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改变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曲虹 牛膺筠 +2 位作者 王建波 李光达 刘夫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结构变化、caspase-3表达及氨基胍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他大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氨基胍治疗组...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结构变化、caspase-3表达及氨基胍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他大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氨基胍治疗组及DM模型组,每组又按时间分为1、3、6个月组。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电镜变化:模型1个月组内核层细胞胞质出现不均匀现象;3个月组内核层细胞核个别染色质出现浓缩现象,神经节细胞亦出现超微结构的变化;6个月组上述变化进一步加重,并可在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发现个别凋亡小体,氨基胍治疗组变化较糖尿病组轻微。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模型3个月组caspase-3蛋白开始表达,主要见于神经节细胞层;模型6个月组阳性表达进一步增加,扩展到内核层。氨基胍组caspase-3表达变化规律与模型组基本一致,治疗组3个月、6个月阳性表达均分别低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DM大鼠视网膜出现了电镜组织学改变,caspase-3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氨基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电镜 氨基胍
下载PDF
钝挫伤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郎卫华 徐深 +2 位作者 安铭辉 张朋利 赵俊华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1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继发性 青光眼 钝挫伤 晶状体半脱位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分析
3
作者 陈静 《新疆医学》 2008年第6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 术中应用 巩膜瓣 术后观察 发生率 浅前房 滤过泡
下载PDF
带可调节缝线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治疗青光眼
4
作者 王平 赵长松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评价带可调节缝线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85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带可调节缝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组)37例(44只眼)和对照组(传染小梁切除术组)37例(41只眼)。并对两... 目的:评价带可调节缝线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85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带可调节缝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组)37例(44只眼)和对照组(传染小梁切除术组)37例(41只眼)。并对两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0-12个月,治疗组37例(44只眼)和对照组37例(41只眼)相比,功能性滤过泡分别为95.5%和7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35,P<0.05)。浅前房出现率分别为6.8%和12.2%,低眼压发生率分别为2.27%和9.76%,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月,治疗组平均眼压为15.1±2.18mmHg,对照组发压为18.40±1.89mmHg,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7.5,P<0.01).两组均无滤过泡渗漏患者,所有病例手术前、后视力和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可调节缝线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其近期疗效 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且操作安全,简单,易于掌握,因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缝线 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治疗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眼压影响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辉 肖静 刘蕊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9期962-964,共3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东方医院集团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A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B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对...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东方医院集团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A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B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对两组的眼压,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浅前房:A组8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30.8%(8/26)。B组2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7.7%(2/26)。经χ^2检验分析,两组浅前房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35 〈0.05)。(2)术后眼压:术后3天至2月,A组眼压为(11.46±3.11)mmHg至(16.19±3.23)mmHg。B组眼压为(16.46±3.73)mmHg至(20.23±4.30)mmHg,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P=0.006 〈0.01),两组降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89,P =0.001 〈0.01)。(3)手术成功率:术后2月A组手术成功率为92.3%(24/26),B组手术成功率为65.4%(17/26)。经χ^2检验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P =0.017 〈0.05)。结论虽然可调节缝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但如果不针对具体病例选择性的应用,可以造成术后眼压控制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调节缝线 术后眼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