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等离子靶向消融术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传明 金浩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60-962,967,共4页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靶向消融术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疼痛科收治的LDH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靶向消融术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疼痛科收治的LDH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靶向消融术配合渐进性放松训练疗法,对照组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术配合渐进性放松训练疗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2组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2组患者疼痛VAS、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1、3个月疼痛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DH患者疼痛VAS、PSQI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靶向消融术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疗法治疗LDH可以取得理想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低温等离子靶向消融术 渐进性放松训练疗法 射频靶点热凝术
下载PDF
2009、2010年全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被引量:157
2
作者 黄昌林 王前进 +1 位作者 王帅 张广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随机抽样调查2009、2010年全军监控点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分析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随机抽取全军10个军事训练伤监控点部队,以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参训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 目的随机抽样调查2009、2010年全军监控点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分析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随机抽取全军10个军事训练伤监控点部队,以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参训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采集所有军事训练伤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两年中被调查的63 132名参训军人共发生各类训练伤10 775例,其中2009年参训军人27 230人,发生军事训练伤4076例,总发生率15.0%;2010年参训军人35 902人,发生军事训练伤6699例,总发生率18.7%,2010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明显高于2009年(P<0.01)。军事训练伤中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的构成比2009年分别为33.5%、48.4%、18.1%,2010年分别为19.7%、73.3%、7.0%,其中骨关节损伤及器官损伤的构成比明显下降,而软组织损伤的构成比显著上升。2009、2010两年度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连续出现双高峰期现象。结论在军事训练伤中应重视相关损伤的预防。加强军事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普教育,严格贯彻《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是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军事人员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武警新兵集训期间伤病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兰晓霞 李洋 +4 位作者 张明顺 兰姣霞 栾大伟 赵化冰 王世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05-907,共3页
目的分析武警新兵集训期间伤病发生的时间、兵源地域和城乡分布特点,为预防和减少各种伤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国际ICD-10标准进行疾病分类。采用Epiinfo6.0录入数据,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兵集... 目的分析武警新兵集训期间伤病发生的时间、兵源地域和城乡分布特点,为预防和减少各种伤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国际ICD-10标准进行疾病分类。采用Epiinfo6.0录入数据,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兵集训期间,呼吸系统疾病占所有系统疾病的54.06%。就伤病总的时间趋势而言,开训前2周呈上升趋势,以后逐渐下降,第2周、第6周和第10周出现3个高峰,昼夜发病率分别达到12.66‰、8.45‰和7.00‰。上呼吸道感染在第2周和第10周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6.54‰和3.94‰。胃肠炎的昼夜发病率第8周(1.14‰)和第11周(0.83‰)较高。踝关节扭伤的发病率第2周和第6周较高,分别为0.70‰和1.14‰。来自于华东、华北、华中和东北4个地区的新兵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71.217,P<0.05)。4个地区间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不同(χ2=25.771,P<0.05),而胃肠炎和踝关节扭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城乡新兵总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21,P=0.884)。农村兵踝关节扭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城镇兵(χ2=7.29,P=0.007)。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发病率在城乡新兵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对集训卫生防病工作意义重大;防病工作在不同训练期间应有所侧重;卫生防病预案的制定需要遵循疾病自身发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军队卫生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武警某部2008年新兵集训期间训练伤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兰晓霞 张明顺 +4 位作者 兰姣霞 栾大伟 田恬 赵化冰 王世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分析新兵集训期间训练伤的发病特点,为训练伤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选取武警某部2000年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训练伤发生的时间趋势、伤类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用Epilnfo 6.0录入数据,SPSS 11.0软件分析数... 目的分析新兵集训期间训练伤的发病特点,为训练伤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选取武警某部2000年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训练伤发生的时间趋势、伤类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用Epilnfo 6.0录入数据,SPSS 11.0软件分析数据。训练伤分类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结果新兵集训期间训练伤发生率为1.35‰。过劳性损伤发生率为0.28‰,其中创伤性关节炎占39.19%;急性损伤发生率为1.06‰,其中关节扭伤占其51.82%。开训后第6周出现训练伤发生高峰(2.86‰)。华东、华北、华中和东北4个地区来源的新兵中训练伤的发生率不同(χ2=9.998,P=0.019),城市新兵训练伤的发生率(1.11‰)低于农村新兵(1.43‰,χ2=5.945,P=0.015)。结论在集训前两周要特别重视新兵适应训练;训练科目的安排要循序渐进;重视农村新兵的身体协调性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军队卫生 流行病学方法
下载PDF
某特种作战团2011年度训练伤调查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刚 孙磊 +2 位作者 史庆轩 胡宏伟 刘欣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特种作战部队训练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好发部位,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5月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某特种作战团464名官兵,对训练损伤及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核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部队各级医疗记... 目的探讨特种作战部队训练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好发部位,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5月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某特种作战团464名官兵,对训练损伤及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核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部队各级医疗记录及体系医院住院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4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官兵中,165人一年内从未发生过训练伤,占35.6%,299人一年内发生过训练伤,占64.4%,共计发生训练伤505人次,发生率为109次/100人年。发生训练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爱好数量多、入伍前劳动强度大、入伍前体育锻炼频率高、训练负担致睡眠及饮食不良、SCL-90躯体得分高,主要保护因素包括职务高、训练强度低、文化程度高、入伍前劳动频率高、SCL-90恐怖得分高、SCL-90忧郁得分高、SCL-90精神得分高、训练合理性评价高。下肢和腰背部是训练伤的主要发生部位,占73.0%。膝以下损伤最多(49.0%),其中足部占6.5%、踝关节占13.6%、小腿占7.3%、膝关节占21.6%;其次是腰背部,占20.7%。结论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涉及多个方面,持续高强度、高难度训练是发生训练伤的主要原因,下肢和腰部是损伤的主要部位。心理因素与训练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合理设置训练内容及强度、提高参训人员的身心素质对训练伤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训练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对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杰 杨飞 +4 位作者 杜江 糜漫天 朱俊东 黄文砚 陈卡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身心训练对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18名战士心理健普测和运动训练伤的测定,将身体和心理为健康的80名战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干预组在平常训练中加入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对照组进行原有的军... 目的探讨功能性身心训练对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18名战士心理健普测和运动训练伤的测定,将身体和心理为健康的80名战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干预组在平常训练中加入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对照组进行原有的军事训练,训练时间为8周,每周3次,每次1.5 h。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我效能评价量表,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测试评分系统对干预组进行训练前后对比研究,使用训练伤问卷表和医生诊断对两组训练后伤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干预组SCL-90各因子除恐怖、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和自我效能表测试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比较,各因子除直线弓箭步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6个测试动作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8周后,两组SCL-90各因子、自我效能感、FMS测试得分和训练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可提高战士心理水平、运动功能,并可预防军事训练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 军事人员 功能动作筛查 军事训练伤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雷志勇 秦永生 +1 位作者 吴志东 宋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7-878,885,共3页
目的研究一次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合理安排大强度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武警部队士兵24名(年龄18.7±1.2岁,体重64.4±5.6kg),测定在一次大强度运动负荷后和次日晨恢复期的生化指标变化。负荷的运... 目的研究一次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合理安排大强度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武警部队士兵24名(年龄18.7±1.2岁,体重64.4±5.6kg),测定在一次大强度运动负荷后和次日晨恢复期的生化指标变化。负荷的运动方式组成为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耐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主要为克服自身阻力的原地蹲跳和蛙跳练习,以20次蹲跳和30m蛙跳为一组,组间间隔2~3min,共完成4组;速度耐力训练采用600m×4次跑,以90%~95%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训练的靶心率,跑次间隔3~4min。结果大强度训练后血乳酸(Bla)、血氨(BA)、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3.55±2.46mmol/L、161.28±47.10μmol/L、7.34±0.78mmol/L、365.67±91.32U/L和263.38±25.62U/L,与运动前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次日晨Bla、BA和BU水平(分别为2.20±0.77mmol/L、83.33±31.41μmol/L和5.87±0.57mmol/L)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基础值(P<0.05)。CK和LDH于次日晨继续上升,达468.83±87.19U/L和306.50±37.88U/L,显著高于运动后即刻水平(P<0.01)。结论大强度体能训练可对战士机体造成较大刺激,在下一次的训练中应注重安排促进机体恢复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军事医学 体能训练 生化指标
下载PDF
我军军事共同科目训练伤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8
作者 滕腾 陈锦华 吴爱平 《东南国防医药》 2013年第3期282-285,291,共5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军事共同科目训练伤的好发部位、好发时段、致伤科目、致伤因素等,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军事共同科目 训练伤 现状 预防
下载PDF
武警某部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姜峰 王珍亮 +1 位作者 许其稳 李刚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了解武警官兵训练伤发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筛选训练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依据《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武警某部963名官兵现场调查。结果(1)某部训练伤发生率为10.8%,其中... 目的了解武警官兵训练伤发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筛选训练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依据《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武警某部963名官兵现场调查。结果(1)某部训练伤发生率为10.8%,其中入伍1年以内者占受伤者的38.5%;全训部队训练伤发生率为15.7%,明显高于非全训部队的7.6%(P<0.01)。(2)训练伤中骨关节伤占52.9%,软组织伤占22.1%,炎症和非特指类伤各占9.6%,下腰部伤占5.8%。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3)对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模型的变量有值勤特点、既往外伤史、慢性病史、自觉健康状况评价、来自城乡。结论1年以内兵和全训部队人员是训练伤防护重点,科目训练中要注意对四肢的保护。来自农村、有既往外伤史、有慢性病史、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差和全训部队人员是训练伤发生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警官兵 军事训练伤 发生情况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德辉 黄昌林 +3 位作者 左新成 吴正清 张伟旭 李建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患者15例(病例组),男12例(14膝),女3例(3膝),年龄22~43岁,平均27.3岁。以随机抽取的18名年龄性...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患者15例(病例组),男12例(14膝),女3例(3膝),年龄22~43岁,平均27.3岁。以随机抽取的18名年龄性别匹配、无膝痛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观察膝关节骨质结构情况,测量滑车角、适合角及髌股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实施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并对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VAS法)进行评估。结果病例组适合角(7.67°±5.81°)及髌股指数(2.49±1.4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适合角-2.2°±-2.71°,髌股指数1.2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滑车角(132.44°±10.21°)与对照组(136.80°±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膝关节骨质结构改变明显。病例组术前疼痛程度评分为7.06±0.85,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3.87±0.24)及术后1年(3.0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并注意鉴别诊断。膝关节X线片是诊断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最基本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髌股指数应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 矫形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循环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昌林 高旺 +1 位作者 黄涛 郭振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观察循环训练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循环训练对训练性末端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7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跑步训练组、跳跃训练组、循环训练组(n=18),各组于第2、3、4、6、8、10周时随机处死3只动物,取双... 目的观察循环训练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循环训练对训练性末端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7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跑步训练组、跳跃训练组、循环训练组(n=18),各组于第2、3、4、6、8、10周时随机处死3只动物,取双侧后足跟腱末端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学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观察显示,跳跃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腱纤维部分和纤维软骨部分受损严重;跑步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腱纤维部分受损严重,纤维软骨部分受损较轻;与跳跃训练组及跑步训练组比较,循环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跳跃训练组第2、3、4、6、8、10周时跟腱末端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17±0.12、2.19±0.15、3.23±0.20、4.66±0.16、4.71±0.18、4.63±0.13,而跑步训练组分别为1.16±0.13、1.15±0.14、2.18±0.12、2.99±0.15、3.98±0.16、4.01±0.12,跳跃训练组病理学评分升高早于跑步训练组,且从第3周起其分值即明显高于跑步训练组(P<0.05),两组评分差异主要源于潮线的变化。循环训练组第2、3、4、6、8、10周时跟腱末端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13±0.14、1.16±0.17、1.15±0.13、2.18±0.13、2.17±0.12、2.92±0.11,早期阶段病理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训练晚期(6周以后)评分升高,但其分值低于跳跃训练组及跑步训练组(P<0.05),且评分改变主要源于腱周组织和潮线的病理学变化。结论循环训练可以为跟腱末端区组织塑形改建提供充分的修复时间,降低末端区组织受损程度。应用循环训练法不仅可有效预防末端病的发生,还可促进末端区组织的塑形改建,增强其抗损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病 跟腱 循环训练
下载PDF
不同训练方法对士兵耐力素质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昌林 閤伟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求一种适合常规部队、能快速有效提高士兵有氧耐力素质、并可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训练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某步兵团248名无军事训练史的汉族男性新兵,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4名。实验组采用以"循环训练法"为理... 目的探求一种适合常规部队、能快速有效提高士兵有氧耐力素质、并可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训练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某步兵团248名无军事训练史的汉族男性新兵,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4名。实验组采用以"循环训练法"为理念设计的强化耐力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部队常用耐力训练方法 ,即以5000m跑为主的训练方法 (每周5000m×3次,每日不超过1次)。两组总共进行8周的耐力素质训练。训练开始前和训练8周后分别测试士兵的安静脉搏、肺活量、VO2max和5000m成绩等耐力素质指标,并于训练8周后对士兵进行体检,统计有小腿肿胀和按压痛、膝关节肿痛、下腰痛等军事训练伤症状的人数,计算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训练后安静脉搏降低了8.0%,肺活量、VO2max、5000m成绩则分别提高了8.1%、20.0%、14.7%,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训练伤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8.1%,P<0.05)。结论以"循环训练法"为理念设计的强化耐力训练方法可有效提高部队士兵耐力素质并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训练法 身体耐力 军事训练伤
下载PDF
不同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振海 黄昌林 高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在军事体能训练中提高跟腱末端区抗应力及抗损伤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跑步训练组(采用跑台跑步训练,n=15)、跳跃训练组(采...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在军事体能训练中提高跟腱末端区抗应力及抗损伤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跑步训练组(采用跑台跑步训练,n=15)、跳跃训练组(采用电击跳跃训练,n=15)、循环训练组(采用跑跳循环训练,n=15)。正常对照组动物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各训练组分别于2、3、4、6、8周时随机处死3只,取双侧跟腱末端区,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跑步训练组第6周时极限应力、弹性模量均达到最高,之后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跳跃训练组在第4周时极限应力、弹性模量均达峰值,之后亦逐渐下降,第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循环训练组随训练时间延长,极限应力及弹性模量均逐步增加,8周时达到高峰,训练过程中无明显下降。结论跑步训练可缓慢提高末端区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跳跃训练可快速提高末端区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但长期过度训练会降低其抗损伤能力;体育和训练可较快提高末端区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牵张应力并增强其抗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循环训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某军校新生军事训练伤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兴刚 姜文 孟涛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军校新生性别及入伍前锻炼、受伤对与军事训练伤关系及军事训练项目与训练伤类型。方法对某军校745例新生进行训练前调查及训练期间发生训练伤患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40d训练后,共146例发生训练伤,发生率为19.60%,入伍前锻炼... 目的探讨军校新生性别及入伍前锻炼、受伤对与军事训练伤关系及军事训练项目与训练伤类型。方法对某军校745例新生进行训练前调查及训练期间发生训练伤患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40d训练后,共146例发生训练伤,发生率为19.60%,入伍前锻炼及受伤情况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 km越野训练受伤率最高,为57(39.04%)例,射击训练中发生率最低,为8(5.48%)例;受伤类型中以软组织挫伤发生率最高,为48(32.88%)例,其它损伤发生率最低,为10(6.85%)例。结论新生军事训练伤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从多方综合预防,可有效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训练效率、提高学员身体素质,以提高战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 新生 军事训练 训练伤
下载PDF
北京某大学新生军训常见疾病调查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062-3064,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就诊疾病谱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常见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自行设计学生军训疾病调查表,由医务人员对就诊学生的疾病做出诊断后,按调查表逐项询问登记。结果 2010年大学新生军训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就诊疾病谱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常见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自行设计学生军训疾病调查表,由医务人员对就诊学生的疾病做出诊断后,按调查表逐项询问登记。结果 2010年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就诊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13.27%)和训练性创伤(9.78%)最为常见,其次为晒伤、结膜炎、痛经等。男女学生疾病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1,P<0.05);男生前三位疾病为训练性创伤、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而女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晒伤和结膜炎。结论在军训前针对新生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新生提高自我防护及保健意识,教官合理安排好训练项目及强度,学校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有效降低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大学生 常见疾病 防治策略
下载PDF
新兵训练伤常见自身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颖 王学岭 +2 位作者 彭姗姗 赵娜 刘佳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876-877,共2页
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扎实推进,军事训练强度、难度和要求随之加大。由此军事训练伤困扰着部队的正常训练,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济南军区采取“七个必须”的重要举措,从科学组训、合理施训、依法管训等环节强化军事训... 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扎实推进,军事训练强度、难度和要求随之加大。由此军事训练伤困扰着部队的正常训练,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济南军区采取“七个必须”的重要举措,从科学组训、合理施训、依法管训等环节强化军事训练指导,部队军事训练伤高发多发现象和危及官兵生命的训练伤病得到有效控制。官兵自身因素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中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某部2015年应征入伍新兵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官兵自身因素与军事训练伤的相关性,提出针对性地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军事训练伤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低浓度预吸氧对3651m海拔新兵体能PWC_(170)值的影响
17
作者 舒勤 唐红英 +4 位作者 张民 谭静 汪涛 柏维尧 朱京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明确低浓度预吸氧对入藏新兵心率170次/min时的体力工作能力(PWC170)的影响,探讨应对方式与入藏新兵体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2009年12月进驻海拔3651m的39名入藏新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一组(n=12)、实验二组(n=12)和对照组(n=... 目的明确低浓度预吸氧对入藏新兵心率170次/min时的体力工作能力(PWC170)的影响,探讨应对方式与入藏新兵体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2009年12月进驻海拔3651m的39名入藏新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一组(n=12)、实验二组(n=12)和对照组(n=15),实验一组和二组分别给予1L/min和2L/min的氧气吸入,每天1次,每次持续30min,共3d,对照组不予吸氧。每日吸氧完成后即刻采用踏阶试验测定受试者PWC170值以评定其体能水平,共获得3d的数据。采用《体能训练应对量表》测量受试者的应对方式,并与98名入藏2年以上老兵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基础PWC170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藏新兵实验组、对照组及老兵对照组的应对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新兵实验组"主动应对"因子与基础PWC170值、"情绪管理"因子与第二日PWC170值呈显著正相关(r=0.329、0.344,P<0.05)。结论低浓度预吸氧可能有助于提升入藏新兵体能水平。体能训练应对方式中的"主动应对"因子与基础体能有一定相关性,而"情绪管理"因子与体能水平的保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吸氧 身体素质 适应 心理学
下载PDF
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对新学员肌疲劳及血清酶的影响
18
作者 汪勇 赵武伟 +3 位作者 何晓军 雷文婧 高晓迎 朱敏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观察新学员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肌疲劳度和血清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某军校100名新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在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测定血清酶,评定肌肉疲劳度。结果 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可造成新学员肌肉疲劳。部分血清酶与肌肉疲劳度... 目的观察新学员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肌疲劳度和血清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某军校100名新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在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测定血清酶,评定肌肉疲劳度。结果 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可造成新学员肌肉疲劳。部分血清酶与肌肉疲劳度显著相关。结论血清酶的变化可以反映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对新学员肌肉的损伤及疲劳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肌疲劳 血清酶 运动损伤
下载PDF
士兵训练准备期和训练后免疫功能的改变对比分析
19
作者 方海亮 黄朝晖 《转化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士兵在训练准备期与训练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指导军训计划的制订。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某部队刚入伍士兵分为高强度组和低强度组(各80名),低强度组进行常规军事训练,高强度组则给予高强度军事训练内容,分别在训练准... 目的探讨士兵在训练准备期与训练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指导军训计划的制订。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某部队刚入伍士兵分为高强度组和低强度组(各80名),低强度组进行常规军事训练,高强度组则给予高强度军事训练内容,分别在训练准备期及训练第7、14、28天测定2组的血常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以及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并观察2组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训练后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及IgM水平未见显著变化;训练后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IgG、IgA呈下降趋势,而且高强度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训练第14、28天,2组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第7、14、28天,2组的中性粒细胞和IgG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2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高强度组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强度组(P<0.05)。结论对于士兵,合理的军事训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高,抗病能力也有所增强;但过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造成免疫功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准备期 免疫功能 士兵
下载PDF
士兵100km武装行军前后机体应激反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发强 呼文亮 +2 位作者 刘兴太 秦永生 郝占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对武警某部机动部队战士100km武装行军前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变化进行观察,旨在探索特殊体能训练中的生化改变机制,为部队体能训练科学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武警部队武装行军士兵34名,年龄18.6±1.6岁,身高169.3±4.2... 目的对武警某部机动部队战士100km武装行军前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变化进行观察,旨在探索特殊体能训练中的生化改变机制,为部队体能训练科学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武警部队武装行军士兵34名,年龄18.6±1.6岁,身高169.3±4.2cm,体重65.4±4.5kg,均有1年的部队训练经历。负重约25kg,测定100km武装行军前后的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行军前比较,34名战士100km武装行军后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5或P<0.01),平均血红蛋白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升高(P<0.05或P<0.01),血细胞比容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血睾酮水平有较大幅度的下降(P<0.01),皮质醇水平上升(P<0.01),血睾酮和皮质醇的比值降低(P<0.01),IgM水平降低(P<0.05),IgG水平升高(P<0.01)。结论100km武装行军具有明显的应激作用,可使战士身体处于深度疲劳状态,提示应在行军途中加强医务监督和营养补充,并做好恢复措施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应激 血红蛋白 血细胞 睾酮 氢化町的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