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2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范晶娴 吴嘉骏 +4 位作者 葛奎 徐兵 王齐 杨天页 王繁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全麻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行全麻手术的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患者74例。根据术后机械通...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全麻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行全麻手术的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患者74例。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为非PMV组(≤2 d)和PMV组(>2 d)。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辅助检查及临床转归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PMV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PMV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2.53±17.74)岁,男46例(62.2%)。术后机械通气中位时间2天,PMV组32例(43.3%)。PMV组较非PMV组的术后新发肺炎率高(P=0.04),住院时间延长(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咽旁间隙感染(OR=4.06,95%CI:1.38~12.04,P=0.01)及术后自主呼吸试验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OR=1.10,95%CI:1.02~1.18,P=0.01)是PMV的独立危险因素。PMV组前白蛋白显著低于非PMV组(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其对PMV的预测价值较好(AUC=0.772,95%CI:0.602~0.843,P=0.01)。结论:PMV不利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全麻手术患者的预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尽早脱机和成功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机械通气 延迟脱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杨勇 陈仁军 +1 位作者 葛建岭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63-2068,共6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建立七氟烷认知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大鼠建模前3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建立七氟烷认知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大鼠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联合组另腹腔注射舒林酸5 mg/kg,空白组、模型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长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少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Hcy、MCP-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GABA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GLu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GABA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GABA含量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增强神经递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认知功能损伤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蛋白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下载PDF
综合医院口腔科住院患者院内会诊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耿雪霏 颜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回顾我院口腔病房患者院内会诊记录,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需要会诊的常见问题,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 通过回顾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患者院内会诊记录,对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会诊科室占比、会诊的常... 目的 回顾我院口腔病房患者院内会诊记录,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需要会诊的常见问题,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 通过回顾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患者院内会诊记录,对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会诊科室占比、会诊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申请院内会诊的患者主要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申请会诊例数最多的科室为心脏中心、麻醉科、神经内科。各类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处理、调整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是最为常见的会诊目的。结论 院内会诊是综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协助诊断、辅助围手术期治疗、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顺利完成口腔住院患者进行口腔相关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 院内会诊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在复杂牙拔除后牙槽窝处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虎 孟康 周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709-710,共2页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在复杂牙拔除后牙槽窝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接受复杂牙拔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CGF处理牙槽窝,对照组采用牙槽窝常规处理,比较两组的牙槽嵴宽度和高度、牙槽嵴骨量。结果术后30 d、90 d,观察...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在复杂牙拔除后牙槽窝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接受复杂牙拔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CGF处理牙槽窝,对照组采用牙槽窝常规处理,比较两组的牙槽嵴宽度和高度、牙槽嵴骨量。结果术后30 d、90 d,观察组的牙槽嵴宽度、高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90 d,两组的REC均升高,且观察组的RE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GF用于复杂牙拔除后牙槽窝的处理可有效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及宽度,防止拔牙后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复杂牙拔除 牙槽窝处理
下载PDF
经口腔内窥镜在三维可视化及实时导航技术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良性肿瘤初探
5
作者 闫冰 骆献阳 +3 位作者 胡妮婷 洪志聪 关丽梅 薛丽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 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 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 目的 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 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进行术前设计。术中采取经口腔入路,术中实时导航引导,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软组织肿瘤,并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名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手术,术中失血量均控制在150 mL以内,平均失血量约125 mL。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通过术后功能训练,患者均能够获得良好恢复。因采用经口入路,患者术后面部皮肤无伤口无瘢痕,对患者容貌无影响。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术中实时导航及内窥镜三者联合为咽旁肿瘤或侧颅底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美观、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导航技术 内窥镜 咽旁肿瘤 侧颅底肿瘤
下载PDF
梅-罗综合征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麻醉处理一例
6
作者 覃兆军 邓宇杰 +1 位作者 刘春江 刘珍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0,共2页
患者,男,25岁,172 cm,69 kg,因“右侧耳前区疼痛,张口受限不适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右侧耳前区疼痛,张口活动时加剧,合并张口受限。既往史: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慢性荨麻疹2年。对鸡蛋、小麦过敏,服... 患者,男,25岁,172 cm,69 kg,因“右侧耳前区疼痛,张口受限不适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右侧耳前区疼痛,张口活动时加剧,合并张口受限。既往史: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慢性荨麻疹2年。对鸡蛋、小麦过敏,服用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控制满意,MRS未行治疗,未述呼吸困难,平素活动未受限,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查体:意识清楚,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HR 75次/分,BP 125/75 mmHg,RR 15次/分,四肢及头颈部活动无异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最大张口度2.5 cm,张闭口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无关节绞锁,张闭口、侧方运动、前伸运动时右侧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咀嚼肌无压痛;右侧眉毛无法抬起,上唇明显肿胀,红润质软,按压无凹陷,舌表面裂隙明显,未见其他部位水肿或肿胀;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Ⅲ级,甲颏间距6 cm,上唇咬合试验2级。辅助检查:AST 69.7 U/L,ALT 68.3 U/L;ECG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诊断为“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口受限 慢性荨麻疹 复位固定术 意识清楚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弹响 呼吸困难 氯雷他定
下载PDF
同侧上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阚少宁 吴涵 +4 位作者 李双季 向镜成 李裕洋 金丽鸥 刘炜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1-555,共5页
目的:分析同侧上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SB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探查情况和病理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右侧上下颌骨SBC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手术探查情况、病理学表现、临... 目的:分析同侧上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SB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探查情况和病理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右侧上下颌骨SBC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手术探查情况、病理学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11岁;曲面断层检查,发现右侧上下颌骨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无创伤史,就诊前无自觉症状和面部不对称;专科检查未见任何阳性体征;结合手术探查情况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右侧上下颌骨SBC;采用传统刮治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口内创口愈合良好,无红肿;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骨腔变小,骨腔内可见新生骨小梁,成骨情况良好,目前患者处于定期随访中。结论:同侧上下颌骨SBC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极易与颌骨常见的疾病混淆。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情况和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囊肿 单纯性骨囊肿 孤立性骨囊肿 刮治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颌面部鲜红斑痣患儿光动力治疗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及药物干预措施的观察性研究
8
作者 周循 索璐璐 +5 位作者 刘锦星 周徐慧 仇琳 李静洁 郑永超 劳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研究颌面部鲜红斑痣患儿光动力治疗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风险因素,探讨围术期药物干预对EA的影响。方法:纳入2~12岁在全麻下行光动力治疗颌面部鲜红斑痣的患儿270例。收集患儿术前资料、患儿及家长术前焦虑评分,... 目的:研究颌面部鲜红斑痣患儿光动力治疗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风险因素,探讨围术期药物干预对EA的影响。方法:纳入2~12岁在全麻下行光动力治疗颌面部鲜红斑痣的患儿270例。收集患儿术前资料、患儿及家长术前焦虑评分,记录麻醉用药情况、苏醒期疼痛及躁动评分(PAED评分)。根据苏醒室PAED评分,将患儿分为EA组(PAED评分≥12)和非EA组(PAED评分<12),比较组间各因素的差异,并进行校正回归分析,找出有效的药物干预措施。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A组与非EA组在年龄、术前焦虑状态、诱导期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拔管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矫正术前基线因素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诱导用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OR=0.03,95%CI:0~0.16)、右美托咪定(OR=0.56,95%CI:0.33~0.95)是EA发生的保护因素。矫正基线后对苏醒期不同用量艾司氯胺酮回归分析,发现艾司氯胺酮0.5 mg/kg(OR=0.16,95%CI:0.04~0.50)和1 mg/kg(OR=0.07,95%CI:0.00~0.41)是EA的保护因素。结论:颌面部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EA与年龄、患儿和家长的术前焦虑状态、拔管时间、术后疼痛相关,诱导使用舒芬太尼、苏醒期使用艾司氯胺酮(0.5~1 mg/kg)可有效降低EA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苏醒期躁动 光动力治疗 颌面部 鲜红斑痣
下载PDF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全麻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9
作者 王家慧 段晓雯 +4 位作者 周徐慧 仇琳 李静洁 蔡美华 郑永超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术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665例全麻下行OSAS手术的3~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n=499)和验证... 目的:构建并验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术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665例全麻下行OSAS手术的3~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n=499)和验证组(n=166)。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苏醒期躁动,分为EA组和非EA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OSAS术后EA的危险因素,以此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C-index、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用该风险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SPSS 26.0软件包和R软件(V4.1.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S手术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8.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494,95%CI:0.313~0.778)、拔管时间(OR:0.971,95%CI:0.953~0.990)、术后疼痛(OR:1.530,95%CI:1.378~1.699)是儿童OSAS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741~0.823),灵敏度为0.599,特异度为0.837。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0.697~0.849),灵敏度0.676,特异度为0.814。结论:年龄、拔管时间、术后疼痛是OSAS儿童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此类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孟宇翔 宋凯 +4 位作者 何宗轩 王琳 葛胜优 魏晨珂 尚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血管吻合方法的差异,分析使用微血管吻合器与手工吻合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并评估肺部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 目的:通过对比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血管吻合方法的差异,分析使用微血管吻合器与手工吻合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并评估肺部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接受股前外侧皮瓣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92例患者,其中吻合器组42例,手工吻合组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评估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吻合器组行单静脉吻合术28例,双静脉吻合术11例,动脉和静脉均吻合3例。54(54/56,96.43%)个吻合器被成功使用进行吻合,2例分别因术中动脉吻合口痉挛、静脉吻合后内径明显缩小而放弃。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皮瓣失败,皮瓣总成活率为100%。吻合器组与手工吻合组相比,术后肺部感染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有明显降低趋势。另外在吻合器组,糖尿病与术后白蛋白<30 g/L并非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与吸烟、年龄、ACE-27评分显著相关。吻合器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平均住院日,由平均11.1天降至8.9天。结论:合理的血管吻合器使用具有高的皮瓣成活率且对降低术后肺部感染以及平均住院日有积极作用,但仍需更多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修复 微血管吻合器 游离皮瓣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腮腺深叶良性肿瘤:与定位和手术入路相关的分类
11
作者 马学花 徐江 +2 位作者 夏飞飞 方桃莉 孙志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IV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中的疗效对比
12
作者 王宇 刘芬 +3 位作者 司红羚 王雅洁 侯庆荣 靳荣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的疗效。方法:纳入需要行双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儿童患者,采用单盲交叉试验,在两次治疗中分别给予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麻...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的疗效。方法:纳入需要行双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儿童患者,采用单盲交叉试验,在两次治疗中分别给予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麻醉药物注射及牙髓治疗结束后,通过声音,眼睛和肢体运动及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图判断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并进行定量比较。利用Student’s-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0名符合标准的儿童患者,均顺利完成两次治疗。在阿替卡因浸润麻醉过程中,声音,眼睛和肢体运动三个反应疼痛程度的指标评分均低于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P<0.05)。而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图分析结果也提示阿替卡因浸润麻醉的疼痛不适更加轻微(P<0.05)。在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过程中,两种疼痛评估方式均表明不同麻醉方式下患儿对疼痛的感知无差异(P>0.05)。结论:在下颌乳磨牙牙髓治疗中,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可能有效替代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髓治疗 阿替卡因 利多卡因 浸润麻醉 阻滞麻醉
下载PDF
运用绵羊颈外静脉构建面颈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13
作者 杨霞 沈艳玲 +6 位作者 郭军 刘源 闫志伟 杨向明 吴炜 冯瑶 杨耀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改建绵羊颈外静脉,初步建立面颈部静脉畸形(VMs)动物模型。方法:解剖、观察并测量5只健康成年绵羊颈外静脉的位置、走行、分支和外径。通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等方法构建具有汇入静脉...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改建绵羊颈外静脉,初步建立面颈部静脉畸形(VMs)动物模型。方法:解剖、观察并测量5只健康成年绵羊颈外静脉的位置、走行、分支和外径。通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等方法构建具有汇入静脉和回流静脉的VMs动物模型。术后4周,通过多普勒超声、大体观察以及组织学观察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绵羊颈外静脉位于双侧颈部侧面,主干由上颌静脉、舌面静脉汇合而成,外径为6~12 mm,平均外径9.3 mm。颈外静脉经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处理后即刻血液回流速度减慢,模型区域静脉鼓起变粗。术后4周,大体观察见多数静脉收缩变细,部分静脉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标本中心区隆起扩张,部分模型外周侧支静脉扩张。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制备成的VMs模型静脉管腔较粗,回流静脉、汇入静脉较细,管腔内可见彩色血流。组织学观察显示静脉血管内皮及管壁结构与正常静脉接近,部分标本血管壁增厚。结论:绵羊颈外静脉构建的VMs动物模型基本符合要求,有望用于面颈部VMs治疗方法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颈外静脉 静脉畸形 动物模型 面颈部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分析对老年患者术前鼻喷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的临床评价
14
作者 房怿 刘洪霞 +2 位作者 黄钰涵 苗露阳 申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分析评价小剂量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术前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0.5...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分析评价小剂量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术前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C组)等量生理盐水,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入室(T1)及气管插管(T2)时的血流动力学、心率变异性指标、镇静评分及BIS值变化。结果:T1时,D组与C组Ramsay评分分别为2.8±0.7和1.1±0.3,BIS值分别为87.3±6.1和97.4±0.5,SD1分别为20.9±7.0和15.4±5.4,SDNN分别为30.9±6.6和37.1±7.0,LF/HF分别为1.3±0.3和2.6±0.4(P<0.01)。T2时,D组与C组SD1分别为10.4±3.5和7.7±3.1,SDNN分别为59.2±6.5和70.1±7.1,LF/HF分别为5.1±0.5和7.5±0.5(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小剂量鼻腔喷雾能够有效缓解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并且可以减小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右美托咪定 经鼻给药 术前焦虑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臭氧水在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的效果评价
15
作者 戴玉雯 何文欢 +3 位作者 刘珍艳 李泳思 黄秋平 吴小红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口腔综合治疗台(dental unit,DU,以下简称“牙椅”)是口腔门诊诊疗过程中最基础的医疗设备,其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s,DUWLs)主要负责牙椅上牙科高速手机、三用枪、水杯注水器等的用水。由于DUWLs的特性,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回... 口腔综合治疗台(dental unit,DU,以下简称“牙椅”)是口腔门诊诊疗过程中最基础的医疗设备,其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s,DUWLs)主要负责牙椅上牙科高速手机、三用枪、水杯注水器等的用水。由于DUWLs的特性,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回吸造成的水及管道内壁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 臭氧水 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 间断式消毒 细菌总数
下载PDF
口腔癌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研究
16
作者 沈梦圆 张雪莹 +2 位作者 徐欣晨 李晓东 孟箭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研究口腔癌(oral cavity cancer,OCC)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并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 目的研究口腔癌(oral cavity cancer,OCC)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并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与OCC患者PO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3年5月行游离皮瓣移植术且资料完整的OCC患者138例,其中男89例,女49例;年龄27~88岁,平均(60.04±10.89)岁。用SPSS 26.0软件包分析POD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受试者的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及最佳临界值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检验模型效果。结果POD发病率为10.9%(15/138)。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PNI、SII、总蛋白、手术时间、气管切开、术中输血、术后睡眠障碍、ICU监护时间、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PNI、SII、输血、睡眠障碍、疼痛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NI<50.075,SII>754.308时POD风险升高;PNI&SII-预测模型AUC=0.919,约登指数为0.689,灵敏度=0.933,特异度=0.756。结论PNI和SII是OCC皮瓣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POD发生的指标。PNI&SII-预测模型对OCC皮瓣患者PO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指导临床早期干预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谵妄 预后营养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首夜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烨 邓晓明 +5 位作者 王磊 刘全乐 靳紫彬 王静雯 魏灵欣 杨冬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7-130,134,共5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首夜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9日至2013年8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静药物输注,瑞... 目的 探讨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首夜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9日至2013年8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静药物输注,瑞马唑仑组术后首夜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0.2 mg/(kg·h)]。比较两组术后首夜N1、N2、N3及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 REM)期睡眠时间、清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术后首夜不良反应及镇静镇痛药物补救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中,男16例,女64例,年龄18~40岁,平均(26.3±5.7)岁。瑞马唑仑组N1期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177.7(108.1,262.4)min比90.5(70.6,131.8)min、81.3%(54.7%,96.0%)比68.6%(53.4%,82.8%)]、REM期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2.3(0.0,11.1)min比47.1(1.6,91.1)min、6.5(2.0,12.0)次比26.0(18.3,43.3)次];瑞马唑仑组SpO2<90%及心动过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0.0%比37.5%、95.0%比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及镇静镇痛药物补救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可有效延长颌面外科患者术后N1期睡眠时间,缩短REM期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提高睡眠效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低剂量持续输注 睡眠质量 颌面外科手术 术后首夜 多导睡眠监测
下载PDF
摩根摩根菌引起口底多间隙感染及纵隔脓肿一例
18
作者 黄云帆 张志坚 +1 位作者 彭礼波 陈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94-1796,共3页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组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随着诊治水平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近年来本病已极其罕见。但如果诊治不及时,病情及并发症发展快速凶险,死亡率高。本文报道一例由摩根摩根菌引...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组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随着诊治水平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近年来本病已极其罕见。但如果诊治不及时,病情及并发症发展快速凶险,死亡率高。本文报道一例由摩根摩根菌引起的口底多间隙感染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根摩根菌 口底多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下载PDF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陈默 卓凤 +2 位作者 王续纪 郭蕴 李建成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4例应用SMAPF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年龄≥80岁);该14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多学科会...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4例应用SMAPF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年龄≥80岁);该14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并对14例应用SMAPF修复口腔癌患者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4例高龄患者应用SMAPF修复皮瓣成活率92.9%;皮瓣制备(包括颈部淋巴结清扫)时间1小时30分钟~2小时55分钟,平均2小时16分钟;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65.4%,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1例患者肺部转移,2例患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应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高龄 多学科 颏下动脉 修复外科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用于口腔癌缺损皮瓣修复手术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高鹏飞 林洁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00-403,共4页
口腔癌缺损皮瓣修复手术由于创伤大,患者术后常伴有剧烈疼痛。术后镇痛往往使用最强效的镇痛药—阿片类药物,但这类药物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口腔组织扩大切除、术后水肿、分泌物聚集等危险因素,使这类手术患者术后呼... 口腔癌缺损皮瓣修复手术由于创伤大,患者术后常伴有剧烈疼痛。术后镇痛往往使用最强效的镇痛药—阿片类药物,但这类药物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口腔组织扩大切除、术后水肿、分泌物聚集等危险因素,使这类手术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增高。另一方面,恶心、呕吐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口内切口出血、感染等。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案。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得到较多的临床应用,其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可以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及副作用。本文对常见皮瓣制作的解剖学基础、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研究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术后疼痛 神经阻滞 阿片类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