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毒实验室诊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童曼莉 朱晓桢 +1 位作者 林丽蓉 杨天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6-916,共11页
[背景]近年来,梅毒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鉴于梅毒病程的隐匿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迫切需要高灵敏度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疗效监测指标,以实现梅毒的早诊断和早治疗.[进展]本文对梅毒实验室检测方... [背景]近年来,梅毒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鉴于梅毒病程的隐匿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迫切需要高灵敏度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疗效监测指标,以实现梅毒的早诊断和早治疗.[进展]本文对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诊断程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病原学检查可以直接确诊感染,但易受取材部位及取材方法等因素影响,灵敏度较低.血清学检测是梅毒诊断的主要检测方法,但由于抗体至少在感染2周后才产生,难以筛查窗口期的患者.由于血清学诊断程序的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各实验室对3种血清学诊断程序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于一期或二期梅毒患者皮损组织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于较易获得的血液样本,其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DNA检出率低,国内至今尚无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梅毒PCR检测试剂,无法应用于临床检测.[展望]首先,研发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试剂,避免单一试验假阴性造成的漏诊;其次,开展血液、脑脊液、尿液等标本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谱研究,缩短检测的窗口期;最后,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梅毒分子诊断的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下载PDF
580例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2
作者 季莹 华云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观察妊娠期梅毒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梅毒的580例孕妇,分为A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梅毒孕妇,其中A1组孕期初次诊断梅毒感染并接受2个疗程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的孕妇;A... 目的 观察妊娠期梅毒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梅毒的580例孕妇,分为A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梅毒孕妇,其中A1组孕期初次诊断梅毒感染并接受2个疗程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的孕妇;A2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阴性和血清固定的孕妇,既往接受规范治疗,孕期给予1个疗程苄星青霉素;A3 TPPA阳性、RPR阴性和血清固定的孕妇,既往接受规范治疗,孕期拒绝治疗)、B组(不规范治疗的梅毒孕妇)、C组(未治疗的梅毒孕妇)。比较A、B、C 3组间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围产儿死亡及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结果 3组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和所生婴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总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分别是11.39%(50/439)、24.59%(30/122)和63.16%(1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的血清梅毒抗体TPPA和RPR在18个月龄内均转为阴性。结论梅毒感染的孕妇接受2个疗程苄星青霉素治疗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孕产妇 青霉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抗体最佳S/CO截断值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王靖 李小全 +4 位作者 刘敏 杨志立 徐植 赵雅淳 王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 以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作为确认试验,确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S/CO值与梅毒阳性最佳截断值,减少不必要的TPPA确认重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医院进行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的血清标本22 500例,以ELISA... 目的 以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作为确认试验,确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S/CO值与梅毒阳性最佳截断值,减少不必要的TPPA确认重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医院进行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的血清标本22 500例,以ELISA法为梅毒初次筛查试验,采用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所有反应结果进行复核和确认。分析376例有反应性标本中的S/CO值与TPPA的关系,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ELISA法S/CO值与TPPA阳性最佳截断值。根据S/CO最佳截断值,比较梅毒不同反式筛查策略需要TPPA确认的标本数量。结果 当S/CO≥6.6时,TPPA与ELISA结果一致,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S/CO=6.6时为最佳截断值;使用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策略时,376例筛查反应性样本(100.00%,376/376)需TPPA确认;使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策略时,TPPA还需确认217例(57.71%,217/376);本研究只有122例(32.45%,122/376)需进行TPPA确认。结论 采用ELISA法梅毒反式筛查策略不受TRUST结果影响,当S/CO≥6.6时不需要进行TPPA确认,与ECDC和CDC反式策略相比,本研究有67.55%的筛查反应样本不必进行TPPA确认,经济且节约时间和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S/CO值 最佳截断值 TPPA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4
作者 彭超 林阳 何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51-254,259,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白介素-4(IL-4)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水平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2例血清固定患者(血清固定组)及...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白介素-4(IL-4)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水平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2例血清固定患者(血清固定组)及126例神经梅毒患者(神经梅毒组)(包括无症状型31例,早期58例,晚期37例)。另选取同时期于本院门诊和体检就诊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80名。比较不同人群、梅毒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化因子CXCL1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联合检测对早期神经梅毒识别的诊断价值。结果CD4^(+)、CD4^(+)/CD8^(+)值:神经梅毒组<血清固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CXCL13水平:神经梅毒组>血清固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值:晚期组<早期组<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CXCL13水平:晚期组>早期组>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联合检查灵敏度为89.68%,特异度为91.11%,AUC=0.862(95%CI:0.806-0.933),均高于三指标单一检查(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变化与神经梅毒患者病情密切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度对神经梅毒的早期识别诊断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在神经梅毒病情进展评估及临床指导上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 IL-4 趋化因子CXCL13 神经梅毒
下载PDF
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梅毒感染现状调查
5
作者 孙花荣 陈妍 +2 位作者 闫玉霞 唐书丽 郭东晓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629-1633,共5页
目的调查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梅毒感染现状,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市二七区2019—2021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统计疾病类型、性别、地区、年龄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梅毒感染现状及流行... 目的调查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梅毒感染现状,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市二七区2019—2021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统计疾病类型、性别、地区、年龄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梅毒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2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25/10万,仅有2019年1例因隐性梅毒病死,年均病死率为0.04/10万。所有梅毒病例中,2019年375例(31.22%),年发病率为46.76/10万;2020年410例(34.14%),年发病率为48.93/10万;2021年416例(34.64%),年发病率为49.06/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逐年上升。男624例,占比51.96%;女577例,占比48.04%,男女性别比为1.08∶1(χ^(2)=0.611,P=0.737);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胎传梅毒及隐性梅毒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数位于前5位的地区为长江路办事处(146例,12.16%)、京广路办事处(140例,11.66%)、福华街办事处(137例,11.41%)、大学路办事处(134例,11.16%)、淮河路办事处(126例,10.49%),共683例(56.87%);上述地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86/10万、5.61/10万、5.51/10万、5.41/10万、5.05/10万。年龄分布以20~29岁(189例,15.74%)、30~39岁(177例,14.74%)、50~59岁(174例,14.49%)为主,共540例(44.96%)。人群分布以家务及待业(500例,41.63%)、离退人员(285例,23.73%)、农民(114例,9.49%)、商业服务(105例,8.74%)、工人(71例,5.91%)为主,共1075例(89.51%)。结论2019—2021年郑州市二七区梅毒感染人数逐年增加,本区应根据年龄、人群、地区分布等特点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加强监测,降低梅毒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下载PDF
探讨TRUST与TP-ELISA对梅毒患者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任勇 杨云敏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5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P-ELISA)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P-ELISA)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TRUST与TP-ELISA检测,并将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PPA)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TRUST与TP-ELISA的诊断价值。结果 86例疑诊梅毒患者中,61例患者确诊为梅毒,患病率为70.93%(61/86)。TRUST检查的阳性率为59.30%(51/86),阴性率为40.70%(35/86);TP-ELISA检查的阳性率为67.44%(58/86),阳性率为32.56%(28/86)。TP-ELISA的敏感度为93.44%(57/61),高于TRUST检查的80.3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4,P=0.032);且TP-ELISA准确度为94.19%(81/86),高于TRUST的83.72%(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29)。结论 在梅毒诊断中,TP-ELISA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TRUST,但筛查过程仍存在假阴性风险,临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危险因素筛查结果与其他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检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
7
作者 李燕 王彦海 +2 位作者 李萍 王光俊 吴文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01-706,共6页
目的分析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发病趋势,为提高梅毒防控质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描述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用发病率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结果2015—2... 目的分析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发病趋势,为提高梅毒防控质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描述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用发病率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结果2015—2022年银川市共报告梅毒945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74/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主要为隐性梅毒(8039例,42.29/10万)。梅毒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贺兰县报告发病率最高(65.04/10万),西夏区最低(37.32/10万)。报告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1.12,报告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梅毒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上人群(4640例,102.80/10万),以待业人员(3330例,35.22%)、农民(2589例,27.38%)、离退人员(1003例,10.61%)为主要高发人群。灰色模型GM(1,1)预测2022—2025年梅毒发病率分别为29.27/10万(2022年实际报告发病率为29.94/10万)、29.59/10万、27.13/10万、24.07/10万,呈下降趋势。结论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总体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60~<75岁人群、待业人员和农民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重点人群和性病门诊梅毒筛查工作,提高公众防病意识,持续深化医防融合,关注“四类”人群、落实“五早”措施,控制梅毒传播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特征 灰色模型 预测
下载PDF
某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梅毒感染分析
8
作者 刘静 安荣真 郭科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11-213,F0003,共4页
目的统计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率及流行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愿进行梅毒检测患者的一般资料、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 目的统计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率及流行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愿进行梅毒检测患者的一般资料、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2017至2022年,该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累计筛查患者6290例,阳性感染者3198例,年筛查人群阳性感染率分别为54.58%、53.19%、52.35%、49.79%、46.21%、45.89%。现症感染者1321例(21.00%),年筛查人群现症感染率分别为23.21%、21.84%、20.99%、19.72%、19.53%、19.45%。感染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感染人群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P<0.05),性别比例为1:0.89。2017至2019年女性占比分别为51.92%、53.19%、58.24%,呈逐年上升趋势,而2020至2022年女性占比明显下降,分别为50.32%、50.81%、50.27%。结论梅毒感染率整体呈缓慢降低趋势,21~40岁为梅毒感染高发年龄段,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而40岁以后女性则低于男性。因此,应加大对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感染率 流行趋势 防控措施
下载PDF
颅内梅毒性树胶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田地 寇程 +1 位作者 宋士萍 李莉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梅毒(syphilis)是由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颅内梅毒性树胶肿(intracranial syphilitic gumma)是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的一种,它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梅毒(syphilis)是由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颅内梅毒性树胶肿(intracranial syphilitic gumma)是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的一种,它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和特异性驱梅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1例梅毒性树胶肿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期为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性树胶肿 颅内占位 神经梅毒 梅毒血清学 治疗学 预后
下载PDF
2020年汉中市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10
作者 张枫 黎昱良 +3 位作者 李姝霖 韩亦非 张木林 王翠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汉中市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每家实验室发放5份梅毒血清质控品,考核内容包括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试验、... 目的通过汉中市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每家实验室发放5份梅毒血清质控品,考核内容包括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试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性和定量试验共3种检测项目。统计分析各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结果全市共39家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参加了此次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其中优秀21家,良好13家,合格2家,不合格3家。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符合率一致,均为97.44%,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符合率只有56.41%。结论汉中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总体较好,但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检测能力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实验室 血清学检测 室间质评
下载PDF
内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11
作者 刘佳庆 何芳华 吴敏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4-506,共3页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引起内脏、神经系统等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内脏梅毒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成为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该文对内脏梅毒的临...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引起内脏、神经系统等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内脏梅毒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成为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该文对内脏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梅毒 临床特点 诊治
下载PDF
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的神经梅毒1例
12
作者 田鸿福 刘佳佳 +1 位作者 张汉卿 邱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5-256,314,315,共4页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髓实质、脑血管、脑脊膜损害的一组神经系统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引起全身性损害的神经系统的表现。本文报道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性,55...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髓实质、脑血管、脑脊膜损害的一组神经系统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引起全身性损害的神经系统的表现。本文报道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性,55岁,因“听力下降伴皮疹30 d, 加重伴反应迟钝7 d”于2021年1月23日入院。患者于30 d前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伴头晕、耳鸣、走路不稳,躯干及四肢皮疹,无视物旋转、恶心不适,当时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视物旋转 全身性损害 临床综合征 脑脊髓 听力下降 脑脊膜 认知障碍
下载PDF
2010—2023年仪征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13
作者 周荦琳 张进 +3 位作者 顾云 翟桂琴 马久华 史灵恩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了解仪征市梅毒流行特征,为控制梅毒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23年仪征市梅毒报告数据,采用流行病学集中度、圆形分布法分析梅毒发病特征。结果2010—2023年共报告新发梅毒3012例,年均发病率为37.97/10万。病例男女比为1... 目的了解仪征市梅毒流行特征,为控制梅毒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23年仪征市梅毒报告数据,采用流行病学集中度、圆形分布法分析梅毒发病特征。结果2010—2023年共报告新发梅毒3012例,年均发病率为37.97/10万。病例男女比为1.05∶1。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1836例,占60.96%)。14年间,早期梅毒、隐性梅毒历年发病季节性特征均较弱,早期梅毒报病高峰日为6月19日,高峰期为2月23日—10月12日;隐性梅毒报病高峰日为7月18日,高峰期为3月4日—12月1日。早期梅毒发病,男性集中在≥50岁人群,年均发病率为21.56/10万;女性集中在15~49岁人群,年均发病率为22.39/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14.6%,P<0.05);隐性梅毒发病,男、女均集中≥50岁人群,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8.25/10万、32.25/10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AAPC=20.4%、16.1%,P值均<0.05)。病例职业以农民(占48.41%)、家务及待业(占19.99%)为主,地区主要集中在真州镇(占32.20%)。结论仪征市早期梅毒发病呈下降趋势,隐性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需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进行多维度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集中度 圆形分布
下载PDF
2016—2022年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筛查及归队回顾性分析
14
作者 郑剑婷 黄伯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3-327,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及其结果呈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为制定相应人群招募与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抗-TP-ELISA)对2016—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血液...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及其结果呈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为制定相应人群招募与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抗-TP-ELISA)对2016—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血液筛查;统计分析单、双试剂呈反应性构成比以及单试剂梅毒抗体呈反应性献血者归队资料;随机选择2022年部分抗-TP-ELISA呈反应性标本作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2016—2022年广州地区共筛查无偿献血者1842945份,抗-TP-ELISA呈反应性共5029份(0.27%),双试剂呈反应性3804份(0.21%),单试剂呈反应性1195份(0.06%),逐年呈递减趋势(P<0.05);单试剂呈反应性1195份标本中,“首次献血者”共236份(19.7%),复查合格归队后再次献血的102份(8.5%),占“首次献血者”的43.2%(102/236)。“固定献血者”共231份,其中复查归队并再次献血的64份(64/1195,5.4%),占“固定献血者”的27.7%(64/231);抗-TP-ELISA呈反应性标本186份进行TPPA的确证阳性率为91.9%(171/186),其中172份A、B双试剂均呈反应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的有168份(97.7%,168/172),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共14份中有3例为TPPA阳性,单双试剂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6—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筛查中TP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采供血机构应关注抗-TP-ELISA单试剂呈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问题,为献血者提供精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血清诊断 无偿献血者 归队 反应性献血者
下载PDF
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其实施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李文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40-0043,共4页
分析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血液检查未检出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体检人员,共计72例。采用随机方式将这些人员分组,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对照组... 分析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血液检查未检出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体检人员,共计72例。采用随机方式将这些人员分组,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对照组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对研究组人员实施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年后,对两组梅毒和艾滋病的发病情况、两组人员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两组人员离开中心前,调查他们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1年后梅毒和艾滋病总发病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1年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对于管理措施实施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针对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实施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这种措施广受人们认可,建议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艾滋病 传染病 预防控制措施 效果
下载PDF
2018—2022年海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预测
16
作者 徐中良 茹福霞 朱平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了解海安市近5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2024年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2018—2023年海安市梅毒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分期梅毒患者分布差异;使用2018—2022年每月发病例数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以2023年1—8月数据评价... 目的 了解海安市近5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2024年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2018—2023年海安市梅毒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分期梅毒患者分布差异;使用2018—2022年每月发病例数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以2023年1—8月数据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并预测2024年梅毒疫情趋势。结果 2018—2022年共报告梅毒患者1 270例,以2021年为节点,患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男性梅毒发病率(31.68/10万)高于女性(26.65/10万),梅毒患者病例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0岁以上人群较高,以隐性梅毒为主(1 022例,占80.47%),其他为Ⅰ期梅毒(98例,占7.72%)、Ⅱ期梅毒(150例,占11.81%)。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隐性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分期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以隐性梅毒为参照组,30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隐性梅毒构成比分别与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存在差异。患者主要以农民多见(占67.17%),工人(占11.89%)、离退休人员(占10.87%)次之。各类职业的患者隐性梅毒构成比,分别与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存在差异(P值均<0.05)。ARIMA(0,1,1)(1,0,0)_(12)为最优拟合模型,2023年1—8月数据拟合效果较好。2024年梅毒发病数预测显示,较2022年上升26.77%。结论 2018—2022年海安市梅毒总体发病呈现上升趋势,梅毒分期主要以隐性梅毒为主。ARIMA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梅毒发病趋势,预测2024年海安市梅毒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且具有季节性。应通过早筛查、早诊断等措施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特征 ARIMA模型 发病趋势 预测
下载PDF
脑脊液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
17
作者 刘悦 顾国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4-0107,共4页
脑脊液实验室检测指标在神经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122例非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梅毒检测指标,包括T... 脑脊液实验室检测指标在神经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122例非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梅毒检测指标,包括TPPA、TP、TRUST结果;脑脊液相关指标,包括CSF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白细胞计数以及微量蛋白等,根据统计数据进行ROC曲线绘制,并评价相关指标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 CSF-TPPA\TP\TRUST 阳性率分别为 100%、99.2%、6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5.6%、61.5%、2.5%);观察组患者CSF白细胞计数为0.019±0.045,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03±0.007;观察组患者CSF微量蛋白含量为694.62±381.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95.62±234.76,差异有显著性(P=0.000)。ROC曲线显示,CSF-TPPA\TP\TRUST 在诊断神经梅毒的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72(95% CI 0.604 ~ 0.740)、0.689(95% CI 0.621 ~ 0.756)、0.812(95% CI 0.7561 ~ 0.868),P=0.000 ,其灵敏度分别为 100%、99.2%、64.5%,特异度为 34.4% 、38.5%、97.5%;CSF 微量蛋白在诊断神经梅毒的其曲线下面积为 0.795(95% CI 0.739 ~ 0.851);CSF白细胞计数对于神经梅毒的预测准确率为0.849(95% CI 0.801~897)。结论:脑脊液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在神经梅毒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联合脑脊液微量蛋白及白细胞对神经梅毒进行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脊液 TPPA\TP\TRUST 诊断
下载PDF
化学微粒子发光免疫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灰区结果的临床应用评价
18
作者 贺静 常欣魁 孟彦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评价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微粒子发光免疫(CMIA)法S/CO 1~10的灰区结果在梅毒常规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进行梅毒CMIA检测的患者119907例,从中选取两次CMIA法S/CO 1~10的患者602例纳入研究,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 目的评价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微粒子发光免疫(CMIA)法S/CO 1~10的灰区结果在梅毒常规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进行梅毒CMIA检测的患者119907例,从中选取两次CMIA法S/CO 1~10的患者602例纳入研究,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该研究的确认试验,同时使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疾病活动度。按CMIA法S/CO的区间将患者分为3组(CMIA法S/CO 1~3组399例,CMIA法S/CO>3~6组136例,CMIA法S/CO>6~10组67例),随后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0~3岁组139例,>3岁组463例),对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组间数据差异。结果119907例进行梅毒CMIA检测的患者中,两次CMIA法初筛S/CO 1~10的标本共602例,阳性检出率为5.02‰。其中,TPPA复检阳性结果例数为186例(30.9%),16例(2.7%)为弱阳性;RPR阳性例数为7例(1.2%)。CMIA法分组统计中,CMIA法S/CO 1~3组TPPA阳性率明显低于CMIA法>3~6组及CMIA法>6~1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阳性率亦显示,CMIA法S/CO 1~3组明显低于CMIA法S/CO>6~10组(0.3%vs.4.5%,P<0.05)。0~3岁组CMIA法S/CO低于>3岁组[1.53(1.27,2.24)vs.2.30(1.48,4.15),P<0.05],0~3岁组TPPA阳性率低于>3岁组(0.7%vs.40.0%,P<0.05)。结论梅毒特异性抗体CMIA法S/CO 1~3组的标本常规筛查特异性较低,建议采用TPPA确认以协助诊断;CMIA法S/CO>6~10组经TPPA复检确认仍有10.0%以上的假阳性,因此建议TPPA复检界值定为10。0~3岁组CMIA法S/CO偏低、TPPA阳性率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化学微粒子发光免疫法 假阳性 灰区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RPR滴度及IL-17、IL-23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闫宁 于晓云 +1 位作者 李子海 刘文丽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0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便利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晚期潜伏...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便利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抗生素治疗分为头孢曲松钠组和苄星青霉素组,各50例。头孢曲松钠组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每次1 g,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苄星青霉素组给予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每次240万U,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血清RPR滴度转阴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IL-17、IL-23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患者血清RPR滴度转阴率均高于苄星青霉素组[28.00%(14/50)比12.00%(6/50)、58.00%(29/50)比38.00%(19/50)](P<0.05)。IL-17、IL-23治疗前后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IL-17、IL-23水平低于苄星青霉素组(P<0.05)。CD3^(+)、CD8^(+)、CD4^(+)/CD8^(+)治疗前后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CD3^(+)、CD4^(+)/CD8^(+)高于苄星青霉素组,CD8^(+)低于苄星青霉素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腹泻、局部皮疹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苄星青霉素相比,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更能提高患者血清RPR滴度转阴率,降低IL-17、IL-23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潜伏梅毒 老年患者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梅毒患者的效果
20
作者 付家富 张红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34-38,共5页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单药及联合治疗梅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的6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C组采...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单药及联合治疗梅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的6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C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干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时间、症状消退时间、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外周血指标[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辅助性T细胞(Th1/Th2)]及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不良反应。结果C组治愈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转阴时间C组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C组治疗3周后CD3^(+)、CD4^(+)、CD4^(+)/CD8^(+)高于A组、B组,CD8^(+)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外周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的Th1、Th1/Th2高于治疗前,Th2低于治疗前;C组治疗3周后Th1、Th1/Th2高于A组、B组,Th2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腹泻2例,恶心1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20%(4/20),B组发生腹泻1例,恶心1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15.00%(3/20),C组发生腹泻2例,恶心2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25.00%(5/20),三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治疗中,使用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联合方案治疗,效果更好,不会增加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星青霉素 头孢曲松钠 梅毒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