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8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解读
1
作者 高立洁 战蓉蓉 +1 位作者 刘茜 张晓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2022年10月,中华消化杂志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结合国内外研究,对肠道受累的白塞病的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活动度评价和治疗进行了归纳总... 2022年10月,中华消化杂志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结合国内外研究,对肠道受累的白塞病的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活动度评价和治疗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医务人员诊治肠白塞病提供了更规范、更全面的依据。本文对该共识意见进行解读,并与2021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提出的《白塞综合征诊疗规范》相对照,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中国肠白塞病共识的理解,提高肠白塞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肠型 诊断 共识解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并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1例
2
作者 欧灏天 邹子龙 +1 位作者 万相宏 米雪松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1604-1606,共3页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AU)是一种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受损,大多数AU是特发性的,也有低于20%的AU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由于其病因不明确,极易误诊和漏诊。该院收治1例54岁中年男性特应性皮炎并发AU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特应性皮炎 免疫紊乱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
3
作者 夏沁韵 陈震 邢怡桥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48-451,共4页
天然免疫系统是宿主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组织屏障、天然免疫分子和天然免疫细胞组成。天然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 天然免疫系统是宿主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组织屏障、天然免疫分子和天然免疫细胞组成。天然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启动炎症反应。DAMP是细胞应激或组织损伤后释放的多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分子,即内源性危险信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S100蛋白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热休克家族蛋白 葡萄膜炎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患病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4
作者 李梦玲 杜芳 +3 位作者 杨培增 杨瑞 罗清月 周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患者的患病体验,为相关干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复杂症状并存、曲折的诊疗经历、社会生活影响、情绪影响...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患者的患病体验,为相关干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复杂症状并存、曲折的诊疗经历、社会生活影响、情绪影响(复发恐惧与不确定感、自责与歉疚、对药物副作用的顾虑、诊疗中的无奈与惊喜)及就医获得感5个主题。结论临床上应正确认识葡萄膜炎患者现存问题,重视患者患病感受和需求,探索有针对性干预方案,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满足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加强专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体验 现象学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青紫蓝兔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比较
5
作者 张欣欣 谢立科 郝晓凤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评价2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青紫蓝兔模型的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42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6只、模型1组(MG1)18只、模型2组(MG2)18只。CG组不做任何处理;MG1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 目的评价2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青紫蓝兔模型的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42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6只、模型1组(MG1)18只、模型2组(MG2)18只。CG组不做任何处理;MG1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液皮下注射进行预先免疫,19 d后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结核分枝杆菌H37Ra建立EAU模型;MG2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耳缘静脉及玻璃体腔二次注射法建立EAU模型。所有动物分别于完成免疫后第1、4、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眼前节照相、眼B超、眼底照相观察眼部情况,根据自拟的EAU青紫蓝兔模型症状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结果(1)发病时间与周期:MG1组所有青紫蓝兔在完成诱导后第1天均初发炎症,第4天炎症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逐渐消退,症状持续4周以上。MG2组13只(72.22%)青紫蓝兔在完成诱导后第1天初发炎症,第4天炎症达到高峰,之后炎症开始逐渐消退,以眼前段炎症为主,症状持续4周以上;其余5只(27.78%)初发症状时间及症状高峰时间不一。(2)症状表现:2组青紫蓝兔眼部表现均为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及渗出、瞳孔受损、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3)症状评分:与CG组比较,MG1、MG2组青紫蓝兔各时间眼部症状评分均升高(MG1:t_(1d)=12.550,t_(4d)=12.620,t_(7d)=14.090,t_(14d)=11.610,t_(21d)=12.530,t_(28d)=41.470,均P=0.000。MG2:t_(1d)=2.600,P=0.016;t_(4d)=7.293,t_(7d)=8.354,t_(14d)=7.410,t_(21d)=6.843,t_(28d)=7.397,均P=0.000);与MG1组比较,MG2组青紫蓝兔诱导后第1、4天眼部症状评分降低(t_(1d)=4.062,P=0.000;t_(4d)=2.359,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2组间眼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EAU青紫蓝兔模型其眼部表现与人类葡萄膜炎相似,MG1的初发炎症时间、炎症高峰时间、炎症严重程度及炎症变化趋势均一致。MG1较MG2的稳定性更好,可重复性更强,可作为理想的全葡萄膜炎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青紫蓝兔 动物模型 表型
下载PDF
阿达木单抗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研究进展
6
作者 郭琦(综述) 王延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8-712,共5页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由慢性炎症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潜在威胁视力的眼部疾病,通常采用局部和/或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对常规疗法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可以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是一种重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由慢性炎症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潜在威胁视力的眼部疾病,通常采用局部和/或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对常规疗法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可以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是一种重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在葡萄膜炎治疗中应用广泛。在多项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中,阿达木单抗已被证实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有效,而且其对多种全身疾病相关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也安全有效。阿达木单抗在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等特殊患者人群中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可以耐受。阿达木单抗的长期用药安全性较稳定,至今未发现新的不良事件。与其他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相比,阿达木单抗疗效明确且耐受性更好。本文就阿达木单抗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木单抗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功效 安全性
下载PDF
First contact investigations and compliance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uveitis 被引量:1
7
作者 Anuja Patil Sanjeev Gupta +5 位作者 Pradeep Venkatesh Mousumi Banerjee Vinod Kumar Rohan Chawla Shorya Vardhan Azad Atul Kum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11期1820-1826,共7页
AIM:To ascertain the pattern of investigations at first contact in uveitic patients and evaluate compliance to treatment.METHODS:An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rised of 201 uveitic patients presenting for the first time t... AIM:To ascertain the pattern of investigations at first contact in uveitic patients and evaluate compliance to treatment.METHODS:An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rised of 201 uveitic patients presenting for the first time to our centre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Detail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systemic investigations undertaken by specialists at the time of first contact and the cost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were reviewed on the first visit to our centre.Compliance with the treatment was determined and reasons behind non-compliance were evaluated on the first follow-up in patients who had no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RESULTS:The mean ag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35.35±14.1y and gender composition was 59.7%males and 40.3%females.Anterior uveitis was observed in 45.3%of patients,intermediate uveitis in 31.8%of patients,posterior uveitis in 14.9%of patients and panuveitis in 8.0%of patients.Association with a systemic disease was evident in 17.9%of patients.When compared with standard guidelines and uveitis patterns,systemic investigations were identified to be relevant only in 38.3%of patients.Non-compliance to treatment was documented in 22.4%of patients.Common reasons for non-compliance were inadequate counselling by the treating physician about treatment in 26.7%of patients and a busy schedule at work/school in 22.2%of patients.CONCLUSION:Significant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at first contact is found to be contrary to standard guidelines and are not contributory to the care.About a quarter of patients in this study are found to be non-compliant with the treatment.Compliance is more challenging to achieve in school-going children and working adults.The availability of comprehensive,periodically updated,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investigations and the use of trained counsellors may help to channelize proper evaluation and improve compliance to treatment,respectively,in patients with uve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EITIS COMPLIANCE INVESTIGATIONS first contact
下载PDF
真性小眼球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治疗进展
8
作者 张天睿 余晓伟 +1 位作者 石砚 范志刚 《微创医学》 202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真性小眼球是指胚裂闭合后,眼球停止发育,使眼球表现为短眼轴、浅前房、厚巩膜、小角膜而晶状体厚度正常等特点,但无其他先天性眼部畸形或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种先天性眼球发育异常[1]。患者常因自幼远视而影响视力发育,往往直到继发闭... 真性小眼球是指胚裂闭合后,眼球停止发育,使眼球表现为短眼轴、浅前房、厚巩膜、小角膜而晶状体厚度正常等特点,但无其他先天性眼部畸形或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种先天性眼球发育异常[1]。患者常因自幼远视而影响视力发育,往往直到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和真性小眼球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 effusion syndrome,UES)才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小眼球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1例
9
作者 孟思思 郝少峰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7-139,共3页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 effusion syndrome,UES)是脉络膜上间隙积液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存在于正常眼亦可存在于真性小眼球,无明显的遗传倾向。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些患眼有一种或多种先天性缺陷,如小眼症、巩膜或脉络...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 effusion syndrome,UES)是脉络膜上间隙积液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存在于正常眼亦可存在于真性小眼球,无明显的遗传倾向。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些患眼有一种或多种先天性缺陷,如小眼症、巩膜或脉络膜增厚等,考虑可能与先天性巩膜异常和涡静脉发育不全以及经巩膜液体流出时的继发性阻塞有关,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眼部疾病。现报告双眼真性小眼球并发UES 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 真性小眼球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35例葡萄膜炎患者眼内液检测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郭悦 汪静 +1 位作者 何勤 董凯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眼内液检测在葡萄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内液检测的葡萄膜炎35例(35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并结合眼内液检测做出最后诊断。... 目的探讨眼内液检测在葡萄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内液检测的葡萄膜炎35例(35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并结合眼内液检测做出最后诊断。结果根据患者及临床诊断需要,35例葡萄膜炎中,29例进行病毒核酸检测,29例进行细胞因子检测,5例进行宏基因检测。29例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样本中,17例样本检测结果阳性,以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为主。29例进行细胞因子检测样本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高于正常值例数较多,分别为29(100%)例和26例(90%)。有25例报告中进行了白介素10(IL-10)的检测,其中有18例(72%)高于正常值;所有检查结果的IL-10/IL-6<1,不支持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5例进行宏基因检测样本中,4例样本检测结果阳性。结论眼内液检测对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液检测 葡萄膜炎 病毒核酸 细胞因子 宏基因
下载PDF
视网膜浸润灶为主要表现的葡萄膜炎1例
11
作者 雷博雅 孙中萃 +2 位作者 江睿 常青 周旻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S01期13-16,19,共5页
患者男性,38岁,因“左眼红伴视力下降1周”就诊。最佳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04;双眼眼压正常;右眼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明,前房少量细胞,玻璃体大量炎性混浊,视网膜散在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提示左眼... 患者男性,38岁,因“左眼红伴视力下降1周”就诊。最佳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04;双眼眼压正常;右眼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明,前房少量细胞,玻璃体大量炎性混浊,视网膜散在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提示左眼视网膜中高反射浸润灶伴视网膜下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提示晚期右眼视乳头荧光染色,左眼视乳头及视网膜静脉渗漏明显。血液风湿免疫化验指标提示血沉轻度升高,免疫相关自身抗体阴性。感染指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RPR)阴性,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阴性;房水病毒及弓形体抗体滴度未见明显升高;血培养提示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初步诊断为左眼葡萄膜炎(细菌感染性?)。患者否认手术外伤及全身疾病史,否认猫狗接触史。经局部激素、抗生素滴眼液治疗后前后节炎症均呈现好转趋势。追问病史,患者既往眼部有类似炎症发作史,滴眼液治疗后好转;且患者有频繁发作的口腔溃疡史。最终修正诊断为白塞病,予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后,炎症逐渐稳定。讨论体会:白塞病可表现为视网膜浸润病灶,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病程特征及全身情况,与感染性视网膜浸润灶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视网膜浸润灶 白塞病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唐凯 郭大东 +3 位作者 张莲 司俊康 杜宇翔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观察大鼠生理特征及...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观察大鼠生理特征及眼部炎症变化,出现葡萄膜炎症时给予LXT组大鼠龙胆泻肝汤灌胃;免疫后12 d比较各组大鼠眼组织病理学差异;免疫后每隔4 d检测房水蛋白及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变化。结果成功制备了EAU大鼠模型;免疫后5 d大鼠开始出现葡萄膜炎症状,12 d炎症最重。EAU大鼠肛温在1 d、7 d、10 d和12 d高于对照组(P=0.020、0.000、0.015、0.001);免疫后12 d,EAU组房水蛋白浓度为(36.03±3.23)g·L-1,LXT组为(24.67±2.60)g·L-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组织病理学显示EAU组视网膜结构破坏程度明显高于LXT组(P.000)。EAU组免疫后4 d、8 d及12 d白蛋白均低=0于对照组(P=0.045、0.000、0.033),LXT组4 d和8 d白蛋白低于正常(P=0.045、0.005),但12 d时恢复至正常;12 d时EAU组球蛋白明显高于正常(P=0.047),LXT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龙胆泻肝汤能有效减轻EAU大鼠前房炎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保护眼部组织结构,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状态,对EAU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炎症 组织病理学 房水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下载PDF
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全葡萄膜炎 被引量:24
13
作者 马翠萍 金浩丽 +3 位作者 杨培增 吴善宏 陈雪梅 周红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用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建立葡萄膜炎模型。【方法】将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足底部 ,观察眼部临床改变和组织学改变 ,并测定房水中蛋白浓度。【结果】内毒素注射 4h后出现炎症 ,以后炎症加重 ,表现为瞳孔... 【目的】用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建立葡萄膜炎模型。【方法】将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足底部 ,观察眼部临床改变和组织学改变 ,并测定房水中蛋白浓度。【结果】内毒素注射 4h后出现炎症 ,以后炎症加重 ,表现为瞳孔缩小、前房明显闪辉、细胞和渗出 ,甚至出现后房积脓 ,于 2 4h发现房水蛋白浓度显著增高 ,虹膜睫状体、视网膜以及脉络膜有大量的白细胞及一定量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诱导出严重的葡萄膜炎 ,它可作为人类全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脂多糖类 葡萄膜炎 伤寒杆菌内毒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IL-1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 被引量:19
14
作者 梁亮 王红 +2 位作者 彭晓燕 赵萌 周增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IL-17阳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氟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注射于20只Lewis大鼠的右后足底部为实验组,于建模后第7、10、11、12、13、14、21、28天用... 目的研究IL-17阳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氟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注射于20只Lewis大鼠的右后足底部为实验组,于建模后第7、10、11、12、13、14、21、28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节检查,并根据de Smet的标准对炎症进行分级。用0.3 mL肝素(5 000 U/mL)注射至左心室以抗凝血,然后取眼球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多克隆抗体在眼组织中的表达,5只正常Lewis大鼠作为对照。结果用IRBP免疫Lewis鼠后第10天,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眼前节炎症表现,免疫后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炎症平均得分为0.4、3.2、1.6和0.2。实验组大鼠眼组织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光感受器细胞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组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部位可见IL-17蛋白表达,而正常组未见IL-17蛋白表达。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组织切片染色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6、4、2、0.4。EAU大鼠眼部炎症表现的严重程度与IL-17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8,P<0.01)。结论IL-17蛋白在Lewis大鼠EAU模型中呈高表达,表明IL-17阳性表达细胞在EAU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自身免疫反应 葡萄膜视网膜炎 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下载PDF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钱丽丽 徐亚茹 +3 位作者 胡芳 官杰 吴艳敏 王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诱导大鼠EAU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造模后视网膜内干扰素(inferferon,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IL)-17、IL-6的表达。ELISA法对比分析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EAU模型建立成功;造模后第14天,视网膜损害以外层为主,视网膜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视网膜内结构紊乱,同时在视网膜的视锥、视杆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i NOS、IL-17、IL-6、IFN-γ表达,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9%、48%、52%、73%。在EAU发病过程中,IL-6于造模后第7天迅速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IL-17于造模后第14天达到最高值,变化趋势与炎症进程一致;IFN-γ在炎症后期仍有升高,于造模后第16天达到最高值;IL-6、IL-17、IFN-γ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 NOS在炎症进程中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调节网络共同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17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大鼠
下载PDF
TLR4-MyD88在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虹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上 卢弘 +5 位作者 胡小凤 陈巍 杨培增 Aize Kijlstra 许颖知 王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EIU)虹膜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0、12、24、48、72h,每组10只,0h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足...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EIU)虹膜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0、12、24、48、72h,每组10只,0h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足垫部注射霍乱弧菌内毒素脂多糖(LPS)200μg,建立EIU动物模型,每隔2h用裂隙灯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通过铺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虹膜睫状体组织内TLR4、MyD88和NF-κBp65的表达,并对虹膜内TLR4+和MyD88+及NF-κBp65+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注射后24~48h大鼠眼前段的炎症反应达到高峰,72h炎症反应逐渐缓解。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虹膜睫状体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在24~48h达到高峰,与临床反应结果相符。TLR4在模型鼠虹膜睫状体炎复合体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0h组虹膜铺片内无阳性细胞,12h后可见细胞形态大多为类圆形的阳性细胞,48h达高峰,72h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各组阳性细胞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9,P<0.05)。MyD88和NF-κBp65的表达与TLR4的改变趋势相一致(F=54.37,P<0.05;F=85.32,P<0.05)。结论内毒素诱导的EIU虹膜内,TLR4及其下游信号传导分子的表达量发生改变,提示TLR4-MyD88依赖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EIU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炎 TLR4 MYD88 NF—κB P65
下载PDF
miR-26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娜 曹娟 +1 位作者 郁继国 李亚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分析miR26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M23及正常葡萄膜上皮细胞系ARPE-19行RT-PCR实验,检测3种细胞系中miR-26a的相对表达差异;将葡萄膜黑... 目的分析miR26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M23及正常葡萄膜上皮细胞系ARPE-19行RT-PCR实验,检测3种细胞系中miR-26a的相对表达差异;将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分成miR-26a模拟物组和NC组,分别转染miR-26a mimics和对照序列scramble,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和凋亡;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下游蛋白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表达水平。结果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中miR-26a相对表达量为0.250±0.029,细胞系M23中为0.350±0.017,正常葡萄膜上皮细胞系ARPE-19中miR-26a相对表达量为1.0,在细胞系SP6.5及M23中miR-26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葡萄膜上皮细胞系ARPE-19中miR-26a的相对表达量(均为P<0.001)。miR-26a模拟物组在培养72 h、96 h、120 h OD450值(0.69±0.09、1.23±0.15、2.12±0.23)均显著低于NC组(1.39±0.11、2.35±0.25、3.53±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iR-26a模拟物组细胞凋亡率(15.60±2.30)%高于NC组(5.00±0.70)%(P<0.01);miR-26a模拟物组划痕愈合率(23.7±2.1)%低于NC组(68.9±5.1)%(P<0.01);侵袭细胞数(45.1±3.9)个低于NC组(115.3±8.9)个(P<0.01)。miR-26a模拟物组EZH2蛋白相对表达量(0.39±0.09)低于NC组(1.0;P<0.01)。结论 miR-26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低表达,过表达miR-26a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抑制迁移和侵袭,其可能是通过下调EZH2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6a 葡萄膜黑色素瘤 增殖 凋亡 侵袭 转移 EZH2
下载PDF
MiR-127-3p靶向MAPK4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丽 连红梅 +3 位作者 刘鹏 刘兴华 吴书一 刘萌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5,共10页
[目的]探讨miR-127-3p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通过RT-qPCR检测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及细胞、正常组织及细胞中miR-127-3p与MAPK4mRNA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将mimic-NC、miR-127-3pmimic... [目的]探讨miR-127-3p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通过RT-qPCR检测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及细胞、正常组织及细胞中miR-127-3p与MAPK4mRNA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将mimic-NC、miR-127-3pmimic、pc-MAPK4质粒分别或联合转染进入SP6.5或OM431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R-127-3p与MAPK4复染靶向关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AKT/mTOR通路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27-3p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MAPK4表达明显上调(P<0.01);miR-127-3p与MAPK43′UTR区存在结合位点,miR-127-3p高表达明显抑制了含有野生型MAPK4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但对突变型MAPK4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miR-127-3pmimic组SP6.5细胞和OM431细胞增殖均明显下降(P<0.01),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划痕闭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每视野侵袭细胞数目均明显减少(P<0.01),p-AKT(T308)/AKT、p-mTORr(S473)/mTO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共转染pc-MAPK4逆转上述变化。[结论]M iR-127-3p通过靶向下调MAPK4来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抑制AKT/mTOR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miR-127-3p MAPK4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性因子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影 李洋 +3 位作者 毕宏生 滕达 李姣 崔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7-652,共6页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RBP)诱导不同天数后EAU小鼠脾脏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各种炎性因子在EAU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IRBP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小鼠的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5个点以免疫B6小鼠44只,免疫后每周3次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的EAU发病情况,并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于注射后第30天摘取20只模型小鼠眼球,于瞳孔视神经平面制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第2、5、10、15、20、25、30天取模型小鼠脾脏,提取RNA,逆转录扩增并行凝胶电泳,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叮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等因子的mRNA含量,同时收集相同时间点小鼠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因子的质量浓度。结果IRBP及CFA乳化液免疫B6小鼠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评分为0.5分,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3~15天最重,评分为1.0分,至第30天炎症明显减轻,评分为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后第30天模型鼠眼部反应与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吻合,病理评分为0.5。模型鼠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5天,小鼠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达到峰值,为(51.85±2.42)ng/L,随着时间的延长开始降低。到第15天时降到最低,为(4.01±0.06)ng/L,但在第25天时再次升高至(25.00±0.94)ng/L,之后逐渐下降,第30天时,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为(6.01±0.21)ng/L,与免疫前的(0.98±0.05)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小鼠免疫前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1.02±0.09)ng/L,在注射后第5天达到(50.54±0.48)ng/L,于注射后第10天达到峰值,为(73.21±0.12)ng/L,然后逐渐降低。到第30天时,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5.15±0.18)ng/L,与免疫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注射后模型鼠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升高迅速,免疫后第2天质量浓度较免疫前明显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质量浓度为(134.25±0.59)ng/L,但至第15天降到最低。注射后第20天再次升高,达到(60.54±0.62)ng/L,之后又逐渐下降,第30天时和免疫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IL-10在免疫后第5天可以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到第15天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第30天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脾脏中IL-10、IL-17、TNF-α、IFN-14种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趋势和血清中的变化一致。结论在B6小鼠的EAU中,Th1、Th2、Th17相关炎性因子IFN-γ、TNF—α、IL-10及IL-17具有特征性变化规律,IFN-γ可能与EAU的急性期病理过程相关;IL-17、TNF—α可能与葡萄膜炎的慢性化、复发性有关;IL-10可缓解EAU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免疫 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辅助T细胞 炎性因子 白细胞介素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C57BL 6小鼠
下载PDF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翟永强 杜红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953-955,共3页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也称为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是一种伴有眼内压(IOP)升高的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其病因不明,特征是眼压升高而前房角开放,炎症较轻且虹膜无前、后粘连。最初,PSS被认为是一种无...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也称为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是一种伴有眼内压(IOP)升高的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其病因不明,特征是眼压升高而前房角开放,炎症较轻且虹膜无前、后粘连。最初,PSS被认为是一种无后遗症的良性疾病,但目前有研究证明PSS反复发作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和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等不可逆性永久损害,这表明我们可能低估了PSS急性高眼压和继发性青光眼的危害。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同时也需要进行房水和血清检测以协助识别任何潜在的感染性病因。临床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降低眼压,也需要抗病毒及手术治疗。本文讨论了我们目前对PSS的认识,从其病因、病理学到推荐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