗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系统检查个人情况后,以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分组原则,发生淋... 分析子宫内膜癌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的高危因素,同时研究淋巴结转移后对个人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病例数设置为141例,所有人员就诊治疗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系统检查个人情况后,以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分组原则,发生淋巴结转移人员设定为观察组,共计40例,无淋巴结转移人员则为对照组,共计101例,分析所有人员的实际情况,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同时探究两组人员的预后情况。结果 从转移与未转移人员基本情况来看,转移人员中非子宫内膜样癌、存在乳头样结构、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阳性、存在宫颈浸润、腹腔积液细胞学阳性、CA125>35人数多于非转移人员(P<0.05);分析不同组别人员的预后情况可以看到,非转移组改善人数多于转移组,且无效人员少于转移组(P<0.05)。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癌人员来说,为非子宫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阳性者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高,且转移发生后可对预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高危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胎传梅毒的影响
13
作者 路瑞娟 张瑞红 +2 位作者 仇晓霞 高咏梅 陈雯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驱梅治疗时机的不同分成3组,其中早期组(孕<12周)38例,中期组(孕12~27周)32例,晚期组(孕≥28周)30例。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母婴RPR滴度、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病率。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7.89%(3/38)、34.38%(11/32)和53.33%(16/30),其中早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和中期组妊娠期患者RPR滴度<1∶8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RPR滴度<1∶8的比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中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分别为0(0/38)、6.25%(2/32)及26.67%(8/30),早期组和中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在孕早期进行驱梅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母婴RPR滴度,并能有效阻断梅毒垂直传播,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APGAR评分 胎传梅毒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与母胎界面细胞相互作用影响妊娠结局的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少彬 熊顺 +2 位作者 刘兆平 张晓红 赵飞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7,共7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1]。近十年来,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西欧、俄罗斯和中国,并在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先天性梅...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1]。近十年来,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西欧、俄罗斯和中国,并在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发生率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4-5]。CS是由Tp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的一种先天感染性疾病,可发生于妊娠任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先天性梅毒 母胎免疫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Neurosyphilis complicated by anti-γ-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 encephalitis: A case report
15
作者 Ya-Xiu Fang Xiao-Ming Zhou +7 位作者 Dong Zheng Guang-Hui Liu Peng-Bo Gao Xiao-Zhen Huang Zhi-Cheng Chen Hui Zhang Lin Chen Ya-Fang 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1期1960-1966,共7页
BACKGROUND Syphilis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Treponema pallidum that can invad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ausing encephalitis.Few cases of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secon... BACKGROUND Syphilis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Treponema pallidum that can invad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ausing encephalitis.Few cases of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secondary to neurosyphilis have been reported.We report a neurosyphilis patient with anti-γ-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GABABR)AE.CASE SUMMARY A young man in his 30s who presented with acute epileptic status was admitted to a local hospital.He was diagnosed with neurosyphilis,according to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CSF)tests for syphilis.After 14 d of antiepileptic treatment and anti-Treponema pallidum therapy with penicillin,epilepsy was controlled but serious cognitive impairment,behavioral,and serious psychiatric symptoms were observed.He was then transferred to our hospital.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crude test results showed only 2 points.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significant cerebral atrophy and multiple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high signals in the white matter surrounding both lateral ventricles,left amygdala and bilateral thalami.Anti-GABABR antibodies were discovered in CSF(1:3.2)and serum(1:100).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neurosyphilis complicated by anti-GABABR AE,and received methylprednisolone and penicillin.Following treatment,his mental symptoms were alleviated.Cognitive impairmen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with a MMSE of 8 points.Serum anti-GABABR antibody titer decreased to 1:32.The patient received methylprednisolone and penicillin after discharge.Three months later,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but the serum anti-GABABR antibody titer was 1:100.CONCLUSION This patient with neurosyphilis combined with anti-GABABR encephalitis benefited from immun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γ-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 GABABR NEUROSYPHILIS Tissue-based assa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化学微粒子发光免疫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灰区结果的临床应用评价
16
作者 贺静 常欣魁 孟彦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评价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微粒子发光免疫(CMIA)法S/CO 1~10的灰区结果在梅毒常规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进行梅毒CMIA检测的患者119907例,从中选取两次CMIA法S/CO 1~10的患者602例纳入研究,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 目的评价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微粒子发光免疫(CMIA)法S/CO 1~10的灰区结果在梅毒常规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进行梅毒CMIA检测的患者119907例,从中选取两次CMIA法S/CO 1~10的患者602例纳入研究,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该研究的确认试验,同时使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疾病活动度。按CMIA法S/CO的区间将患者分为3组(CMIA法S/CO 1~3组399例,CMIA法S/CO>3~6组136例,CMIA法S/CO>6~10组67例),随后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0~3岁组139例,>3岁组463例),对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组间数据差异。结果119907例进行梅毒CMIA检测的患者中,两次CMIA法初筛S/CO 1~10的标本共602例,阳性检出率为5.02‰。其中,TPPA复检阳性结果例数为186例(30.9%),16例(2.7%)为弱阳性;RPR阳性例数为7例(1.2%)。CMIA法分组统计中,CMIA法S/CO 1~3组TPPA阳性率明显低于CMIA法>3~6组及CMIA法>6~1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阳性率亦显示,CMIA法S/CO 1~3组明显低于CMIA法S/CO>6~10组(0.3%vs.4.5%,P<0.05)。0~3岁组CMIA法S/CO低于>3岁组[1.53(1.27,2.24)vs.2.30(1.48,4.15),P<0.05],0~3岁组TPPA阳性率低于>3岁组(0.7%vs.40.0%,P<0.05)。结论梅毒特异性抗体CMIA法S/CO 1~3组的标本常规筛查特异性较低,建议采用TPPA确认以协助诊断;CMIA法S/CO>6~10组经TPPA复检确认仍有10.0%以上的假阳性,因此建议TPPA复检界值定为10。0~3岁组CMIA法S/CO偏低、TPPA阳性率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化学微粒子发光免疫法 假阳性 灰区
下载PDF
猴痘合并艾滋病及梅毒一例
17
作者 杨国祥 张倩落 +3 位作者 李刚刚 张媛 罗培培 邓涵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57-458,共2页
既往报道猴痘病情严重的患者中82%为HIV感染者,亦有免疫功能低下的HIV感染者感染猴痘病毒后死亡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猴痘合并艾滋病、梅毒及局部细菌感染患者。患者ART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HIV病毒载量高,免疫功能低下,在感染猴痘病毒... 既往报道猴痘病情严重的患者中82%为HIV感染者,亦有免疫功能低下的HIV感染者感染猴痘病毒后死亡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猴痘合并艾滋病、梅毒及局部细菌感染患者。患者ART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HIV病毒载量高,免疫功能低下,在感染猴痘病毒后出现了皮疹、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特征,住院时间较本地区猴痘平均住院时间长,因此免疫功能低下的感染者病情较重,住院时间长,需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梅毒 艾滋病 高HIV病载 免疫功能低下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RPR滴度及IL-17、IL-23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闫宁 于晓云 +1 位作者 李子海 刘文丽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0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便利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晚期潜伏...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便利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抗生素治疗分为头孢曲松钠组和苄星青霉素组,各50例。头孢曲松钠组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每次1 g,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苄星青霉素组给予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每次240万U,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血清RPR滴度转阴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IL-17、IL-23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患者血清RPR滴度转阴率均高于苄星青霉素组[28.00%(14/50)比12.00%(6/50)、58.00%(29/50)比38.00%(19/50)](P<0.05)。IL-17、IL-23治疗前后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IL-17、IL-23水平低于苄星青霉素组(P<0.05)。CD3^(+)、CD8^(+)、CD4^(+)/CD8^(+)治疗前后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CD3^(+)、CD4^(+)/CD8^(+)高于苄星青霉素组,CD8^(+)低于苄星青霉素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腹泻、局部皮疹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苄星青霉素相比,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更能提高患者血清RPR滴度转阴率,降低IL-17、IL-23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潜伏梅毒 老年患者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的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9
作者 马灿灿 张熙斌 +2 位作者 吴健 俞龙 殷梦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31-636,共6页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例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脑电图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例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脑电图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首次癫痫发作至入院时间1 d~6个月,2例仅表现为癫痫发作,6例伴认知障碍,4例伴精神症状。临床分型为脑实质型6例、脑膜血管型2例;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1例、局灶性继发双侧强直阵挛发作5例、全面性发作2例。7例视频脑电图异常,表现为背景慢波、慢波节律、痫样放电及一侧周期样放电(PLEDs),其中4例呈现PLEDs、1例监测到左侧颞区快波节律起始局灶性发作。8例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阳性,6例脑脊液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2例脑脊液TRUST阴性。脑脊液4例压力增高、4例蛋白增高、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8例均行头部MRI平扫,结果显示以颞叶为主的颅内异常信号、脑萎缩、脑积水、缺血梗死灶或白质病变;5例头部ASL结果显示脑血流灌注异常(增高3例、降低2例)。患者诊断明确后予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驱梅治疗,同时予抗癫痫发作及对症药物,治疗后6例临床预后好转,2例预后不良。结论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伴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等临床症状,在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应警惕神经梅毒的可能。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价病情及判断预后,早期积极驱梅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神经梅毒 临床表现 视频脑电图 磁共振
下载PDF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梅毒患者的效果
20
作者 付家富 张红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34-38,共5页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单药及联合治疗梅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的6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C组采...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单药及联合治疗梅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的6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C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干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时间、症状消退时间、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外周血指标[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辅助性T细胞(Th1/Th2)]及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不良反应。结果C组治愈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转阴时间C组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C组治疗3周后CD3^(+)、CD4^(+)、CD4^(+)/CD8^(+)高于A组、B组,CD8^(+)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外周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的Th1、Th1/Th2高于治疗前,Th2低于治疗前;C组治疗3周后Th1、Th1/Th2高于A组、B组,Th2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腹泻2例,恶心1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20%(4/20),B组发生腹泻1例,恶心1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15.00%(3/20),C组发生腹泻2例,恶心2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25.00%(5/20),三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治疗中,使用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联合方案治疗,效果更好,不会增加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星青霉素 头孢曲松钠 梅毒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