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绮悦 郭姗姗 +7 位作者 赵荣华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46-252,共7页
目的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时免疫血栓形成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凝血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失调,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血小板障碍等方面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导致宿主免疫血栓的致病机制。结果高致病... 目的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时免疫血栓形成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凝血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失调,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血小板障碍等方面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导致宿主免疫血栓的致病机制。结果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失控的免疫血栓形成与细胞因子风暴、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补体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糖萼损伤等有关,是造成患者重症及死亡的关键原因。结论深入研究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免疫血栓的发病机制,开发并评估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轻该病的急性和远期后果,对未来应对其他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 冠状病毒感染 免疫血栓形成 过度炎症 内皮损伤 凝血系统激活
下载PDF
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和OC43感染致小鼠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敬升 高双荣 +7 位作者 庞博 刘莉娜 徐英莉 曹姗 陈梦苹 张宇 赵荣华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51-54,88,共5页
目的考察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毒株和OC43毒株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毒株将实验分批进行,每批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病毒感染组、磷酸氯喹片组、连花清瘟颗粒组、散寒化湿颗粒(给药组)3个剂... 目的考察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毒株和OC43毒株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毒株将实验分批进行,每批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病毒感染组、磷酸氯喹片组、连花清瘟颗粒组、散寒化湿颗粒(给药组)3个剂量组,高剂量为11 g·kg^(-1)·d^(-1)(相当于生药52.8 g·kg^(-1)·d^(-1))、中剂量为5.5 g·kg^(-1)·d^(-1)(相当于生药26.4 g·kg^(-1)·d^(-1))、低剂量为2.75 g·kg^(-1)·d^(-1)(相当于生药13.2 g·kg^(-1)·d^(-1))。使用人冠状病毒229E和OC43感染小鼠,建立肺炎模型。通过检测肺指数和肺部病理变化等指标评价散寒化湿颗粒对冠状病毒肺炎小鼠的药理作用。结果散寒化湿颗粒在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小鼠的肺指数,并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毒株和OC43感染致小鼠肺炎均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寒化湿颗粒 人冠状病毒229E 人冠状病毒OC43 小鼠 肺炎 肺指数 病理变化
下载PDF
宣肺败毒方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学理论探讨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敬升 冀祖恩 +9 位作者 庞博 徐英莉 曹姗 张宇 孙绮悦 孙静 李舒冉 张薇 赵荣华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55-58,64,共5页
目的探讨宣肺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学理论,归纳该方的药理实验研究进展,为扩展该方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宣肺败毒方的中医学理论和药理学进展,归纳该方的实... 目的探讨宣肺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学理论,归纳该方的药理实验研究进展,为扩展该方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宣肺败毒方的中医学理论和药理学进展,归纳该方的实验研究。结果宣肺败毒方适用于湿毒郁肺的患者,宣肺败毒方可通过PD-1/IL17A、IL-6/STAT3及CXCL2/CXCR2等通路改善肺损伤,以及NF-κB通路减轻肠道疾病。结论宣肺败毒方是中药和科技结合的产物,既有充分的中医药理论支撑,亦有足够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败毒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湿毒郁肺 中医学 药理
下载PDF
613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4
作者 黄焕均 麦嘉恒 +2 位作者 张云惠 郭晨晨 梁蔚婷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24-328,334,共6页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征与规律,为日间化疗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l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某院61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1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征与规律,为日间化疗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l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某院61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1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中60.03%发生在医院内,男性患者的ADR发生率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51~70岁为主(51.23%)。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2.49%),严重ADR占14.68%,经停药或治疗未好转占4.24%。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ADR占81.23%,其中以奥沙利铂最常见(18.65%)。ADR主要累及血液或造血系统(17.68%)。结论 应加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ADR的监测,关注特殊人群及重点药物。在日间化疗中心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评估ADR风险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新型抗肿瘤药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日间化疗 老年患者
下载PDF
抗菌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自动监测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翠丽 高奥 +4 位作者 王嘉熙 郭海丽 徐晓涵 程吟楚 郭代红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7期807-811,共5页
目的了解住院人群中抗菌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住院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自动识别符合标准患... 目的了解住院人群中抗菌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住院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自动识别符合标准患者并报警,对报警患者人工评判后,分析抗菌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药品分布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监测住院患者共计86452例,系统报警1606例,经判定阳性病例204例,平均年龄为(62.8±15.46)岁,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 d内,共189例(92.65%)。涉及药物11类22种,以头孢菌素类致血小板减少症最多,135例(66.20%);位居前3位药物分别是头孢哌酮舒巴坦39例(19.12%)、头孢呋辛32例(15.69%)、氟氧头孢21例(10.29%)。30例可能引起重度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以美罗培南最多(20%)。合并肝功能异常(OR=3.17,95%CI:1.07~9.38)、入住ICU(OR=3.17,95%CI:1.19~8.46)、联用抗菌药物(OR=3.28,95%CI:1.38~7.79)和联用抗血栓形成药(OR=2.80,95%CI:1.11~7.07)的患者发生重度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较高。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仅停药处理有145例,其余给予治疗药物以地塞米松(28例)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25例)较多。结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抗菌药物较多,临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和监测血小板计数,加强对高危人群及联用高危药物的预警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血小板减少 药品不良反应 自动监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人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错误报告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青霞 周柳君 +1 位作者 李晓玲 王育琴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5期574-578,582,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60岁)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建议。方法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2年9月22日至2021年9月22日期间老年人头孢哌酮舒巴坦ME报告,对ME的错误分级、错误内容、错误引发人员... 目的探讨老年人(≥60岁)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建议。方法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2年9月22日至2021年9月22日期间老年人头孢哌酮舒巴坦ME报告,对ME的错误分级、错误内容、错误引发人员、错误发生场所、错误发现人员和错误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头孢哌酮舒巴坦ME报告共计210例,男143例、女67例,中位年龄73(60~97)岁;B级(轻型ME)错误最多,139例(66.19%);严重ME 10例(4.76%):4例肝功能(肝酶或胆红素)严重异常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肝功能进一步恶化;2例凝血高危因素患者用药后没有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且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后未及时停药导致PT持续延长;1例患者使用后出现肾功能不全后没有进行相应的剂量调整导致严重肾功能不全,1例过敏性休克患者救治没有选择首选的肾上腺素。错误引发人员主要是医生,140例(66.67%),错误内容前3位为用量(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没有进行相应调整)、频次(每日1次给药)以及品种(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及有出血高危因素患者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还需关注医生引发的相互作用错误(联用含有乙醇的药品);引发因素主要是知识欠缺/培训不足、疲劳。错误引发人员其次是药师,51例(24.29%),错误内容主要为品种错误;主要引发因素是药名相似/外观相似(LASA)。错误发现人员主要是药师,152例(72.38%)。结论老年人头孢哌酮舒巴坦严重ME占比高于全国临床安全用药严重ME占比;重点需要关注处方和调配环节用药错误;重点需要关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品种选择和剂量调整、凝血功能监测和避免联用含有乙醇辅料的药品。强化信息建设减少处方环节的ME,重视药品遴选和增加药品货位LASA提示标签以减少LASA药品调配错误,同时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培训,制定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老年 用药安全 用药错误
下载PDF
289例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罗世书 屈杰 +4 位作者 周楠 徐翠香 刘屹 张丽洁 王建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分析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报至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289例单抗类抗肿瘤ADR报告,从性别、年龄... 目的分析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报至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289例单抗类抗肿瘤ADR报告,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转归和ADR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ADR报告中共涉及5种抗肿瘤药,ADR发生主要以40岁以上人群居多(92.04%),女性人数大于男性。在289例ADR报告中临床表现为309例次,以血液系统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性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不同的单抗类抗肿瘤药引起的ADR有相似点,即骨髓抑制均占较高比例。不同的是,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消化道症状出现较多;西妥昔单抗、帕妥珠单抗皮肤毒性明显;利妥昔单抗则是易出现寒战高热。5种抗肿瘤药均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但仍有11例静脉推注或胸膜腔内给药。引起严重的ADR最多的是利妥昔单抗(34例),其ADR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高热。其次为贝伐珠单抗(27例),其ADR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在转归方面,痊愈和好转占86.51%。另有1例结肠癌老年女性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20 d后出现结肠穿孔,1月后死亡。结论单抗类抗肿瘤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密切关联,使用存在一些特殊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时应注意。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以及该类药物特点,按时监测患者生理指标,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最大程度利用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单克隆抗体 贝伐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 帕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评估葛根素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安全风险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亚迪 王雪 +4 位作者 殷晓阳 刘泽宇 张晓朦 张冰 林志健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2期1407-1414,共8页
目的通过对葛根素辅助治疗肿瘤或癌症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葛根素在肿瘤或癌症上的临床应用范围及研究热点;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切入有效成分葛根素探讨其潜在的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系统整理有关葛根素预防癌症的有关资料,并利用... 目的通过对葛根素辅助治疗肿瘤或癌症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葛根素在肿瘤或癌症上的临床应用范围及研究热点;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切入有效成分葛根素探讨其潜在的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系统整理有关葛根素预防癌症的有关资料,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在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自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有关葛根素预防肿瘤和癌症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探索葛根素在癌症预防方面的医学应用意义;同时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对GEO数据库中的GSE85871基因芯片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功能注释研究和KEGG通路研究。结果基于可视化分析结果,葛根素在肝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卵巢癌以及乳腺癌等病症的领域研究较多。但生物信息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应用葛根素辅助治疗乳腺癌中,葛根素会作用于cGMP信号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影响催产素分泌和破骨细胞分化,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骨骼代谢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结论尽管葛根素在对肝癌、肺癌、宫颈癌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上有着潜在的使用意义,但在乳腺癌辅助治疗时则必须充分考虑其不良反应,应加强对含葛根素中药的合理应用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肿瘤 肝癌 肺癌 乳腺癌 CITESPACE 生物信息分析 基因
下载PDF
528例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敏 李歆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134-1140,共7页
目的 对卡瑞利珠单抗在肿瘤患者免疫治疗中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目的 对卡瑞利珠单抗在肿瘤患者免疫治疗中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卡瑞利珠单抗的肿瘤患者住院病例,统计并分析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并探讨irAE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收集528例使用卡瑞利珠单抗的患者,其中184例(34.85%)患者发生218例次irAEs,累及系统-器官10种,发生率最高的分别是内分泌系统132例次(60.55%),皮肤和皮下组织50例次(22.94%)。大部分irAEs为G1~G2级,其中G1级117例次(53.67%),G2级86例次(39.45%),G3级12例次(5.50%),经对症治疗后可以好转,未出现致死性不良事件,其他级别3例次(1.37%)。基础疾病乙肝、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周期是卡瑞利珠单抗发生irAEs的单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多危险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治疗方案与ICIs治疗周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的影响因素中联合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在肿瘤中使用广泛,irAEs发生较多,但程度较轻,且在不同肿瘤中发生率不同,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 不良反应 风险因素
下载PDF
组胺对老龄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书良 郝玉栓 +1 位作者 李校天 李兰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组胺对老龄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肠道感染组和肠道感染+组胺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大鼠均从肠道灌注3×1011/L标准大肠杆菌O75菌液0.4ml。菌液灌注后,肠道感染+组胺组立即给予小肠内100 ng... 目的观察组胺对老龄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肠道感染组和肠道感染+组胺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大鼠均从肠道灌注3×1011/L标准大肠杆菌O75菌液0.4ml。菌液灌注后,肠道感染+组胺组立即给予小肠内100 ng/ml浓度的组胺,对照组和肠道感染组大鼠用同样方法向小肠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4 h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肝、肾、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大鼠肝、肾、肠系膜淋巴结平均细菌含量分别为1.02×105、0.62×105、0.38×105cfu/g;肠道感染组分别为8.35×105、7.16×105、5.68×105cfu/g,肠道感染+组胺组分别为5.25×105、4.06×105、3.58×105cfu/g。肠道感染+组胺组大鼠肝、肾、肠系膜淋巴结中的细菌含量明显低于肠道感染组(P<0.05)。结论小剂量组胺小肠内灌注有保护老龄大鼠肠黏膜屏障、阻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老龄大鼠 肠黏膜屏障 肠道细菌易位
下载PDF
组胺对老龄大鼠肠黏膜分泌型IgA分泌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席丰 高金生 杨书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91-2892,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小肠引流液中分泌型IgA(sIgA)的含量,观察组胺对老龄大鼠肠黏膜sIgA的分泌调节。方法将20只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制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立即给予小肠内100ng/ml浓度组胺灌注,对照组大鼠用同样方法... 目的通过测定小肠引流液中分泌型IgA(sIgA)的含量,观察组胺对老龄大鼠肠黏膜sIgA的分泌调节。方法将20只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制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立即给予小肠内100ng/ml浓度组胺灌注,对照组大鼠用同样方法向小肠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4h后将肠引流液放入超低温冰箱保存待检。结果对照组大鼠肠引流液中sIgA平均含量为(26.38±12.24)mg/L,实验组大鼠肠引流液中sIgA平均含量为(38.26±15.18)mg/L,对照组大鼠肠引流液中sIgA平均含量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给予小剂量组胺肠内灌注,可促进老龄大鼠肠黏膜sIgA的分泌,增加肠液中sIg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老龄大鼠 肠黏膜免疫 分泌型IGA
下载PDF
1例多元药物过敏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药物激发试验的药学监护
12
作者 刘婧 夏亮 张世杰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7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元药物过敏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药物激发试验药学监护的策略,为多元药物过敏患者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元药物过敏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会诊,对患者的既往过敏病史(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丙基硫氧嘧... 目的探讨多元药物过敏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药物激发试验药学监护的策略,为多元药物过敏患者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元药物过敏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会诊,对患者的既往过敏病史(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丙基硫氧嘧啶过敏,先锋霉素V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进行评估分析,建议行药物激发试验明确药物过敏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提出用药建议。结果患者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规范化皮试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物激发试验,结果为阴性,遂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 g q8h)进行抗感染治疗,期间无过敏反应发生。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论药品过敏史评估与药物激发试验对于多元药物过敏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十分重要,临床药师应结合临床实际与患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保证其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多元药物过敏 药物激发性试验 抗菌药物 头孢哌酮舒巴坦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下载PDF
2011年住院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黎家华 黄振忠 张绿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统计并分析某院2011年1~12月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用药依据。方法统计全年12个月住院用抗菌药物的全部品规数、使用量和使用金额,算出各抗菌药物的构成比、有关排序、日均费用、用药频度等指标,并对... 目的统计并分析某院2011年1~12月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用药依据。方法统计全年12个月住院用抗菌药物的全部品规数、使用量和使用金额,算出各抗菌药物的构成比、有关排序、日均费用、用药频度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某院2011年1~12月住院用抗菌药物共计51种,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18.21%;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84%;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为367.06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的0.84%;DDDs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钠。结论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较规范、合理,但也有一些指标未达相关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用药频度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致肾移植患者肌无力1例分析
14
作者 黄少兰 杨戈 李薇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5期583-584,590,共3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29岁女性肾移植患者,予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抗感染治疗期间出现肌无力的病例,文献回顾硫酸多黏菌素B与头孢他...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29岁女性肾移植患者,予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抗感染治疗期间出现肌无力的病例,文献回顾硫酸多黏菌素B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常见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根据Karch和Lasagna评定法与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考虑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与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联用致肌无力可能性大,调整抗感染方案为单用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并调整给药剂量后,患者未再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可能会增加肌无力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硫酸多黏菌素B 注射剂 肾移植 肌无力 感染 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氟喹诺酮C3杂环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I):环丙沙星噻二唑希夫碱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国强 毋晓魁 +4 位作者 王新 张智强 谢松强 黄文龙 张惠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2-1115,共4页
为发现氟喹诺酮类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用氨基噻二唑杂环替代环丙沙星(1)C3羧基形成环丙氟喹诺酮氨基噻二唑(2)骨架,然后与芳香醛缩合得到相应的希夫碱目标化合物(3a^3j)。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表征,并用MTT法评价了它们体外... 为发现氟喹诺酮类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用氨基噻二唑杂环替代环丙沙星(1)C3羧基形成环丙氟喹诺酮氨基噻二唑(2)骨架,然后与芳香醛缩合得到相应的希夫碱目标化合物(3a^3j)。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表征,并用MTT法评价了它们体外对SMMC-7721、HL60和L1210 3种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1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潜在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3d和3f的IC50值达到微摩尔浓度数量级。这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剂的3位羧基不是抗肿瘤活性所必需的,而被功能化修饰的杂环取代衍生物作为新结构抗肿瘤先导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噻二唑 希夫碱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晓平 李晖 +2 位作者 吉晓春 张永江 杨海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0例,由本院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药学干预,作为干预组;选取2012年6月—2013年...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0例,由本院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药学干预,作为干预组;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利用HIS系统对所选的病例进行资料调取,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记录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包括具体药物、用药时间、抗菌药物费用等;统计使用率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病原学检测率和不合理用药率。结果干预组阿奇霉素及头孢孟多酯使用率较对照组上升,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干预组联合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较对照组下降,病原学检测率较对照组上升(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较对照组缩短,抗菌药物费用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药学干预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改善药物的临床疗效,节约药物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药学干预 合理使用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血管舒张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志卫 胡永洲 +1 位作者 吴好好 蒋惠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寻找具有较好血管舒张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槲皮素为原料,经保护后分别与1-溴代-2,3,4,6-四乙酰基-D-吡喃葡糖等4种溴代糖缩合、脱保护合成了4个槲皮素苷类化合物(1a^d);以间三酚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合成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2a^... 目的寻找具有较好血管舒张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槲皮素为原料,经保护后分别与1-溴代-2,3,4,6-四乙酰基-D-吡喃葡糖等4种溴代糖缩合、脱保护合成了4个槲皮素苷类化合物(1a^d);以间三酚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合成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2a^f);利用IR,1HNMR,13CNMR和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观察了合成的10个槲皮素衍生物及类似物与4个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并用HPLC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相对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结果受试的14个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浓度依赖性地舒张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的大鼠胸主动脉环,且其血管舒张活性随着其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的增加而增大。结论3-溴-5,7二羟基黄酮(2d)的血管舒张作用最强,黄酮类化合物的血管舒张活性与其油水分配系数(logP)具有正相关性。初步的构效关系为开发更有效的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合成 血管舒张作用 相对油水分配系数
下载PDF
2003—2009年102家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的趋势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敬伟 甘霖 +1 位作者 肖水源 张银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科学评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03—2009年间某省102家医院24.02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03—2009年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70.07%,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给药... 目的科学评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03—2009年间某省102家医院24.02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03—2009年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70.07%,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给药途径以注射为主(92.16%),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平均使用2.66种抗菌药物。2003—2009年人均使用种类呈下降趋势。一级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73.15%),而细菌培养率最低(3.84%)。抗菌药物费用占使用了抗菌药物患者住院医疗总费用的17.53%,占西药费用的41.17%,这两个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3—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下降,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给药种类、联合用药、细菌培养情况都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仍存在过度或不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住院患者 趋势分析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红梅 傅萍 +1 位作者 金彩辉 夏明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实施的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研...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实施的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比2组患者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合格率、各种抗菌药物使用频数与频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持续时间以及用药时机和疗程。结果整治前研究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整治后研究组合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使用频数与频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时机与疗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措施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实施干预,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使临床中所存在的问题得以改善,效果极佳,值得被推广使用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分析情况 影响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的前药改造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兰 黄衡 +4 位作者 徐鸣夏 周世清 任昉 王兴文 李岱庆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植物活性单体———环维黄杨星D的前药改造,以寻求疗效更好、治疗安全范围更宽的心血管药物。方法根据前药设计原理,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获得7个环维黄杨星D新衍生物,并经光谱证明其结构。结论选取部... 目的通过对植物活性单体———环维黄杨星D的前药改造,以寻求疗效更好、治疗安全范围更宽的心血管药物。方法根据前药设计原理,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获得7个环维黄杨星D新衍生物,并经光谱证明其结构。结论选取部分环维黄杨星D新衍生物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药理效果优于环维黄杨星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维黄杨星D 前药改造 抗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